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蹄疾步稳—改革筑梦必备12担当

書城自編碼: 23993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许罡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14260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0/19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NT$ 411.0
元宴
《 元宴 》

售價:NT$ 978.0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NT$ 1030.0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NT$ 562.0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NT$ 614.0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NT$ 302.0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NT$ 822.0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NT$ 45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643
《 胡耀邦(1915-1989)全三卷 》
+

NT$ 3024
《 列宁全集(增订二版,全七册) 》
+

NT$ 299
《 微腐败警示录—违纪违规100个典型案例剖析 》
+

NT$ 926
《 毛泽东选集 (全四册)(平装) 》
編輯推薦:
1、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历史使命和2014年两会的改革热点展开阐述。
2、第一本深入的探讨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的力作。本书结合大量中央领导干部的重要讲话和经典的案例,条理清晰地列举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12项担当,对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进程中坚持稳中求进、共同绘制梦想蓝图起到很好的实践引导作用。
內容簡介:
本书紧紧围绕我国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这一进程和2014年两会对于改革的关注,总结了在新时化改革、共同筑就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12项担当,主要包括:坚定信念、牢记宗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等方面。并结合了大量中央领导干部的重要讲话和一些经典的案例。为各级领导干部把握我国的改革大势起到引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助力于我国的改革大任。本书对于领导干部具有很好的实践引导作用,是一本有益的读物
關於作者:
许罡,湖南新宁人,知名作家、诗人,先后在《知音》《中华儿女》《环球时报》《博爱》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纪实作品,曾任《中外军情参考》丛书任副主编,《军事展望》杂志社副主编,《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著有《闪光的人性》《共产党人的十项修炼》《汇聚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党员干部拒腐防变36箴》《做人民的最好勤务员》《脱稿讲话金段子》;主编有《极品格言之时尚魔咒》、《极品格言之益智密码》。
目錄
第一章 坚定信念——征途漫漫需要大胆探路
一 党员干部勇做探路者
敢作表率,方可勇于担当
勇于探路,才能体现价值
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
二 全民走上改革新征程
负重致远,起跑决定后程
新的目标,诠释新的内涵
新的征程,酝酿新的希望
三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理想信念,就是精神家园
持之以恒,方可坚守信念
坚守信念,才能激发潜力
第二章 牢记宗旨——尽职尽责方可不辱使命
一 牢记宗旨才能造福于民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必须不断为民造福
为民圆梦奋斗不止
二 践行宗旨才能尽职尽责
永做人民忠实公仆
为民多办实事好事
为民服务尽职尽责
三 积极履职才能不辱使命
善为公仆重视民生
人民情怀心中永驻
尽心竭力以苦为乐
第三章 胸怀大局——认准目标更要看清道路
一 功成不必在我
杜绝一切形象工程
功成不必在我任期
眼前长远利益兼顾
二 永走特色道路
改革征途磨砺壮志
特色路上携梦前行
改革筑梦只争朝夕
三 坚定宏伟目标
国家富强,经济建设是关键
改革筑梦,民族振兴是枢纽
圆梦之旅,人民幸福是灵魂
第四章 把握大势——实现梦想必须真抓实干
一 改革大势不可逆转
改革重任远未完成
前进受阻后退更难
唯有向前才有出路
二 改革之旅大展宏图
改造不利环境,发展就业产业
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产业
三 圆梦路上真抓实干
党员干部,带头甩开膀子
真抓实干,干部亲力亲为
踏着足迹,改革一往无前
第五章 因势而谋——开拓创新还需广纳民智
一 用大智慧开辟新天地
勇于改变,营造新的发展环境
坚持不懈,开辟新的发展天地
二 鼓励民众发挥新才智
拜民为师,创新发展思路问计于民
放下身段,改进发展措施请教于民
三 充分尊重民众新创造
尊重民众创造精神
从民意中提炼智慧
第六章 应势而动——激情四溢还需于法有据
一 释放应有激情
挺立时代潮头
释放改革激情
经受时代考验
二 保持高度理智
把握改革大势
坚持稳中求进
三 做到于法有据
认清基本国情
必须于法有据
第七章 顺势而为——理智沉稳切莫反应迟缓
一 言行一致,改革贵在坚持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重在落实,贵在坚持
二 坚守底线,布局关键领域
坚守底线,稳扎稳打
合理布局,释放活力
三 顺势而为,体现人民意志
当好改革排头兵
把握圆梦新机遇
绘制梦想新蓝图
第八章 敢于出招——乘风破浪更要勇于担责
一 敢于迈步,才知前路深浅
敢于迈步,再次走向改革前沿阵地
增强动力,打通关键节点上的道路
二 乘风破浪,方可阔步前行
乘风破浪,立足改革大潮
阔步前行,砥砺敢闯勇气
三 勇于担责,才能越改越好
勇于担责,才能不负民望
永不放弃,才能越改越好
第九章 善于应招——全力以赴还需增强本领
一 强练筋骨,善于应招
改革圆梦,必须强练筋骨
用心用脑,才能善于应招
二 全力以赴,为民谋事
以改革圆梦为己任
把群众需求当命令
三 增强本领,给力改革
增强本领,解决改革中的新矛盾
持续发力,实现人民群众新愿景
第十章 凝心聚力——改革圆梦必须凝聚民心
一 改革圆梦,民心民力是决定因素
认识民心才能凝聚民心
尊民爱民才能汇聚民力
民心民力才是决定因素
二 凝聚民心,从正确行使权力做起
正确行使百姓赋予的权力
真心实意地为百姓谋福利
充分尊重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 亲临一线,为改革圆梦汇聚民力
人民是一切力量的基石
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根本
民力必为社会创造财富
第十一章 攻坚克难——冲锋陷阵莫忘披荆斩棘
一 困难面前,善于攻坚克难
树立攻坚克难信心
天大困难也要面对
敢啃硬骨勇涉险滩
二 关键时刻,勇于冲锋陷阵
迎接任何可能风浪
关键时刻冲锋陷阵
勇往直前丝毫无惧
三 跨越障碍,在于披荆斩棘
把一切障碍踩在脚下
在荆棘丛中踏出新路
第十二章 再接再厉——生逢盛世还需居安思危
一 居安思危,绝不能放弃拼搏
绝不安于现状
更要勇于拼搏
二 己安思众,共圆百姓幸福梦
帮助百姓,实现幸福梦想
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
三 再接再厉,改革方可成大器
第一要务: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首要目标:帮助广大民众实现梦想
內容試閱
第一章坚定信念——征途漫漫需要大胆探路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高瞻远瞩地提出:“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也要有足够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这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极大的挑战。全面深化改革,可谓征途漫漫。作为党员干部,唯有保持勇毅、务实笃行的精神状态,既要有大胆探路的勇气,又要有坚定不移践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一党员干部勇做探路者
深化改革,是13亿多人民的伟大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途径。作为党和人民积极分子和优秀分子的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这个新的征途上,肩负着带领13亿多人民开创新的幸福的历史使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敢闯敢试、不辱使命、奋勇拼搏,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大胆探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敢作表率,方可勇于担当
党员干部是实现我国改革发展大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倡导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改革开放征途上的先锋部队与排头兵。敢作表率,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更是立身之本、事业之基。
表率就是榜样,是标杆,是无声的命令,也是最有说服力的鲜活教材。表率,就是以身作则,向我看齐。正面效应的表率是不可征服的正能量。敢作深化改革的表率,就是有勇气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诸多新问题、新矛盾,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勇于面对,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极个别党员干部身上,滋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习气;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弱化了党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千头万绪,方显表率作用”。因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执行“八项规定”,带头破除“四风”等工作环节上,党员干部、一把手都要作出示范带头作用,让别人效仿你的做法。
俗话说:“青藤靠着山崖长,羊群走路看头羊。”部门领导干部、单位一把手,都是走在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都跟着你的行迹走。怎么走?朝哪个方向走?都将对其他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要作党员干部的表率,干部要作普通党员的表率,普通党员要作广大群众的表率。
一个人敢作表率,不管其水平高低、能力大小,体现的都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敬业精神。一个党员干部敢作表率,不管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体现的是一种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深水区,进入攻坚期,任务艰巨、矛盾凸显,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挺身而出、敢作表率的党员干部,以及有勇气做中流砥柱的党员干部站出来挑大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敢作表率,就会勇于担当。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一条全然不熟悉的道路,每一步都是新的探索。这就意味着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的时候,勇于面对,勇于担当,才是真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禁烟、抗英失败后,被朝廷发配伊犁,途经西安时所表达的个人心境。虽然此句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并不是林则徐的原创,而是引用了春秋时郑国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意思是说:只要有利于国家,个人的生死就由它去吧,但其能充分体现林则徐的民族大义、爱国情怀以及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因而得到广泛传诵。古代士大夫文人尚且有如此胸怀,今日的党员干部又岂能落伍于时代潮流,逊色于古代士大夫呢!
事实表明,只要是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事,就是每个中国人的首要大事。跟13亿多人民的共同事业相比,个人的事就显得微不足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敢作表率的共产党人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沈浩、兰辉等,无不具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博大胸怀,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优先地位。
党员干部作为带头人、领路者,其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敢于作表率,党员干部更能够主动把握机遇,不畏艰难困苦的挑战,主动作为,打开工作局面,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勇于探路,才能体现价值
敢作表率,就是要一马当先,勇于探路。所谓勇于探路,主要体现在“探”上,要在探上作文章、下功夫。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要想走在他人前头,就要有探路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改革既然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新的道路来,就必须要有人走在前头探路,后面的人才能跟着往前走。当然,走在最前头,定然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就像战场上的先锋官一样,不成功便成仁。然而,即使成功了,也有“成仁”的可能。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个探路的村子。就因为他们勇于探路,18户村民率先在“包干到户”的合同上按下红手印,使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小岗村是我国第一个作出“包干到户”壮举的村子,我国农村改革大幕最先在这里拉开,然后逐渐延伸到全国各地。
谈到改革探路者,任仲夷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10月,任仲夷被调到广东,主持广东的全面改革工作。任仲夷被任命执掌祖国南大门广东的时候,他的老战友杨易辰就对他这样说,仲夷,你这次上广东不是立个大功就是犯个大罪。这次到广东有很大的风险。任仲夷也深知此任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最终,任仲夷不负众望,确立了广东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地位,也因此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之一。
到广东后,任仲夷提出著名的“三放”原则,即对外更加开放,对下更加放权,对内政策更加放宽。此外,还率先倡议为国营企业“松绑”,提出在农村要敢于“抓富”,并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敢不敢富、能不能富、让不让富、会不会富”的致富大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1981年1月召开的全省地、市、县委书记会议上,他用“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增产增收、经济发展、市场活跃”等大量事实,证明了已实行“双包”的地方,都是符合群众意愿的。这为“包产到户”开了道,从此基本上确定了农村发展经济的方向以及改革的基调。
此外,任仲夷还是创办特区的倡导者之一。他在辽宁工作时看到大连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的港口,非常利于与日本、朝鲜、苏联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就想把大连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特区。不过,中央认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具有更优越的建立经济特区的条件。于是,这四个地区成了尝试建立经济特区的首批城市。
无论是小岗村率先在承包合同上按下红手印,还是任仲夷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开放,都表明了他们那一股子“探路”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多么得豪迈。小岗村18户村民和任仲夷更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为改革开放探路的壮举,为中华民族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走在前头为他人探路,虽然有风险,但成功之后那种成就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
温家宝同志在任总理期间的一次答记者问时,曾引用了《宋史.王安石列传》的一句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翻译成现代文的大意为: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说出这种有点儿叛逆精神的言论,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颇有意味的是,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这句不要墨守成规,不一定要效仿前人做法的话,就是王安石在变法时说的。王安石倡导变法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北宋皇朝“积贫积弱”之时。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王安石从理财入手,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韬略,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无论从历史的眼光还是现实视野看,都无疑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提出了“祖宗不足法”的观点,主要是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们的守旧心理。从这句简明扼要的话中不难看出王安石变法的决心是多么强。他变法的这种冲破祖宗条条框框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遗憾的是,王安石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最终未能成功。
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有惊人的巧合。30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也曾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两个凡是”就是其中之一。就当时情形而言,“两个凡是”可谓是改革开放的主要障碍。然而,改革本身就是一场革命,既是对与发展不相适应的条条框框的革命,也是党员干部自身的一个革命。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率先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对“两个凡是”提出了质疑。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经新华社、《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转载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最终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帷幕。
广大党员干部,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改革开放的精英。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上,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要有突破条条框框的决心,才能不被传统思维所羁绊、不被局部利益所掣肘。回想我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若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有着8500多万名党员,是全球最大的执政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当然,改革开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需要党员干部敢为人先、不断探索,也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强调的,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现实利益的盘根错节。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襟怀坦荡地推动这场伟大的改革深入地进行,打好改革这场“攻坚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全民走上改革新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30多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13亿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是一场汇聚中国务实精神与改革正能量的新的伟大实践。作为13亿多人中先进分子与积极分子的党员干部,定要拿出突破现实困境与利益阵痛的勇气,在荆棘丛生的改革道路上,永远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方向和目标,负重致远,绝不止步。
●●负重致远,起跑决定后程
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起跑决定后程。今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
改革开放,是13亿多人民的共同伟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途径。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全球总人口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如果只是抱残守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思想保守,不求上进,谈何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谈何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深化改革,是一段新的征程,既是目标,也是方向。对13亿多中国人民来说,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标志着我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改革开放永不停顿、绝不止步的一往无前态势。习近平同志的“起跑决定后程”告诉我们,起跑领先一步,在未来的改革征程上就会抢得先机。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人民才会幸福;只有继续改革开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才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一些谜团才会逐渐地被解开。回想起20世纪70年代末期,广大人民群众仍然处在吃不饱的饥饿状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醒了广大人民沉睡的梦想。正是从那时开始,10亿人民逐渐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的改革开放遇到了一些前所未见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对改革开放“姓资”“姓社”的质疑,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于领导干部罔顾左右,不敢举步向前,担心迈错步子偏向“左”或“右”的轨道。
正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开放不停顿、不止步的意志,“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至理名言,打消了一些人的顾虑,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改革进程中,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人民并没有止步,而是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一一化解了改革路上的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与时俱进”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地告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国家要富强,社会要发展,人民要富裕,就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在原来的地方停留徘徊。不仅如此,还明确了党员干部的一切工作,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更加重视与关切,几乎在大小场合都惊人一致地重申坚持改革路线不动摇的决心。习近平同志提出:“改革要啃硬骨头这时要一鼓作气”“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李克强同志则提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中国改革大势不可逆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这些讲话,无疑是继续深化改革决心的昭示,诠释了改革开放永不停顿与绝不止步、负重致远的精神意志。当前,距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起跑决定后程”“起点上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如今,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才能把握新机遇,传递正能量,凭着一往无前的实干,靠着生机勃勃的实践,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突破一切障碍,赢得先机。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所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能不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改革进程能不能及时跟进、提档加速,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百舸争流的改革大潮中昂然挺立、劈波斩浪。”
●●新的目标,诠释新的内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标。我们的改革开放同样也有一个目标。由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它所指向的目标也超越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目标。
回首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与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历程,不难发现,改革的每一个足迹,都有明显的阶段性目标。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的改革开放战略思想是解决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回答大平正芳的提问时,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邓小平同志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党的十六大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式被确定为改革开放的新目标,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续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与“全面建成”仅一字之差,却诠释了新的内涵。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目标。当然,这也只是阶段性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的新目标进行了新的诠释。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同志将“中国梦”阐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伟大中国梦,对13亿多中国人民来说,意义何等重大。有句话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只有13亿多人民都幸福了,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成功。习近平同志深情阐述的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使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的“中国梦”最终将化为美好现实。
●●新的征程,酝酿新的希望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的改革开放经历了艰难的探索,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过去的30多年里,不仅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精神面貌实现了飞跃,挺直了腰杆,而且许多人的思想观念都更新了,他们抛弃了原有的理想。当然,观念的更新与理想的改变,都是围绕改革这个中心而展开的。俗话说,穷则思变。中华民族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行,不赶上先进国家不行。要改变,就要行动,就要实践,就要探索。于是,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改革,实践改革,身体力行地参与改革事业。
伟大的时代,必有伟大的事业。我们的改革开放,绝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社会进步、百姓福祉。我们看到,改革的先行者,经受种种诱惑,穿过重重迷雾,始终围绕强国富民的改革核心,探索和寻找未来之路。他们将改革事业看作人生的使命,改革不仅是他们现实生活的支点,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深化改革成了13亿多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途径。
新的征程,酝酿新的希望。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发挥聪明才智,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梦想,既是每一个人的殷切期望,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深思的课题。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不过,昨天的成就,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今天,激励着我们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续写新的篇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文化繁荣……
改革新征程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路怎么走?走到哪?如何走得更快?如何走得更稳?毋庸置疑,再远的路也要一步步往前迈;实现梦想就是我们的目标;改革是一场竞赛,行动要快;改革更是一场艰难的探索,唯有脚踏实地,才不至于在途中跌倒。
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这个13亿多人民共同的梦想,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从未实现过的梦想。这个梦想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就是能够过上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的生活,无论是生活环境、生存状况还是幸福指数,都比现在要好得多。这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新的希望。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成了贯穿全社会的关键词,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谈得最多的也是深化改革的话题。党中央高屋建瓴,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许多相关举措正在一项项落实。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许多改革成果将会逐渐体现到每个人的身上。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们渴望的已经不再是解决温饱那么简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上,广大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存环境,甚至包括对各阶层权利的维护、对于公平正义的构建,等等。凡此种种,几乎都是每个人的新梦想、新希望。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实现是息息相关的。要实现梦想,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事实已经表明,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使民族兴旺起来,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梦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成功需要以努力为代价。对于改革的期待,对于梦想的向往,都离不开脚下的道路,离不开全体中国人的同心同德和努力拼搏。因此,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勇敢地踏上新征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每个人创造人生圆梦出彩的机会和可能。党员干部更要走在前头,让人民孕育一个又一个新的希望,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信心饱满地去拥抱自己心中的“中国梦”,并把每个人的梦想和希望变为现实。
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做任何事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恒心。改革开放绝不是什么进馆子吃顿饭、去超市买点东西那么简单。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更是13亿多人民共同的事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是强国富民的根本国策。当我们踏上这段前人从未涉足的征途的那一刻起,就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仅要探索出一条更好更便捷的道路,而且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绝不能半途而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秉持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因为这是我们实现伟大目标的根本保证。
●●理想信念,就是精神家园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强加给我们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和章程,使曾经在人类史上文化、经济、科技遥遥领先的中华民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探索出一条出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大规模的运动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然而,这一次次的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传播到中国,中国人民才找到了冲破桎梏的精神支柱和打破旧枷锁的利器。这个精神支柱和利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其中最经典的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石。有了这个信念,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精神家园,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念,并且通过学习,使自己牢固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念。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正是在1920年,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以后,他开始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3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在不同时期反复强调认真研读原著的重要性。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深情地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大读书时,曾经晚上打着手电筒在宿舍里读《共产党宣言》。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要求党员干部要多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他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作为党员干部的首选书目。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就会取得胜利,背离或违背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始终不渝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念,才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短短的几十年间,从贫穷落后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比作我们党的精神家园一点也不为过。
如今,我们再次出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来之不易。首先,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其次,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在我国的建设事业中付出了无数的辛劳与汗水乃至生命;再次,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人为改革开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数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浇铸而成的,这正如《骜马》中所写到的:踏月凌云志不低,走南闯北骋东西。若无昔日崎岖路,哪有今朝稳健蹄。因此,我们都应该加倍地珍惜。
当我们回首那些曾经令人心潮澎湃坚守信仰的故事以及光芒四射的信仰真谛时,就会深深地感觉到,这就是我们应当矢志不移地坚守的精神家园。
●●持之以恒,方可坚守信念
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信念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一样,支撑起一个人的全部。理想信念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了它。如果缺少了它,整个人就很难“站立”起来。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信念比什么都重要。在最危难的时刻,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刻,宁可丢掉贵重的东西,也要坚守住自己的理想信念。因为,贵重的东西丢掉了,可以通过努力再找回来,信念丢掉之后,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共产党人,一旦丢掉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成为迷途羔羊,甚至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曾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入党宣誓的时候,是那么的坚定: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然而,一旦到了危急关头,或是在利益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就动摇了。比如曾经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2名成员之一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从搞学生运动到搞工农运动,亲力亲为,勇于负责,还曾经担任过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但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恃对党和红军有所贡献,竟然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时,试图争夺中央领导权,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最后私逃叛党投靠国民党。结果,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一个人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做出越轨出格之事;一个共产党员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违背入党时的誓言,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像张国焘这种信念不坚定而叛党者有之,因过不了名利关背叛信念者有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贪官污吏,就是因为信念不坚定,才会被名利冲昏了头脑。最终,他们都成为了党和人民的罪人。
当然,党员干部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在革命战争时期,有无数党员干部,为了坚持理想信念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刘胡兰、夏明翰、方志敏……
刘胡兰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慷慨地喊出了“怕死不当共产党”的豪迈誓言。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成为千古绝唱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们的鲜血与豪迈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在经济建设时期,同样有无数优秀的党员干部,为了理想信念而倒在工作岗位上,或是积劳成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焦裕禄、牛玉儒、孔繁森、郑培民、罗阳、兰辉等。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逐渐挺直了腰杆。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信仰,就是伟大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的信仰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回想起中国共产党从“一大”的12人,到如今的8500多万名党员,其间的90多年里,经历了多少坎坷与崎岖?又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为此而献身?
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和灵魂,是不能缺少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惠及民生的每一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改革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坚持深化改革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坚守信念,才能激发潜力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战胜强大敌人与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作为共产党人,只有秉持虔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激发我们高贵而伟大的灵魂,喷发出无穷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持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新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信念,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实现了宏大目标。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它使人产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和顽强拼搏的决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人民正是靠崇高理想的指引,靠坚定信念的鼓舞,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才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无数事实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灵魂。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总开关”,它支配着人的一切言行。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不纯或不够坚定,不仅不能激发潜力,而且连“站立”的资本都非常贫乏。目前,信念缺失或信念不坚定的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开始显现。比如,个别党员干部把信念弃之脑后,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任情欲奔流、随物欲漂流、追奢侈潮流、趟腐败暗流;有些党员干部因一时之功,而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有的因一时之挫而垂头丧气、游戏人生;有的因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滥用权力;等等,这些已经引起了党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讲话时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此前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综观那些落马贪官,其根本原因就是信仰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最终才走上了不归路。人生的路途并不平坦,而是在绵亘的山脉中攀爬,我们的视线往往会被眼前的山头挡住,一时看不到未来,正如我们党在发展历程中有过挫折、走过弯路一样。然而,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只要始终坚定信念,对前途充满信心,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再大的困难,它可以损毁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但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因为共产党人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信仰方向。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正心修身、执政为民、齐家治国的灯塔和方向。正如困难可以阻碍我们前进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我们的方向一样。因此,共产党人应该有一种高境界的人生追求,而且必须坚定最崇高的理想信念。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继续深化改革的号角已奏响,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已确立。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出无穷的潜力和智慧,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在信仰的大路上,斗志昂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越过挡在眼前的每一个障碍,共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如李克强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以改革创新推动稳中求进。当前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确实给市场主体活力带来障碍,对各方面潜力发挥形成束缚。政府要切实把不该管的放给市场,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管结合。真正让企业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更多的企业放胆,让科研人员放心,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创业创新,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转化为发展的巨大推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