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毛泽东曾经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资治通鉴》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质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数不胜数,毛泽东晚年曾讲,他将《资质通鉴》读过“一十七遍”。他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司马光晚年还做了三个月的宰相,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便死了。死了之后,还接着倒霉,真是人事无常啊。《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
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通鉴》,伴其一生。通读穷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
|
目錄:
|
第一章毛泽东品读《周纪》
1.皮不存,毛安附2
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
3.孔夫子当然是有地位的,他是封建社会的圣人6
4.孟子具有人民性11
5.墨子是古代的大哲学家12
6.屈原也会以文杀人15
7.百家争鸣的精神现在仍需要18
8.商鞅变法,良法也19
9.长勺之战,后发制人21
10.城濮之战是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典范23
11.孙膑是千古高手24
12.反间计成功运用的杰出战例25
13.田忌赛马,赢得漂亮26
14.《诗经》是老百姓的民歌27
15.《庄子》告诉了我们大道理30
16.《楚辞》也有历史价值33
17.《孙子兵法》里面的好东西很多36
18.屈原说两国不要互相伤害44
第二章毛泽东品读《秦纪》
19.秦始皇是第一个有名的皇帝48
20.李斯在思想上是拥护秦始皇的50
21.焚书坑儒还有待商量51
22.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旧社会农民战争的序幕52
23.《中庸》也是为学之道53
24.陈胜有二误55
25.贾谊分析的很有道理56
第三章毛泽东品读《汉纪》
26.刘邦是杰出的政治家60
27.项羽逊色了很多62
28.文、景也是守旧派64
29.韩信作为晚辈打败了长辈65
30.汉武帝有大气魄66
31.赵充国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67
32.汉元帝优柔寡断68
33.王莽已经很重视农民问题了70
34.刘秀更适合当个大学士71
35.班超也是在正当防卫73
36.司马迁发愤在受腐刑之后74
37.贾谊还得说一说75
38.成皋之战得益于指挥正确76
39.赤眉、绿林起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77
40.黄巾起义埋葬了汉王朝78
41.长社之战体现了灵活的战术79
42.五斗米道最早实现了人民公社80
43.《史记》既严谨又准确86
44.《治安策》值得一看88
45.《七发》批判了腐败的封建统治90
46.《汉书》需要挑着去读92
47.《后汉书》写得比前一部好多了93
48.刘胜项败绝非偶然96
49.朱博以才服人98
50.陈寔做得很好99
51.梁鸿教人立志100
第四章毛泽东品读《魏纪》
52.曹刘之间是主要矛盾104
53.西晋能够统一应该感谢曹操107
54.刘备多谋寡断110
55.周瑜是个“小团员”112
56.诸葛亮推行了好的民族政策114
57.孙权其实很能干115
58.魏文帝开创了文学批评116
59.蜀汉不应该两分兵力117
60.官渡之战要好好借鉴119
61.赤壁之战也是好样的119
62.彝陵之战打运动战就对了120
63.要好好向吕蒙学习122
第五章毛泽东品读《晋纪》
64.裴松之下了大功夫128
65.郭嘉多谋善断128
66.谢安文武双全132
67.桓温是个野心家133
68.王猛有双火眼金睛134
69.郭象不怎么样135
70.王羲之的书法让人赏心悦目135
71.淝水之战以少胜多137
72.《文赋》有内涵,就是太冗长了点138
73.谢灵运活得很纠结140
第六章毛泽东品读《宋纪》
74.刘裕不在乎部将贪财144
75.檀道济以武功有威名145
76.刘义庆编撰了《世说新语》147
77.殷景仁和宋文帝合谋害死了刘湛149
78.范晔也是个“好反”的角色151
79.宋文帝北伐用兵欠考虑154
80.臧质是“豪杰之士”156
81.王僧达是个“叛徒”159
82.刘彧平定全国创造了一个奇迹161
83.沈庆之很无能163
8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65
85.天不变,道亦不变166
第七章毛泽东品读《齐纪》
86.孔琇之治狱有失误170
87.萧衍雍州起兵前后171
第八章毛泽东品读《梁纪》
88.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梁武帝174
89.曹景宗也是豪杰175
90.韦睿有刘秀、周瑜之风177
第九章毛泽东品读《陈纪》
91.陈后主太没出息182
第十章毛泽东品读《隋纪》
92.李延寿写史有统一的思想186
93.隋炀帝也是个没有出息的人187
94.隋末大起义促进社会发展188
95.江南商业发展192
96.隋初统治“蕴藏大乱”193
第十一章毛泽东品读《唐纪》
9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196
98.古代用兵者没有超出李世民的197
99.魏徵知道片面性不对200
100.裴度事必躬亲201
101.慧能是中国佛教的始祖202
102.刘知几主张作史者要有才、学、识204
103.王勃高才博学205
104.李白文采奇异,超然脱俗209
105.杜甫写的是政治诗214
106.韩愈不可轻视217
107.白居易贵在平等性219
108.李商隐的无题诗要相对来看220
109.柳宗元讲究唯物主义223
110.刘禹锡是柳宗元的追随者224
111.李贺的诗非常好227
112.黄巢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229
113.《六祖坛经》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未)231
114.《奏疏》可与《治安策》相媲美233
115.马周才德,迥乎远矣235
116.《旧唐书》比新的写得好236
117.《柳丈指要》是解柳全书238
118.唐太宗“工作四法”241
119.“少小离家”不说明不让带家属242
第十二章毛泽东品读《后梁记》
120.朱温太狡猾246
121.罗隐有军谋252
第十三章毛泽东品读《后唐纪》
122.李克用坚守太原256
123.生子当如李亚子258
124.后唐灭梁胜在审机独断260
125.兵书少读点好263
126.要学游泳265
第十四章毛泽东品读《后晋纪》
127.石敬瑭卖国求荣272
128.石重贵之父的“书法”274
129.后晋与契丹的战争275
第十五章毛泽东品读《后汉纪》
130.冯道是五代“风俗之坏极”的代表278
第十六章毛泽东品读《后周纪》
131.后周郭威称帝286
132.五代十国的死节之士288
|
內容試閱:
|
前言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除采用正史资料外,还博采杂史200多种以上。书中记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而不乱。因此,这一整部编年体史书体大思精,不但史料充实,而且文笔生动,特别是它的时间概念极为明确具体,让人爱看,看了还想看,又很耐看,其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助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得名。
《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通史,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
1956年,由当时的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资治通鉴》(包括随文加入的胡三省注),就是根据毛泽东提议,组成标点委员会,由顾颉刚等21位专家通力合作,重新点校后排印出来的。这个点校本一印再印,发行量很大。
毛泽东的藏书中,既有《资治通鉴》的线装本,又有1956年初版的这个点校本。这两种不同版本的同一史书里,都留有他圈点批画的笔迹和记号。毛泽东曾经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资治通鉴》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数不胜数,毛泽东晚年曾讲,他将《资治通鉴》读过“一十七遍”。他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司马光晚年还做了三个月的宰相,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便死了。死了之后,还接着倒霉,真是人事无常啊。”
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通读穷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现在,一部线装本《资治通鉴》仍静静地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跟毛泽东品读《资治通鉴》,就是从毛泽东的视角,重新审视、解读、感受几千年来影响支配中国人的古老的钩史浮沉,以及这段漫长的历史在毛泽东炉火纯青的点化中升华出来的照耀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智慧。跟毛泽东品读《资治通鉴》,就是学习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多角度、深层次的整体把握与解析,学习毛泽东如何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创造性解释、转换,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个人的成长、生活,运用到工作、革命和治国理政中。书中收录的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精彩点评、绝妙运用、以及极富毛泽东个人魅力的妙趣横生的发挥,都给读者在阅读时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教益。“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借鉴来进行现代管理,是本书最想呈现给读者的智慧。毛泽东品读《周纪》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政治斗争空前激烈,军事战争连绵不绝。诸子学派纷呈,百家争鸣,群雄并起争斗,群英荟萃。因此毛泽东研究这段历史的重点也就放在了政治、军事斗争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上。他对一些重要的政治斗争、军事战役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几家大学派,他更是从一个政治家的高度不断地加以关注,因为它涉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而如何用以影响当时特殊年代背景下的困难和工作……
1.皮不存,毛安附
【品读原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国既丧亡,身于何有?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
——摘自《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83页。
【品读精华解析】日本侵略者全面占领东三省后。又进一步染指华北。他们通过“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夺取了河北和察哈尔两省的大量主权后,又发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将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青岛三个特别市置于自已管辖范围内。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蒋介石依旧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
为了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在主力红军到达陕甘后不久,就召开了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提出:“目前政治形势已经起了一个基本的变化,……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明确将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作为党未来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为了做团结抗日之先锋表率,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开始着手制定主力红军东征山西、开通抗日前进道路的军事策略。1936年2月,红军主力分别从陕西省绥德县沟口、清涧县河口等地强渡黄河,一举突破阎锡山晋绥军苦心布置的防线,进入山西。3月1日,毛泽东、彭德怀分别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委员、总司令的名义联合发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宣传红军抗日主张,扩大红军东征的政治影响,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布告以陈述“日本帝国主义横行华北,无人制止。蒋介石、阎锡山、宋哲元奴颜婢膝,媚外成性。全国丧亡,迫在眼前”的民族危亡之严峻形势开篇,号召“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共同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布告阐明了红军东征抗日之目的,申明“本军所到之处,保护爱国运动,保护革命人民,保护工农利益,保护知识分子,保护工商业。本军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红军、白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凡属爱国军人,不论积极地与本军联合抗日,或消极地不反对本军及爱国人民抗日者,本军均愿与之进行协商、协定或谅解。”布告还根据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当前最大敌人为日本帝国主义,呼吁“凡属食毛践土之伦,炎黄华胄之族,均应一致奋起,团结为国”。接下来,毛泽东连用了三个典故来呼吁国人同仇,共御外侮。这三处典故都在上述引文中集中体现。“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出自《左传》,这里意思是说,倘若国家都亡了,作为个体又如何能生存呢?“天讨”,出自《尚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本意是以五等之刑,惩戒有罪之人。后以出兵征伐称为“天讨”。“禹域”即中国。相传大禹平水时,划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故后称中国为禹域。毛泽东此处摘用这三个典故,就是使社会各界都能认清时事危机之重,呼吁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为建立自由平等与领土完整的新中国而奋斗。
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品读原文】逮捕并严惩那些坚决反对和平、积极破坏和谈、积极准备抵抗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推进的反革命首要。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真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吗?
——摘自《南京政府何处去?》(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46页。
【品读精华解析】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的战略大决战胜利结束后,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需要太长时间了,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即将走向行将就木的生命终点。面对急转直下的不利局势,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弃和平于不顾、开战端于国门之内的国民政府突然放出“和平谈判”的空气来。1949年元旦,蒋介石正式宣布“主动下野”,同时发表要求与中共和谈的《新年文告》,向全国人民表达了“和平谈判”的“诚意”。
为了尽快结束战乱,减轻人民痛苦,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表达了愿意同国民党和谈的诚意。3月26日,中共中央致电南京政府:和平谈判于4月1日在北平举行,中共方面的谈判首席代表是周恩来,代表团成员为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后又加派聂荣臻)。4月1日,由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包括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后又加派刘裴)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来到北平。从次日起,双方代表开始交换意见,磋商、酝酿和谈方案。
早在正式谈判前,中共方面就拟订了和谈的八项条件,即: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对于这些代表民意的提案,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均表示“条件太高”,不断提出“修改意见”。特别是在“惩办战争罪犯”的问题上,与中共方面分歧最大。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之前代总统李宗仁声称愿意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作为基础进行谈判的做法,显示出国民政府毫无诚信可言。就在和平会谈的同时,蒋介石却在浙江奉化指挥他在江南的残余部队,经营着长江防线的构筑,企图以和谈换取整军备战的时间,伺机反扑。更令人愤怒的是,就在南京和谈代表团到达北平的同一天,南京六千多名爱国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实现真正的和平。国民政府不顾学生的合理要求,出动军警镇压游行,酿成两人死亡、一百余人受伤、多人失踪的“南京惨案”。国民政府的种种做法,充分暴露了他们假和谈、真内战的面目,更谈不上为中国谋求和平之努力了。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的社论。社论首先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军政人员指出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两条路:一条是向蒋介石战犯集团及其主人美国帝国主义靠拢,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最终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蒋介石战犯集团同归于尽,另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蒋介石战犯集团和美国帝国主义决裂,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第三条路是没有的。为了分化敌人阵营团结真心期盼和平的人,毛泽东分析了国民政府目前存在的三种类型的人,即:一、坚持地走第一条路的人,在行动上他们是继续备战,继续卖国,继续压迫和屠杀要求真和平的人民,他们是蒋介石的死党;二、愿意走第二条路的人,但是他们还不能作出有决定性的行动;三、徘徊歧路、动向不明的人,他们既不想得罪蒋介石和美国政府,又想得到人民民主阵营的谅解和容纳。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南京的李宗仁何应钦政府,基本上是第一部分人和第三部分人的混合物,第二部分人为数甚少。这个政府到今天为止,仍然是蒋介石和美国政府的工具。对于四月一日国民政府在南京造成的惨案,毛泽东认为:这是李宗仁、何应钦政府保护蒋介石、保护蒋介石死党、保护美国侵略势力的必然结果。这是李宗仁、何应钦政府和蒋介石死党一同荒谬地鼓吹所谓“平等的光荣的和平”,借以抵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特别是抵抗惩办战争罪犯的结果,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偶然事件”。接下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如果国民政府真心与中共和谈并表示愿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作为谈判基础,那么,就应该立即逮捕并严惩主凶蒋介石、汤恩伯、张耀明,逮捕并严惩在南京上海的特务暴徒,逮捕并严惩那些坚决反对和平、积极破坏和谈、积极准备抵抗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推进的反革命首要将领。这里,毛泽东把这些破坏和平的人比作庆父。并摘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说明了一个真理:只有先惩处战犯,消除阻碍和谈的因素,国家才能安定下来,才有真正的和平可言。社论的最后。毛泽东向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一意孤行,包庇战犯,企图以依赖美帝国主义对抗中国人民的话,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将迅速渡江南下,取得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
毛泽东的这篇社论,有婉言劝说的恳切言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尽全力争取国民政府军政界一切愿意立功赎罪、可以合作的人的包容性;也有义正词严的坚定,明确表达了中共方面的政治立场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毫不让步性。然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为和谈作出的种种努力并没有感化国民政府,蒋介石等继续做着依托长江天险实现“划江而治”的美梦。而毛泽东也在国民政府拒绝接受和谈的电文发出后的次日,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渡江,全歼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仅用两天的时间,人民解放军就突破了长江天堑,攻克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至九月底,基本解放了中国大陆。在铲除了“庆父”等人,消除了“鲁难”后,一个朗朗的新中国也随之建立起来了。
3.孔夫子当然是有地位的,他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品读原文】我们共产党人看孔夫子,他当然是有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
——摘自毛泽东1958年11月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见石玉山著:《毛泽东怎样读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67页。
【品读原文】剥削阶级当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
——摘自毛泽东1943年6月在一篇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的批示,见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195~196页。
【品读原文】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见黄丽镛编著:《毛泽东读古书实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106页。
【品读原文】青年要犯错误,老年就不犯错误呀?孔夫子说,他七十岁干什么都合乎客观规律了,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
——摘自毛泽东1956年11月15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见黄丽镛编著:《毛泽东读古书实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22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