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简媜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经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获得过台湾岛内三大散文奖。简媜的散文颇具古典文学的素养,传统浪漫的情怀,而又带着现代主义的虚无思想及后现代的解构观。
|
內容簡介: |
《红婴仔》是简媜蓄意贴近育婴实况而写的散文记录片,详述了自己为人母的忐忑心路及亲手抚育新生命过程中各种兴奋、惶恐、期待及挫折的心情。深密温柔,时作动人语。
|
關於作者: |
简媜,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散文名家,著有《胭脂盆地》《旧情复燃》《梦游书》《天涯海角》《红婴仔》等。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曾获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
|
目錄:
|
楔子 【密语之一】
一张喜帖
孕
旧衣新婴 【密语之二】
细胞对话 【密语之三】
怀胎九月 【密语之四】
想象我们躺在暖暖的海洋里 【密语之五】
泪
喂食困难 【密语之六】
你的名字里有追寻的力量
做月子
婴儿崇拜
掉脐
婆姐母
蚕豆宝宝
弥月 【密语之七】
铭印 【密语之八】
悠悠扎 【密语之九】
收涎 【密语之十】
断奶 【密语之十一】
大脚小脚丫
营养粥 【密语之十二】
尾随一只爬虫
古早古早,一支螺丝绞【密语之十三】
食婴之岛 【密语之十四】
病 【密语之十五】
大小窝
周岁 【密语之十六】
账簿
父子脐带
小野蛮人
做牛做马 【密语之十七】
妈妈手掌股份有限公司
赤豆刀 【密语之十八】
两周岁
后志
|
內容試閱:
|
婴儿崇拜
很少有人看到《摇篮》而不被深深吸引。
那是印象派女画家莫莉索(BertheMorisot)绘于一八七一年的作品。年轻的母亲坐在摇篮旁,一手托着脸庞另一手轻轻搭在篮边,深情地凝视摇篮里看来即将入睡的小婴儿。她身着亮黑色丝质衣服,微微敞开的V字型领口饰着蕾丝,暗示蕴含奶水的丰腴胸部;棕黄色的长发蓬松随意地盘在头上,慵懒中自有一股喜悦神色。挂在摇篮顶的白色纱帐轻柔地泻下,占去半个画面却不显得沉闷,反而因母亲脸上专注神情的牵引使纱帐宛如世间最柔美的光芒,具有金色阳光的暖度与微风细雨的质感,全心全意拥抱着宁馨儿。
年轻时看这画,眼角微湿。当下觉得,自己这柴头般的身体被不知名的小火点燃了,转身低头看,什么也没,但步履之间却听到衣角处有窸窣的火苗声。
画中,母亲脸上浮着微笑,凝睇的眼神是那么纯洁、坚定且忠贞。是的,忠贞,人们常钻入爱情国度寻找这两个字,看了莫莉索的画,我更相信“忠贞”藏在摇篮里。
欣赏婴儿,是人间至福。
怎么可能那么小?一个婴儿首先打破你的空间感与大小观,那碎片洋洋洒洒造成漩涡,使你迷乱起来。一间五坪的卧室是大还是小?一朵盛放的向日葵是大还是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算大还是小?一阵微风,算大还是小?于是你丧失坐标,从僵化的感官轨道逸出,因而看周遭事物竟有了新的空间感与大小比例;心情也是,放大了一件比绿豆还小的焦虑之事,可是也无限度地重复一朵婴儿微笑在你心中激起的欢愉。
小家伙的毛发茂密,如果别的娃儿的头发可做一管胎毛笔,他的可做半打外加一支唇笔。两道眉毛粗黑,连眼皮上亦散布微毫,如退潮后的浅滩。睫毛紧收未放,像一只敛翅小鸟,静静等待它的季节,时间到了,才要舒翅飞翔。小耳朵宛如刚上岸的贝壳,耳蜗上长了浅棕色细毛,轻轻吹,还会软软地摇曳起来。坏就坏在鼻子,不够挺。还好长得一副大头大脸,田野要是够宽阔,放眼望去,也就不会注意那幢农舍的屋顶是否塌了点儿。
小家伙像爸爸。于我而言竟是惊奇的,如果说长年沉浮于情感险滩,忽然来了一个人,一把拉上岸,因着这份奇缘,那人的脸看起来笑盈盈地像一幅桃花源的话,那么长得像他的儿子活脱脱是一个小桃花源。时而,我的目光忽左忽右瞧这一大一小两个男人,不禁情迷。命运再怎么像一团纠缠的毛线球,它自有一套穿针引线的织法。像个守承诺的老祖母,抖着手打毛衣,该你一件毛背心,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不是明年还有后年,她会给你,漂漂亮亮的。
看过小家伙的人都说:这小孩成熟,不像刚落地的。
母亲说,婴儿脸上的五官只是粗坯,做妈妈的要是不满意,趁着“月内手”(坐月子期间)好好帮他捏塑。嫌鼻子塌,就多捏鼻头,要是下巴短,拉一拉就好了。她与阿嬷都相信,坐月子女人的手有神力,能使平庸化为俊美,点石成金。
虽然,婴儿像一座宝藏,每分每秒带来新的惊奇;虽然,母爱也像奶水汩汩而来,但是,若无资深老母在一旁协助,我们两个新科父母一定会呆若木鸡地趴在小家伙旁,瞪大眼睛、聆听“圣旨”(哭声),却不知从何开始伺候他?
以前听说新手父母常跟着婴儿一起放声大哭、心中颇有看轻之念,现在才体会婴儿可不是好惹的。
本来就是啊,生命要一寸寸成长,吃喝拉撒睡,哪一件是好惹的!
◆奶
小家伙出院时,每次喝奶可达七八十毫升,每日吃牛奶五六次,母奶则不定,一有胀奶现象就请他吮吸,所以很难估算一天的食量。我虽希望完全喂母奶,但出院次日即因伤口发炎需服药一周,为了慎重,暂停喂母奶;再加上奶水不够丰沛,所以采取混合喂哺,母奶与牛奶的比率约各半。他不挑食,两样都接受,倒是省得我操心。只要肯吃,就会长大,小孩愿意多吃一两口,对母亲而言都是欢喜的。
说不定因为出生时出现喂食困难,所以才特别珍惜“吮吸”的感觉吧!
我问阿嬷,以前的初生婴儿在母奶尚未分泌时吃什么?
“黑糖水,”她说:“黑糖加开水,用汤匙喂。”
是啊,旧日农村完全没有奶粉、奶瓶、奶嘴、消毒蒸锅、纸尿布、酵素沐浴精、婴儿香自、湿纸巾、爽身粉……彼时的育婴用品真是符合环保。
“你大伯婆会帮我采珠仔草,洗干净,放在海碗里用石头捶出草汁,跟水一起煮滚了,加一点黑糖搅一搅,就这样喂啊!”阿嬷说。
即便到了我这一代,还是如法炮制,等母亲的奶水来了,才改喂母奶。我们家中手足五人,都是吃母奶长大的。
然而,时至现代愿意喂母奶的妈妈似乎不够多,从近三十年来以母乳哺育婴儿的比率急遽下降可见端倪。每个妈妈都知道母乳比奶粉好,但每个人也都可以找到理由不方便喂或懒得喂或无法喂。
“一定要喂!多喂一天算一天,多喂一月赚一月。”这是我给自己的最高指示。原因无他,母奶是随着婴儿诞生才会分泌的玉液琼浆,换言之,这是上天给婴儿的食物,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一个母亲没有资格擅自丢弃如此珍贵的食粮。
喂母奶的妈妈们都体验过,一听到孩子哭声即会强烈胀奶,常常来不及处理,宛如泉涌的奶水已濡湿衣服,大热天的,胸前一片粘搭,极不舒爽。尤有甚者,只要动念想到孩子,奶水亦汩汩而流,胸口胀痛,如压着两丸铁球的“女薛西弗斯”。
鼓励喂母奶的相关单位总以省事(不必清洗、消毒奶瓶)及省钱(不必买奶粉)……等宣扬喂母奶的好处,其实,如果不是做母亲的坚持要给孩子一份健康与疼爱,喂母奶哪有牛奶简便。
记忆中,童年时我们都曾被母亲“抓”到房间里吸奶——当她胀奶,而初生的小娃娃根本不饿时。我仍记得她脸上的疼痛表情,以及经过“童工”吮吸几分钟后那如释重负、微微吁喘的适意之惑。
当婴儿的自动奶瓶,也不是件容易事啊!
我与小家伙是幸运的。我辞去工作,在家舒舒服服地随他的意供应母奶,那些在产假后必须回到工作岗位的妈妈,即使非常乐于继续喂母奶,也因欲振乏力而逐渐干涸。那是事实,如果一个妈妈躲在臭气冲天的厕所挤母奶,脑子里又急又恼,一会儿浮现主管视她为“哺乳动物”的轻蔑表情,一会儿担心开会的报告还没写完,又想到待会儿得走一个街口向某餐馆借冰箱冻母奶,一走神眼看奶水弄湿衣服不禁咒骂自己笨得要死,门外另一个急着用厕所的人又不耐烦地捶门……不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奶水,那蜜奶像个极害羞的小天使,听到妈妈在抱怨,知道自己不受欢迎,头低低地就走了。终于,奶水一滴也不剩。
走了,永不再来。
无法期待我们的社会拨一点温柔的角落给女人、给一个想要做好分内之事的妈妈。然而不管何等艰辛,即使必须用吼的、用骂的,也要帮自己挣出一点时间、空间,挤几瓶母奶给小宝宝喝。因为,别的事儿可以等,小婴儿不能等,他要长大。
每个娃娃在降世之前,那眷顾的神会交给他一大瓶蜜奶,说:“这是我特地为你准备的粮,你出生后,这奶便寄放在生你的女人身上。”
“我怎么吃得到?”婴儿焦急地问。
神说:“这就不是我的事儿啰,去问你妈妈。”
◆便
小家伙平均每日排便两次,金黄、稀软。我与孩子爸爸是属于“唯恐照料不周”型,一发现他便便,除了以湿纸巾稍作擦拭,还以小脸盆装温水,滴少许沐浴精,为他洗涤干净,擦干后才包上纸尿布。为了避免小家伙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或尿布疹,我一向注意清洁工作。为此,手续也就比较繁复。还好,他不像有的小婴儿一天排便六七次,算起来也挺合作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闹了笑话。
每一本关于照顾新生儿的书都会详加描述婴儿的排便问题,次数、数量、颜色、形状、气味,简直是一门“粪便学”。要是平日,一定人人闻之皱眉,露出嫌恶表情,只有当父母的人会虚心背诵正常与异常排便的特征,并且紧张兮兮地检视那一摊阿堵物里是否夹带血丝之类的病征。
然而,文字描述与实物毕竟有差距,我们两个“前中年期新手父母”慎重地戴起眼镜,“参”那一包大便,真是“道在便溺”啊!左看右看,有点正常又好像不太正常,请老妈来看,她戴起老花眼镜看了半天,也说不上来。于是,我打电话请教弟妹,当年小侄子出生六天即因肠子问题住院,据说她先看到排便有异状才紧急送医的,因此她应该清楚什么叫做异常?我必须说,文字与言说都是暧昧的,距实物还有几步之遥。
那——,问医生最清楚了。
次日,小家伙必须回门诊,让医生检查。我们保留了一包“黄金”,没想到临出门时,小家伙又排便了,两包“黄金”看起来不太一样,不知该带哪一包?本想两包都带,让医生瞧一瞧最保险了,不过,自己也觉得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粪”(过份)?
带新鲜的那包,反映身体现况嘛。母亲抱小家伙,孩子爸爸提“妈妈袋”(内装尿布、手帕、保温瓶、奶粉盒、奶瓶)及一袋“黄金”,一起去医院。
中午,回来了。我问:“医生怎么说?”
他神情尴尬,“医生说很好哇,很正常呀!”
听这语气,我就知道医生回家后会怎么向他老婆描述“黄金眼”奇遇记。
◆黄疸
由于初生婴儿体内红血球数目多且寿命短,加上肝脏之酵素活性未达成熟阶段等诸多因素,无法迅速处理红血球破坏后所释放的胆红素,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值增高,若持续上升,即产生“黄疸”现象。
大部分的宝宝都会经历这种生理性黄疸阶段,少则六七天,多则十一二日,随着肝脏机能之成熟而逐渐消失,从标准的“黄脸婆”(或黄脸公)变成红润白晳、晶莹剔透的小宝贝。
小家伙的黄疸情况看起来比别的宝宝严重,虽然医生未告诉我们需做“照光疗法”,表示指数仍在平均值以内。不过,我总是急,不时察看黄疸是否有下降趋势。
母亲用她们那一代的“照光疗法”给小家伙治疗黄疸,用一张红纸(红包袋大小)塞入他的衣襟,纸的红色正面朝婴儿的脸,据说有助于黄疸消褪。
这红纸一直塞着,直到出生半个月后,他的肤色转为正常。
我情愿相信是小小纸片的力量。那是一场色彩的决战,红挑战黄,火热的生命力逼退残存的瘟神爪牙。
人的真面目是从粉白嫩红开始的。
◆做胆
出生第十日,为小家伙“做胆”。依古例应在第三、六日,因当时仍住院,故改在第十天,取其吉祥数。
澡盆里各放一个煮熟的鸭蛋、鸡蛋,巴掌大的石头及六粒龙眼(本应折龙眼树叶,都市无此物,改以干龙眼代替)。取鸡、鸭蛋乃喻“鸡蛋脸、鸭蛋身”之意,希望小宝宝的脸型像鸡蛋一样巧妙、可爱,身量如鸭蛋般修长、硕大。石头代表胆量、胆识之坚实,龙眼枝则有祛邪、护佑之意。
母亲抱他,先敞开衣服,说了一段吉祥话,从澡盆内取鸡蛋在他额头轻轻点一下,再取鸭蛋点身,最后取石头在他胸膛比划一回,算是完成“做胆”仪式,而后褪衣顺便帮小家伙洗澡。
石头——应该说是小家伙的“胆子”,置于床边直到满月才移走。
在都市里要找适当的石头为小孩做胆确实不易,不是太小如公园卵石,就是过大像造景石头。不过,新手父母常常是愈大愈好的,当年为小侄女做胆,她老爸跑到公园搬了一颗大石回来,果不其然,小女娃胆大包天。可见“做胆”这回事,需信三分。
◆澡
老一辈的对婴儿真是体贴入微,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因此不论做什么动作都轻手慢脚,怕稍有不慎,刚到世上的小客人将饱受惊吓。
如何避免受惊,即是老辈的育婴精髓;无怪乎,旧时代的“小儿收惊”不仅是一门专技,其社会地位更不输小儿科医师。
坐月子期间,由母亲帮小家伙洗澡。每日下午三、四点间,午睡后喝奶前,最适合洗浴。她先放好一澡盆稍为温热的水,抱他入浴室,自己坐矮凳上,一面轻声细语叫他的名字,告诉他现在要洗澡了,洗了澡会很舒服,一面慢慢解开他的衣服。母亲先以右掌沾水,在小家伙胸膛轻拍几下,念“洗澡诀”:“一、二、三、四,囝仔落水无代志,大人落水溜溜去!”而后才移入澡盆。初生婴儿的脐带需细心护理以免发炎,因此不宜碰水,母亲以手掌连臂托抱,既要洗身又要保持腹部干燥,既要让他感受水的欢愉又不至于觉得颠踬,真是高难度动作。
做母亲的要手臂粗壮才行,一掌一臂一膀,或伸或屈之间,乃孩儿的一张床、半条船啊!
◆闻
没有一种香水比得上小婴儿身上的奶香,那是从天堂飘来的味道,为了迷恋世俗之人,使他们内心干净,方能陷入追忆之中,涌现繁丽的想象,宛如回到众神花园。
德国作家徐四金PatrickSüskind在他的著名小说《香水》里描述了主人翁葛奴乙还是个婴儿时,遭到托养奶妈拒绝的原因。
“他没有小孩该有的味道。”奶妈说。
徐四金借由奶妈之口,细腻地描述婴儿身上的味道:脚,闻起来像一块光滑温热的小石子,更像白乳酪或鲜奶油;身体其它部分像浸在牛奶里的饼干;脑勺是最好闻的地方,像牛奶糖。
任何人——除非他已被仇恨冰封,只要俯首深深嗅闻婴儿身上的味道,他会自然而然松绑,所有的棱角被抚平,心内有一股回暖的气流奔窜,他会露出笑容,想要赞美。
是的,想要赞美,尽管不确知要赞美何事何物何人?但那念流如此银亮,像春日溪涧的欢歌。
抱着小家伙,亘古以来每个母亲怀抱婴儿的手势,无需学习,自然地屈起臂弯造一个小窝,供他躺卧,在我的心跳节奏与呼息韵律中,香甜入睡。
我不禁闻他,深深吸一口气,婴儿香自鼻腔深入肺叶,宛如龟裂之焦土恢复成软泥沃壤。这个未满月的小男人彻底征服我那牢不可破的大女人自我主义堡垒。
存在于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吸引,应该唤作“渴望”。彼此紧密依随,非经言语、文字,不必沟通,纯粹是与生俱来的灵犀。
母亲认得她的婴儿的哭声与味道,如同初生婴儿知晓自己母亲的温度与气味,他自有认人的本领,知道谁是妈妈。
不得不佩服生命的韧性与潜力,通过严苛且漫长的演化竞争而存活下来的物种,应有其独特的“辨婴”与“辨母”能力,使母亲与婴儿不至于彼此迷失。
黛安?艾克曼的《鲸背月色》一书,记录了蝙蝠妈妈与蝙蝠宝宝的动人亲情。
大部分的蝙蝠一年只生一只宝宝,因此存活与否相当重要。小蝙蝠出生时全身无毛,悬在墙上,其将快速失温的状况类似人赤裸裸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为了让蝙蝠宝宝能维持华氏一○二度的体温,它们得和其它蝙蝠群聚在一起。以美国德州羊齿洞为例,就有两千万只墨西哥游离尾蝠在那儿筑巢,一到傍晚,外出觅食的蝙蝠像火山爆发般布满天空。
当蝙蝠妈妈猎食归来,她会飞越育儿室,叫唤自己的宝宝,而宝宝也会响应,它们的声音与气味特殊,就算育儿室中有上千只蝠蝠呼喊、骚动,母亲与宝宝仍能轻易寻觅到对方——在羊齿洞,这意味着要从两百四十吨的个体中,准确无误地嗅出其中一只。
蝙蝠妈妈会展翼飞向它的宝宝,以单翼将它揽入怀里,紧贴着胸部,让饥饿的宝宝找到乳头吃奶。
母亲与婴儿从彼此身上嗅闻到的气味,或许就是天地间最叫人沉醉的,生命源头的体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