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由高圆圆博士所著《中国残疾儿童福利研究》一书,对我国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对残疾儿童养护福利、康复福利和教育福利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当前残疾儿童接受养护、康复和教育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应有的理论支撑。
|
內容簡介: |
高圆圆著的《中国残疾儿童福利研究》对中国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对残疾儿童康复福利和教育福利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当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和教育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残疾儿童福利研究》提出了以有效的康复福利和个性化的教育福利为主要内容来构建残疾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围绕能力开发完善残疾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主导、家庭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服务的多元化格局,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创新.以及法律、财税、人才队伍建设和提供辅助器具开发等配套改革等重要结论。
|
目錄:
|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1.2 概念界定
1.2.1 残疾与残疾儿童
1.2.2 儿童福利与残疾儿童福利.
1.2.3 功能补偿与能力开发
1.2.4 康复与特殊教育
1.3 理论基础
1.3.1 社会公平理论
1.3.2 能力平等理论
1.3.3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残疾儿童福利与服务
1.4.2 残疾儿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1.4.3 基本评论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3 创新与不足
2.我国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演进
2.1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总体演进
2.1.1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创建20世纪50—80年代
2.1.2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
2.1.3 小结
2.2 各项残疾儿童福利政策的演进
2.2.1 儿童残疾预防政策
2.2.2 残疾儿童养护政策
2.2.3 残疾儿童康复政策
2.2.4 残疾儿童教育政策
2.3 小结
3.现行制度评估与转型
3.1 对现行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评估
3.1.1 评估的主要指标
3.1.2 基于各项指标的评估
3.1.3 评估的基本结论
3.2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转型的因素分析
3.2.1 基于供求层面的分析
3.2.2 基于责任层面的讨论
3.2.3 基于价值层面的阐述
3.2.4 基于制度层面的反思
3.2.5 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
3.3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转型的目标
3.3.1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取向:从功能补偿到能力开发
3.3.2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层次:从选择型到普惠型
3.3.3 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受益者:从儿童个体到整个家庭
3.4 本章小结
4.能力开发型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构建
4.1 基本思路
4.1.1 功能补偿与潜能开发并行不悖
4.1.2 关注潜能的共性与差异性
4.1.3 差异性开发以实现潜能最大化
4.1.4 优势开发以实现成功成才
4.1.5 发展阶段与福利政策相对应
4.2 基本框架
4.2.1 能力开发型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內在关系
4.2.2 能力开发型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
4.2.3 能力开发型残疾儿童福利制度的服务划分
4.3 以特殊教育促进潜能发掘和培养
4.3.1 早期特殊教育申的能力保护和开发
4.3.2 学前教育中的能力发现和兴趣培养
4.3.3 基础特殊教育中的能力开发
4.3.4 相应的福利政策和措施
4.4 以康复福利保障功能补偿和恢复
4.4.1 以残疾预防作为康复的前续工作
4.4.2 确定早期干预体系做好早期康复
4.4.3 多元康复手段保障能力开发
4.4.4 相应的福利政策与服务
4.5 以养护福利保障能力的替代和发展
4.5.1 优化孤残儿童的多元化供养格局
4.5.2 完善原生家庭残疾儿童的供养福利
4.5.3 相应的福利政策与服务
5.能力开发型残疾儿童福利的管理运行机制
5.1 现状及评价
5.1.1 福利管理体制
5.1.2 福利资金投入
5.1.3 服务供给方式
5.2 管理体制的改革
5.2.1 协调机构的基本职责
5.2.2 各政府部门的责任划分
5.3 运行机制的创新
5.3.1 政府供给模式与输送机制
5.3.2 家庭参与机制
5.3.3 志愿者协同机制
5.4 相关配套改革
5.4.1 相关法制建设
5.4.2 财政体制改革
5.4.3 人才队伍建设
5.4.4 辅具产业发展
6.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