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经济学原理同步辅导与习题集》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是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的配套辅导书。在编写过程中对原书的每一章分设了学习提要(包括学习目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的解析)、关键术语及释义、复习题详解、问题与应用的解答,为了巩固加强对相关章节内容的理解,我们还增设了强化练习和案例分析、阅读材料等内容。
本书适合经济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师教学参考。
|
關於作者: |
余航,高等院校教师,副教授。先后承担《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外国近现代经济史》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曾参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教材编写、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等教材的编写,多次担任主编、副主编。独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过《西方经济学》、《创业理论与实务》、《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等多项科研及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
目錄:
|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 学习提要
二 关键术语及释义
三 复习题详解
四 问题与应用
五 综合练习
六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 学习提要
二 关键术语及释义
三 复习题详解
四 问题与应用
五 综合练习
六 案例分析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 学习提要
二 关键术语及释义
三 复习题详解
四 问题与应用
五 综合练习
六 案例分析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十章 外部性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十二章 税制的设计
第十三章 生产成本
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十五章 垄断
第十六章 垄断竞争
第十七章 寡头
第十八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十九章 收入与歧视
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二十二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学习提要
1.学习目的
学习本章要掌握以下几点:
1知道经济学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
2考察人们面临的一些交替关系;
3知道机会成本的含义;
4懂得在做出决策时如何运用边际推理;
。。。。。。。。。。
2.考试要求
1基本定义如机会成本、稀缺性;
2理解十大原理并能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3.本章知识点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我们首先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入手。经济学有两个最基本的假设:一是经济个体是理性的;二是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例如消费者在其收入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在其成本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要进行消费,必须先生产、分配、交换,进行生产必须有资源,而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必须进行选择。
经济个体在追求其最大化目标时,其理性行为是受限制的。所以经济学特别强调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被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被用于其他用途,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我们在使用有限资源时,就必须考虑我们的选择放弃了什么,相比我们的选择,这种放弃是否值得。这就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一定数量的某种经济资源投入某项生产而放弃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既然我们处在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世界里,当个人出决策时,人们就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任何一种行动的成本都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做出决策,并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
二、关键术语及释义
稀缺性:指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的特性。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
三、复习题详解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大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1)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
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
(2在学习和娱乐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就要减少娱乐的时间;
(3对收入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出游旅行,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
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收益。这种收益基于选择者本身的主观判断。例如,当不看电影时你可以看书、看电视、打游戏,去看电影就意味着你放弃了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满足感。
3.水是生活必需品。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取决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这杯水。如果是你和朋友打赌比赛,在1分钟内喝下的第三杯水,那么你从这杯水中获得的边际利益很小,甚至可能为负;如果是你刚刚从健身器材上活动完,非常干渴时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它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
四、问题与应用
1.描写下列每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
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新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子女教育、旅行、购置新衣服;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意味着用于国家公园环境保护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会增加,国家公园的经营条件可以得到改善,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政府可用于教育、社会福利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新开一家工厂。
答:新开一家工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同时也意味着其他方面的支出会减少,比如企业研发的资金、员工福利、工资等。
。。。。。。。。。。。
五、综合练习
1.判断:只有穷人才面临稀缺性问题。
2.判断: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一定要学会不考虑机会成本而进行决策。
3.判断:“如何生产”的问题所涉及的一个实例就是:“一个国家如何决定谁得到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4.判断:自愿交换总是使卖方的状况变得更好,但不一定会使买方的状况变好。
。。。。。。
六、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价格的决定案例适用:市场定价案例内容:
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
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开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嘛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杖”变成了“暗渡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什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
案例分析:
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
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法律手段维持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二是解决外部性问题,如污染,政府可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三是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及法治、支持纯科学和公众健康等。
在促进公平方面,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再分配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分配政策包括:一是累进税制,即收入越高,税率也越高;二是转移支付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对低收入阶层给予消费补贴,如提供食品券、经济适用房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