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内容简介:“象喻”是中国人相沿已久的思维特性之一,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话语特色。《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从“象喻”这一民族思维特性入手,通过对宋代文学批评的自然象喻、生活象喻、身体象喻和复合象喻的梳理,从一个侧面剖析了宋代文学批评的话语特色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民族审美心理、创作心态与学术文化生态。
|
關於作者: |
潘殊闲,男,1965年生,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为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四川巴蜀文化学会副会长、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和蜀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叶梦得研究》等专著多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多次荣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等荣誉。
|
目錄:
|
绪论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象喻特色
第一章 宋代自然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山水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节 动植物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四时气象与天体象喻文学批评
第四节 自然综合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章 宋代生活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饮食起居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节 琴棋书画与歌舞戏曲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劳作角力与游戏消闲象喻文学批评
第四节 人物角色象喻文学批评
第五节 生活器具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章 宋代身体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五官四肢及身体外表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节 五脏六腑及身体内部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身体综合象喻文学批评
第四章 宋代复合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作家作品复合象喻批评
第二节 文学概论复合象喻批评
第五章 象喻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第一节 象与《周易》的象喻
第二节 中国人的象喻思维及其审美心理
第六章 宋代文人的艺术生活与象喻追求
第一节 诗意的栖居——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
第二节 象喻文学创作与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语言按摩与心理释放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