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第一版权威的《鲁迅全集》!
1936年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与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积极推动《鲁迅全集》出版。1937年,在蔡元培、胡适等文化界泰斗的帮助下,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出版协议。但终因北新书局拒绝让出版权,出版计划未能实施。1938年许广平与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决定由上海复社以民间的方式运作出版全集。纪念委员会负责编辑工作,复社负责出版和发行。近百位学者文人及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全集工作中,第一版《鲁迅全集》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
◆蔡元培任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主席,并亲自作序!
初版《鲁迅全集》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与许广平发起并主持出版,蔡元培担任纪念委员会主席,宋庆龄担任副主席。编辑委员有蔡元培、胡适、茅盾、周作人、马裕藻、沈兼士。参与编辑的主要人员有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黄幼雄、吴观周、唐弢等,参与出版发行的主要人员有胡愈之、张宗麟、黄幼雄、胡仲持等。
1938年3月许广平来信,请求蔡元培为《鲁迅全集》作序。蔡元培欣然应允。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浏览了鲁迅的主要作品后,才为《鲁迅全集》写出了序。他称赞道,鲁迅著作"方面较多,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所以鄙人敢以新
|
內容簡介: |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
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风貌。
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按原版编排,共分20卷。其中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仅根据最新关于写作时间的考证,调整了个别内容的顺序。
全书文字校订,只是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仅改正了原版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鲁迅当时的译法。
|
關於作者: |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幼时就读于绍兴府城内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转入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终止学医,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教育部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职。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间编著《汉文学史纲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编》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专事著作。陆续写作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
|
目錄:
|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幼时就读于绍兴府城内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转入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终止学医,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教育部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职。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间编著《汉文学史纲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编》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专事著作。陆续写作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
|
內容試閱:
|
鲁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摘自第一卷)
"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有这种环境,所以历代有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其中如王逸少的书,陆放翁的诗,尤为永久流行的作品。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周豫才先生,即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象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惟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他方面的发展,例如科学小说的翻译,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轻视小说之习惯;又金石学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谱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
先生阅世既深,有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而自己又有一种理想的世界,蕴积既久,非一吐不快。但彼既博览而又虚衷,对于世界文学家之作品,有所见略同者,尽量的迻译,理论的有卢那卡尔斯基,蒲力汗诺夫之艺术论等;写实的有阿尔志跋绥夫之工人绥惠略夫,果戈理之死魂灵等,描写理想的有爱罗先珂及其他作者之童话等,占全集之半,真是谦而勤了。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虽也痛快,但人心不同如其面,环境的触发,时间的经过,必有种种蕴积的思想,不能得到一种相当的译本,可以发舒的,于是有创作。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坟,呐喊,野草数种外,均成于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体除小说三种,散文诗一种,书信一种外,均为杂文与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多许的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综观鲁迅先生全集,虽亦有几种工作,与越缦先生相类似的;但方面较多,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所以鄙人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
然欤否欤,质诸读者。
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一日蔡元培
蔡元培、宋庆龄为《鲁迅全集》写的广告(摘自第二十卷)
敬启者鲁迅先生为一代文宗。毕生著述承清季朴学之绪余奠现代文坛之础石。此次敝会同人特为编印全集欲以唤醒国魂砥砺士气。谅为台端所赞许。惟因全集篇幅浩繁印刷费用甚巨,端赖各界协力襄助以底于成。除普通刊本廉价发行预约外,另印精制纪念本一种以备各界人士定购,每部收价国币一百元。将来除印刷成本外,如有溢利一概拨充鲁迅先生纪念基金。素仰台端爱护文化,兹特附呈鲁迅全集样本一册。倘荷赐购并介绍友人定购则不仅敝会之幸而已顺颂。
著 祺 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 主席 蔡元培副 主席 宋庆龄
鲁迅自传(摘自第二十卷)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了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〇年五月十六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