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论及经营的“社会责任”,我认为没有人能超越涩泽荣一。他是构筑起明治时代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早地发现,经营的本质唯有“责任”。
——彼得?德鲁克《管理》
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从投身实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
——纪录片《大国崛起》
|
內容簡介: |
没有涩泽荣一,就没有近代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发展!
在等级观念依然强烈的明治时代,他为什么在仕途一帆风顺之时毅然辞官投身商界,甚至拒绝大藏大臣之位?他与同时代人迥异的商业理念,究竟源于何处?为什么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他却没有建立自己的家族企业集团?为什么一手建立了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他却从未买过一张债券?为什么性格宽和温厚的他,一度与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势不两立?在旧学问被抛弃的年代,他为何不厌其烦地宣扬将《论语》作为商业道德?是什么支撑他在去世前半年,还在为贫民而奔走?
本书讲述了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以时间顺序为主轴,围绕涩泽荣一旅法学习、仕宦、经济制度改革、创业、慈善事业、实业教育、民间外交等主要经历,展现涩泽荣一如何参与遍布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领域的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一步一步建立起日本的近代经济;如何参与教育、外交以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论语》道德和义利合一论。
|
關於作者: |
鹿岛茂
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教授,是日本权威法国学专家之一,专攻19世纪法国社会与法国文学,巴尔扎克作品的权威译者。本书是作者调查研究大量原始史料,历时18年写成的力作。
他的作品在学术界及文学界都极受肯定,曾获得日本山多利学艺奖(《想买马车!》)、讲谈社散文奖(《古书比孩子更重要》)、读卖文学奖(《各种职业的巴黎风俗》)、雄松堂格斯纳奖(《爱书狂》)等重要奖项。
|
目錄:
|
前言 涩泽荣一、德鲁克和圣西门主义
第一章 没有涩泽荣一,就没有日本的奇迹
第一回 向近代资本主义飞跃
第二回 没当上武士的父亲
第三回 加强经济感受力的归纳法教育
第四回 对德川体制产生疑问
第五回 尊王攘夷的诱惑
第六回 水户学的死撑面子
第七回 谒见一桥庆喜
第八回 佣兵部队诞生
第九回 变身为现实主义者
第十回 尝试信用金融
第十一回 人生最大的失误
第十二回 转向开明派
第十三回 由西餐领略到的欧洲
第十四回 深切感受历史的地方——上海
第十五回 在苏伊士运河的思考
第二章 在巴黎,看透西方文明的本质
第十六回 “产业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演说
第十七回 结识弗洛里海拉尔特
第十八回 教授资本主义的家庭教师
第十九回 法国驻日大使罗叔亚的企图
第二十回 圣西门主义者的银行论
第二十一回 圣西门主义的三大法宝——股份公司、银行、铁道
第二十二回 巨人间的决斗
第二十三回 昨日思攘夷,今日着洋服
第二十四回 蒙布朗伯爵的复仇
第二十五回 在巴黎,看到“人体”
第二十六回 “官”与“民”
第二十七回 让个体利益与公众利益紧密结合的机制
第三章 成为大藏省官员,创造“日元”
第二十八回 再会庆喜
第二十九回 日本最早的股份公司
第三十回 结识大隈重信
第三十一回 金融制度的确立
第三十二回 废藩设县的“糖”与“鞭”
第三十三回 元勋们的素颜
第三十四回 离开大藏省
第四章 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
第三十五回 集结“私”的力量
第三十六回 拒绝加入三井
第三十七回 国立银行的危机
第三十八回 公利公益方是王道
第三十九回 产业整体构想
第四十回 涩泽与岩崎弥太郎的激战
第四十一回 “官”与“公”的差异
第四十二回 公正无私的市场调停人
第五章 一切为“民”之发展
第四十三回 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的建立
第四十四回 营利为次
第四十五回 是为自爱而非他爱的社会福利
第四十六回 涩泽式“创业”思想
第四十七回 明治时代的Project X
第四十八回 金本位制还是银本位制?
第六章 在民间外交中展现高超手腕
第四十九回 在美国,返回原点
第五十回 民间外交如胶似漆
第五十一回 与“黄祸论”斗争
第五十二回 排日浪潮卷土重来
第五十三回 对华外交与裁军会议
第五十四回 劝说孙中山开展经济建设
第五十五回 外交需国民总动员
第五十六回 人偶与日美亲善
第七章 以《论语》为准绳的伦理观
第五十七回 田园都市的理想
第五十八回 对女子教育的期待
第五十九回 劳资关系协调之父
第六十回 精准的识人之眼
第六十一回 伟人们的肖像
第六十二回 《论语》与“算盘”
第六十三回 编纂《德川庆喜公传》
第六十四回 明治财经界的大冈越前守
第六十五回 “职能性”禁欲
第八章 重识涩泽荣一——作为一个近代家庭中的人
第六十六回 另一位涩泽
第六十七回 明治实业家的光与影
第六十八回 “堂堂正正”的感情生活
第六十九回 忧国与禁欲
第七十回 “血缘”与“资本”的分离
第七十一回 没有这位妻子,就没有涩泽
第七十二回 豪商之女,奇人之侄
第七十三回 “现代”的家庭观和选婿
第七十四回 “伟大”父亲的牺牲品
第七十五回 威尼斯哥特式建筑
第七十六回 《论语》伦理与红颜美色
第七十七回 老年时期的文学鉴赏
第七十八回 吾为国家不胜欣喜
后记
涩泽家谱系略图
涩泽荣一年表
涩泽荣一关联事业一览
|
內容試閱:
|
第二十六回 “官”与“民”
窥见欧式的官民关系
在随同德川昭武留学法国期间,涩泽荣一所体验到的天翻地覆般的冲击,绝不仅限于他在世博会上看到的欧洲工业社会的事物本身。带给他最大影响的,其实是这个工业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官与民的关系。这是在理解涩泽荣一此人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我们再三强调也不为过。
巴黎街道之壮丽,风俗习惯之迥异,一切之进步,令从未踏出日本的我深为感慨,其中尤以官民和谐相处这一点令我感佩不已。我在侍奉一桥家时,有时会因公事会见大阪的御用商人。他们觉得我是武士,因此会以对待不同阶级的人的态度面对我,但我其实本是农民。我觉得我与那些商人都是人,没什么不同,尽管我告诉他们,不用那样毕恭毕敬,只需平等相处便可,他们却仍然保持那样的态度。来到法国后,我却看不到这种区别了。例如,负责监督民部公子教育的是一位叫做维莱特 的政府官员,而被幕府委任为总领事的弗洛里海拉尔特则是一位银行家,是彻头彻尾的平民百姓,但两人在交谈时完全是平等的,毫无等级观念,颇为和谐亲密。这让我不禁感到,但愿日本也能如此。
当然,涩泽之所以能敏锐地窥见这种欧式“官民”关系,和他十七岁时受到代官侮辱的经历有着很深的关系。因为这番侮辱,涩泽参与了讨幕运动,但最终,他并没有在讨幕的过程中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而目睹维莱特大佐与银行家弗洛里海拉尔特的平等关系,意味着他终于在法国找到了自参加讨幕运动以来一直在探寻却最终未能在日本获得的“真实”。
在此后的一生中,涩泽不厌其烦地复述这段故事,恐怕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获得了决定一生的重要认识吧。《龙门杂志》昭和四年(1929)二月号刊载的采访中,他提及了几乎同样的内容,只是补充了一些地方:
维莱特和弗洛里海拉尔特,一个是大佐、是政府官员,一个则是银行家、是商人。按日本的习惯,这两人在一起时,商人必然要对官员大人的命令唯唯诺诺,但这两人接触时情况却截然不同——我当时也懂一些法语,所以在一旁听着——态度几乎没什么区别。一人说,这样做应该会比较有利,另一个便接着道,是那就按你说的做吧。两人之间毫无尊卑上下之别,这让我深受感动。原来如此,就是应该要如此才对!在日本,商人不管多么有才能,都必须对官员大人唯命是从,往往不得不屈从于官员,甚至被迫指鹿为马。而在法国却没有此类弊端,全体国民都是平等的,官员不会因为是政府官员而狐假虎威。这才是应有的样子,但日本却并非如此。必须改革日本的现状才行,一定要将这样的习俗移植到日本。
但是请不要误解,涩泽强烈否定的并不只是身份等级这种社会制度,例如当时的武士、商人、农民等级制度。在涩泽看来,否定这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但原本是农民的涩泽荣一能成为一桥家的家臣,已经充分说明士农工商身份制度的严重动摇,而且事实上,这种身份制度已经随着明治维新废藩设县和四民平等 的推行而消亡了。涩泽改革的目标并非这种形态上的官与民,而是更深层的、内心的官民等级意识。
山本七平在引用上述对涩泽的采访后,这样指出: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涩泽对法国大革命或者启蒙主义 以来的“法国平等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没有任何痕迹表明他阅读过中江兆民 翻译的《民约译解》,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或类似的书。而这本书是明治时期的进步人士奉为圣经的一本书。
这一点非常耐人寻味。因为在涩泽之前或与他同时期留学欧洲的人,有不少在当时思想的耳濡目染下一时间纷纷成为“共和主义者”或“近共和主义者”,但后来又改变思想立场,成为天皇绝对论者。其中的典型便是首位东京大学校长加藤弘之 。……武士子弟中有才学的人留学进入西欧的大学,学成后归国,就相当于是在武士的领袖意识中加入了欧洲新知识,为他们增加了优越感。但这反而让他们无法适应新时代。因此,幕末留学后在怀才不遇中默默无闻地被埋没的人,绝不是少数。(《近代的创造》)
这段话中,山本七平将涩泽与幕末时期留学法国受共和思想熏陶的武士子弟进行了对比。武士处于只需用头脑进行判断的统治阶级,因此即使接触到共和思想,这些人也只能将其理解为表面上的官民制度,这种从外部注入的阶级意识,并没有以任何实际形态扎下根来。因此当这些人回国后,一旦遭遇移植实验挫折,便立刻转变立场,恢复了原本傲岸的统治者意识。
朱子学造成的蔑视金钱之风潮
与此种情况相对的是,涩泽通过观察维莱特和弗洛里海拉尔特的对话所获得的官民平等认识,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或名称,而是一种近似于理念的东西。涩泽之所以切身感受到“必须改革日本现在的状况才行”,与其说是因为江户时代“武士、商人、农民”和明治“官吏与民间人士”官民制度上的差别,不如说是因为不直接接触金钱的“士=官吏”对每天都要锱铢必较的“农工商=民间”所抱有的蔑视。在涩泽看来,这种蔑视金钱的伦理观源于江户时代的朱子学。
我国儒学家藤原惺窝、林罗山等人,秉承宋儒之弊,将学问与实务割裂开来。至物徂徕,则明言学问乃士大夫以上钻研之物,将农工商阶层的实业家拒之门外。德川氏三百年教育立足于此,导致读书习文的士人不事实业,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农工商阶层虽肩负诸般实业,建立国家基础,却不读书学文,只落得一介无知文盲汉。此习俗由来已久,习惯成自然。实业与学问被一分为二,人们却不以为怪,士人居高位,将农工商轻贱为下民;农工商嘲笑士人不知自活自存之道,骂他们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论语讲义》)
日本的儒学或者说朱子学,与儒学本来的教诲相左,本质上有很强的蔑视金钱的倾向,所以,以此为核心理念的德川武士阶级也蔑视与金钱打交道的农工商阶级。相对的,他们以自己的阶级不涉金钱为尊,将学问与一切获得金钱的技术割裂开来。因此,有学问的武士阶层与实业无缘,而从事实业的农工商阶层则与学问没有交集。概言之,“金钱”这个东西成为区别官民的最主要指标,对金钱轻蔑还是执著,将“官”与“民”清晰地划分开来。
但涩泽认为,这种认识其实基于对《论语》的误解。《论语》中下面这段话,被江户儒学家或朱子学家作为蔑视金钱和农工商阶级的根据,但涩泽认为,这完全是这些人的误读。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对此,涩泽是这样解释的。
这段话一般被理解为含有轻视富贵的意思,然而,这其实只是从一个侧面进行的论述,如果再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完全没有鄙视富贵的意思,其主旨只是告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凭借这段话就断定孔子厌恶富贵,是极为荒谬的。孔子所说的是:如果不是合乎道义的富贵,那么宁可贫贱;但如果是合乎正道而求得的财富,则可泰然处之。由此观之,孔子哪有半点鄙视富贵、强调贫贱的意思呢?对于这段话,要做出正确的解释,关键是要注意“不以其道得之”这句话。(《论语与算盘》)
这段话不仅概括了涩泽的经济思想,也概括了构建他人生哲学根本——道德经济合一主义,即“论语与算盘”思想。维莱特大佐与银行家弗洛里海拉尔特的对话,恰好为他解答了一直以来对《论语》解释所抱有的疑问,让他有醍醐灌顶之感。涩泽之所以如此执著地反复提及维莱特和弗洛里海拉尔特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自十七岁时遭遇冈部代官的侮辱以来,他一直在不断自问金钱与道德的关系。目睹两人之间的关系,让他受到了一种翻天覆地般的冲击。
绝不讨价还价的武士
不过几乎同一时期,就在巴黎,涩泽还体验到了一件恰恰与之相反的事,他亲眼目睹了日本武士的蔑视金钱观念有多么根深蒂固。
当时,德川昭武一行顺利谒见皇帝并结束了世博会参观仪式。为长期在巴黎停留,他们开始寻找公寓。恰好从凯旋门到布洛涅森林的皇后大街(现在的福煦大街)转入静谧的佩尔戈莱西街上,有位俄国妇人有一所合适的房屋要出租,于是涩泽荣一便带着翻译山内文次郎前去查看。但在交涉房租条件时,山内显露出了非常典型的当时日本武士的反应。
我不会说法语,根本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记得根据翻译告诉我的条件,我表示房租太高了,请翻译和对方交涉,让对方降一点价。翻译却说:“这么失礼的话我怎么说得出口?!”无论如何也不肯向对方传达我的意思。在我想来,礼仪是礼仪,而借贷问题则是一种商业交易,所以讨价还价并非失礼之举。我竭力劝说山内,但他却十分顽固,说什么也不肯同意。我当时就像个哑巴一样,无法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思。我有些生气,但又不好在外国人面前争执。不得已,只好先含糊其辞地表示之后再回复,翌日拜托了当时在巴黎游学的一位叫山内定运的学生,翻译成英语交涉,终于顺利达成交易。
在涩泽荣一所有回忆录中,这个故事都与前面维莱特和弗洛里海拉尔特的故事相对出现,由此可见,在涩泽心目中,这两次经历鲜明地显示了日本与法国的金钱道德观的不同。即使金钱交涉的是自己的职务,日本武士阶级也不愿意谈及此事;而面对与金钱打交道的银行家,维莱特大佐却能平等地与之交谈。这种巨大的差异迫使涩泽的意识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
新颖的法国官民平等思想
但是,这种让涩泽荣一感慨万千的官民平等制度并不是一直以来就在法国存在的,这种平等关系只不过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建立的。
那么,在此之前是怎样一个状况呢?属于“官”的贵族、僧侣(第一、第二等级)和属于“民”的中产阶级(第三等级)之间泾渭分明,这两类人对金钱的观念差异恰如日本武士与农工商阶级。
儒教(被认为)是蔑视金钱的宗教,但其实基督教在这方面更为强硬。比起人间的财富,基督教更崇尚天堂里的财富。因此越是认为自己接近天的人,越蔑视金钱。究竟哪个阶层可以做到这一点呢?他们是那些无需劳动便可衣食无忧的人,即拥有祖先传下来的广阔土地的贵族和僧侣阶级。由于在经济方面非常宽裕,他们蔑视金钱,以为自己正在更虔诚地实践基督的教诲。
与此相反,中产阶级等第三等级只有靠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才能拥有资本,因此他们不得不对金钱十分敏感,也因此,他们成为了蔑视金钱的基督教所排斥的阶级。但是当第三阶级拥有实力之后,基督教便无法因为这一理由而排斥他们了。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便是所谓的“新教”。马丁 路德 与约翰 加尔文 ,尤其是加尔文的“新教”,简直可以说是为那些不得不与金钱打交道的资产阶级能够留在基督教内而量身定做的。加尔文的教义将刻苦勤勉地储蓄金钱视为“天职”,认为这种行为是符合神的意志的。这与涩泽认为的经济与道德从某种意义上不仅不矛盾反而一致的论语理解,有着相似之处。
如果涩泽在法国接触到了加尔文派的新教,肯定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它的影响吧。可惜,他在法国并没有接触到新教。法国是个天主教国家,虽然有新教,却仅限于极为有限的阶层与地区。
那么,维莱特和弗洛里海拉尔特之间那种不蔑视金钱、平等的官民关系,究竟源于何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