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管用、实用而又耳目一新的马列经典著作辅导书
|
內容簡介: |
主要选取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几篇经典著作进行“导读”,即引导阅读、帮助读者理解经典著作。选取的经典著作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资本论》。选取篇目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篇目,每篇经典著作的“导读”都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思考题;进一步阅读篇目。
|
關於作者: |
李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孙文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杨彦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三人均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目錄:
|
导论
第一节 系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标志性篇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节选)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节选)(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反杜林论》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 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资本论》
一、写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后记
|
內容試閱:
|
"导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19世纪社会政治生活以及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总结而创立的,从其诞生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科学理论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如果不以新的经验和认识来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原有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势必会成为僵死的教条,从而失去其生命力,甚至迟早成为人们所摒弃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早就说过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这个基本常识是由众所周知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形态,尤其对于中国来说,作为主导意识形态,如何能够在当代获得长足的发展,从而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又是每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应该思考并承担起的历史使命。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不仅指社会实践的变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迫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推进,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要向前发展。
列宁曾经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以及表明其思想发展历程的经典著述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来源及主要内容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和表述,这主要体现在列宁所著的《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篇章中。同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再次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历史,进一步去研读那些标志他们思想发展历程的众多著述,我们又会挖掘出新的瑰宝。
第一节系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中的第二部分“马克思的学说”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十九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列宁则明确指出“全部官方的和自由派的科学都这样或那样地为雇佣奴隶制辩护,而马克思主义则对这个奴隶制宣布了无情的战争。”“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列宁概括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如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即最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知识是相对的。”“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正如人的认识反映不依赖于它而存在的自然界即反映发展着的物质那样,人的社会认识(即哲学、宗教、政治等等的不同观点和学说)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设施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的重要论述,如:“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关系(商品交换商品)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列宁对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贡献予以了高度评价。“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商品经济的最初萌芽,从简单的交换一直到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到大生产。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无论老的或新的)的经验,使工人中一年比一年多的人清楚地看到了马克思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第三部分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学说。”
列宁最后概括到:“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总之,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二、马克思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卡尔?马克思》的主要内容
列宁的《卡尔?马克思》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第一,“序言”;第二,马克思传略;第三,“马克思的学说”。这部分以下列名称为标题:“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阶级斗争”。第四,“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这部分包括:“价值”和“剩余价值”两部分内容。第五,“社会主义”。第六,“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显而易见,文中第三部分“马克思的学说”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而第四部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第六部分则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这篇文章中用“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阶级斗争”做标题概括的内容正是我们所公认的、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即:唯物论和认识论、辩证法以及唯物史观。列宁在这里还引用了许多我们今天视之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著名表述。
首先,在“哲学唯物主义”中,列宁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于思维本质的认识:“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接下来又引用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论述:“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的……”并进一步引用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概括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列宁在这一部分还特别提到“特别应当指出马克思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观点。‘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是盲目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等。最后列宁指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更不要说毕希纳、福格特、摩莱肖特的‘庸俗’唯物主义了),其主要缺点是:(1)这种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的’唯物主义,”“(2)旧唯物主义是非历史的、非辩证的(是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它没有彻底和全面地贯彻发展的观点。”“(3)他们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而不是把它理解为‘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总和’,所以他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却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说,他们不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
其次,在“辩证法”部分,列宁主要概括了如下问题: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继承;第二,辩证法的含义。列宁指出,“在马克思看来,辩证法就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第三,提出辩证法是对世界运动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用我们今天的概括就是: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再次,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这部分,列宁从三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功绩:第一,社会基本结构。列宁指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言中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第二,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运动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并提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理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的几个时代。”第三,列宁总结了以往历史理论的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历史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并进一步揭示:“马克思……指出了科学地研究历史这一极其复杂、充满矛盾而又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的途径。”
最后,在“阶级斗争”这部分,列宁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原始公社的历史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指出,马克思“要求社会科学根据对现代社会中每个阶级的发展条件的分析对每个阶级所处的地位作出客观的分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列宁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这部分首先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写道,‘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因此,列宁概括为:“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衰落,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内容。”并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从商品入手,探讨了价值和剩余价值问题。
列宁指出马克思是按照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的起源、职能的逻辑顺序探讨了“价值”问题的认识。在这里,给出了几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的定义,如:“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或简称价值)首先是一定量的一种使用价值同一定量的另一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关系或比例。”“……抽象的人类劳动,即一般的人类劳动。”等。
接下来列宁重点分析了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其是对于资本家剥削本质分析的独特贡献,即剩余价值的问题。从商品—资本的概念入手,“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就转化为资本。”列宁还进一步比较了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卖是为了买,与资本的一般公式:货币——商品——货币,为卖而买。由此得出:剩余价值是“投入周转的货币的原有价值的这种增加”。“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即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然后又分析了资本的两部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耗费在生产资料(机器、劳动工具、原料等等)上面的不变资本,它的价值(一下子或一部分一部分地)不变地转到成品上去;另一部分是耗费在劳动力上面的可变资本。这种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在劳动过程中有所增加,创造出剩余价值。”并从剩余价值率说明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较;以及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延长工作日(“绝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
在后面的篇幅中,列宁还通过马克思对于“资本积累”的分析,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等这些“极其重要的和新颖的”分析,这些《资本论》中的重要内容完整地再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就。
3.科学社会主义
列宁在文章的第四部分“社会主义”、第五部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做了概括。
列宁首先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的运动规律得出的。”并指出:“表现于多种多样和内容日益丰富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成为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的政治斗争。”接下来列宁概括了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问题,“社会主义将导致阶级消灭,从而也导致国家消灭。”这些问题的完整表述在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得以体现。
列宁在“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中指出,马克思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论点,“一个是在《哲学的贫困》中论述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和经济组织时提出的,另一个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时提出的。前一个论点是:‘大工业把大批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在一个地方。竞争使他们的利益分裂。’”而“关于政治斗争策略,《共产党宣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