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广州文坛实力作家 四个高手联袂结集
展现“城”的历史与当下
风格各异 别开生面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当今广东文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四位作家的作品精品合集。四位作家长年坚守在文学艺术以及人文科学领域研究的第一线,他们的创作笔墨直接反映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
|
關於作者: |
张梅,女,1958年11月生于广州。祖籍广东梅县。
1970年毕业于广州市德宣西路小学(现东风西路小学)。1974年高中毕业于广州市第二中学。1975年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务劳,到广东省清远县江口公社石犁大队当知青。半年后调到县知青篮球队。1977年参加高考,被韶关师范学院录取,放弃后入广州市粮食中等专业学校机械专业。1979年父亲病故,退学到广州机床厂技术科当描图工人。1985年调入广东人民出版社担任《希望》、《美与生活》等杂志编辑,1994年调入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当专业作家。1997年任《广州文艺》杂志主编。2003年至2009年任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2010年至今任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
1988年开始创作,至今出版著作二十种。广州市第九、十、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获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艺奖等各种文学奖项。
陆键东,广东省南海县人,专业作家、学者,现居广州。1986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同年9月,任广州粤剧总团艺术室专业编剧。自此,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治达27年。1994年至今,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创作员,代表作有《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近年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以及近代岭南文化演进轨迹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获聘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客座研究员、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
张欣,女,江苏人,生于北京。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业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现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张欣文集》(四卷本);长篇小说《浮华背后》《深喉》《锁春记》《用一生去忘记》等。
阎真,1957年生,198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4年至2008年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任教。1996年评为副教授,2001年评为教授。2008年至今,为广州市文化局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9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曾在天涯》,至今已出版11版,15万册。2001年在《当代》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获当年《当代》杂志文学竞赛总冠军,并获《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湖南省毛泽东文学奖。至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7个版本共53版,55万册。2008年在《当代》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因为女人》,获中国出版集团和《当代》杂志社专家五佳奖,读者五佳奖,至今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6版共12万册。200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被评为湖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出版理论著作两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201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阎真文集》五卷本。
|
目錄:
|
张梅
细小病毒(中篇小说)
成珠楼的鸡仔饼(短篇小说)
周渔的火车(电影剧本)
这里的天空(独幕剧)
陆键东
近世广东人文精神与冼玉清学术(历史文本)
历史与人生的背影——粤剧史上一个作家的精神生活(人文文本)
张欣
拯救(中篇小说)
紫夜(短篇小说)
阎真
曾在天涯(长篇小说节录)
沧浪之水(长篇小说节录)
因为女人(长篇小说节录)
精神的价值(评论)
屈原的证明(评论)
遥想李白当年(评论)
无人见证的牺牲(评论)
|
內容試閱:
|
周渔的火车
张梅
序场
一个荒凉破旧的小火车站。
站前一条孤零零的单轨,没有火车,没有任何声响。
轨道上放着一块钱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镜头移至离车站不远的一个湖。
一个明显从前是很壮观的湖,只是现在已经枯了一大半,干枯的湖底成了沼泽地,沼泽地上的野草很茂盛,远处有湖水,湖水在沼泽地的包围中寂静无声。湖边满是芦苇和开着花的野草。有几只水鸟在湖上飞过,发出叫声。
一个女人背对着镜头坐在湖边的荒草中,一动不动。她叫周渔。
她仿佛溶进了眼前的湖水中。
突然,她听到隐隐约约的火车行进的声音。
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嘹亮。
周渔朝我们转过脸来。周渔眼波流动,脸上透出喜悦和期盼。随着越来越嘹亮的火车声,画面叠上片名及片头字幕。
1场 车站废弃车场 傍晚
一列火车车厢遥远地停着。像死了一样。镜头缓慢而持续地推近,出现已死去的周渔的画外音:
周渔:“我死去已经半年了。半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记性不好的人还是容易忘记一些事,哪怕是半年前刚发生的事。半年前,这截车厢还是活的,现在,全都被扔在这边没人管了。”
带周渔肩背的视角,原野上荒草萋萋,凝固不动的车厢仿佛已长进地里,似有人影在车上晃动。
出现周渔的正面。她站在山坡上皱眉凝视火车,显然她已经死去,但你可看为仍活着。
镜头一直未停止推近,这时我们不但看清了车厢及厢体旁疯长的野草,还看见了一个形容枯槁的男人,他的头发与野草类似。
周渔(画外音):“他是我的爱人,叫陈清。我死后,他天天跑到这里来找我。他相信,一个活得好好的人是没那么容易死去的,况且我们山盟海誓,一辈子不分离。”
陈清孤独地坐在车厢内的破椅上注视窗外,他面前的桌板上放着一叠纸。
周渔(画外音):“他在写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天天写诗给我。但我们分手时,他已经不写了。我真愿意他写。我爱看他的诗,我懂。”
退休的车长戴着大盖帽,敞着制服在车下喊。
车长:“你又来了!我看见你在这里转悠三天了。”
陈清看了他一眼。车长吃力地上车厢。
车长:“秋老虎,这天还热得很。”
他在陈清对面坐下:“我知道你要找谁。不过,人死了不能复生。来,吸一支?”
陈清拒绝他递过来的烟。车长自己点上。
车长:“我退休以前,天天跑这条线。十五年。(他举起手)直到……我退休一个月后,你爱人就出事了。你爱人,她可是个好人。”
陈清:“我们没有结婚。”
车长一楞:“哦?对,你们没有结婚。不过我听说她就是为了赶回去和你结婚,才出的事。”
陈清转眼看窗外,阳光非常耀眼。
列车的远景,风中立着的周渔的肩背。看上去她注视他们的谈话。
车长:“我跑铁路四十年,没见过,她可真爱你。这两头跑,我们跑车的管这叫铺铁路。你爱人,如果她还活着,还继续跑下去,她铺的铁路比我们谁都长。”
列车外不同的景色,带出从前的情景。
2场一组镜头
周渔的画外音:“我生活在这里,我的喜怒哀乐。”
(画面出现三明的外景)
“我的父亲是个列车长。”
(画面出现周渔的父亲正在旧式火车的车头往锅炉里铲煤的镜头。)
“我的母亲是个列车员。”
(画面上出现周渔的母亲在站台上手里拿着一袋花生向停靠在站台的火车上的乘客推销的镜头,乘客粗暴地打开她的手。)
“我从小就生活在温暖和爱情之中。”
(夜,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戏台前,稀稀落落地坐着观众。幼年时的周渔穿着花棉袄,托着下巴,专心地看着台上的演出。
台上正在演《牡丹亭》中的《惊梦》。
台上旦角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台下叫好的声音。小周渔也兴奋但小声地跟着叫好。
镇外传来火车的鸣叫声。
3场 夜 某工厂礼堂
很破旧的一个工厂的礼堂。灯光昏暗,桌椅全都被推到一边。礼堂的屋顶上,挂着一串串的灯泡。每只灯泡的瓦数并不高,每只灯泡发出昏黄色的光芒。
礼堂的前方有一个小小的舞台,舞台上有一支乐队,乐队的人的年龄基本都在六十岁以上,但个个鼓足干劲。乐队发出不太协调但又很有干劲的声音。
在昏暗和强劲的乐曲下,人们三三两两地跳舞。临时的简陋的舞池中央,一个年轻的女人(周渔)在独自跳舞。她先是按着乐队的节拍跳,后来索性就按着自己身体的需要来跳。她越跳越疯狂,完全陶醉在自己的舞蹈里。奇怪的是旁边跳舞的人对她的行为熟视无睹,依然慢吞吞地跳,没有任何生气。
一曲完毕,周渔从舞场上下来,坐到条凳上擦汗。
隔着舞场,一个瘦削的年轻男人(陈清)热情地看着她。
陈清在膝盖上用本子飞快地写着什么,然后撕下两页纸,站起来,穿过舞场,向周渔走去。
陈清坐到周渔独自坐着的条凳上,但又不敢靠周渔太近,坐到边上,没想到却使凳子向他这边翘了起来。
周渔和陈清同时在凳子上跳起来。
陈清看着周渔,尴尬地陪着笑,不知说什么好。
周渔生气地:“你干什么?”
这时一支快三步的曲子响起。
陈清赶快对周渔做一个邀请的姿势:“我想请你跳舞。”
周渔站着不动。
气氛有点尴尬。
陈清再请:“我想请你跳舞。”
周渔上下打量他:“你会旋这个?”她做了一个旋转的手势。
陈清自豪地:“当然”。
周渔笑了起来。她觉得眼前这个人有点可爱。
二人跳舞。
陈清由于紧张,跳得笨手笨脚,踩了几次周渔的脚。
周渔停住脚步:“我们不跳了吧。”
二人坐回条凳。
周渔揶愉地:“这水平,还敢请人跳舞。 ”
陈清从口袋里拿出刚刚撕下来的两页纸,递给周渔。
陈清:“这是我写给你的。”
周渔接过来,就着昏暗的灯光看了看。
周渔眼中闪出光芒:“你是诗人?”
突然礼堂的灯光全部灭了。
正在跳舞的人们发出尖叫和哄笑。
周渔平静地说:“这儿就是这样的,经常停电。”
二人静静地坐在黑暗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