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你来西柏坡看什么(数十场讲座的结晶之作,大白话讲大道理的典范之作)

書城自編碼: 235526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赵新月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307633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4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
《 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 》

售價:NT$ 3110.0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售價:NT$ 3016.0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售價:NT$ 614.0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售價:NT$ 411.0
不羁.完结篇
《 不羁.完结篇 》

售價:NT$ 275.0
性别经济学
《 性别经济学 》

售價:NT$ 322.0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NT$ 510.0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NT$ 3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6
《 隐世之国 鹿菏水彩私享绘 》
+

NT$ 349
《 陆俨少山水画谱---名家课徒稿临本 》
+

NT$ 358
《 简笔画5000例,一本就够 》
+

NT$ 72
《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
+

NT$ 361
《 花乱开(东说西道,世间杂谈;涂涂抹抹,不拘一格)闲来无事,看看老树的乱世妙语,那叫一个好玩儿! 》
編輯推薦:
u 数十场讲座的结晶之作 —— 书未出时,讲稿已火。作者从书中抽取部分章节在全国各地演讲,好评如潮;又以实地演讲充实书稿,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u “十六看”的主题内容 —— 看圣迹、看执行、看致富、看人脉、看靠山、看广告、看运势、看细节、看规矩、看给力、看善政、看诚信、看选择、看巅峰、看教训、看未来。

u “四小四大”的崭新叙事方式 —— 小故事,大主题;小切口,大视野;小人物,大境界;小情节,大关怀。

u 悠悠叙事与娓娓弘道相得益彰 —— 披露你不知道的故事,想一口气读完;讲述你用得上的哲理,管一辈子受用。故事读来让人惊喜复惊奇、神往又神伤;哲理思来让人醍醐灌顶、柳暗花明。

u 大白话讲大道理的典范之作 —— 文词优美,亲切动人,意境深远,宛如水墨画。

u 当代人的精神给养 —— 从当下出发向西柏坡时期中国乃至世界的宏阔背景中走去,穿过历史的云烟一直走到滹沱河宁静的水湾里,寻索草根深处一个甲子之前存留下的隐隐马蹄声、枪炮声和斯民的呐喊声,以及春犁翻开泥土时嘭嘭作响的讯息。告诉读者一系列微妙的历史事件原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內容簡介:
讲述西柏坡时期解放区以及国统区老百姓的小人物和小情节,他们中有肠子被炮弹炸出来往肚子里一塞又踉跄着奔赴火线的年轻战士;有宁愿被敌人割掉乳头和头颅依然不说出军粮去处的农村妇女;有党中央进京之前平山县一场天花瘟疫中机智救难的文工队员;有女扮男装发誓替父报仇并屡立战功的当代花木兰;有在解放区民主政府婚姻法护佑下大胆自由恋爱的青年女子;有为推进土改而与要饭的老妪同吃同住的妇女干部;有为向不识字的农民宣传辽沈战役消息而挖空心思撰写大白话宣传稿的通讯员;有在战前诉苦会的白幡下泣不成声、发誓报仇的“解放战士”;有迷信鬼神而误把鸟粪当作灵丹妙药并在政府教育下获得进步的村民;有在老百姓蔬菜里投毒、在解放区商店里故意使用假钞的国民党军人;有饥饿难耐而主动要求坐牢的国统区小偷;有愿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

每个故事背后都阐发一通道理,阐发还不足,再写一通感言,宛如送你一筐故事的仙桃,再奉送一捧哲理的花束外带一枚智慧的浆果。这些哲理与感言,既有一语讲清大道理的大白话,也有一诗写尽大气象的风雅颂,读之如品橄榄、如沐清风。
關於作者:
赵新月,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柏坡学创立者,供职于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1963年出生,所学专业为数学、中文、社会学、播音主持。六年讲坛执教鞭,桃李满园;十年电台做DJ笔名江枫,粉丝无数;二十多年机关任职,兢兢业业;七年在电视片与话剧中饰演毛泽东,风生水起;十年专栏作家,洛阳纸贵……学科带头人名副其实。
主研中共党史、文学、社会学、劳动经济学、社会评论、书画,知识结构独特,人生经历传奇。知识结构独特,人生经历广泛。灿灿乎一部传奇人生。
足迹踏遍西柏坡山山水水,翻遍关涉那段红色年代的无数著作,围绕西柏坡从远古思及未来、从政治军事思及文化和人生,遂有砖头厚著作《西柏坡学发凡》、《大西柏坡赋》、《西柏坡来电》,引无数学人一睹为快,尽探究竟,凛凛然一全中国典型独辟蹊径之学者。
形神酷似毛泽东,在电视片《平津战役》《西柏坡来电》《西柏坡党旗飘扬》、话剧《赶考》、大型舞台剧《人间正道》等剧中饰演毛泽东,出入公共场合常被指指点点,天生哉一典型领袖风范。
张口诗词歌赋如数家珍,闭口铺纸挥毫怀素狂草,做一手新月好诗高渺入云,写一手凌厉时评大快人心,大名鼎鼎乎一典型文化名流。
一步一趋成婚养子,一圈一圈文朋诗友,一篇一篇奇文惊世,一年一年潜心学问,煌煌乎一典型盛世文人。
诗人,学者,名流,腕儿,文化达人,外加一副伟人相,上天宠爱集于一身,让人羡慕,让人嫉妒。
赵新月主要著作:《西柏坡学发凡》(中国青年出版社)、报告文学《开国第一城:石家庄》(中国青年出版社)、骈文集《大西柏坡赋》(中国青年出版社)、散文集《悯生论——主持人书简》(西苑出版社)、《品读西柏坡三人行》、《改革开放三十年评论集》、学者随笔《工会评弹》(言实出版社)、艺术随笔集《画家书法十二家》、《西柏坡党旗飘扬》、《西柏坡来电》总撰稿人,并主演情景再现中的毛泽东形象。赵新月在西柏坡发誓,80岁之前,完成60部西柏坡题材的专著。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ghzxy
目錄
001 序一|艾文礼

003 序二|白 石

008 序三|戴长江

015 序四|王聚英



卷一 看圣迹



018 原样“拷贝”西柏坡 —— 江山圣迹复登临

020 辗转寻找西柏坡 —— 多少名城擦肩过

022“三文一齐”发现西柏坡 —— 山村由此成圣迹

026 毛泽东圈定西柏坡 —— 圣迹由来亦前缘

029 栗再温、栗政清、栗政通…… —— 满门忠烈荐圣迹

033 党中央惜别西柏坡 —— 圣迹走来新中国



卷二 看执行



036 十天完成土改 —— 火速执行

037 一个要饭的女孩和一个要饭的老妪 —— 用对人

039 西柏坡周围的一场瘟疫 —— 施妙计

041 当特务?不干! —— 讲透理

043 为革命配种 —— 摸准脉

045“炮兵之父”的遗书 —— 带好头



卷三 看致富



048 木牛流马与小推车 —— 陈毅元帅的感慨

050 独轮车上推的是什么?—— 令人咋舌的清单

053 一段伤心事难描 —— 农民为什么不敢种地?

055“发家致富”——在西柏坡叫响

057 原来如此 —— 共产党会闹革命,更会促生产

058 假如共产党不革命 —— 国共两党迥异的价值观

060 边区一片月,万户碾米声 —— 静谧的乡村

062 富裕梦的崭新起点 —— 西柏坡“发家致富”的启示



卷四 看人脉



066 人脉滔滔,不舍昼夜 —— 共产党的向心力

068 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 新华社翻译李敦白

071 一对英国夫妇的故事 —— 外语教师柯鲁克和伊莎贝尔

072 一群日本人的故事 —— “人民解放军教会了我应该做什么”



卷五 看靠山



078 一挂肠子和两个乳头 —— 要与靠山血脉相连

081 缺德带冒烟儿 —— 老百姓为什么那么恨国民党?

083 宁扶竹竿,不扶井绳 —— 不称职的代理人

084 算了,司徒雷登 —— 一切向前看



卷六 看广告



088 怎么看怎么不像“二丫” —— 不会做“广告”的国民党

090 解放军有“二十四刑、三十六杀” —— 国民党的“广告”特例

091“要活命快逃往解放区” —— 共产党的宣传攻势

094 四十两金子 —— 杨朔散文的“广告效应”

096“靠着海边有很窄一条路” —— 妇孺皆知的“广告词”

097 像短信一样的“段子” —— 朗朗上口的“广告诗”



卷七 看运势



100 时来运转 —— 抓转运之点

102 国民党兵也能分地 —— 造转运之势

104 像消灭国民党一样消灭蝗虫 —— 警天运之变

105 小偷主动要求坐牢 —— 国民党的霉运

108 农村这样包围城市 —— 促敌运势转衰

110 两个耳光换来一个处分 —— 防我运突变

111 廿年潜伏,一朝起义 —— 奠转运之基



卷八 看细节



114 一卷卫生纸暴露了身份 —— 要命的细节

116 AAAA —— 毛泽东电报里的细节

119 一封苏联来信 —— 无关痛痒的细节

120 周恩来主持大搬家 —— 不能疏忽的细节

123 毛泽东勃然大怒 —— 生死攸关的细节



卷九 看规矩



128 野战军不“野” —— 立规矩,成方圆

130 仗打胜了,毛泽东却怒了 —— 谁坏规矩处理谁

131 毛泽东对林彪发火 —— 不懂规矩,就得挨批

133 草地上的黑影 —— 越是困难,越要规矩

136 解放军与“中央军”泾渭分明 —— 规矩就是形象

137 让人心痒的手电筒 —— 存规矩,灭私欲

139“老实人不吃亏”—— 奖励守规矩的人



卷十 看给力



142《剑桥中华民国史》的结论 —— “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43 国共两党入党誓词谁优谁劣? —— 信仰崇高给力

145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 策略英明给力

147 战前祭灵 —— 办法奇绝给力

149 一是一,二是二 —— 规则精当给力

151 蒋介石可评为“学毛选积极分子” —— 组织严密给力

153 张树才舍身炸碉堡 —— 行为正义给力

154 一千多顶解放军军帽 —— 符号鲜明给力



卷十一 看善政



156 西柏坡窑洞塌方 —— 为官合动情

158 大娘没穿裤子 —— 解民难

160 听王九诉苦 —— 顺民愿

163 熬硝致富 —— 助民生

165 100 个老百姓只能养3 个解放军 —— 惜民力

167 榆树哭了 —— 开民智

168“刘巧儿”的故事 —— 易民风



卷十二 看诚信



172 十万雪花银变成一元金圆券 —— 一失“信”而成千古恨

174“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 国民党再度失信于民

176 一块钱一串 —— 共产党统一货币

178 冀钞兑蒋币:1 比20 —— 共产党巩固信用

179 中州钞,呱呱叫 —— 排除敌币护民生

181 给每个战士发一块银洋 —— 取信于民的凭证



卷十三 看选择



184 向东,向西?——人人都要选择

186“当代花木兰” —— 为信仰而选择

188“不要相信共产党的那一套” —— 为立场而选择

191 差点来到西柏坡——为激情而选择

192 叫他也躺进棺材去转转生——为恩仇而选择

194 工厂是我们工人的命 —— 为谋生而选择

195“雪耻奋斗团” —— 为情势而选择



卷十四 看巅峰



198“四个深刻”与“五重高度” —— 共产党人的“巅峰体验”

201 西柏坡的第一重高度

—— 西柏坡是中共从建党到执政这28 年间的历史最高坡

203 西柏坡的第二重高度

—— 西柏坡是中国两千多年农民革命史的最高坡

205 西柏坡的第三重高度

—— 西柏坡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独立运动的最高坡

206 西柏坡的第四重高度

—— 西柏坡是继苏俄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坡

207 西柏坡的第五重高度

—— 西柏坡是中国五千年社会发展形态的最高坡



卷十五 看教训



210 政治“癌细胞”—— 潜伏的危机

212 过火 —— “左”的教训

216 欠火 —— “右”的教训



卷十六 看未来



222“我们要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好” —— 眺望民族复兴的未来

227 共产主义是人类灾难的补天石 —— 看人类的未来

232 警惕“糖衣炮弹” —— 看中国少年的未来

236 你的人生第一坡在哪里 —— 看自己的未来__
內容試閱
一个要饭的女孩和一个要饭的老妪——用对人(选自赵新月《你来西柏坡看什么》第二章“看执行”)



土改的那段历史,充斥着雷鸣电闪,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几声清婉的胡琴。

当时有个村庄,无论工作队如何煞费苦心,百般解释,农民就是听不进去。无奈,土改工作卡壳了,干部们一筹莫展。欢庆解放的锣鼓咚锵敲过,贫穷的瘟神依然赖着不走,村里有人居然还在要饭。

这时,一个女孩子来到了村头。她和别的干部不同,进村不找村长,不找干部,不找党员,而是竟自朝着村里最穷的一家走去。

这个女孩子名叫徐茂红,出身贫苦,从小讨饭,当丫环,做童养媳,直到18岁,家乡解放后才翻了身。她积极帮助穷苦兄弟姐妹闹翻身,因此被大家选为区妇会委员。土改中,她是全县发动贫雇农、团结中农、走群众路线的一面旗帜。区里的领导认为徐茂红能干,就派她来到这个村。

徐茂红找到讨饭的老太太刘大娘家,恰好刘大娘讨饭刚回来,正在温剩饭吃,徐茂红要求和刘大娘一起吃饭。刘大娘诧异:“同志!讨饭的人吃的都是猪狗不吃的东西,你们干部怎么能吃得下去?”徐茂红一面吃,一面说自己当初也讨过饭,并回忆当初讨饭时的辛酸。晚上,她不到村公所住宿,坚持和刘大娘一起睡,刘大娘难为情地指着炕上的破席说:“叫同志笑话,要铺无铺的,要盖无盖的,同志你怎么能睡呢?”徐茂红便向她诉说自己13岁那年,讨饭时铺着雪、盖着天睡,以及给地主当丫环时在地上盖着簸箕睡觉的苦楚。就在这天黑夜,刘大娘也把她一辈子受的委屈哭诉了出来,又把她在翻身中的委屈诉了出来,她原来只分到一斤猪肉二升粮食,后来地主吓唬她:“吃一斤猪肉,将来要还十斤人肉!”从此,她再也不敢提翻身了。刘大娘抱着徐茂红哽咽着说:“我的好闺女,想不到天下还有和俺穷苦人做伴的。”

第二天,刘大娘碰见人便说:“咱村有洪福哩,好人来咱村领导翻身了,大家都到俺家听她开导开导吧!”全村十八家的贫雇农都来找徐茂红,把这个村的实情说了个明明白白。从此,这个村的土改工作焕然一新。

工作中,徐茂红从来不把自己和群众分开看,而群众也从不把她当外人,大家都亲热地叫她“闺女”或“大姐”。她帮助群众干活,一起吃,一起睡,不是单纯为了调查或为了表面上的“深入”群众,她觉得凡是受苦的人都和她母亲以及她当丫环时是一样的,因此他们的翻身和自己的翻身一样迫切。

当年的区委领导眼力非凡。用了徐茂红,村子里刮春风。徐茂红不用摆架子“接地气”,因为她就来自大地。

【感言】

提高执行力,必须用对人。干事儿,要用能人。但什么是能人?这要看执行什么任务。不一定才干突出的人,就有执行力。有人可能只适合打仗,不适合搞后勤。有执行力的人,就是适合完成这项工作的人。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能不能执行,就在于你所选择的人了。选对了,就会有执行力。

——《你来西柏坡看什么》,赵新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4年4月版。





西柏坡周围的一场瘟疫——施妙计(选自赵新月《你来西柏坡看什么》第二章“看执行”)



1948年冬,淮海战役激战正酣,西柏坡周围的平山县境内,遇到一场瘟疫,天花到处流行。

当时,西柏坡中央党政军机关干部,当然知道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对病人点种牛痘就行了,而且当时的牛痘并非什么稀缺药品,卫生站都有。

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最后却成了问题,因为当地老百姓不懂牛痘为何物,因此不配合。

天花一天比一天严重,并开始逐渐蔓延。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全县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00人以上。其中,南望楼全村440户,人口1651人,得病的就有83人。那些侥幸活过的人,都留下了满脸难看的大麻子。而问题在于,不仅小孩容易发生和传染天花,大人也同样,这对生产、支前和全县人民的健康影响实在太大。

前方战事紧张,而党中央所在地的后方却天花肆虐。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为防止天花流行,组织了40余人的医疗大队,赴平山各地进行防疫治疗。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有的乡亲就是不接受种牛痘。医生反复讲也没有用,怎么办?

直到1949年2月20日,防疫医疗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开始在平山县东回舍村演出文艺节目,其中有一个快板剧宣传种牛痘预防天花。他们开始唱翻身小调,一唱就招来了很多观众。

快板剧刚开始,群众里面就有人悄悄指着扮麻子脸的演员低声说:“看!那个妇女生了一脸疙瘩,还瞎了眼睛,多难受呀!”当时就有一个青年妇女,马上挤过来问领队的同志:种疙瘩(水痘)的地方在哪里?领队同志告诉她,街上插有红十字旗的房子便是,她听了连戏也顾不上看完,便飞快地跑去种痘去了。

经过这样宣传,当场就去种痘的有5个人。在这次集市上,他们共演了5个地方,演完散场时,又有一个愁眉苦脸的老汉挤到前面来,要求给他治牙痛,他说:“刚才你们演戏说会扎针,能治头痛、牙痛,我现在正牙痛得厉害,你们给我扎一下吧!”当时演员没有卸妆就扎起针来了。一扎就止了痛,他欢天喜地地走了。这次宣传以后,来种痘的人就更多了,直至这场瘟疫被彻底清除。

【感言】

提高执行力,必须施妙计。当有些工作陷入僵局,难以执行下去的时候,就必须开动脑筋,另辟蹊径,才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你来西柏坡看什么》,赵新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4年4月版。





木牛流马与小推车 —— 陈毅元帅的感慨(选自赵新月《你来西柏坡看什么》第二章“看致富”)



历史场景常常重演,仿佛一部电影在重新回放。只是萧条异代,人物换了,背景变了,而故事的情节却惊人地相似。

小推车,作为主要的军需运输工具,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诸葛亮北伐,一次是淮海战役,中间相隔了1700多年。

有不少学者认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今天小推车的前身,一次可以运载一个士兵一年的口粮,约合500斤。

西柏坡纪念馆陈列的那辆小推车,属于山东莱芜型小推车,是淮海战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小车样式。这种小推车,车轮位于车子中间,而且轮子有一半竟高于车架,物体重量主要集中在千斤板和大梯上,推车者用的力很小,顺风时几乎不费力。两个车把相距很宽,需要推车人像老鹰一样张开臂膀才能驾驭。这种小推车的载重量可以达到1000斤,比木牛流马多一倍。

昔日,成队的木牛流马在巴蜀栈道上迤逦前行,脚下是日夜奔流的滔滔江水;1948年的秋冬季节,铺天盖地的小推车塞满中原战场,它本身就是奔腾的洪流、喧嚣的巨浪。

1700年前,五丈原秋风萧瑟,年迈的诸葛亮双眉紧锁,壮志难酬的焦虑弥漫在萋萋芳草间;1700 年后,黄淮流域的中原天空雨雪霏霏,而陈毅等前线指挥员却镇定自若,谈笑间,一组新诗倚马而成:

读罢新诗兴不残,又将远举付深谈。总戎令下风扫雪,立马吴山画图南。

战局几回抵掌谈,反复指点计艰难。北线迩来传屡捷,逐鹿自古在中原。

木牛流马,只是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苍凉增添了一抹宽慰后人的亮色,而山东莱芜的小推车,则为解放军指挥员立马吴山画图南奠定了磐石一样的自信与自豪。

驱动木牛流马的,多是蜀国军士,是正规的后勤部队;驱动小推车的,都是清一色的黄淮老百姓。木牛流马行进在崎岖陡峭的栈道上,白色的江水在右,运粮的“牛马”在左,一条江水的白龙与一条运输的苍龙交相飞舞,空气中充斥着凄迷与悲壮,因为从军师到士兵,谁都不知道北伐的结局将会怎样。

淮海战场上的小推车则成千上万,在荒原,在大漠,在山脚,在河畔,在林荫,在峡谷,在阳光大道,在羊肠小路,仿佛无数条河流涌向前方,咯吱咯吱的车轮声汇合成那个时代最雄壮的交响乐。苍天在上,黄土在下,中间弓身的支前者站成后世永恒的碑。在广袤的黄淮平原上,在车轮滚滚碾过的漫天黄尘中,甚至在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声中,到处都弥漫着挥之不

去的翻身的喜悦与欢欣,因为从将帅到贫民,谁都知道这场战争最后的赢家必将是人民。无数条深深的车辙从不同多角度切进历史,烙印在大地上,仿佛编织出一张望不到边际的天地经纬与正义之网。共产党不胜,天理难容!

一支运送大米的民工支前队伍,原来规定此次行程的终点是宿迁。但他们星夜兼程赶到宿迁时,部队已经西进,要他们立即运到睢宁。等到了睢宁,部队又出发了,他们又跟到符离集。到了符离集,部队又开拔了。最后,他们一直追随部队到达了濉溪口,才将这批大米交到部队手中。这次运粮行程长达700里,民工出来时没想到走那么远,当把粮食一粒不少

地交到部队时,才发现隆冬季节,都没带棉衣,鞋都走烂了。

1951年2月,陈毅会见苏联驻华大使,谈起淮海战役的胜利时说:“支前民工达500万,遍地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是我们真正的优势。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证了部队作战。”这段话,后来被凝练为陈毅元帅的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你来西柏坡看什么》,赵新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4年4月版。





独轮车上推的是什么?—— 令人乍舌的清单(选自赵新月《你来西柏坡看什么》第二章“看致富”)



多年来,人们都知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很少有人深问一句:小推车上推的是什么?

当我带着这个问题,查阅解放战争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时,心头猛然一惊:原来如此!

在人们的常识记忆里,“小米加步枪”是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的全部。

家当,那些小推车上推的不外乎小米和弹药。而实际上,营养学的常识还告诉我们,人正常的食品摄入少不了三种东西:碳水化合物(粮食)、维生素(蔬菜和水果)、蛋白(肉蛋)。这三种营养要素,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即便是在战争年代,在饥馑岁月。而且,往往越是战争年代,军人的身体能量消耗也就更加大于平常日子,这些营养要素对维持正常行军作战显得更为重要。

我想,老百姓小推车上不应该缺少类似的东西。

果然,一份支前小分队的运送货物清单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这份清单显示,小推车上推的有:

白面

玉米面

小米

鸡蛋

猪肉

活鸡

咸菜

熟蚕豆

油炸饼

兰花豆

豆腐

麻糖

山药

麻油

萝卜

食盐



辣椒

香烟

帽子

鞋子毛巾

边币

……

这是一份有关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的巧妙组合。小米之外,居然还有这么多令人咋舌的用品。与同时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军队供应相比,这份清单还是显得有些寒碜。但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这已经很丰足了。

而且,这只是一个支前小分队的运送军需清单。更多的支前队伍和更多的小推车上,运送的东西更是花样繁多。

不仅是小推车,还有扁担,牛马拉的大车,以及汽车、火车、货船,丰足可观的物品从解放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这就是共产党军队的后勤保障,不仅人多,而且物品也非常多。平津战役期间,从东北到北平蜿蜒的支前队伍,从白山黑水一直绵延到长城脚下,浩浩荡荡。最前面的支前队伍刚刚到达目的地,最后面的支前队伍还正在村口等待着没有出发。可以想见,共产党一方,那时的战争物资已经很丰富。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旧曲多少淋漓意,今日听来犹泪垂。不过,这首老歌表达的更多的是老百姓拥护共产党的决心,而实际上在不少农村,送了军粮之后,家里还有不少余粮;送走了布匹之后,家里还有像样的穿着。

那么,这些战争物资从哪里来?

来自农民的翻身运动,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来自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而当时大生产运动的口号就是“发家致富”。

——《你来西柏坡看什么》,赵新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4年4月版。



边区一片月,万户碾米声——静谧的乡村(选自赵新月《你来西柏坡看什么》第二章“看致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一定是站在月色如霜的长安城下,满耳充斥着此起彼落的砧杵之声,继而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清凉意蕴里随口吟诵出这首秋歌的。

1200 年后,在古老的中国,月亮还是那枚月亮,但月光下的大地要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变化的前奏,不再是抑扬顿挫的捣衣声,而是吱吱咛咛的碾米声。虽然,也会有如古时一样的捣衣声从村寨里传来,但更多的却是石头碾过石头、石头磨过石头的声音。一个碾盘,又一个碾盘,一个石磨,又一个石磨,在解放区的村寨里,在融融的月光下,滚动着,旋转着,以细碎而扎实的声音组合成雄壮的音乐,像潮汐、像海啸、像松涛、像风雷,与前方轰鸣的炮火遥相呼应。

边区一片月,万户碾米声。所有的解放区、所有的乡村、所有的碾盘、所有的石磨、所有的农妇连同她们的孩子,都在月光下忙碌着。秋风吹不尽对前方亲人的思念,但更吹不尽的是翻身解放后喜悦的心情,以及发家致富过程中的豪情万丈。

1949年1月的《冀东日报》记载:秋忙刚过,家家就忙着碾公粮,几千万盘碾子、磨日夜转动,从点灯到鸡叫,村村碾子的响声吱吱不断……

碾子下、磨盘上,有大量的米和面可以碾、可以磨。没有当时发家致富的政策,就不可能有如此雄壮的月下景观。

而这时,前方的战事虽然十万火急,而后方的农村则相对静谧而安详。

1948年,诗人艾青随土改工作队来到了西柏坡附近的获鹿县(今鹿泉市)农村,他一边参加土改工作,一边在田埂上徘徊,寻找诗的灵感。

就在这里,他完成了总题为 《布谷鸟集》的组诗,包括《耙地》《送粪》《浇地》《陶土》《春雨》《喜鹊》《布谷鸟》《送参军》。在《耙地》这首诗里,他写出了一个农民驾马、拉耙、耕地的场景:

一匹马

拉着耙

向前

向前

人站在耙上

像站在筏上

耙的前面

土地像河流

耙的后面

土地像波浪

……

耙上的人

一边吆喝

一边歌唱

东方红

太阳升

多年后,有人批评艾青这些诗,虽然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甘美芬芳的泥土气息,但却把农村生活写得太恬静了,似一支支田园短笛,缺乏强烈的激情和沸腾的时代音响。

其实,这错怪艾青了。当时,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早已连成一片,巩固的大后方相对平静多了,特别是西柏坡周围的平山、获鹿、阜平一代,正是晋察冀司令部所在地。当时中央工委之所以要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看准了这里相对宁静的氛围。也正是在这种相对宁静中,老百姓才有可能从容地站在耙上奔赴发家致富的梦想。

——《你来西柏坡看什么》,赵新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4年4月版。





一挂肠子和两个乳头 —— 要与靠山血脉相连(选自赵新月《你来西柏坡看什么》卷五“看靠山”)



平津战役打响了,解放军某部负责攻取敌人的一座坚固城池。一位战地记者随军做战时通讯报道。

前沿阵地,炮火轰鸣,硝烟弥漫,攻城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登云梯。

一队战士爬上去了,又被打下来,尸体从空中跌落;又一队战士爬上去,又跌下来……

在靠近前沿阵地的一座破庙里,战地记者一边向外观察战况,一边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枪弹时不时射在门板和墙壁上。炮火在轰轰巨响,钢笔在唰唰记录。

突然,“咣当”一声,庙门开了。记者一惊,用眼角的余光看去,见一位解放军战士被抬进来,浑身血肉模糊。

记者继续写通讯报道。

不一会儿,见到那位躺倒在血泊中的解放军战士,晃晃悠悠从地上艰难地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要向门外走,嘴里还在喊:“攻城,攻城……”

他被鲜血染红的双手,捧着一堆东西,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被敌人的炸弹炸出的肠子。没走几步,这位战士就摔倒到地上,昏迷过去。

看到赶来的另外两名解放军战士在照顾他,记者继续写着报道。

庙外的厮杀声一阵高过一阵,炮火更密集了,庙门都被震得要倒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那位解放军伤员苏醒后,又挣扎着爬起来,继续朝庙门挪去。他双手用力,使劲想把自己的一堆肠子往肚子里塞,但伤势太重,始终塞不进去,疼痛中依然在喊:“同志们,攻城,攻城啊!”

一堆肠子在腹外,滴着血,被炮火映照得黑红黑红。他还在使尽最后的力气往肚子里狠塞……

另外两名解放军战士流着泪,大声安慰他:“排长,排长,我们一定能够攻下来,一定……”

这位排长不顾劝阻,趔趄着快要走到门口时,终因伤势严重,重重地摔倒到门槛上,壮烈牺牲。他的身后,留下一串鲜红的血痕。

记者看到这一幕,泪水夺眶而出,扑簌簌的泪水打湿了眼前的笔记本。刚刚写好的战地通讯,字迹一片模糊。

这就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他们心甘情愿为老百姓付出一切。

反过来,老百姓也心甘情愿为共产党付出一切。

冀鲁豫新解放区金乡县有一个村庄,叫石北集村,1948 年麦收前,国民党军队扫荡金乡县,将村长的爱人拉住,严刑拷打,追问村干部哪里去了?

粮食藏在什么地方?村长的爱人只是破口大骂,国民党兵用刀把她的嘴割开,她仍英勇不屈。关于公粮藏在哪里,一句不说,国民党兵又对她用电刑,她死过去醒来后,国民党兵竟然残忍地用刺刀把她的两个乳头割去。

此景惨不忍睹!

淋漓的鲜血浸湿大地,她仍一字未吐,又昏死过去。国民党兵把她抛在广场上。

周围的乡亲们心如刀扎,背过脸去,低声饮泣。

接着,国民党兵又抓来另外一名妇女,逼问村干部是谁?这位妇女,和村长的爱人一样顽强,浑身的肉都被打烂了,仍一个字也不说。

国民党兵认为小孩害怕,可能会吐露实情。于是从人群中抓来一个小孩,问粮食藏在哪里?小孩握紧拳头,只字不说。国民党兵气急败坏,把孩子的手脚全部用刀剁去!小孩始终没有供出一粒公粮。

广场上,村长的爱人在疼痛中慢慢苏醒过来。国民党兵又再次审问她,

结果,仍得不出一句话。

国民党兵恼羞成怒,把她和小孩当场枪毙了。

接着,国民党兵又转向那个被痛打的妇女,说“你真是八路迷”。这位妇女骂道:“你孬种队伍,我就是八路迷。俺小孩长大也叫他干八路!打死你这孬种队伍!”国民党兵最后把她也杀害了。

国民党兵接着又抓人审问,共打死了13 个人(其中4 位妇女),但始终没得到一粒粮食和一名村干部的下落。

【感言】

共产党的靠山是什么?是人民群众。

国民党的靠山是什么?是官僚资本和美国。

西柏坡时期的大决战,既是国共两党军队的殊死决战,也是靠山和靠山之间的全面较量。

大决战的结果,既是共产党的胜利与国民党的失败,同时也是共产党靠山的胜利与国民党靠山的失败。

成功,必须有靠山。但是,仅有靠山还不行。处理好与自己的靠山以及与对方靠山的关系,才是制胜的关键。

处理好与靠山的关系,首先要做到与自己的靠山血脉相连。

——《你来西柏坡看什么》,赵新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4年4月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