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 卷首语 笨拙的力量 (《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随书附赠老树画画写意书签一枚)

書城自編碼: 235502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读者杂志社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314954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24/14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经纬度丛书·文字的故事:从结绳记事到未来文字
《 经纬度丛书·文字的故事:从结绳记事到未来文字 》

售價:NT$ 468.0
好望角丛书·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文明重构
《 好望角丛书·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文明重构 》

售價:NT$ 322.0
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方法与实践
《 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11.0
别太着急啦 名取芳彦讲述“放慢”哲学
《 别太着急啦 名取芳彦讲述“放慢”哲学 》

售價:NT$ 260.0
旗袍的灵魂是优雅
《 旗袍的灵魂是优雅 》

售價:NT$ 1030.0
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1862-1937)
《 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1862-1937) 》

售價:NT$ 822.0
经纬度丛书·曾经的王者:阿育王与孔雀王朝
《 经纬度丛书·曾经的王者:阿育王与孔雀王朝 》

售價:NT$ 406.0
道教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
《 道教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 》

售價:NT$ 21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58
《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央视著名主持人、百万级超级畅销书作者白岩松最新力作。作者亲自写序修订,字字真情,句句睿智,篇篇犀利!延续白岩松一贯犀利睿智的思考,冷静客观的笔锋,深度有趣的内涵!) 》
+

NT$ 423
《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 小品 偏见疾走 正见缓行(《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随书附赠老树画画写意书签一枚) 》
+

NT$ 441
《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 诗 正直的田野(《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随书附赠老树画画写意书签一枚) 》
+

NT$ 441
《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 散文 青草地上落满花瓣(《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随书附赠老树画画写意书签一枚) 》
+

NT$ 441
《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 故事 灵魂的马车驶上高坡(《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随书附赠老树画画写意书签一枚) 》
+

NT$ 238
《 境明,千里皆明(禅意美文典范,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最新自选珍藏版,作者独家手绘细笔插画) 》
編輯推薦:
有人的地方,就有《读者》
《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
佳作一网打尽
名家荟萃 余香满口
温情 真挚 纯正 优雅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是纪念,也是再次出发
读者卷首:清新 睿智
读者的诗:优美 醇厚
读者小品:隽永 端庄
读者散文:典雅 澄澈
读者故事:奇妙 温暖
內容簡介: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卷首语:《笨拙的力量》。荟萃杂志最精彩的卷首语,既有发人深思的哲理,也有抚慰心灵的小故事,还有珍珠一般可爱的诗句。开卷有益,如饮甘露。
關於作者: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期刊第一品牌”。《读者》行销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影响力极广。
目錄
目录

希梅内斯:四月 /1
林泠:三月夜 /2
纪伯伦:母亲颂 /4
道格拉斯 玛拉赫:无题 /6
纪伯伦:花之咏 /7
季红:感谢 /9
萨缪埃尔 沃尔曼:青春赋 /11
林清玄:一声鸟或一堵墙 /13
曼迪诺:永恒的变化 /15
刘湛秋:倾诉 /17
托尔斯泰:我,更多的是喜悦 /18
泰戈尔:最后的交易 /19
莱蒙托夫:人间与天堂 /21
艾米莉 狄金森:我啜饮过生活的芳醇 /23
罗兰:正眼看人生 /24
程乃珊:曙光中的祷告 /25
韦子编译:幸福 /26
纪伯伦:心灵 /28
陈丹燕:风花 /30
泰戈尔:一个人是一个谜 /32
简媜:生活细笔 /33
邦达列夫:思想的痕迹 /35
郁达夫:梦中的青春 /37
黄湘:无法偿还的是无价的 /38
德富芦花:大河 /39
肯 韦伯:五月是?? /41
奥修:给予 /43
杨绛:没有书不好过日子 /44
戴尔 卡耐基:平静 /45
安德烈 查哈尔洛夫:未知数 /47
泰戈尔:召唤 /49
张承志:生命 /50
宗璞:领取生活 /52
亨利 梭罗:无声的绝望 /53
张晓风:人体中的繁星和穹苍 /54
戴维 威斯格特: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 /55
帕斯卡尔:伟大与可悲 /56
王安忆:关于幸福 /58
布里安 戴森:让生活之泉涓涓不息 /60
丰子恺:新年的快乐 /62
潘向黎:真水无香 /65
冰心:谈生命 /68
清冈卓行:米洛的维纳斯 /71
巴基:秋天里的春天 /74
泰戈尔:兄弟,为记住这一点而欢欣鼓舞吧 /76
邦达列夫:美 /78
德谟克里特:怎样活着 /80
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82
游乾桂:培养无着心 /85
哈罗德 斯 库辛:你不必完美 /88
池田大作:太阳每天都不辞辛劳地升起 /91
泰戈尔:美 /93
吴冠中:等待 /96
沙巴 冯:岁月 /98
普里什文:人类的镜子 /101
琦君:泪珠与珍珠 /103
特里 米勒:品味春风 /106
栖云:梦结束的地方 /108
林新居:满溪流水香 /110
黄苗子:美丑 /112
诺宾 基尔福德:快乐的真谛 /114
玛格丽特 杜拉斯:阿尔及利亚人的鲜花 /116
琦君:忘我 /118
安德鲁 马修斯:宽恕之心 /120
鲍尔吉 原野:培植善念 /123
松下幸之助:忍耐与宽容 /125
星竹:别被淹没 /127
查斯菲尔德:才智与品质 /129
雨果:雏菊 /131
刘燕敏: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134
林新居:自在有道 /136
叔本华: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138
周国平:心灵的空间 /140
秋山骏:自然和感伤 /143
罗伯特 S.凯弗:你见过那棵树吗? /145
马国福:心中有光 /148
陈志宏:两根沉木条 /150
刘念国:阳光灿烂每一天 /152
邓皓:一语惊心 /154
赵晓东:把苦日子过甜 /156
阿尔贝特 史怀哲:警惕“成熟” /158
邓怀念编译:关于生活 /161
梅特林克:习惯塑造人生 /163
皮耶罗 费鲁奇:发自内心 /165
释证严: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 /167
托尔斯泰:细芽 /169
约瑟夫 基尔施纳:聪明人的圣经 /171
丹尼尔 罗宾斯:快乐箴言 /173
隐地:远近 /175
威廉 吉尔兰德:乐在奋斗中 /177
乔恩 默迪:生命,竟是如此甜美 /179
葛拉西安:功成知退 /182
冯至:山村的墓碣 /184
威廉 赫兹里特:青春常在 /186
林清玄:逆风的香 /188
蒙田: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 /191
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 /193
马德: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195
詹姆斯 摩尔:天使的吻痕 /197
刘俊成编译:风暴之夜你能否安眠? /199
三浦绫子:与你无关吗? /201
保罗 科埃略:幸福的秘密 /203
邓皓:落叶不只在秋天 /205
林语堂:人生如诗 /207
李荷卿编译:你有没有虚度此生 /209
特蕾莎:美丽的微笑与爱心 /211
李白菜编译:日落与人生 /214
诺曼 文森特 皮尔:爱是最好的老师 /216
王文华:求助自己 /218
大卫 欧文:真正的富足 /220
张晓风:生命的滋味 /222
纪伯伦:美之歌 /224
张晓风:光阴的故事 /226
林清玄:万物的心 /228
约翰 布莱德列:阳光下的时光 /230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32
邓笛编译:光和影的游戏 /235
郑海啸:人生的意思 /238
帕蒂 汉森:心之歌 /240
吴淡如: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 /242
罗伯特 J.黑斯廷斯:品味现在 /244
渡边淳一:钝感力 /246
蔡成:生命中的三种人 /249
龙应台:不相信和相信 /251
感动:成本最高的邮件 /253
蔡志忠:宽窄都是路 /255
赵婕: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257
洁尘: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人一生的至爱 /260
流沙:会说话的遗产 /263
蒋平:将生命当成租赁 /265
安妮宝贝:永远 /267
Charlie Badenhop:生命的沉浮 /269
巩昂:无知无畏 /272
包利民:闻香识人 /274
陈胜:如果下降两厘米 /276
费尔南多 萨瓦特尔:捡拾与抓挠 /278
玛格丽特 斯尔夫:生命之水 /281
特里 杜布森:爱心故事 /283
方文山:独一无二的偶像剧 /286
理查德 卡尔森:你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288
林青霞:难演的角色 /290
林清玄:一生一会 /292
南风编译:唱好自己那首歌 /294
李作昕:心灵的暖春 /296
简媜:大气 /298
徐百柯:消失的纪念 /300
沃伦 克里斯托弗:分享信任的时刻 /302
朱晖:如果犯错,记得幽默 /304
董桥:不肯绝望,也不敢奢望 /306
六六:善良是一种传染病 /308
姜桂英编译:忘忧石 /310
修 麦克雷德:天才与柱子 /312
尹玉生编译:服从的意义 /314
水唇:听见花儿的呼吸 /316
沈岳明:伟业如何建立? /318
严文井:世界一点也不稀奇 /320
张恨水:疗贫之铭 /322
梁文道:别想摆脱书 /324
韩美林:活命哲学 /326
吴淡如:正面思考的力量 /328
苏岑:痒 /330
约翰 布罗斯:夏天的到来 /332
曹卫华:奇迹在坚持中 /334
陈彤:最奢侈的是自主 /336
铁凝:珍重身上衣 /338
冰莲花:当时光精确到数字 /340
蒋勋:不忍 /342
林清玄:一心一境 /344
查一路: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346
张小娴:日月星宿也连成一线 /348
严歌苓:活得过瘾 /350
鲍伯 伯克思:永不忘怀 /352
蔡澜:教养 /355
杨暖:古代妈妈的一封信 /357
马未都:半球理论 /359
席慕容:写给幸福 /361
波德莱尔:小丑和维纳斯 /363
博尔赫斯:朋友之树 /365
张晓风:曾是今春看花人 /367
罗朗:一得永得 /369
村上春树:钢笔 /371
林清玄:查塔卡的杜鹃 /373
李浅予:六万年前鲜花盛开 /375
林夕:免费午餐 /378
白岩松:爱你现在的时光 /380
苏芩:割舍的气度 /382
毛姆:认故乡 /384
杰米 萨姆斯:你激起的水花可以掀动世界 /386
林清玄:苦瓜变甜 /388
陈丹燕:初心 /390
马未都:幸福 /392
周云蓬:幸福可以来得慢一些 /394
李敖:笑对人生 /395
王朔: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 /397
尤今:你不是已经努力了吗? /399
赵恺:一个国家的密码 /401
张炜:呜呜地哭了 /403
黄永玉:每天的日子 /405
耿悦:遗忘是美德 /407
內容試閱
青春赋
〔美国〕萨缪埃尔 沃尔曼 牛继华 译



青春不是人生某一时期的标志,它是指人应有的心理状态。要永葆青春,既要有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和激荡的热情,还必须有战胜胆怯的勇气和决不向困难妥协而敢于去冒险的希求。人不是因岁月的流逝而老朽,当理想之火泯灭的时候,人生的“暮年”就开始了。岁月的流逝会在皮肤上刻下皱纹,而热情的消失则在心灵上留下痕迹。担心、疑惑、不自信、恐慌、绝望——这些东西正是夭折精神之树的元凶。
无论是到了古稀之年的老人,还是尚未成熟的少年,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应该有对奇迹的憧憬,对人生乐趣的寻觅,对竞赛的追求,以及对灿若群星的事物和思想的感知;还要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像孩子期待即将出现的事物般的好奇心??人与他的信念成比例地年轻,与疑惑成比例地衰老;与信心和希望成比例地年轻,与恐惧和绝望成比例地衰老。
谁能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或神灵那里领悟到美丽、喜悦、勇气、高尚、力量??谁就富有青春的活力。
当失去所有的梦幻,心灵的花蕊被悲观之雪和沮丧之冰覆盖的时候,他就真正地“衰老”了。这样的人,只有去乞求神灵的怜悯。
1990年第4期



永恒的变化
〔美国〕曼迪诺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运和倒霉都不可能持续很久。
对于突然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停。相应的,高潮和低潮,日出和日落,富有和贫穷,快乐和失望,将应运而生。
做好最坏的准备。别羡慕那些春风得意的骄子。他们往往是脆弱的,一旦面临灾祸,就会束手无策,彻底崩溃。也别学那些倒霉背时的可怜家伙。他们一遇到挫折就不能自拔,常常沉溺于悲哀,一错再错,在眼看就要柳暗花明之际,却躺下不再起来。注意坚持不懈,别学他们的样儿。
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1990年第7期



生活细笔
简媜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
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食衣住行罢了。阅读,不仅是认识符号而已,更要懂得符号所传递的内涵;而观画,也不只是五彩缤纷的调配,细细想来,画中原是有画。
我是个小人物,只希望自己别那么匆促,希望能够静下来,老老实实地,把生活一本一幅慢慢地看,用我的心细细品尝。并把愉美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勤劳不倦地作成生活之细笔。
于是,处处美丽。
1994年第4期



大河
〔日本〕德富芦花 陈德文 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面对河川的感觉,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万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白帆眼见着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
1996年第2期



没有书不好过日子
杨绛



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们不妨再加上一句:“是什么料,充什么用。”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蔬菜,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1996年第8期



人生如诗
林语堂 乌日娜 译


我以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一生恰如诗歌。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与衰亡。人生始于无邪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涩,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后来人到壮年,经历渐广,阅人渐多,涉世渐深,收益也渐大。及至中年,人生的紧张得以舒缓,人的性格日渐成熟,如芳馥之果实,如醇美之佳酿,更具容忍之心。此时处世虽不似先前那么乐观,但对人生的态度趋于和善。再后来就是人生迟暮,内分泌系统活动减少。若此时吾辈已经悟得老年真谛,并据此安排残年,那生活将和谐、宁静,安详而知足。终于,生命之烛摇曳而终熄灭,人开始永恒的长眠,不再醒来。
人们当学会感受生命韵律之美,像听交响乐一样,欣赏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缓的尾声。这些反复的乐章对于我们的生命都大同小异,但个人的乐曲却要自己去谱写。在某些人心中,不和谐音会越来越刺耳,最终竟然能掩盖主曲;有时不和谐音会积蓄巨大的能量,令乐曲不能继续,这时人们或举枪自杀或投河自尽。这是他最初的主题被无望地遮蔽,只因他缺少自我教育。否则,常人将以体面的运动和进程走向既定的终点。在我们多数人胸中常常会有太多的断奏或强音,那是因为节奏错了,生命的乐曲因此而不再悦耳。我们应该如恒河,学她气势恢宏而豪迈地缓缓流向大海。
人生有童年、少年和老年,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美好的安排。一天要有清晨、正午和日落,一年要有四季之分,如此才好。人生本无好坏之分,只是各个季节有各自的好处。如若我们持此种生物学的观点,并循着季节去生活,除了狂妄自大的傻瓜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谁能说人生不能像诗一般度过呢?莎翁在他的一段话中形象地阐述了人生分七个阶段的观点,很多中国作家也说过类似的话。奇怪的是,莎士比亚并不是虔诚的宗教徒,也不怎么关心宗教。我想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对人生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他对生活之事的干涉和改动很少,正如他对戏剧人物那样。莎翁就像自然一样,这是我们能给作家或思想家的最高褒奖。对人生,他只是一路经历着、观察着离我们远去了。
2006年第2期





非走不可的弯路
张爱玲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2005年第3期





不忍
蒋勋


任何一种状态的生命,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都应该被祝福——阳光祝福他,空气祝福他,水祝福他,使这个生命成长,就像一朵花在开放一样。
台湾有一种很高的桐木叫油桐,油桐果可以榨油,木材可以做木屐。可是后来桐油和木屐很少用了,所以漫山遍野就是当年种下的桐花林。
四五月间如果有机会去台湾,车子过高速公路,可以看见山的两边全是白花花的一片,非常美。现在台湾有个“桐花季”,像日本的“樱花季”一样,人们也在桐花树下规划出很多的小路。
桐花很特别,它开过以后会大片大片地飘落。我站在一棵开满桐花的树下,大概五分钟没有动,身上便落满了桐花,地上也全是桐花。
有一次我在桐花林里走,看见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在地上玩,他妈妈在远处跟别人聊天。
突然小男孩大叫:“妈妈,妈妈??”原来在他玩的时候,不知不觉他的周围已经落满桐花,当他站起来想找妈妈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不忍心踩那些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所以他就一直叫妈妈。他妈妈却说:“笨蛋,过来。”
有时候大人稍微不小心,就会忽略孩子心中的善意和美。这位妈妈又一次说:“笨蛋,你过来啊。”我忍不住过去问她:“你儿子几岁了?”“五岁了。”我说:“真了不起!如果他五岁了还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的。”
善意和美、美的感动其实是在一起的。有善意的人舍不得踩踏、毁坏美的一切。
2011年第22期






苏岑


痒,是男女间最特殊的感觉。
它不同于疼,不会让你撕心裂肺,但它更胜于疼。为了止痒,人不惜把自己抓挠到疼痛。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如果一只手疼,一只手痒,无一例外地,人一定会选择先去挠痒,然后再去止疼。可见,痒比疼的痛苦来得更迫切。
男女间的很多情事就如同这痒。
第一眼的怦然心动,是痒;辗转无眠的惦念,是痒;求之不得的欲望,是痒;日久生腻的无聊,是痒。
男女之间,不光有七年之痒,相见的第一眼,就是痒的开始。众生如此。得不到,没着没落,心痒痒;得到了,忽而寂寞,身痒痒。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总是不断地在得到与丢掉之间做惯性运动,因为他痒。
止痒,最终极的办法,永远是让自己感受到疼。
痒,是一种欲望。
疼,是一种教训。
常常,那些痒处,最后会被我们抓得见到鲜红的血。疼过之后,人会大喊:“痛哉!快哉!”
可见,欲望不见得带来快乐。为了干掉欲望,你不得不受伤。
看多了那些或疼或痒的事,最后明白了:人身上的伤疤,并不是每一处都是因为疼而留下的,更有那许多,是因为痒。
2011年第10期





认故乡
〔英国〕毛姆 傅惟慈 译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
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
这种人在自己的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从而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
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2013年第5期




每天的日子
黄永玉


单调至极,但不讨厌。
早晨很快到晚上,躺下一觉又到了第二天,一晃半年就过去了。
言语不通,路不熟,没有中国书报看,没有喜欢的音乐听,少中国人来往,不会喝酒,名胜古迹、博物馆去一两次就够了,衣服、皮鞋该买的都买了??这样的日子能受得了吗?能的。
也算是一种涵养。从当年的劳改农场、牛棚这类炼丹炉出来的人,还有什么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单调算什么?
在翡冷翠,我算是度过了半个夏天、一个秋天和半个冬天。每天画十小时以上的画,鬼迷心窍,有时连烟斗都忘了点,还觉得时间太少。
在香港我跟朋友研究,去意大利打算完成三十幅油画,做三件翻铸成铜的雕塑带回来;告诉妻子,要在意大利住半年。他们都半信半疑。
时光倏忽,打点归途行装的时候到了,发现将要带回家的是四十幅油画、八件雕塑和一些零星的画作,禁不住要学着人猿泰山站在树上的姿势,来一个仰天长啸,人忙起来,往往顾不上单调。常听人说不知道如何打发日子,只是因为他太有空了。
做文化艺术工作的人,骨子里常高估自己工作的意义,把历史的评价和自信混淆在一起。你做事,别人也做事,大家都在做事,才能把世界弄得有声有色。文化艺术本身就是快乐的工作,已经得到快乐了,还可以换钱,又全是自己的时间,意志极少受到制约。尤其是画画,越老越受到珍惜,赢得许多朋友的好意,比起别的任何行当,便宜都在自己这一边,应该知足了。
伟大、聪明、全面、精确,谁比得上莱奥纳多 达 芬奇?他不吹,不打着建立学派、替天行道的旗帜。他也是人,但你不能不匍匐在他的脚下。
如果说,我在翡冷翠的日子有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获得“知足、知不足”的启示,并且决定快快乐乐地工作下去。
2013年第22期

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
王朔



闲的时候,我喜欢在街边溜达,然后找一个阳光充足、视野开阔的街角蹲下,摆一个无视云卷云舒的淡然表情看人来人往。我以为自己很特别,因而沾沾自喜,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没过几分钟,我身边就蹲了好几个人,虽然他们都没有我帅,但都有着和我相似的表情。都是有境界的人啊!我不由得感慨了。
不远处是条繁华的大道,车来车往,临街有一排装修精致的商铺,人进人出,一派繁华景象,而我们这块儿俨然是闹市中的桃源之地,傍花随柳,云淡风轻。
突然有人开口了:“你们觉得什么是这世界上最悲催的事?”大家默然,那人接着道,“你在对人感叹这诗意的世界时,对方在埋头摁手机;你在抱怨这冷漠的世界时,对方还在摁手机;当你要告别这个世界时,对方仍然在摁手机。”大家黯然,有的开始点头了,有的已经把手机掏了出来。
一个人接话:“不对!我觉得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是我对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在摁手机;我说我恨你的时候,你还在摁手机;我说我要离开你的时候,你头都不抬地说了声‘帮我交点话费,流量快用完了’。”另一个人说:“我觉得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是他们说房价会降,我信了;更悲催的是房价真的降了,我还是买不起。”
又一个人说:“我觉得世界上最悲催的事不是我爱你你却不知道,而是你知道我爱你却不知道我真的很爱你。”
另一个人说:“我觉得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是在不懂爱的时候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却在知道什么是爱后找不到一个可以爱的人。”
又一个人说:“我觉得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是做着不喜欢的事,陪着不喜欢的人,过着别人喜欢的生活。”
说着说着,大家都哭了,泪流满面。
最后,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说点儿话了,我强忍着泪水站了起来,叹道:“兄弟们,对于我们,这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是能给钱的好心人越来越少了,更悲催的是空气越来越脏了,看把你们都熏得眼泪流个不停,讨的几个钱还不够买口罩的,都散了吧!”
2013年第15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