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金融博士论丛(第16辑):中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人手,从理论上探讨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形成机制,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识别、测度与管理方法,并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成熟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与教训,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周浩,1973年出生,安徽毫州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2009年获得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近年来独立在《改革》、《财经科学》、《经济体制改革》等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民银行重点课题等多项研究,取得多项学术成果。
|
目錄:
|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资本市场法的研究
1.2.2 基于现金流法的研究
1.2.3 基于风险价值法的研究
1.2.4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3.1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2 本书的逻辑框架
1.4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1.4.1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1.4.2 本书的局限性
1.4.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生成机制
2.1汇率风险和汇率决定理论
2.1.1 汇率风险
2.1.2 汇率决定理论
2.2 汇率风险和汇率制度
2.2.1 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
2.2.2 汇率制度的选择
2.3 汇率风险生成机制
3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识别
3.1 汇率风险识别:资本市场法
3.1.1 模型设定
3.1.2 数据来源和计量方法
3.1.3 实证研究与分析
3.1.4 结果讨论
3.2汇率风险识别:外汇敞口法
3.2.1 外汇敞口法
3.2.2 商业银行外汇敞口风险识别
3.2.3 外汇敞口法小结
3.3 两种汇率风险识别方法比较
4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测度
4.1 风险价值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4.2 对风险价值法的具体分析
4.2.1 风险价值法的定义
4.2.2 风险价值法的参数选择
4.2.3 风险价值法的估计方法
4.3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波动风险的度量
4.3.1 AR-EGARCH-VaR模型设定
4.3.2 参数估计和数据分析
4.3.3 本节结论
5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5.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
6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管理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內容試閱:
|
第二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积极拓展资金来源,通过业务创新规避监管当局的限制,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变被动负债为积极主动的负债,扩大商业银行资金筹集,增强资金的运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商业银行被动负债向主动负债的转变导致了国际银行业的一场革命,但是商业银行扩大负债规模的同时也使其经营的风险加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经营前景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自然就转向了负债风险管理。同时期的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支持,马科维茨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石——不确定条件下证券组合理论,随后成为分散化投资、风险与收益平衡的重要方法。1964年威廉·夏普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风险与收益、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该阶段的金融理论为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各国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大部分发达国家普遍放松了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以及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更加频繁,导致世界利率、汇率的变化幅度逐渐加大,利率和汇率的双重影响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暴露出的风险更加显著。在新的情况下,原先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均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所暴露出的风险,不能保证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均衡管理。于是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呼之欲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强调对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采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经营目标的替代和分散化经营,实行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1973年布莱克、斯科尔斯,以及罗伯特·莫顿成功推出期权定价的一般模型,为金融创新开创了先河。在新的理论指导下,金融机构大量创造出的金融衍生工具被商业银行用来规避利率和汇率等市场风险,为风险管理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第四阶段: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跨国界的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使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出现多元化;新的变化使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也使世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差变小。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收入减少,使其从事更多的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迅速提高;在商业银行获得更多业务的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风险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商业银行出现的新风险的管理。与此同时,该阶段金融基本理论发展快速,促进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理念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对金融风险认识的深入,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学的发展逐渐运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可以使用期货、期权、远期等金融衍生工具把金融风险转移、降低或规避,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出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着国际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事件表明,金融机构的损失不再是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所以巴塞尔委员会在2004年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继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为控制重点,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到以商业银行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纪律三个方面的共同约束,并提出了规范的风险评估技术。《巴塞尔资本新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入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