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創辦人本田宗一郎,被喻為「日本經營之神」,也是第一位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的亞洲人。
靠著「有夢想,就有力量」的精神創業,堅持「創新是先苦後樂」,不斷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
從一貧如洗到創業成功、從修車工人到億萬富翁,仍然堅持工作之餘要玩樂、人生一定要幽默。
永遠擁有夢想的力量和保持年輕的心,本田宗一郎的人生,真爽快啊!
原本只是一名修車工人,由於懷抱熱情、勇敢創業,創立舉世聞名的品牌,他是超熱血、拚第一、恨模仿、一定要幽默的本田汽車(HONDA Motor)創辦人--本田宗一郎。
從兩輪機車、四輪汽車,到F1賽車、鈴鹿賽車場、ASIMO機器人,本田宗一郎對於創新的堅持,深植於HONDA的品牌精神之中。
事實上,本田宗一郎的創業與創新之路並非一路順遂,在當時,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視為驚世駭俗的破天荒之舉。比方說,他突破萬難,打破官僚體制的層層限制,主張HONDA應該從兩輪機車產業跨入四輪汽車產業,由於他的堅持,讓HONDA日後成為舉世聞名的品牌。
這本書是本田宗一郎親自書寫的自傳,也是本田汽車從無到有、一路發展成為世界級企業的珍貴記錄;字裡行間看得出來本田宗一郎痛恨模仿、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以及人生一定要幽默的人性面。本書也如實描寫他專注投入汽車產業的熱情,以及與戰友般的事業夥伴藤澤武夫之間相知相惜的情誼。
這一本創業者自傳,沒有咬文嚼字的生澀理論、也不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是以許多真實的故事、寫實的對話與場景,以極具臨場感的書寫方式構成;讓人體驗到即使在資源有限、限制繁多的年代,本田宗一郎仍然展現源源不絕的創意與堅持到底的熱情。
本田宗一郎名言:
良品無國界。
思想,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真正的技術,是哲學的結晶。
創意,是一連串痛苦的智慧。
所謂常識,是用來打破的東西。
工作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
不懂得幽默,人生就太無趣了。
尊重理論、尊重時間、尊重效能。
有學歷不如有能力,有資歷不如有實力。
模仿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員工才是經營者,他們有權利與義務參與經營。
一個人的偉大與否,與他對社會的貢獻成正比。
一位優秀的技術人員,必須兼具科學家的智慧與藝術家的感性。
不管在甚麼情形下,希望各位的行動都是由自己的意願所決定的。
三種喜悅,是我努力落實的目標——創造的喜悅、銷售的喜悅、購買的喜悅。
我和藤澤武夫都盡情燃燒自己,我們兩人從來不提往事,講的總是未來的夢想。
技術也需要個性做為憑藉;缺乏自我個性的技術所設計出來的產品,沒有價值可言。
當自己想要變好時,如果旁人不跟著一起變好,自己是無法變好的。所以,請各位千萬不要只想獨善其身。
我不跟自己同樣性格的人共事--因為,如果對方跟自己個性一樣,就不需要兩個人,我自己一個人就夠了。即使目的相同,個性不同的人能發揮自己獨特的看法,想出不同的路徑。所以,我始終認為不需要跟自己個性相同的人共事,反而我喜歡和各種不同的性格與能力的人合作。我常常覺得,一個在社會上打滾的人,如果不能和跟自己個性不同的人相處的話,就沒有甚麼價值。
作者簡介
本田宗一郎(Soichiro HONDA)
1906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22歲自立門戶,在濱松經營汽車修理廠,即使當時業務做得有聲有色,卻不因此滿足,開始研究引擎和活塞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成立本田技術研究所,在腳踏車上加裝引擎,推出俗稱的電動腳踏車「小翅膀」。
1948年,成立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DA Motor)並擔任董事長。陸續推出「夢想號」(Dream)、「超級小狼」(Super Cub)等摩托車,成為舉世聞名的兩輪車頂級製造商。其後,跨足四輪車市場,成功研發CVCC環保引擎,成為世界知名汽車廠。1973年,本田宗一郎辭去董事長職務;1989年,獲選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Automotive Hall of Fame),塑像與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塑像並肩陳列,他也是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亞洲人。1991年因肝功能不全辭世,享年84歲。
譯者簡介
黃雅慧
兼職譯者,精通日文、法文與英文,熟悉台、日、中三地貿易模式與工廠運作,具備商業實務經驗,翻譯領域涵蓋電子、通信、化學、防災與建築等產業,目前旅居日本;譯作《為什麼你不再問為什麼?》《放膽做決策》(經濟新潮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