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课本。
“弟子规’,三个字, “规”是规矩, “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教育他从圣人流传下来的课本里学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奠定德行的根基。
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光有才就像无舵的船有时会偏离方向,人生就不会幸福、圆满,甚至于不会走到人生的终点。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带来的是自己和家人的痛苦。德才兼备,人生才会幸福、圆满,家人才会安宁,社会才会和谐。
《弟子规》真正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道理后,按照《弟子规》去做, “知而不做等于无知”。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仁爱大众,亲近有德行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此种种,都能提升自己的品格,使自己品德高尚,人生有大格局。惠人惠己,体现人生的价值。
《弟子规》正像一位五千岁的老人向后世子孙们娓娓讲述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现在让我们亲近它,一起学《弟子规》,做《弟子规》吧
|
關於作者: |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
目錄:
|
总序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对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靠,要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 出则悌
作为子女.在家应孝顺父母,遵从父母的教诲, 了解父母的好恶,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在外面要尊师敬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
谨而信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步履从容,衣帽端正,不说秽污之词,时刻反省自己……
泛爱众而亲仁
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更要亲近具有仁德之人,不诋毁别人。不喜新厌旧,不揭人短,不强求别人……
弟子规(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