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重庆市第三届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已经圆满落幕。以此论坛为平台,广大师生畅所欲言,对于深入挖掘十八大报告中的思想精华意义重大。它的顺利召开有力地推动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探索出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机制,切实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造诣。温良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收集论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论文61篇。这些获奖论文基本代表着重庆市研究生对于十八大最新理论成果的解读和理解。
|
內容簡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由 温良主编。
为促进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 发展,探索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研究生的联合 培养机制,重庆市8所高校(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西 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 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市委党校)于2010年共 同发起并设立“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第 三届论坛于2013年由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 办,现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论文汇编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出版。
|
關於作者: |
温良,男,汉族,1954年5月生,重庆大足人,文学学士,副教授,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
目錄:
|
一等奖
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提出与创新过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本质观”的思考——基于从实践理解价值本质问题的审视
“三型政党”建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
邓小平《南方谈话》意义研究
论当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非理性批判”成因及应对策略探析
从资本的伦理面相看如何坚守企业的道德底线
理想与信念的引领:从自发到自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解决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根本
校园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践行
二等奖
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经验和对策前瞻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理念探究
马克思思想中的两个“圆圈”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刍议
简析我国四代领导集体生态思想的话语变迁
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与实践
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从“物之均衡”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马克思视域下人的尊严的丧失与复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浅析
浅析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以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为视角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从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视角浅析中国的失业问题
三等奖
以人为本的公共行政模式: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现实映射
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与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全面社会建设——从多发的群体性事件说起
探析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浅析“家庭承包”变化而演生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探索一现场教学法
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国家现状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
高校“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平台与载体
浅析当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分析
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精神生产的物化与文化意识的自觉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艺术及其运用
论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建设的机制
浅议我国网络社会秩序构建进程中的价值认同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
浅析网络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以江西省丰城市网络问政为例
论马克思恩格斯城市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网络大众化时代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与唯物史观的逻辑思考
谁之“理论”?何种“理想途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
实践思维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路径探寻
试论人际吸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观
多元文化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境遇与路径选择
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及其启示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人学维度浅探——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历史生成为视角
青年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境遇下的重要使命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性分析
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
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提出与创新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