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在晚清至五四的思想与文学活动中,国民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孙强著的《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借鉴话语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国民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它和启蒙运动之间的渊源关系,努力突破八十年代启蒙话语中的中国国民性研究,也避免了由于简单挪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而产生的误读,对晚清至五四时期的国民性话语作了细致和系统的研究。
|
內容簡介: |
针对学术界的有关争论,孙强著的《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主要借鉴话语分析的方法,努力突破
20世纪80年代启蒙主义的国民性研究,也避免了由于简单挪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而产生的误读,考察了国民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它和启蒙运动之间的渊源关系,对晚清至五四时期的国民性话语作了细致和系统的研究。在历史的脉络中,《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主要着眼于中国国民性话语的具体实践,从文明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问题、奴性批判、道德批评、种族问题、国粹问题、个人观念、乡土问题等不同层面对国民性话语的产生、运用和呈现形态进行了勾勒和分析,阐述了中国国民性话语的不同面向和历史内涵,探讨了国民性论述形成的话语规则和文化机制。
|
關於作者: |
孙强
1972年生,甘肃镇原人,1995年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
目錄:
|
导言
第一章 国民性话语实践的基本语境
第一节 文明论视野中的国民性
第二节 国民性与民族主义
第二章 国民性与民族国家想象
第一节 奴隶批判的政治与历史含义
第二节 国民:国民性的批判与重构
第三节 作为国民性的“国家”
第三章 国民性与民族文化认同
第一节 政治与文化视阈中的“种族”论
第二节 民族文化认同的策略与矛盾
第三节 国粹:关于民族与文化同一性的思考
第四章 国民性与个人观念
第一节 失败的政治、个人观念的认同与反传统
第二节 文化选择的可能与儒学化的个人主义
第三节 个人观念与乡土小说的国民性批判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