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319.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29.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內容簡介: |
古代官场,沉浮激荡,吉凶难测,在人人渴望跻身要职的仕途路上,有的人身遣重要险阻,甚至会丢掉身家性命,而有的则能够趋利避害,平步青云,官运离通。其个中原由就在为官艺术和政治操守上。只顾玩弄为官技巧的人,极易成为危害国家的奸邪小人。而只知秉持政治操守而不会变通的人,却难于应会复杂的政治局面。要想做官场上的“长青树”,要想在官场上做到游刃有余,就必须有一套为官的大智慧。《官箴》一书汇集了清代名幕汪辉祖在几十年的幕府生涯中总结的一些实用的为官、做事、做人的技巧。对于了解古代官场和幕府制度很有帮助。
汪辉祖为清代名幕,几十年的幕府生涯使其对社会和官场看得入木三分,其著作也成了“居官者皆宣日览”的必读书。《官箴》就是集汪辉祖毕生理论精华所成的为官与做人的哲学。
《官箴》是中国古代官场智慧的沉淀,是一曲传承已久,并且经久不衰的官场绝唱。被人们视为错综复杂、险滩丛生的古代官场,经过汪辉祖的娓娓而谈,精心点拔,即使有时仅三言两语,就有画龙点睛之妙,云山雾罩顿时一片清晰,这不能不令人折服。
|
關於作者: |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归庐,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生于雍正八年十二月十四日(1731年1月21日),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三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三年举于乡,四十年成进士。早岁游幕,后知湖南永州府宁远县。著有《元史本证》、《二十四史同姓名录》、《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事具阮元《揅经室集二集》卷三《循吏汪辉祖传》及瞿兑之《汪辉祖传述》。
|
目錄:
|
做官先做人
为官心志不可不正
谨慎从事,正派做官
慎取主人恩惠
莫做急功近利之徒
求功心切难立身
做事不可残忍毒辣
以力自食,不亢不卑
做人要有原则
立世要修身
自爱方可受人爱戴
待己要严,待人勿刻
清正诚实是治政之本
立志以立品为先
用节俭来培养廉洁的品德
读书方可明理
不要做非分之事
政缋靠精勃
做官要尽心力
勤政造福,怠政造孽
辅佐他人要尽心尽力
勤恳做好每一件事
不避艰辛才可成事
做贤良之臣
奉分是害民
做好父母官
心存珍惜民力之念
不做让百姓破家之事
事非急切,宜于开导
亲民之吏,与民一体
聪明使巧不如尽心尽力
慎传妇女上堂
居官会治家
赚钱不易,节俭治家
做官莫忘昔日亲朋
居官治家,须知节用
直系亲属不可任用
慎带子女出入官场
公款不要带回家中
公正在断案
用法还需有情
审理重案应慎重
办案勿牵累无辜之人
办案要有真知灼见
兴讼息讼,为民着想
谨引惯例作为办案之据
事上有原则
谨守规则,无愧于心
朴实自居,不争不闹
不可蒙骗上司
背后议论不如当面直言
要为贤明之主工作
不阿权贵,自立为要
坚持原则,无愧我心
驭下有方法
莫因受贿而受制于人
谨防左右蒙骗
用人要多方了解
用人之道,明示奖赏
要有知人之明
厚待朴实之人
约束书吏是幕友第一要事
用人有讲究
谨慎对待荐举
用人要有主见
礼士为行政要务
剽悍之徒也可使用
慎听亲信之言
慎重选择跟班
对小人严加防范
仗义疏财成大事
当官需要自己当
僚发需慎对
择友要择有用之人
知己不易得
交赢切忌太滥
向入建议要巧妙
君予以同道为朋
君予以大量,不与争锋
同朝为官,相互提携
为政要有道
旧制不可轻改
理事要依俗而定
藏富于民,为治要道
守信之人才受敬服
权衡情状,谋划对策
陈规陋习,不宜遽裁
遇事不可慌张
进退奠游移
去留进退,不可游移
相合则留,不合则去
升官不易,辞官亦难
知进更要知退
不要沉迷于官位
以才升迁才是正道
韬光养晦,以退为进
|
內容試閱:
|
做官先做人
为官心志不可不正
原文
服官一也。而所以服官之心不必尽同。有急于干进者,有安于守分者。干进者易躁,未尝不进。而或以才情挂累:守分者近庸。果能尽分。亦终以资格迁。除此其中有命焉,非人之所为也。一念之差,百身莫赎。故志趣不可不正。
译文
每个当官人的心思和目的并不是都一样的。有的急于升迁,有的安于本分。急于升迁的往往容易急躁,他们有升迁的机会,却终因才大心高,而不得满足;安守本分的多较平庸,但却能因尽职尽责赁其资历得到升迁。也许这就是命运吧,不是只凭人的力量就可以改变的。一念之差,后悔莫及,所以当官的人,其心思、志趣一定要端正。
李仲谦:官虽小,心志端
富于权谋的人会损害忠诚,热衷功利的人会损害正道,追求虚名的人会败坏心术。如果一个人心地正派,那么他对权职也会看得很轻,这样的人工作起来是为尽职、尽本分,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所以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受到敬重而被重用。
元世祖至元年间,李仲谦由嘉兴路的一个小官,调往浙西按察司主管文书。李仲谦为人廉洁耿直,精明能干,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因对拉关系走门路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他从不去上司那里套近乎,每天从官府办完事回到家里,把门一关就孜孜不倦地研学问。由于他只是一个小官。所以俸禄非常微薄,这微薄的收入,要来养活父母兄弟和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经济非常紧张。为了缓解生活压力,他就让他的妻子日夜不停地纺织布匹,拿到 市面上卖了,来贴补家用。
李仲谦只有一件布衫,因为平时要穿着去官府办公,需要洗涤或是缝补,就得等到官府放假休息的时候。若这时候有客人来访问,他就不得不让他儿子出来向人家道歉说:“实在对不起呀,我父亲正在家收拾衣服,不能出来见您,请您多多包涵。”
按察使雷彦正有一次和他开玩笑说:“你外边穿个布衫,是不是在里面藏着珍珠?”李仲谦听了也不答话,慢慢地走到自己的书案边,写个辞呈朝几案上一放,转身走了。雷彦正非常后悔自己胡乱说话,忙亲自到李仲谦家中向他赔礼道歉,请他重新出来办事,但李仲谦始终没有答应。
雷彦正调走后,又来了一个按察使,这个按察使得知原委后,也亲自去请李仲谦,李仲谦这才又出来办事,后来他官至行台御史。
像李仲谦这样心志端正的为官者,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宁可不做官,也不可使自己的人品受到怀疑,而这样的人也终究会固其品行得到上司的认可的。
谨慎从事,正派做官
原文
志趣之正。全在将入仕时。号称选官。辄以裘马自炫.贳寓宅、假子钱。皆将取偿官中。到官之日势不能自洁。辗转惑溺不至。败坏名节不止。
谚曰“一着错。满盘输”。发轫之初,何可不慎!
译文
做官的心思与志趣是否正派,在即将进入仕途时就应该清楚。如果被选了官,动不动就炫耀裘马、购买豪宅、跟人借钱,打算在当官时聚敛补偿。一旦真正走马上任时,势必不能洁身自好,多次聚敛后则越发不能自拔,自己的名节就慢慢败坏了。
俗话说“一着错,满盘输。”入仕之初,不能不事事谨慎。
于谦:刚直清廉,无愧于心
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反之,祸国殃民无恶不作,则遭世人唾弃。
于谦是明代浙江钱塘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和诗人。他从永乐年间考中进士之后,历任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重要职务,以廉洁、干练闻名全国。所以,明王朝初设巡抚这一重要位置时,明宣宗朱瞻基破格提拔他为河南、山西巡抚。于谦作为两个行省的最高长官,对自己要求极严,无论出巡还是进京,从不摆封疆大吏的架子,总是轻骑简从。
于谦到河南、山西做巡抚的第五年,明宣宗病死,他的儿子朱祁镇即位,号英宗,开始了宦官王振弄权的年代。王振凭着明英宗对他的宠信,在朝中作威作福,贪赃受贿,卖官鬻爵,培植党羽,排斥忠良,真是无恶不作。一时间,朝中百官和各地军政官吏献媚取宠,争着给他送金银,献财宝。据史书上记载,当时的官员送白银一百两,才能被王振接见一次;送白银一千两,才能巴结到王振家里吃一顿饭。可是,于谦根本不理这一套,他每次进京办事或述职都不肯带任何礼物送给王振和朝中其他权贵。为此,一些好心的朋友常常劝他说:“你不肯巴结那些权贵小人,当然是对的,可是也不能太刻板,太不入 时俗呀!地方长官进京带些土特产送送人,也是人之常情。你从河南、山西带些线香、蘑菇、包头用 的手帕等小东西也行啊!”每逢这种场合,于谦总 是风趣地扬起两只宽大的袍袖说:“我呀,只带着两袖子清风去看望他们。”当时,他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王说短长。”
于谦的刚直清廉受到朝野的钦佩,特别是深受河南、山西两省人民的拥戴,甚至皇室的王公贵族也对他的才华和为人表示称赞。但是,王振一伙却把于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正统十一年,于谦任河南、山西巡抚已经十七、八年了。封建时代的封疆大吏们都有提防朝廷猜忌的习惯。于谦虽不怕这些,但也感到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了不好,于是,他趁进京述职之便,上书给明英宗,推荐参政王孙原贞代替自己。王振一看,认为机会来了,就唆使他的走狗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诬陷他是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而心怀不满,所以故意举荐私人代替,向朝廷施加压力,实属大逆不道。接着,不由分说就将于谦逮捕入狱,还判了死罪。可是,山西、河南两省的老百姓和许多读书人,昕到于谦被诬陷入狱的消息后,义愤填膺,不断有人跑到北京上书英宗皇帝,要求释放于谦。王振深知众怒难犯,只好把于谦释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于谦降职留京的消息传出后,山西、河南的群众仍不肯罢休,又集合了一万多人上北京,跪在皇宫外边,请求朝廷让于谦仍旧去巡抚山西、河南。这一次连明王朝在两省的藩王——太原的晋王和开封的周王也出面了,他们出于希望地方安定的意愿也极力请求于谦重回两省主持政务。在这种情况下,王振不得不同意于谦复职。
但是,斗争并未就此完结。正统十四年的秋天,北方少数民族瓦刺人的军队南侵。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率领五十万大军“亲征”。由于王振瞎指挥,明朝的军队在土木堡一战全军覆没,王振被愤怒的部将杀死,英宗做了俘虏。土木之变后,瓦刺的大军带着被俘的明英宗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北京城内人心惶惶,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纷纷准备向南方逃窜,有的早已把家眷财产送到南方去了。皇太后没办法,就下诏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朱祁钰召集大臣们商量大计,大臣们有的主张南逃,有的胡说南迁是天数已定,也有的说舍不得祖宗的基业……偌大的朝堂上有哭的,有喊的,乱成了一团糟。
于谦当时以兵部左侍郎代理部事的身份参加了这次朝议,看到这种情况,他挺身而出,高声大喝道:“倡议南迁者,当斩首!”一下子,惊呆了正在吵闹的人们。接着,他又举出宋朝南迁亡国的历史教训来说明必须抗战,并列举了可以保住北京城的许多理由。于谦的提议得到了不少正直大臣的支持,于是皇太后亲自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主持北京抗战。
兵部尚书于谦一方面整顿京城仅有的二十万军队,下令调集各省驻军准备厮杀;一方面向朱祁钰提出必须向军民宣布王振祸国殃民的罪行,以平民愤,振军心。在一次朝议中,多数大臣纷纷要求诛杀王振家族,没收其全部家产供军队使用。朱祁钰还没开口,王振的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就跳出来恶言斥骂。群臣愤恨难忍,就在朝堂上扯住马顺的头发,有的踢,有的咬,当场就把马顺打死。这时候,大家还是感到出不了胸中的恶气,高声喧嚷,一定要搜查王振在后宫中的死党。后宫的太监们吓坏了,赶紧把平时跟王振作恶最多的宦官毛跚、王长随二人供出来,这两个家伙也立即被众人打死。马、毛、王三人的尸体被众人拖到东安门示众,军民百姓都争着去踢打唾弃。过了一会,王振的侄子王山也被人捉到朝堂上来了,群臣一拥而上,喊声、骂声震天动地,许多大臣的帽子、鞋子挤掉了,衣服扯破了,披头散发,连于谦的袍子也被挤烂了。朱祁钰被这种场面吓坏了,站起身来想往后宫跑,于谦看在眼里,大步赶上前去,一把扯住他的袍袖,请他立即宣布:“马顺等人罪有应得,其他人不论。”朱祁钰出面讲了公道话,事情才平息下来。退朝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两眼含泪说:“今天,就是有一百个王爷也不如先生一个呀!”事后,朱祁钰下令抄没王振家产。处理了王振恶党,伸张了正义,北京军民在于谦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开始了气壮山河的保卫战。
在历时三个月的北京保卫战中,民族英雄于谦表现了一位军事统帅的大智大勇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不可一世的瓦刺军队一败再败,终于溃不成军。为了彻底粉碎瓦刺贵族利用被俘的英宗要挟明廷的阴谋,于谦坚决主张由朱祁钰继承皇位。朱祁钰登基后,称代宗。瓦剌人看到英宗朱祁镇已经没用,就把他送回北京向明廷求和。朱祁镇回京后立即同朱祁钰展开了一场勾心斗角的夺权斗争,而胸襟坦荡的于谦这时却奔波于宁夏、山西一带的边镇,为巩固边防日夜操劳。明代宗景泰八年,朱祁镇趁朱祁钰病重之机,勾结了一部分野心勃勃的大臣实行复辟,重新登上了皇位。拥立朱祁镇的一批奸诈之徒最怕于谦,他们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诬陷于谦“谋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