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內容簡介:
在对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分析和评论的基础上,笔者梁碧波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产品内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机制影响效应及发展趋势》的主要研究内容: 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两个角度研究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形成机制。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决定与国际分工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国际分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贸易模式。但国际分工模式的决定又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一个函数。这部分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通过何种方式和渠道影响和决定国际分工模式,并最终导致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出现。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产品内国际贸易模式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国际分工的每一次深化和演进,都会导致全球国际贸易模式的变迁。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出现,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贸易格局,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不同环节或不同位置的国家,都会根据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调整自身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因此,国际贸易格局正随着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形成、出现和发展变化而出现一些明显的变迁和调整……
關於作者:
梁碧波,男,广东湛江人,文学学士1987、经济学硕士1990、管理学博士2005,美国丹佛大学2006、威斯康星大学2007~2008以及康奈尔大学200l~2012访问学者,广东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广东跨国企业研究中心理事、中国WTO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China and W0rld Economy”、《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参编教材若干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均衡机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课题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等课题若干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錄 :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关于产品内贸易模式问题的文献综述
1.2.1 产品内贸易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脉络
1.2.2 关于产品内贸易的研究现状及评论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线路
第2章 国际贸易模式的变迁: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到产品内贸易
2.1 从原始贸易到产业间贸易
2.2 产业内贸易
2.3 产品内贸易
2.4 国际贸易模式的变迁与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
2.4.1 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与产业间贸易
2.4.2 新贸易理论和产业内贸易
2.4.3 产品内贸易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
2.5 小结
第3章 产品内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机制
——一个基于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视角的理论模型
3.1 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模式
3.2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模式
3.3 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模式演进的逻辑关系
3.4 模型对真实世界的解释
3.5 结论性评论
第4章 产品内贸易模式与传统贸易模式的区别
4.1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比较优势理论的重新解读
4.2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世界贸易流量及贸易参与国数量的变化
4.3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贸易壁垒的降低对“中间品”贸易成本的影响效应
4.4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的贸易所得及贸易利益分配
4.5 小结
第5章 产品内国际贸易模式的本质
——“工序”贸易及其影响效应
5.1 关于“工序贸易”的文献述评
5.2 一个基于工序分工的贸易模型
5.2.1 变量定义与基本模型
5.2.2 工序外包的影响效应
5.2.3 企业生产总部转移的影响效应
5.2.4 模型的扩展
5.3 结论与启示
第6章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基于广东省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
6.1 关于产品内垂直分工精细程度的量化问题
6.2 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
6.2.1 一般意义上的垂直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
6.2.2 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
6.3 “悖论”的产生背景及形成原因
6.4 结论与启示
第7章 垂直专业化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贸易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
7.1 关于贸易增长原因的文献综述
7.2 实证检验: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计量分析
7.2.1 变量的确定和数据的选取
7.2.2 关于垂直专业化水平的量化
7.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7.3 结论性评论
第8章 无形产品领域的产品内贸易模式
——服务外包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8.1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服务外包的内涵和定义
8.2 全球服务外包的现状
8.3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全球服务外包的特点
8.3.1 服务外包手段增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8.3.2 承接地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独占鳌头
8.3.3 服务外包向高端扩展,KP0得到快速发展
8.4 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8.4.1 服务外包产业已经进入产业上升期,未来发展将十分迅猛
8.4.2 产业发展的国际格局短期内不会变化,但是已经有所改变
8.4.3 服务外包承接方不断向新兴发展中国家扩展,导致承接国之间竞争加剧
8.5 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
8.6 服务外包与制造外包的区别和联系
8.7 小结
第9章 跨国企业:产品内贸易的实际组织者、协调者和控制者
——基于异质企业视角
9.1 谁是产品内贸易的实际组织者、协调者和控制者
9.2 跨国企业的调控方式及其对产品内贸易模式具体形态的影响
9.2.1 跨国企业的异质性与跨国企业在产品内贸易中的调控方式选择
9.2.2 跨国企业的调控方式选择对产品内贸易模式具体形态的影响
9.3 结论性评论
第10章 中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及其变化动态
——基于参与模式、参与程度、依赖程度以及增值率四个维度的测定和分析
10.1 目前全球分工体系的基本结构——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
10.2 衡量指标和量化方法
10.3 中国参与全球分工的基本模式、参与程度、依赖
程度及加工增值率
10.3.1 中国参与全球分工的基本模式
10.3.2中国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深浅程度
10.3.3 中国在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对外技术依赖程度
10.3.4 中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
10.4 什么因素决定或影响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浅程度——来自5个主要行业的证据
10.4.1 变量说明、数据收集及模型选择
10.4.2 估计结果与分析
10.5 结论与启示
第11章 结论与讨论.
11.1 主要结论
11.1.1 关于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形成机制
11.1.2 关于产品内贸易模式的本质内涵
11.1.3 关于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具体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11.1.4 国际政治经济事件对全球产品内贸易的影响
11.1.5 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影响效应
11.1.6 中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及其变化动态
11.2 对策与建议
11.3 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