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1.多名专家多年南矮病防控试验示范经验总结;
2.系统、全面、科学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的防控技术;
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20)--“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新药剂、新剂型研究与应用技术”项目资助项目;
4.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高校科普创作与传播试点活动项目资助项目。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为目标,系统介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方法与防控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绪论、病害的田间识别、病害快速检测技术、病害的防控措施、轻简化技术、防控实例、施药新技术等内容,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的应用技术新成果。
本书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单位人员、广大种粮农民的水稻生产和重大病毒病防控技术培训参考书和科普读物。
|
關於作者: |
宋宝安,贵州大学,副校长、教授,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省科协副主席、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 “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 “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国家首批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国家核心刊物《农药学学报》副主编。1983年7月获贵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获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12月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聘为二级教授。作为项目主持者,承担国家与省级项目40项其中国家973项目课题3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高新技术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国家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其它省部攻关或重点项目二十余项。均作为第一获奖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贵州省最高科技贡献奖1项、教育部与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五项。在Angewandt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e、Bioresouce Tech、Plos One、Cell Div、J. Agri. Food Chem、 Org. Biomol. Chem、 Eur. J. Med. Chem、 Eur. J. Org. Chem、Current Org Chem、Bioorg Med Chem等重要国际知名刊物和中国科学上发表SCI收录论文百余篇,他引千余次。获专利授权18项, 在Springer和化工出版社出版农药专著6部。2012年获中国农药技术创新奖。自主研究开发出甲基立枯磷、恶霉灵、噻嗪酮、毒死蜱、甲胺磷和吡虫啉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我国众多农药企业采用,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成为我国防治土传病害重要药剂,为我国农药工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创制出我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高效抗植物病毒新农药品种毒氟磷,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其激活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针对植物抗病激活发现绿色抗病毒剂的新思路,建立基于植物抗病激活发现抗植物病毒剂的筛选方法,成功创制了多个具有抗病免疫激活功能的新型抗病毒剂,实现了药剂登记、发明专利转让与产业化和田间应用。采用创制品种与杀虫剂相结合的“治虫防病”的防控新方法,解决了水稻重大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重大难题。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危害
第二节 全国群策群力开展防控工作
第二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齿叶矮缩病田间识别
第一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间识别
一、秧田及分蘖期的田间识别
二、拨节以后的田间识别
第二节 齿叶矮缩病的田间识别
一、秧田及分蘖期的田间识别
二、拨节以后的田间识别
第三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快速检测技术
第一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一、原理
二、试验步骤
第二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T-PCR检测的
原理及应用
一、原理
二、试验步骤
第四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齿叶矮缩病的防控措施
第一节 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第二节 物理防控措施
一、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
二、全程覆网育秧
第三节 生态防控措施
第四节 农业防控措施
第五节 化学防控措施
第六节 综合防控技术
第五章 病害的防控轻简化技术
第一节 异地育秧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简化实用技术
一、技术要点
二、适宜地区
三、注意事项
第二节 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暨稻飞虱轻简化实用技术
一、技术要点
二、适宜地区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 防虫网覆盖育秧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
简化实用技术
一、技术要点
二、适宜地区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简易防控技术
一、技术要点
二、适宜地区
三、注意事项
第六章 病害的防控实例
第一节 云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齿叶矮缩病
综合防控实例
一、保山市施甸县试验示范区
二、德宏州五县六个试验示范区
三、工作总结
第二节 贵州省天柱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实例
第三节 湖南省会同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实例
一、项目实施地点与基本情况
二、试验示范与效果
第四节 福建省顺昌县白背飞虱及其传播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防控实例
一、试验条件
二、试验设计与安排
三、防效调查
第五节 江西省大余白背飞虱及其传播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防控实例
一、试验地点、面积、作物品种、环境与条件
二、示范品种和浸种时间、播种时间、移栽时间
三、试验和示范内容
四、示范器械
五、示范步骤
六、示范田要求
七、试验结果
第七章 施药新技术
第一节 种子处理技术—药剂拌种
一、拌种药剂
二、技术要点
三、拌种方法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 控制释放颗粒剂防治飞虱技术
一、控制释放颗粒剂
二、技术要点
三、使用方法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超低容量施药技术
一、超低容量液剂及超低容量喷雾器
二、技术要点
三、使用方法
四、注意事项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我国水稻病毒病(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等)危害面积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难题!特别是近年来危害我国粮食安全的水稻重大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作为我国首先发现并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其传毒介体为白背飞虱。该病毒于2001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在广东省首次发现,2008年被正式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2009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失收面积10万亩。2010年全国发生面积为1790万亩,与2009年相比上升近4倍,造成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该病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病害,防控难度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度重视该病害防控工作,召开专题会,发出了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以陈剑平院士为组长的全国联防联控专家指导组。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联防联控专家组指导下,由于防控措施得力以及种子拌种技术的推广使用,2011年全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发生面积下降到500万亩。2012年,全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300万亩。2013年至今统计结果表明全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与2012年发生面积基本相当,但发病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经济欠发达西南边陲、武陵山区稻区成为重发病区域,由于这些地区防治水平和科学防控知识缺乏,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西南地区粮食作物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之一!
2011年,我们根据阶段性工作进展及新农药登记性药效试验结果,应水稻生产防控急需,编写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一书,但由于工作进展阶段性和研究局限性,没有系统、全面、科学地总结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鉴于当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简称“南矮”病)具有前期潜隐性强、症状不突出、后期为害重、重发地块水稻绝收、爆发成灾性强等诸多特点以及农技人员和种粮农民示范户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及科学用药知识贫乏的现状,急需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粮农民示范户掌握农药合理使用和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及技能,为此我们组织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编写组,从多年防控试验示范中,总结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及方法。全书共分7章,系统选用作者近四年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提炼出应用技术,分别从病害田间识别、病害快速检测技术、病害的防控措施、轻简化技术、防控实例、施药新技术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粮农民在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方面产生推动作用,为进一步贯彻好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确保水稻生产安全作出新贡献。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主任傅廷栋院士和教育部科技委朱晓萍副秘书长的关心支持,列为2013年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科普创作工作,作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高校科普创作与传播试点活动项目加以资助。借本书出版之际,感谢陈剑平院士、朱有勇院士、谢联辉院士、荣廷昭院士、钱旭红院士、张芝利研究员、陈万权研究员的精心指导,感谢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科技司周普国副司长、朱恩林处长、王建强副处长、张国梁处长、张振华副处长和全国农技中心钟天润副主任、杨普云处长、张跃进首席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还要感谢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20)—“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新药剂、新剂型研究与应用技术”项目支持,同时还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对相关研究工作的资助。感谢贵州电视台科技记者站李贤归老师全程参与防控工作摄影,提供了图片素材。
由于作者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 者
2013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