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长街古巷,小桥清风。绍兴,一直被称为“江南小城”,有着多少城市记忆需要被讲述,被聆听,被咀嚼。也许,旅游的意义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大抵莫过于让人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用时尚的语言解读它的岁月沧桑:从宏大历史更替到平凡墟里人家,从大事件到小生活,从全景到局部。在这个解读过程中,认识这座城市多一点。停下脚步,读绍兴。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推介绍兴的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着重介绍有关绍兴的历史人物、风土人情和文化。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祝勇主笔。以当下的视角,去关照那些曾经的过往。给人提供一种美丽情怀,让人产生一种对过去的思考与责任。让我们停下脚步,读绍兴。
|
關於作者: |
主笔祝勇:作家、学者。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驻校作家(2006-2007)、全国青联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散文运动”代表人物。出版作品40余种。主要作品有《旧宫殿》(文学)、《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学术)。
|
目錄:
|
幸福,从旅游开始
读
绍兴人王阳明
绍兴·中国戏台
游
香林花雨大香林
饮
杯酒人生
醉醉的秋
【鉴湖】别名之谜
食
绍兴传统手工藕粉
桂花·糯米糖藕
糖炒栗子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
稽东千年香榧林
认识一座城
节
中秋祭月
重阳节
出行指南
|
內容試閱:
|
[与道教]
中国思想史公认.道家思想早已渗入佛家禅宗.而道教本身并无甚明显的哲学体系。道教是讲养生的.阳明早年确曾借用其法。但是他中年时说过.养生并无大益。另外.他认“元气” “元神”“元精”为“良知” .实非援道入儒.而是将来自道教的少许概念进一步哲学化。这是道教的“改造”。通过他的解释.道教的这些概念变了貌。他虽用道教悟;他给的字义与字的原义却全然不同。毕竟阳明看重的是“尧舜之正传”、 “孔氏之心印 ”.对于“仙家” .他也要力辟的。这在《传习录》中表现至为分明。
[与佛教]
阳明思想是否有佛教影响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须大题特做。我们不必以“护道”的心态.审查王学的“正”或“邪”。但是基本上的“王学何属”问题.我们可以隔着四百多年的时间距离.更客观地忭量一下:首先略提儒佛的分界问题.然后探讨阳明学与程朱学的关系。
儒与佛的分界.在于道德论.儒家讲修身治国.阳明亦讲修身治国.这是他的“拔本塞源论”的主旨。儒家注重实践.阳明立知行合一之教.又屡次举孝悌为例.解释其要。他在引经据典时.大部分时间.都引述《四书》。他的哲学.大体上是属于儒家主流的。
佛家是讲解脱苦难的;阳明怀有救世的热诚.他要救的.是现实世界。他很少提及轮回生死之事。他既然借用了佛家的某些观念尤其超善恶的心体来讲学.并成立自己的思想系统.就是深受佛学影响的儒家。 ”四句教“的含意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更说明他在综合儒佛思想方面的成就与心得。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说.他也改造了儒家.尤其是性理学。他的学说虽然出自《孟子》.但是他用字的意义.却是新的。他的“致良知”说.实是儒家接受了数百年来自佛老尤其是禅的影响后.才发挥出来的思想。这不能说是“异端”。因为《孟子》的某些概念.若推理至极.确有超越门户之见的作用。阳明善于选择.对于其前之先哲思想.皆有所取舍.并因而开放了入圣的道路。他不能说是儒家的叛徒。他也不完全是朱学的叛徒.他承认朱熹的成圣意向.但是否认朱学在这方面指出的途径是正确的。
……P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