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战后法国哲学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由莫伟民和姜宇辉著,力求从第一手法文原著和马恩经典著作出发来全面探讨二战以后法国哲学家们的马克思观并透过诸种马克思思想的解释视野来挖掘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战后法国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相互角逐,一起竞争与马克思思想进行联姻和对话的资格和权利。《战后法国哲学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从“主体观”、“历史观”、“国家观”、“身体观”、“语言观”、“审美观”和“科技观”七个方面来论述战后法国哲学与马克思思想之间多元的和异质的张力关系。尽管马克思思想并未浓缩我们时代的全部哲学,尽管马克思为人类筹划的解放远景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只要哲学仍然充满思想活力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只要我们仍需批判审视由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表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只要我们仍对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和人类解放的前景抱有梦想,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就会赫然呈现。
|
關於作者: |
莫伟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全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西方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代表作:《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莫伟民讲福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二十世纪法国哲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译作:《词与物》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解释的冲突》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生命政治的诞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合译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RueDescartes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80余篇,获得包括教育部著作二等奖在内的七项省部级科研论著奖,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曙光学者”,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姜宇辉曾赴法国巴黎高师学习,获法国高等社科研究院DEA文凭,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艺术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承担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代表作:《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二十世纪法国哲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画与真:梅洛一庞蒂与中国山水画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译作:《政治的边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普鲁斯特与符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干高原》上海书店2010年版。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主体观
第一节 萨特:意识主体
第二节 梅洛—庞蒂:知觉主体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无先验主体的康德主义
第四节 福柯:话语主体
第五节 利科:我能主体
第二章 历史观
第一节 萨特和梅洛一庞蒂:人道主义历史观
第二节 阿尔都塞:反人道主义历史观
第三节 阿隆:综合论历史观
第四节 福柯:话语历史观
第五节 德里达:批历史终结观
第三章 国家观
第一节 萨特:作为群体的国家
第二节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三节 利奥塔:异化与国家
第四节 福柯:国家理由
第五节 德勒兹:国家机器
第六节 德里达:新国际
第四章 身体观
第一节 梅洛一庞蒂:从“感性”到“自然”
第二节 福柯:从历史的维度到自我的关切
第三节 德勒兹:无器官的身体与欲望机器
第五章 语言观
第一节 德里达:语言的“起源”和“他者”
第二节 梅洛—庞蒂:“思”—“言”—“身”
第三节 福柯、德勒兹:语言与视觉
第六章 审美观
第一节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与“存在的深度”
第二节 萨特:自我的超越性与艺术的使命
第三节 巴特与巴什拉:“写作”与“想象”
第四节 德里达论绘画中的真理
第五节 马恩:作为反抗与启示的艺术
第七章 科技观
第一节 巴什拉、塞尔与马克思:“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二节 福柯、利奥塔:生命—技术
第三节 马克思、维利里奥:技术、异化与时间
第八章 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不可超越性及其界限
第二节 遗产、未来和革命
第三节 开放、批判和解放
第四节 差异哲学
结论
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