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德彪西佩里亚斯与梅利桑德与贝尔格沃采克和声比较研究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试图通过对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代表性歌剧——德彪西的《佩里亚斯与梅利桑德》与贝尔格的《沃采克》的和声研究来管窥古典大小调体系和声瓦解后和声发展的两条不同轨迹,并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探寻这两种轨迹的历史继承性以及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 本文以尤.霍洛波夫有关20世纪和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为基础,对这两部歌剧的和声作分析研究及比较,同时对于《沃采克》的分析论述中结合采用了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在对和声材料作分析吋,又借助于刘康华在霍洛波夫理论基础上对“20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的提法和分类法。
|
關於作者: |
姜之国,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生,200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专业,同年起至今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担任作曲等专业的和声教学,2012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公派赴美国留学。
和声教学与研究涵盖了调性和声、调式和声以及二十世纪和声等各个领域。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教材两部,所教授的作曲等专业班级都举办了名为《和声·涅槃》的结业音乐会,创作并演出音乐作品木管四重奏《乡村描述》等。
曾获2006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11年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骨干教师”。
|
目錄:
|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
二、国际、国内对这两部歌剧研究的已有成果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三、本文对于这两部歌剧作和声分析及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两部歌剧的创作及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第一节 两部歌剧的创作简述
第二节 两部歌剧的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一、《佩》剧的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二、《沃》剧的戏剧与音乐结构简述
三、两部歌剧的结构与剧情对照表
第二章 两部歌剧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之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 以音列(调式音列)为基础的《佩》剧和声基本结构成分
一、《佩》剧音列的多元化形态——多元化调式
二、调式和弦的色彩性处理
第二节 以和音(不协和和音)为基础的《沃》剧和声基本结构成分
一、全剧中心和音的设计及其在剧中重要结构部位的呈示
二、受中心和音控制的多元化结构和弦
三、由中心和音衍生的音组与音列
第三节 两部歌剧和声基本结构成分之比较
一、历史继承性的比较
二、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的比较
第三章 两部歌剧“和声材料相互关系”之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 以“音列”为中心而衍生的《佩》剧中的和声材料相互关系
一、调式音列控制逻辑
三、功能关系控制逻辑
四、对位化思维控制逻辑
第二节 以“和音”为中心而衍生的《沃》剧中的和声材料相互关系
一、和弦或和音控制逻辑
二、对位化思维控制逻辑
三、调式思维控制逻辑
第三节 两部歌剧和声材料相互关系之比较
一、历史继承性的比较
二、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的比较
第四章 两部歌剧“音高关系体系”之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 以音列为中心的《佩》剧的音高关系体系
一、《佩》剧音高关系体系的整体特性
二、宏观层面的“泛一音列”调性状态
三、微观层面的“泛一音列”调性状态
四、功能隐退后调性的陈述方式
第二节 以和音(不协和和音)为中心的《沃》的剧音高关系体系
一、《沃》剧音高关系体系的整体特性
二、宏观层面的“中心音”调性状态
三、微观层面的“中心音”调性状态
四、复合调性手法的局部运用
第三节 两部歌剧音高关系体系之比较
一、历史继承性的比较
二、创新思维特征与技法特征的比较
第五章 两部歌剧主导动机音高结构研究及比较
第一节 《佩》剧中主导动机音高结构的设计及其结构意义
一、“高罗”的主导动机
二、梅利桑德的主导动机
三、其他主要的主导动机
第二节 《沃》剧中主导动机音高结构的设计及其结构意义
一、与沃采克相关的两个主导动机
二、与玛丽亚相关的两个主导动机
三、其他主要的主导动机
第三节 两部歌剧主导动机的运用特点及音高结构之比较
一、主导动机运用特点上的比较
二、主导动机的音高结构设计及在不同结构
部位发展手法的比较
第六章 两部歌剧和声手法美学根源的比较
第一节 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追求与《佩》剧的创作理念
第二节 表现主义音乐的美学追求与《沃》剧的创作理念
第三节 两部歌剧不同和声手法美学根源的比较
结论
附录一:《佩》剧的人物与剧情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附录二:《沃》剧的人物与剧情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