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当代青少年是幸运的一代,也是“悲惨”的一代:繁重的学业压力、父母的殷切期待、沉重的精神负担、对爱情的蠢蠢欲动、对职业的无从选择、对前途的憧憬迷茫……所有这一切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本应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代。
为此,多丽丝奈斯比特在《中国青年报》的“名师大讲堂”栏目开讲自己的人生智慧,为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少年“粉丝”回答了如下问题,即在当今惨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从容、智慧、快乐地走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生活本该是丰富多样的,多丽丝的人生智慧,一定能助你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走好青少年这一最关键的人生期。
|
內容簡介: |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蓝图。但一旦发现自己最向往的道路却最为艰难拥挤,我们又该如何继续前行?我们该如何克服障碍并超越他人?
在这本《中国青年报》专栏精选集中,多丽丝奈斯比特聚焦如何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发展并推动自己不断进步。她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成功指导:
语言能力有多重要?
魅力可以扩展吗?
如何战胜害羞?
什么才是一份真正的好工作?
我们可以走捷径去创新吗?
为什么有时候表现差却是好事儿?
如何争取我们的立场?
本书运用许多中国、欧洲及美国事例,以轻松愉快的风格帮助您在中国及国际公司的竞争中找到您的心仪之路。
|
關於作者: |
多丽丝奈斯比特
全球社会、经济、政治趋势观察家,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院长。曾出版合著畅销书《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及《成都调查》、《对话中国模式》,并出版专著《梅琳:我的中国》。
她在《中国青年报》的专栏“名师大讲台”中拥有各行各业的粉丝,许多学生、教师及家长都从中获得了中肯的建议和指导。《青年文摘》等重要媒体还多次转载专栏文章。
她在出版事业上成绩卓著,曾担任奥地利西诺姆出版社社长,并为出版社引入了彼得圣吉、约翰奈斯比特、唐泰普斯科特等国际著名作家。
奈斯比特女士曾在著名导演沃尔特戴维所执导的电视纪录片中从事制作工作。她曾在维也纳表演学院师从著名德语演员Susi Nicoletti和Pula Wesseley,学习时尚及戏剧表演。
她在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及云南师范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获得了韩国釜庆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
目錄:
|
唤醒才华
机会只偏爱有勇气的人
犯错总比不敢尝试强
扬“长”还是补“短”
提高你的IQ
用“情绪板”激发灵感
做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人
关于爱情
快乐只是一种选择
什么样的人才能捧上“金饭碗”.
什么工作才算是好工作
语言能力决定你的世界有多大
背弃道德的“成功”算不上成功
你能赚多少塔兰特
小草男孩马蒂做一个“永远的小孩”
沉迷书海
欺人者其实很懦弱
大学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
有多少你担忧的事真正发生了
让森林里的树木自由生长
战胜害羞
做有意义的事永远不嫌早
未来的我到底该从事哪一行
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成长”
谁是你的偶像
有必要去当No. 吗
没钱也可以幸福
用学习给未来投资
怎样和上级交流
找到对的“另一半”
用一颗平常心去追梦
如何培养个人魅力
我们是否必须设定目标
雄心也能变毒药
给自己的头脑“喂”什么
在游戏中探索生命的奥秘
迈过青春期的坎儿
小心社交网络陷阱
书写:无声胜有声
没有什么比悲观更不负责任
用“终身学习”取代“终生工作”
当一个“不壮烈”的英雄
学点儿狐狸的“ 狡猾”吧
总有一扇门为你打开
用你希望别人待你的方式待人.
把自己包装成“名品”
一个农民孩子的旅行
当B计划打败A计划
当纸张战胜钢铁
什么才是正确答案
无视自己的天分最可怕
谎言终难长久
|
內容試閱:
|
第1篇:
扬“长”还是补“短”
“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就像古代的科举制度一样糟糕,这样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的人才没有创新意识。我不知道何时才能脱离苦海!”近期,我收到了这样一封中国学生的来信。我希望信里透露出的情绪只是个别情况,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中国的许多高中生都想知道:身处一个缺乏灵活性的教育体系中,如何才能变得有创造力?中国的学生和政治家一致认为,教育必须改革。但是,何时改、怎么改呢?
其实,并不只有中国存在这个问题,各国的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公立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情况: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人,而非针对个人特点去因材施教。我来讲述一个真实故事,它发生在拥有多所世界顶尖学校的英国。
上学对吉利安林恩来说, 就是一场灾难。她无法安静地坐下来,严重的学习障碍似乎成了唯一的解释,“我只有在动着的时候才能思考”。她的妈妈只好带她到治疗学习障碍的医生那里去寻求帮助。医生耐心地听完妈妈关于吉利安“无法集中精力、不能做家庭作业、在课堂上焦躁不安”的倾诉,而此时吉利安却一言不发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医生想看看吉利安在无人注视的情况下会有什么表现,于是将她单独留在房间里,并打开了收音机。在另一个房间,医生和妈妈通过特殊玻璃,看到吉利安随着音乐跳起了舞。“我觉得你女儿什么病都没有。”医生说,“我认为她就是一个天生的舞者。”这位医生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吉利安后来成了伦敦皇家芭蕾舞团的著名演员。之后她又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团,英国女王曾为她颁奖。而为韦伯的音乐剧《猫》和《歌剧魅影》编舞,则将她的事业推向了高潮。现在, 85岁高龄的吉利安,已是一位亿万富翁。
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吉利安林恩那样的出众才华,并非每个儿时好动的女孩都会成为杨丽萍,也并非每个喜欢打球的男孩都能成为姚明。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些不当的举措即使不会完全掩盖超常的天赋,也会导致丧失兴趣或惰怠。纪律和抱负,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因为老师的正确“诊断”,一段快乐而充满成就感的职业生涯就此展开。
中国的教育体系过多强调“弥补弱项”,而对个人天赋能力的培养,则关注得太少。在美国,老师通常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支持学生天赋的发展上,而不是去弥补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弱项。
美国的教育体系主张,在某些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要优于在每个方面都居于中游。比如,一个美国学生在体育上成绩突出,即使其他成绩不佳,他也能进入优秀的高中或大学。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制度,但可以有很多像吉利安的医生那样的优秀教师,他们能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培养他们,同时宽容他们的缺点,而这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是一个偏重群体性的社会,如同篮球队里的每个球员,虽然能力和任务各不相同,但只要组合在一起各自发挥所长,就能成为一支优秀的球队。
姚明能用到多少非凡的数学技巧?对他而言,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才是有意义的。而体育上的能力对华罗庚来说,又能有多重要?他需要的只是卓越的数学才能。
而你,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面,对其他方面只须做好考试所必需的即可。但是不要忘了,天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占10%;剩下的决定性的90%,则必须靠辛勤地努力来实现。不论美国、欧洲,还是中国,都是如此。
第2篇:
犯错总比不敢尝试强
“我喜欢一个女孩,可她不喜欢我。”当我和丈夫在重庆巴川中学的礼堂向 00名现场学生和数千名在教室通过视频同步观看的学生介绍我的新书《梅琳:我的中国》并表示愿意解答大家的疑问时,一个男孩试探着、犹豫着,说出了这句话。
我很惊讶,同时深受感动,这句话让我顿时感触良多,因为这短短的一行字包含了很多内容——对自我的了解、将自己被拒绝的失望情绪表达出来的勇气,以及为了获得成功机会而不怕丢脸的努力尝试。他这么做让自己变得脆弱,但又让自己表现出真正的力量。这个男孩在他的朋友、同学、老师及两个外国陌生人面前,承认自己无法得到他所喜欢的女孩的爱。其实他并没有失去什么,相反他将获得很多,如果女孩能明白在这句话背后隐含着怎样的一份真诚和勇敢的话。爱是一种情感,不会听从理性思维,不受人为控制。你不能强迫别人去爱,你所能做的,就是去打动和赢得这个人的心。
“你不能做什么。”我说,“但如果我是那个女孩,我会因为你的勇气而给你机会。”
“心向往之却求之不得”,这样的的挫败感在漫长的人生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你认为“一个女孩比下一次考试更重要”的感受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你以为可以终生维系的一份友情却惨遭破裂;你想成为朋友圈子里的一分子,却不被接受;你报考心仪已久的大学却遭遇落榜;你向往已久的一份工作却旁落他人。这时候,你该如何应对自己的沮丧?
我们也许可以从美国人那里学到些东西:如果你失败了,就再接再厉。失败并不总意味着丢脸,相反它意味着获得经验。在中国,“少犯错或不犯错才是人才”的老观念早已过时。如果你梦想去一家国际大公司工作,你就必须让自己脱颖而出。主动出击可能招致失败,但更能赢得成功的机会。
如何才能脱颖而出?作为一名学生,你的哪些特质会让理想的大学对你青睐有加?
美国的高中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很多还提供外语、音乐、艺术、戏剧等课程。美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50个联邦州各有各的教育部门,每个州设立的必修和选修课程都不尽相同。在审阅大学申请的时候,美国大学喜欢关注高中生参加过的课外活动,从体育活动到学术研究,再到社会活动。参加过运动团队或学生组织(如慈善社团)的学生,在团队合作、领导才能及社会责任感的考量方面就具有优势。写“自我陈述”是申请美国大学的一个极重要部分。这份陈述没有统一标准,而是由每个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独立确定其长度和内容。但是无论申请哪所大学,通过恰当的语言来充分表达和展现自我,都至关重要。
一些中国高中生问我,他们参加演讲比赛,所有的选手用同样的题目演讲,怎么才能取胜?首先你要培养自己优秀的写作能力,然后逐步增强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想法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背诵别人写好的东西。抓住学校提供的任何一个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因为将来无论干哪一行,我们都离不开语言交流。
考上大学或赢得一份工作,和得到一分真爱相比,并不相同,但他们都需要你向外面的世界充分展示自己。对重庆巴川中学的这位少年来说,他身上那股敢于展示自我和表达挫折的勇气,无疑将会帮助他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第3篇
关于爱情
五月的一天,我去看望家乡的一个老朋友。在奥地利,五月是一个连空气都洋溢着浪漫的月份。朋友的女儿一直是个美丽快乐的女孩。她一走进房间,整个人就显得神采奕奕,笑容是那么灿烂,眼睛闪闪发光,步履轻盈。后来我才知道,她恋爱了,而且这是她的初恋。
两天后当我又见到她时,她的笑容已不复存在,双眼无神,脚步沉重。这个女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她的初恋结束了。她眼前的生活不再充满阳光,无尽的黑暗几乎要将她吞没,她说她将永远、永远不再快乐。
“如果爱情让我们充满伤悲,我们又为什么要陷入爱情?”她哽咽着说。
“你不能要求得到爱情。”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考分析说,“因此,命令爱情结束也是无济于事的。”为什么情感来去自由而我们却无法掌控它?这其实并不稀奇,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当脑垂体开始发送激素信号,我们身体里的某些器官便开始分泌性激素。这个过程一旦开始,我们便无法逃脱。谁又能对抗自然力?青春期是一个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身体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让我们忐忑不安,心智也逐渐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即使青春期结束,也不能保证这种不安同时结束。“心,是你灵魂的归属。”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早在 00年前就曾说过。如果心碎了,灵魂便失去了归属,所以你会有失落感。
“如果生长在美国,又会怎样?”很多中国人问我。其实,美国孩子也有同样的忐忑不安,没有哪个美国男孩或女孩会在某天早上一觉醒来就意识到自己是个成人了。无论出生在哪儿,我们都是同样的人类,不同的只是环境。
生活在纽约或波士顿会不同于生活在经常把宗教作为道德规范的美国中西部乡村,因为美国有很宽泛的自由,但它也有很严苛的道德约束,正像有些青年所说的“倒退并守旧”。无论生长在中国还是美国,终究都会有一个崭新的成人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第一次恋爱会让你开心,而第一次失恋也会让你心碎。
当你认识了某个让你心跳加速的人时,彼此想法接近、交流顺畅是你们交往的重要基础。一旦情感占了上风,你所看到的往往就不是真实的一面,而只是你自己的幻想了。如果这时你还能想起你为自己设立的那些原则,那将非常有帮助。因为在这个时候,你恐怕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了。
你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吗?有共同的价值观吗?有共同的目标吗?他(她)是那个能真正倾听你声音的人吗?你的家人赞成还是反对你们的关系?初恋通常不会持久,因为当中有太多幻想的成分,缺乏维持长久关系所需要的联结因素。
但如果一切都太迟了怎么办?如果你已处于一场爱情剧的结尾处,该怎么办?我知道,无论谁跟你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他们都无法减轻你的痛楚。但如果你说出来或者写下来,也许能起点作用。把你失去的爱化作一封信,将一切情绪都放入其中,比如你想拿东西扔他、指责他、骂他,或求他回到你身边,所有你想做的事都可以写在信里。这封信不必寄出,重要的是,你要借此卸下心中的包袱。
虽然你现在不信,但其实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恰恰是你在找到那个真正“对”的人之前的一种重要体验。我很喜欢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关于“爱的本质”的观点:我们都曾经是那个整体的一半,上帝嫉妒人类的快乐,于是把人分成两半。从此,每一半都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在某个地方,你的另一半正在等你。__
第4篇
快乐只是一种选择
20世纪,美国有两个被称作有着“幸运”点子的人。一个是在旧金山经营茶叶店的日本移民。从1909年起,他开始在每个客人离店时,送给他们一块带有幸运预言纸条的饼干。他想,客人们会因此去议论这个预言,从而想起他的茶叶店。另一个则是洛杉矶的创业者,他从1918年起开始生产这种“幸运饼干”。双方都声称自己是这个主意的原创者。不管来源如何,这种饼干最后都大受欢迎,并被西方人称作“中国幸运饼”。
为了追求好运,全世界都乐此不疲。我在西安一家著名的饺子店吃饭时,宴席最后端上来一碗特别的好运饺子。服务员说,这是为了祝愿我们的未来更幸福。在我的家乡奥地利,也有很多代表好运的事,比如扫烟囱的人从门前经过、发现四叶草、在车前面放一个马蹄铁、新年时赠送粉红色的杏仁软糖小猪作为礼物。
其实我们都清楚,这些幸运物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小。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真正快乐起来的呢?
“快乐源自我们的大脑。”这是德国慕尼黑一个以幸福学为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这家研究所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经验提供了佐证:快乐的人更受欢迎,更有吸引力,更健康,同时也更为成功。如果快乐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如此正面的影响,那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我们从出生就携带着某些基因,据说它们掌握着我们约50%的快乐程度;而我们的生活条件决定了10%,这便有60%了。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唯一改变不了的就是自己的基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对自己产生明显的影响,以获得这50%的快乐。
你可能会说,这说起来容易,但如果考试难得如乌云压顶、没有好的工作机会以及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等烦心事扑面而来,又该如何去培养这种思维模式?的确,如果你刻意去找这些不如意的地方,你就会发现它们并因此感到痛苦。
相反,如果你带着积极的情绪,就会将消极的想法赶出大脑。忧心忡忡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那为什么还要自寻烦恼?你有着积极的能量,你的情绪会鼓舞人心。快乐的人还会受益于另外一件奇妙的事情:分享越多,快乐越多。
因此,马上停止消极思维,尽早把它转变为积极思维吧。
积极的思维还能帮助寻找商机。1970年,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的创始人约翰阿莫斯参观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他注意到:日本人十分富有,同时却十分害怕风险。这对保险公司而言是个巨大的机会。他克服了来自公司管理层的所有障碍,在日本建立了分公司,今天这家分公司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整个家庭人寿保险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无论大事小事,乐观积极的思维方式都会起作用。维也纳市区的停车位非常少,但我和丈夫并不去想“根本找不到车位”,而是经常说“让我们念泊车咒语吧”。不管你信不信,这样一想之后,十有八九我们会很快找到一个不错的车位。
既然知道了这一点,为什么不把它用到生活中?不要去想“我可能通不过考试”,而应去想“我会在考试中尽力”。积极的思维会使你的能量发生变化,兴奋是会传染的,而怀疑会限制你的思维和力量。如果你自己都不为自己的能力感到振奋,又怎么能让别人为你而振奋?当你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时,你就会摆脱很多降低你能量水平的不确定因素。
看看你所选择的伙伴们。他们积极吗?他们是否鼓励你?或者他们只是一群爱唠叨、爱诉苦的人?如果是后者,那么最能给你“带来好运”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你应该身处积极思维的人中间,并积极参与其中。要知道,快乐并非从天而降,它只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
第5篇
什么工作才算是好工作
很多中国读者的来信都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在中国,似乎只有一个途径可以创造美好生活,那就是“成为重点高中的学生,读最好的大学,然后找到一份众人羡慕的好工作”。
我不禁想问:“何谓一份好工作?”难道清华或北大的学位才是打开美好生活的唯一钥匙?或者甚至需要斯坦福或哈佛的博士学位才能达到极致?到底什么才是成功之路?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美国人的成功故事。
小沃尔夫冈 1949年出生在奥地利南部一个叫圣法伊特的小镇。他的父亲是个屠夫,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和母亲。那些日子里,一切都不如人意。几年后,母亲改嫁,可对沃尔夫冈来说,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善。继父是个拳击手,他认为真正的男人就要喝酒、打架,而且理应对厨房没有任何兴趣,厨房应该是男人的禁地、女人的天堂。
但这却恰恰是沃尔夫冈的兴趣所在,他很喜欢看妈妈像大厨一样地烹饪,而父亲也无法强迫他从事他眼中所谓的男人工作——木匠。沃尔夫冈才不在乎什么屋顶结构,他唯一感兴趣的木制品就是炒勺。
20世纪60年代,这个只有一万人的奥地利小镇无法给予这个雄心勃勃的男孩更多,高等教育也是不可能的。所以14岁那年,沃尔夫冈便成了当地一家小旅馆厨房的学徒。但这份工作很快就无法满足他,他渴望去“烹饪天堂”——法国。于是,他真的去了,并且在之后的10年里,他以他的方式和法国最著名的厨师一同烹饪。1973年,年仅25岁的他移居洛杉矶,他想在这里让自己梦想成真。
作为一名移民,沃尔夫冈深知,他必须努力工作,必须具有更强的创业精神和创造力,否则他将被湮没。他首创用新鲜的金枪鱼取代罐头金枪鱼制作流行的法式尼斯沙拉,第一个在亚洲餐馆以外的餐馆提供春卷,第一个在比萨上用虾仁取代意大利腊肠,第一个把磨碎的松露放入奶酪通心粉中。
他在比弗利山庄拥有了自己的餐馆Spago,如今他已成为为举世瞩目的“奥斯卡颁奖礼”准备晚宴的大厨,且已达16年之久。今天,沃尔夫冈帕克这个名字,已代表着世界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厨师。现在他拥有约5000名员工,在美国和日本有70家餐馆,收入超过 亿美元。福布斯将他列为100名最重要的美国人之一。
这个故事并非鼓励你读书不必尽力,而是在提醒你,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非成功人生的先决条件。谁将成为中国的沃尔夫冈帕克?或者谁将成为被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所赞赏的农民?这不是开玩笑。在一次晚宴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里根总统和施瓦辛格州长的经济顾问亚瑟拉弗,告诉了我们关于一个圣地亚哥农民的故事。这个农民将农业耕作的想法加以改造,向最高标准看齐,使得种出的蔬菜和水果味道特别鲜美。现在,他已成为沃尔夫冈Spago餐馆的蔬果专供商,纽约及美国各地最优秀的餐厅也都从他这里购
买蔬果,以供各界名流品尝。
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相比,我觉得中国的年轻人有抱负、聪明而且勤奋,但在自信心方面有一定欠缺,这大概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但是,生活不是“方向一旦设定就无法改变”的单行道。成为最好的学生、从最好的大学毕业,当然是不错的成就,但并非找到好工作的唯一途径。
一份真正的好工作,是你所喜欢的工作。__
第6篇
有必要去当No.1吗
多写信给我的中国学生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不在优等生之列。一些人似乎认为,这无法改变,可在我看来,这种想法不对。
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当个好学生就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事实上,工作和生活的衡量尺度与学校是不同的。成为优等生固然不错,但是否有必要一定要成为那个最好的呢?
如果在一家公司里,所有雇员都有足以成为CEO的优秀条件,那么这家公司该如何运作?答案显而易见。一家公司需要不同条件、不同学历水平的人。能力过高,会像能力不足一样,同样带来麻烦。身处公司的底层,并不意味着你不重要。一家宾馆里,经理的职位显然比前台接待员要高。但如果接待员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顾客对这家酒店的整体评价也不会太高,须知接待员的一句温暖的“你好”,是客人得到的第一印象。同理,大厨固然是一家餐馆名声的关键,但如果上菜的服务员不友好或笨手笨脚,顾客对餐馆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不要忘了,没有底部根基的支撑,就没有金字塔的塔尖。
人人都想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这当然可以让我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但是,学业上并非最优秀,并不代表你在工作中就不会做得很出色。当然,我们并非生来就是爱因斯坦、马云或马友友,这个世界也并非只需要这样的人。虽然我们难免会把自己与别人比较,但不要被这种比较所左右。我们都想成为一个特别的人,这很自然。但现实迫使我们意识到,别人也许更聪明、更漂亮、跑得更快,而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显得平庸。这是个灾难吗?绝不是!
我们人生任务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直面自己相对中等的能力,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绝大多数人拥有的才能都被称作“平均能力”。在很多人心目中,玛利亚卡拉斯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曾被问起,她的天籁之音有多少来自天生,多少取决于后天努力,她回答说:“10%天生,90%努力。”
玛利亚卡拉斯在她声乐学业结束后从未停止过继续努力。那么,我们为什么就要认为,毕业后学习就该随之停止了呢?
学习应当永不停歇——它只是从被教转为了自学,我们应当由自己来设定目标并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人的大脑灵活且具适应能力,这不仅适用于我们在校期间,而且贯穿我们一生。我们早晚都会体验到自己的局限性。有些人会早早有此感受;有些能力更高一筹的,则体会得晚些。但成长往往是从缩短我们意识到的不足开始的。生活的上限有多高,这更大程度上是个意愿问题,而非天赋问题。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事业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