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1.本书内容丰富充实,以16个问题的形式对改革涉及的经济、行政和社会等改革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为改革献计献策。
2.本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已然成为时代的主题,本书正是从这一时代的主题出发,把改革的涉及的问题加以呈现,并提出系统而极具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涉及中国改革的有益读本。
|
內容簡介: |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人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果实,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内部环境上,发展阶段发生历史性跨越,社会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在外部环境上,后危机时代充满着不确定性。概括地说,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我国未来5至10年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和总部署。《决定》鲜明地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未来的改革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规划设计出今后改革发展的路线图,以改革的突破释放更多的红利。这是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需。
◎ 改革是中国繁荣富强之路
中国共产党是既勇于改革又善于改革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成功地领导了革命,革命也成就了党。在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进行改革的探索。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证明,改革开放挽救了党,党在改革开放中又谱就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开放实现了执政方略的转变,以改革开放扭转了历史乾坤,以改革开放开启了执政新时代,并最终以改革开辟出一条既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之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历史表明,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共同铸就了这一根本成就的辉煌,而改革是我们珍惜、坚持、发展这一根本成就的制胜法宝。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21世纪初期,我们就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走了10多个年头,但是在中国国内,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也依旧十分繁重。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之路从来就不是顺境和坦途,而是布满了险情和荆棘。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不畏艰险,勇于改革,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突破无数束缚与重围,一鼓作气“杀出一条血路”来的。
当前,确有一些人开始对改革开放产生了质疑,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都统统归咎于改革开放。的确,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破坏污染等问题。殊不知,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是由于改革开放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所带来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然而,有些人却据此对坚持改革开放产生了动摇,有些人更是主张要回归到计划经济时代。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警惕。
改革开放的精髓在于,通过不断巩固和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使各级微观经济主体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去参与竞争,创造财富,发展经济。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越是困难时候,越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这是经实践检验并证实了的一条真理。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即将展开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方向,抓住时机不断在深化中取得新的突破,才能释放更多的红利,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在未来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民族振兴、繁荣富强之路。
◎ 过去30多年的发展依赖于改革红利
改革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它打破了计划经济的藩篱,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它使中国从一个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成长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30多年来,改革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三个增长的源泉:一是源于市场的扩大,即“斯密增长”;二是源于创新,即“熊彼特增长”;三是源于制度变革,即“诺斯增长”。回顾我国过去30余年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无论是“斯密增长”还是“熊彼特增长”,均源于“诺斯增长”。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潜在经济增长率从90年代初的9.8%上升到1994年的10.3%,5年平均潜在增长率为10.1%。第三次是本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后,潜在经济增长率从2001年的9.8%上升到2006年的10.7%,6年平均增速为10.4%。从改革开放以来这三次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的分析看,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制度变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未来10年,我国将面临内需红利、城镇化红利等新的红利,但无论是内需红利还是城镇化红利,都直接依赖于制度红利的释放程度。在改革远未完成的情况下,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潜力更大,更具有根本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从“计划”走向“市场”,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紧紧相连,须臾不可分离,一同成为当代中国的宿命,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实践表明,对于中国而言,实施改革开放,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推进改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经之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确立和加以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举越高的。
◎ 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到了攻坚阶段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当前,中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正如《决定》所强调指出的,全党“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0多年来,改革开放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成长的烦恼”,出现了诸多问题。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由于部分改革不到位而造成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积累也出现爆发的迹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仍然受到过度的行政干预,政府和市场界限不清,行政垄断仍然广泛存在。行政权力过度参与市场扭曲了资源配置,并助长了权力寻租造成的腐败现象。
二是利益失衡,收入分配的差距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一方面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近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两极分化势头需要得到遏制,与此相关的收入分配制度、税收制度改革进度缓慢,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不够,并逐渐产生阶层固化的现象。
三是法治不彰,政府转型乏力。依法治国的方略虽然早已确立,但是公权力“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严重,公民权利得不到有效落实和保障。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并存,距离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还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发展不协调。这主要是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问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面貌也存在巨大差异。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现象也比较严重。如:区域间发展差距加大,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区域之间低水平竞争严重,同层次产业竞争激烈,呈现出利益互损的缺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三农”问题、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以及腐败等社会问题。
五是能源和环境存在严重问题。当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环境污染,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外来物种入侵等种种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六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出口和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国民经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长期失衡,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拉动,而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很弱。与国际平均值相比,目前我国的投资率高17个百分点,消费率低18个百分点;投资贡献率高12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低20个百分点。
七是由于世界经济动荡不安而导致了出口受限,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长期以来的高投入、高污染、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而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又面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的制约,经济发展有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八是社会和谐与稳定出现了问题。社会稳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事件增多,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的大局遭遇到严峻挑战。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社会处于矛盾运动之中。这些社会矛盾一旦处理不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上述这些问题的具体成因非常复杂,有的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的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滞后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总而言之,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改革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环境更复杂,使命更艰巨,任务更繁重,要求也更高。我们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阻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世人的庄严宣示,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郑重承诺。
|
關於作者: |
舒天戈(笔名,真实姓名:侯书生):1960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就职于国家行政学院,长期在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
孙乃龙:1982年生,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德州学院教师,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工作。
|
目錄:
|
绪论:改革红利释放的关键在于改革的突破
◎ 改革是中国繁荣富强之路 2
◎ 过去30多年的发展依赖于改革红利 3
◎ 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到了攻坚阶段 5
◎ 当前社会中的突出矛盾源于改革不到位 7
◎ 深化改革蓄势待发,开弓没有回头箭 8
◎ 新时期的改革需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 10
◎ 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推进改革工作机制创新 13
经济改革篇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 18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8
2.众多非经济因素制约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21
3.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4.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3
5.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25
6.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26
7.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7
8.统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 28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税的宏观调控功能 29
1.加大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势在必行 30
2.实行“扁平化”改革,减少财政层级 31
3.构建财力与事权相顺应、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32
4.构建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体制 34
5.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 35
6.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37
7.积极地推进省以下的财政体制改革 38
8.配合中长期经济社会转型,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40
9.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42
10.进一步推动地方债务融资的规范化 43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供血 45
1.我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45
2.加强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 47
3.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48
4.把握金融服务的本质,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接轨 50
5.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52
6.推动金融创新,适应市场的各类需要 53
7.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改革 54
8.痛下决心,积极推进民间金融发展 56
9.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57
10.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服务 60
11.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 60
四、推进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保障公平竞争 63
1.严重的行业垄断,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63
2.行业垄断造成了一系列突出问题 65
3.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攻坚战 66
4.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总体思路 68
5.垄断行业改革必须解决行政垄断问题 71
6.国企和民营企业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72
7.让竞争性的民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73
五、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实现土地流转与建立家庭农场 75
1.农业经营体制创新面临着新压力新机遇 76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78
3.农地经营规模必须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79
4.建立体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81
5.让土地流转合法化,提高农民土地资产收益 83
6.强化对专业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扶持 84
7.发展家庭农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86
8.让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流转起来 88
9.构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 89
六、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91
1.积极推进城镇化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的战略性抉择 92
2.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94
3.深刻认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 96
4.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98
5.积极破除体制障碍,为推进城镇化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101
6.创新城镇化建设必须改革二元经济结构 102
7.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并举 104
8.加快城镇化建设需要强化产业支撑 105
9.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 107
10.注重吸收借鉴国外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108
行政体制改革篇
七、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 112
1.政府职能的“越位”:不恰当的行政干预 112
2.政府职能的“缺位”:使该管的没有管好管住 113
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需要科学界定政府职能 115
4.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117
5.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简政放权 119
6.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 120
7.把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到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上 122
8.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24
9.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26
10.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分工 129
八、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大部制体制 131
1.转变政府职能必须要落实到政府机构改革上 131
2.政府机构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思路 133
3.进一步理顺部门间的职责关系 135
4.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建立大部制 137
5.实行大部制体制的积极意义 140
6.大部制改革要突破简单的机构数量的“加减法逻辑” 142
7.我国实行大部门体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45
8.我国实行大部门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147
9.大部制改革重在推行行政体系内的“三权分设” 148
九、建立责任政府,积极推行行政问责 150
1.建立责任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151
2.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的丰富内涵 152
3.我国责任政府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54
4.建设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 156
5.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权的全方位监督 159
6.推行行政问责是当前责任政府建设的重点 161
7.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机制 164
8.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的程序 166
9.强化行政首长问责制,实行权责一致 168
10.努力实现由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的转变 169
十、实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171
1.实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71
2.政府机关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73
3.对各级政府公开政务内容的基本要求 174
4.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175
5.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推进财政预算公开 177
6.政务公开的常见形式与创新形式 178
7.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创新 182
8.发挥网络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 183
9.建立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机制 185
10.建立完善政务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 187
十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权于市场 189
1.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190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推动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 191
3.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193
4.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和审批层次,提高审批效率 194
5.加强对审批权力的制约,增强审批透明度 195
6.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的监督制约机制 197
社会改革篇
十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202
1.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刻不容缓 202
2.下大力气调控收入分配,努力实现公平分配 204
3.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让社会财富广聚于民 206
4.调整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07
5.确立国民收入分配的新格局、新秩序、新制度 209
6.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11
7.切实解决少数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 212
8.保护公民财产,鼓励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213
9.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216
10.收入分配改革要多多关注困难群体 217
十三、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18
1.城乡公共服务的不均衡性严重背离社会公平 218
2.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村 220
3.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221
4.新农村建设对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 222
5.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 223
6.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 224
7.财政均等化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225
8.统筹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务之急 226
十四、保障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28
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28
2.保障教育公平需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230
3.积极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32
4.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34
5.教育中的重点模式应当予以取消 236
6.切实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水平 237
7.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扶助弱势群体接受教育 239
十五、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让医疗回归公益性 241
1.让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是民生的重大需求 242
2.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全民基本医保体系 244
3.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重在公立医院改革 247
4.治治“看病贵”和医院药价虚高这一顽疾 249
5.实行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 251
6.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治理流通秩序混乱 252
7.积极发展中医药,为群众提供有效医疗资源 253
8.引入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 254
9.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完善“新农合” 256
十六、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 258
1.发展社会组织是时代发展新要求 258
2.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60
3.强化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261
4.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62
5.改革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 264
6.加快官办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改革 265
7.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267
8.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269
参 考 书 目 271
|
內容試閱:
|
一个政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活力;一面旗帜,唯有与时俱进,才能鲜艳夺目。
曾经饱受苦难又历经辉煌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与中国,在20世纪跌宕起伏中却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轨迹:一个崩溃解体,另一个振兴崛起。其背后的因缘有很多,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改革的力量。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和中国人的面貌,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正是这个伟大转折,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最大红利。
所谓红利,即发展优势以及利用这种发展优势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比如,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或称体制红利、制度红利都是发展优势及其运用所带来的结果。这种发展优势不会一成不变,而会随着发展过程不断减弱直到消失。因此,当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必须通过改革进行及时的转换。否则,在原有红利消失后,经济便会逐渐陷入困境。释放改革的红利,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措施使我国的发展方式及时转换,发展战略重新制定,产业结构及时调整,经济转型顺利闯关。李克强总理在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会上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的空间、潜力仍然十分巨大,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改革中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也需要系统的知识和智慧;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既要先行先试,又要依法办事。不改革,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在经历了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的红利发生重大变化,经济起飞期传统的红利逐步衰减,亟须获得新的动力。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过去是这样,未来依然是。
中国经济能不能有效地通过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能不能形成并释放更大的红利,能不能在保持发展的过程中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难题,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勇气与智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改革事业的新征程。十八大鲜明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按照十八大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我国未来5至1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战略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未来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所强调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红利的取得绝非轻而易举,红利的释放关键在于改革的突破。未来5至1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解放思想,把握方向,勇于突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地释放出新的红利,是决定中国社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而抓住改革深化与突破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是释放改革红利的根本要求。只有抓住并务实地解决释放改革红利的关键问题,才能破除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遏制收入差距扩大、司法不公、环境污染和贪污腐败等问题;才能破除垄断,制约权力,矫正收入分配机制,建立法治社会;才能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凝聚改革共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基于这一认知,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依据和指南,以探讨、宣讲中国改革红利问题为主题,就如何通过重点领域的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这个主题谈设想、提建议,对中国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的改革发展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本书集合专家学者深厚的智识为决策层提供改革建言,以深入浅出的叙述为广大干部群众凝聚改革共识提供一份生动的参考文本,希望能够为未来中国的改革事业带来更多的助力。
舒天戈
201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