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NT$
2540.0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NT$
387.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古籍善本
》
售價:NT$
2448.0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时间为线,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五个时期分别论述了国民党退台之后台湾政党政治演变的进程,对每个时期台湾政党政治展现的主要特点、发展变化的原因、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了解台湾今天的政治现状以及预测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立,湖南省祁阳人,台湾问题专家、作家。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二十几部。主要有:《目击台海风云》(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2005年度优秀图书)、《目击台海风云Ⅱ》、《目击台海风云Ⅲ》、《国民党沉浮台湾——从蒋氏父子到连战马英九》(上、下册)、《世纪争锋——国民党与民进党决战台湾》、《国民党上台内幕》、《民进党下台内幕》、《国民党与台湾政治生态研究》、《中华文化在两岸》、《亲历西安事变》、《李敖说事》《》、《割不断的两岸情》(主编)、《台商创业之路》(主编)、《两岸关系大事记》(副主编)、《台湾政局大事记》(副主编)等。
|
目錄:
|
导论
一、什么是政党、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
二、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
三、亚洲政党政治的发展
四、研究台湾政党政治的意义
五、台湾政党政治研究状况
六、台湾政党政治的生态环境分析
第一章五十年代的台湾政党政治
第一节退台前的中国国民党
第二节国民党退台后的自我改造
一、国民党的全面危机
二、国民党的“改造运动”
三、国民党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国民党一党专制与寡头政治
一、一党专制与寡头政治的形成
二、寡头政治下的专制政策
第四节台湾“花瓶党”
一、中国青年党
二、中国民主社会党
第五节五十年代台湾政党政治特征
一、岛内一党专制形成
二、海峡两岸对峙开始
三、美国影响进入台湾
四、亲日情绪初步显现
五、省籍概念开始形成
第二章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政党政治
第一节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
一、反对一党独裁的《自由中国》
二、胎死腹中的中国民主党
第二节国民党“革新保台”
一、蒋经国“接班”与新独裁
二、联大“驱蒋”与“外交孤立”
三、国民党“革新保台”措施
第三节党外势力的兴起与壮大
一、《文星》杂志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的斗争
二、党外势力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六七十年代台湾政党政治特征
一、多元文化下的岛民性格的形成和岛民意识的共存
二、党外势力在民主呼声中兴起壮大
三、政策本土化倾向与政权合法性危机加剧
第三章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政党政治
第一节国民党“政治革新”政策
一、海内外的民主浪潮与政治多元化趋势
二、国民党的“政治革新”
三、国民党反共拒和的“三不政策”
第二节民进党的兴起
一、党外势力的重新崛起
二、民进党成立的政治经济条件
三、民进党的派系纷扰
四、民进党的“台独”趋势
第三节台湾政党政治雏形
一、政党政治的点缀——泡沫党的出现
二、 “泡沫党”的特点及其起因
三、民进党是国民党惟一的“挑战党”
第四节七八十年代台湾政党政治特征
一、李登辉的当权与台湾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崩溃及对台湾政治的影响
三、“和平统一”主张对台湾政坛的冲击
第四章八九十年代的台湾政党政治
第一节李登辉上台与国民党的蜕变
一、党内权力斗争与大陆籍官僚的式微
二、国民党的“法统危机”与李登辉的“宪政改革”
三、以“两国论”取代“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第二节国民党的分裂
一、党内“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分裂
二、“新党”的成立与衰退
三、亲民党的成立与衰退
第三节民进党的分裂
一、民进党内部派系林立
二、民进党的分裂与“新中间路线”的提出
第四节“台独”逆流的发展
一、岛内“台独”力量的地域特征
二、民进党向“台独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三、民进党的政策主张
四、“台独”势力组成的“建国党”
五、“建国党”的政策主张
六、“台联党”的成立与影响
第五节八九十年代台湾政党政治特征
一、政权“台湾化”基本完成
二、“台独”倾向日趋明显
三、岛内主要政党重整
第五章二十一世纪初的台湾政党政治
第一节陈水扁当选“总统”及其“绿化”政策
一、台湾首次出现政党轮替
二、陈水扁的“绿化”政策
第二节超党派的两大阵营对峙
一、“泛绿”阵营的基本情况
二、“泛蓝”阵营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陈水扁连任对台湾政治的影响
一、逐步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
二、民进党施政的社会后果
第四节国民党下台的原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民党下台的原因
二、国民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国民党向何处去
第五节泛蓝政党参访大陆对两岸关系及
岛内政党政治的影响
一、连宋访问大陆的背景
二、“胡连会”的成果与意义
三、“胡宋会”与“六项共识”
四、“胡郁会”的重要成果
五、连宋访大陆对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的影响
第六节第二次政党轮替与岛内政党政治的变化
一、民进党何以大败
二、“立委”、“总统”选举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
三、岛内政党格局加快向两党制迈进
第七节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困境
一、“台独”影响台湾政党政治发展
二、“蓝”“绿”恶斗影响台湾政党政治发展
三、影响选举的焦点仍是统“独”之争
四、恶质选举文化阻碍台湾政党政治发展
第八节台湾政党政治格局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台湾逐步走向两党政治格局
二、小党日益走向衰落
三、台湾政党理念及政策渐趋温和
四、民意决定台湾政党政治走向
|
內容試閱:
|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导论导论
中国台湾地区,历史形成复杂、地理位置重要、岛民心态特异,决定了台湾之于祖国大陆有着特殊的战略位置、政治作用和经济价值,台湾地区的这种特殊性不仅影响着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更影响着当今中国的发展大计和外交方略,成为我们和谐共存和稳定发展无法逾越和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当前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和国际环境的多变性,更决定了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本书对国民党退台后的演变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台湾政治生态的演化历程,分析和总结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规律,并尝试对台湾政治生态的大致轮廓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一、什么是政党、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
(一)政党
政党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部分”、“集团”,后来转意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西方政治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政党下过许多定义,但大都是从形式上概括了政党现象,掩盖了政党的阶级性,因而是非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对政党作了科学的解释,即政党是阶级组织,它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是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而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政治斗争,又集中地表现为政党的斗争。
政党的主要特征是: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政党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仅仅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相联系。
2政党是阶级中一部分人组成的政治组织。阶级是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划分的,是经济地位相同的人们组成的集团。无论是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还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阶级,在实现其阶级使命时,都是由其成员中一部分最有觉悟、最积极的分子带领本阶级进行斗争的。这一部分人能够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统一整个阶级的意志,是本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组织成为政党,成为阶级的核心。
政党是一个阶级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最高代表,这是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区别之一。
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政党要发挥阶级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实现阶级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集聚起来,并通过组织纪律把党员的行动统一起来。政党的纪律严格与否是检验政党有无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4政党要有一定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决定一个政党的政治目标,而政党之间的差异也主要表现在政治纲领的不同,这是由政党所代表的阶级特点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不同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5政党和政权密不可分。政党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其政治纲领。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它把掌握政权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因此,政党和政权密不可分,这是由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政党的作用主要是:
1争取和教育群众。政党的首要作用就是争取本阶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包括争取更多的同盟者。
2集中阶级意志。政治统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所进行的统治。政党是争取和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集中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意志。
3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政权从来就是各种政治派别发挥政治作用的基本领域。政党从产生那天起,就同国家政权发生了密切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政党本身就是一定阶级为取得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而建立的,而且还在于政党要把集中起来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就必须得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制定政策的形式才能形成。
(二)政党政治
政党出现后,自然就会产生政党政治,那么什么是政党政治呢?
从广义角度来说,政党政治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狭义上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围绕国家政权开展政治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一是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二是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内外政治活动,就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三是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政党政治是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19世纪30年代产业革命以后,正式形成英国议会制的两党政治。随着近代国家民主政治和政党的发展,政党政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19世纪40年代出现无产阶级政党后,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和不同派别之间的博弈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各个不同政党之间的博弈,而且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也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同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斗争。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的本质是资产阶级通过代表其利益的政党来执掌国家政权,除通过一党独揽政权这种形式外,比较典型的是建立两党制或多党制,由两个或多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处于执政地位,政党政治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团体实行政治领导。在中国存在多党派的情况下,表现为共产党对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与合作共事、相互监督的新型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
(三)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党制度指一国中各种政党的法律地位,政党同各种团体的关系,政党同政权的关系,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及其存在和活动方式。狭义的政党制度,指一国内掌握或可能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的法律地位,以及它们同其他政党及政权之间关系的制度性安排。目前世界上以政党的数目来划分的政党制度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等各种形式。执政方式有一党执政、一党为主多党参政,多党联盟执政等。
政党制度又可以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两个层次。政党基本制度是反映政党本质的制度。政党的不同性质取决于其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政治力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由特定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而与此相适应形成的政党特定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形态、特定的阶级基础和成员要求、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等基本内容要求,通过政党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便成为政党基本制度。其特征表现为基础性、整体性、宏观性和稳定性。而政党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则是政党基本制度在不同民族国家及其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上的具体实现形式。政党具体制度表现其基本制度的结构形式和运作方式。如:政党组织的纵向联系与横向分布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制度;政党职能部门的纵向联系与横向分布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作制度,等等。同时,政党具体制度又表现为政党运行机制,或者说是运行中的政党体制。而从这一角度讲,政党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又是指政党为实现其基本制度在具体的政党环境中所要求的工作重点、工作方针、具体政策、执政的方式、方法及其对组织及其成员的具体管理制度等。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应用操作性、层次有序性、规范可鉴性和适应新要求的变动性等。
在正常情况下,政党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是相适应和相一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前者决定后者并要求后者必须和自己保持一致、具有适应前者的性质。同时,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又是互济互补的关系。这种关系又表现为前者的完整和完善,具体表现在后者与之相匹配和有效性。从政党政治功能现实的角度看,上述适应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指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是对基本制度内容要求的体现和补充,或者说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是行动中的、是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还指,当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出现因其体制僵硬或因运行偏误而影响基本制度规定内容有效实现时,基本制度就要求对其中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而予以改革和矫正,使之始终对基本制度保持高质量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这就是说,基本制度从根本上规定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的质量和发展方向;而具体制度(体制)的健康运行,又能使基本制度充满生机活力,促进基本制度功能充分发挥,在实践中显示出基本制度具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而政党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体制)运行机制这种具有内在要求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关系机制,要求政党具体制度(体制)必须具备两种“素质”,即具有两种本领:对上能够和政党政治的基本性质规定有机结合并为其服务;对下能够和现实政治——国家、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并为其服务。在这种“一身二任”的角色定位中,“服务”是目的,“结合”是关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