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我自己的研究旨趣密切关联。在拙著《实践规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基础上,我试图将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探寻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现实实践功能,研究将科学的实践理论转化、内化、活化为亿万实践主体实践活动的具体途径,从而在科学“解释世界”的基础上,合理地“改造世界”,彰显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学术性、科学性、现实性和实践价值。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当下中国最重要、最根本的实践活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无疑是当下中国社会最大共识的实践理念,希望《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的出版,能够为更加自觉而合理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尽一点绵薄之力。
|
關於作者: |
夏建国,哲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文化理论、社会认识论等研究。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文章被转载或摘录。参编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多部,独著或参著学术著作7部;发表教学论文多篇,多次获教学优秀成果奖。至2012年,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研究”和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大学科研项目共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谐思维方式研究》的主要成员,参加国家重大招标科研课题多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3项。
|
目錄:
|
导论和谐社会:中国道路的逻辑必然
一、中国道路的客观逻辑
二、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
三、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
四、中国道路的现实逻辑
五、重视对于和谐社会实践基础的研究
第一章和谐社会及其建构条件
一、“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
三、和谐社会的建构条件
第二章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形式
一、实在实践
二、虚拟实践
三、模拟实践
四、实践形式的新特点
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理念
一、实践理念及其生成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理念及其特点
第四章和谐社会建构进程中的阻滞观念及其消解
一、经济阻滞观念
二、政治阻滞观念
三、文化阻滞观念
四、生态阻滞观念
五、阻滞观念的消解
第五章和谐理念及其文化形态
一、和谐理念
二、和谐文化:和谐理念的文化形态
第六章和谐实践的实现
一、倡导和谐理念
二、弘扬和谐文化
三、培育和谐实践主体
四、规范社会实践活动
结语和谐中国和谐世界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