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为何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游历康德哲学的旅程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集中于第一批判和康德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第二部分集中于第二批判和康德的道德哲学,第三部分集中于第三批判和调和哲学,富有条理地系统阐述康德的哲学,便于读者把握其思想体系。
|
關於作者: |
译者赵成文,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哲学教学部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
目錄:
|
序
1 超越传统
第一批判的问题
回答
经验的两个方面
对应图
2 经验的必要条件
形而上学演绎
统觉的先验统一
先验演绎
图式论
原理
概念式的和心理学上的
3 客观性与观念论
客观性
先验观念论
4 原因与结果
唯理论的原因观念
休谟之叉
康德的三叉戟
康德对休谟的回答
第一类比
第三类比
5 空间与时间
作为先天的空间
作为直观的空间和时间
时间
解释的问题
6 科学: 非绝对的客观性
1. 运动学
2. 动力学: 不可入性
3. 机械学: 物质与质量
4. 现象学
因果法则
7 理性批判
谬误推理
二律背反
一些结论
8 道德命令
回答
绝对命令的表述形式
论证
自由的形而上学
关于德行的理论
存留问题
9 政治学
10 上帝与宗教
对上帝存在证明的反驳
上帝的理念
一个实践的证明
11 目的论之美
美
两大批判的统一
崇高
目的论
12 结论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目的论之美
在《判断力批判》的导言中,他提出了一个源自前两大批判的非常迫切的问题:现象界和本体界像是两个分离的世界。康德说:
自由的概念与自然的认识不相关,自然的概念与自由的实践法则也不相关。(M,p.37)
如果这两大领域之间有不可跨越的鸿沟,那么康德的道德哲学怎么能与自然界相关?自然界怎么能作为道德目的的一个合适的中介?
康德在判断的本质之中找到了解决方案。我们通过把解释自然现象的普遍法则和分类放到自然之中从而理解自然,或用康德的术语,反思判断的目的是发现应用在特殊中的一般。在康德看来,从特殊上升到一般,判断需要先天地假定自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存在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因果律可以用少量的更一般的因果原则来解释)。
这个关于判断的先天假定并没有规定世界真的是怎样的,只是规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它。我们应该把这个世界看成对于我们这样有限的心灵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自然看成好像是一个超人创造的人造物,是寻求使得任何事情对于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创造性的理性的产物。康德说:
“特殊的因果律必须被看成……依照好像应该存在的统一性,如果一个理性能够为我们的认识能力提供这种因果律的话。”(M,P.19)
当世界与这种自我设定的观点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感到一种美感,这种美感决定了美的事物。
这如何与康德要沟通两大批判的目标联系起来?判断的先天原则使我们认为自然并非完全与道德目的的实现不相干。美使得我们把自然看成好像是本体以现象方式的展示,它让我们把自然当作表现了超感性的巨大的人造物。这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是希望,本体的道德观念可以在现象界实现。
美
在康德看来,审美的愉悦在所有快感之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一个美的对象并不是通过满足我们的欲望与意志来引起我们的愉悦。因此,主体不能在任何独特的欲求中找到这种快感的基础。而且,审美的快感一定植根于常人所熟悉的事物之中,因此,主体必须相信他或她有理由认为别人也有相似的审美的愉悦。由此,康德得出这样的结论:关于什么是美,我们和他人之间要求普遍和必然的一致性。如果我判断什么是美的,那么我必定认为别人也应该发现它(如果他们不能发现这种美,那么他们或许弄错了)。由此,康德说审美判断仿佛是客观的。
什么使一个自然对象成为美的?康德的回答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否定的:当一个对象是美的时候,康德否认我们诉诸任何确定的概念或一系列制定的规则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尽管他认为审美判断要求普遍的一致性,但康德否认它们具有严格的客观性。判断一个对象是美的,我必须依赖于我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任何规则和确定的概念,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借助于任何规则去解决审美的争论或确定什么是一个对象的美。
第二,康德积极意义上的回答是基于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判断的先天假定。当我们对一个对象的知觉使我们觉得有理由把自然看作是可理解的,那么这个对象就是美的。这在于把自然看成好像是一个异于我们的有理智者正是为了那种目的创造出来的,这样一来,我们的理智就感到亲切如家常。一个美的对象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然好像是为了某种目的被创造出来的,尽管在审美判断中我们没有明确的目的。换句话说,美的东西具有无任何真正目的合目的性。
第三,康德在目的论的回答中加入了一个心理学的观点。当我们感觉到某事物是美的,我们的官能以一种特别流畅和谐的方式把知觉到的材料综合起来。审美的愉悦基于官能和谐地发挥作用。我们把一朵美丽的玫瑰看成某种完美或恰好的事物,是因为我们感到好像它的形式或形状体现了某种目的,这产生出了一种无利害的美的愉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