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內容簡介: |
每一个“在路上”的人其背后都有长长的时代背影,个人梦想与时代精神如影随形,水乳交融。
我们只看到名人多么有名,却没有看到他们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把事情做到位了,“名”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所谓“成功”“出名”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梦想的实现更是如此。
|
目錄:
|
第一章 路在脚下
孔繁森--焦裕禄式的好
王进喜--“铁打的”石油
孟泰--鞍钢老英雄
时传祥--党教育下的劳模
马永顺--植树达,
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
雷锋--正能量的传递
任长霞--河南“女包公”
吴仁宝--中国最有名的农民
第二章 创业中国
马云--芝麻开门
俞敏洪--从穷酸教师到留学教父
陈天桥--从“中国的迪斯尼”到“盛大传奇”
马化腾--“企鹅”之父
牛根生--蒙牛老总
丁磊--沉着的剑客
张朝阳--从改变到成功
李彦宏--中国搜索引擎传奇
第三章 心还在,梦就在
邓稼先--两弹元勋之父
钱学森--航天之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季羡林--东方学大师
吴文俊--数学大师
李四光--地质学家
竺可桢--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欧阳自远--兴趣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钟南山--知难而上方显医者仁心
第四章 不完美中的完美
文花枝--中国女孩、80后的英雄
白方礼--感动中国的蹬三轮老人
张海迪--日渐寂静的标杆
陈光标--以慈善为事业
宗庆后--特立独行的前首富
李嘉诚--慈善基金是我最富有的“第三个儿子”
濮存昕--公益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李连杰--功夫王VS慈善家
崔永元--好人难做却坚持做好人
第五章 理想社会
陈丹青--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有学会说假话的人
吴宇森--电影梦中的暴力美学大师
吴敬琏--谈大学教育的经济学家
龙应台--文坛“龙卷风”
姜文--未来的最好导演
|
內容試閱:
|
马永顺——植树达人
马永顺,劳动模范,中共党员。
白雪皑皑,静谧地树林里只有一位伐木工人趴在雪地上,扒开树根周围的积雪,把锯紧挨着树根采伐,他就是马永顺。
1937年那会儿还是小鬼子统治下的时期,马永顺就进了东北林区当了个伐木的工人,尽受日本监工的折磨。东北解放后,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了,马永顺当了自己的主人,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很是欢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当时的伐木工人用的仍然是过去两人使的大肚子锯,不安全,采伐效率也低。有丰富采伐经验的马永顺经过多次试验,将大肚子锯改成一人使的弯把子锯,使安全系数和采伐率大大提高。这年,他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伐森产量之最,被授予特等劳动模范。在当林业工人的34年里,他一共伐树3.65万棵。就这样,马永顺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了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马永顺也成了名人。
成为名人的他并没有致力于伐木事业,因为森林资源的大量减少,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土壤无法蓄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号召,他积极投身绿化事业,决心把自己伐的36000多棵树补栽上。1991年夏,大兴安岭林区更是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之巨。马永顺感悟到,人类不能总是向自然索取,应该把向自然的索取还给自然,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他常说:“可不能吃祖宗的饭,造子孙的孽呀!”当马永顺望着一片伐光了的远山,感慨地说:“虽不能要伐木工负责,可我总觉得我多伐木既是贡献,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笔‘账’呀。我以前采伐了36500多棵树,今后我要上山栽树,还上这笔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承诺,马永顺以身作则,1991年春节,带领全家15口人,组成“马家军”上山造林。从这年起,每年“五一”放假时间,家里不管老少都参加植树。在马永顺的言传身教下,“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已经在马家后代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马永顺的大儿子马春山说:“过去我们上山栽树,就是想帮父亲了却一桩心愿。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在近16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栽树4.65万棵。大量的森林资源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发展,大自然赐予了这些资源,应该感恩自然,回馈自然,即使退休了,马永顺依旧把栽树这件事放在心上。有人劝他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但是他总说自己闲不住,他总说,他已向大山许了愿,不能食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