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美育(Aesthetic Education)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仅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和教育家关注的重要命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当代高校美育新探》是一本聚焦大学生群体,围绕高校美育进行理论澄明、问题揭示和体系建构,旨在回答如何看待高校美育的价值导引和理论旨归的好书。更是一本构建当代高校美育体系,提供美育教育实施策略方法的好书。
|
內容簡介: |
美育(Aesthetic Education)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仅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和教育家关注的重要命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精神危机的日益加重,高校美育的“相对空场”开始成为我国学界关注并反思的重要前沿问题。
全书分为7章,围绕美育溯源、理想人格、当代大学生审美素养现状及问题分析、高校美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现代高校美育目标及内容、高校美育原则与方法、高校美育载体与运行机制内容进行论述,是迄今较为系统全面探讨现行高校美育策略目标的专著。全书聚焦大学生群体,围绕高校美育进行理论澄明、问题揭示和体系建构,旨在回答如何看待高校美育的价值导引和理论旨归,如何把握当前我国大学生审美素养现状和高校美育现状及其问题,如何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美育实践体系等关乎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向何处去的系列问题。
|
關於作者: |
金昕,美学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致力于美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等科研工作。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对高校学生美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精辟的见解。
|
目錄:
|
当代高校美育新探目录目录
导言1
第一章美育溯源13
第一节中国美育理论流变13
第二节西方美育理论流变29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39
第二章美育理论的旨归51
第一节理想人格的合理性51
第二节高校美育的目标追求77
第三节以理想人格为目标的美育构想87
第三章大学生审美现状及问题分析96
第一节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内涵98
第二节大学生审美素养现状105
第三节大学生审美素养的问题及其分析117
第四章高校美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35
第一节高校美育现状136
第二节高校美育的现存问题分析156
第五章现代高校美育目标及内容180
第一节美育目标的一般构成180
第二节现代高校美育目标185
第三节高校美育内容188
第六章高校美育原则与方法207
第一节高校美育特质207
第二节高校美育原则218
第三节高校的美育方法232
第七章高校美育载体与运行机制244
第一节高校的美育载体244
第二节高校的美育运行机制266
结语283
参考文献287
|
內容試閱:
|
三、王国维的美育思想
自先秦时期到鸦片战争的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儒家美育思想的基本观念是礼乐教化,核心是“中和”论,是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美育。这些基本上在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得到确立,秦汉以后到明清时期,美育思想的发展也都基本上建立在“中和”论的基础上,强调道德修养的作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近代以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在近代美育理论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典型代表就是王国维。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堪称国学大师。在我国美育思想史上,王国维首先提出了“美育”这一术语,开启了中国近代美育先河,他在著作《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将整个教育分为心育和体育两大部分,将心育又分为智育、德育、美育三部分,认为“完全之教育,不可不备此三者”。王国维尤为重视美育的作用。他说:“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厉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厉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王国维深受儒家传统人格美育思想的影响,其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倡导人格修养目的由“仁”转向“自由”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是在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美学思想的优秀因素而产生和发展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中国传统人格美的最高标准以“仁”为核心,要求美善统一,仁者爱人,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律己宽人到舍己为人的大义凛然。“恭、宽、信、敏、惠”的人格信条成为塑造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形式。王国维对儒家教育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未来发扬光大中国之学术者是能够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在此基础上,王国维批判“一孔之陋儒”不是原汁原味的儒家学派人格美育,而是被宋代以后程朱理学阉割肢解过的儒家人格美。孔子本人积极倡导的注重审美情感培养健全人格的“乐教”已经成为被扭曲的“诗教”、“礼教”的奴婢。此外,他也没有借强调美育之机而贬低德育,而是一再坚持智育、德育、美育并重。这与孔子一再坚持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结合提升人格境界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国维所提出的“完全之人物”为目标的完美人格与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人格美有相似的部分,是在接受西方美育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美育理论的丰富。完美的人格必须具有仁爱宽厚、德行高洁的品质,“忠、孝、恭、顺、礼、信”本身对于人格美的建立是没有错的,但是他们如果成为束缚人性自由的道德训诫时就不再是培养人格美的形式了。王国维突破了中华传统人格美的境界,努力走出单纯以“仁”为目的的传统的人格美育误区,转向以自由为核心目的,以培养感性与理性、情感与逻辑相统一的完美人格,同时指出完美人格的达到需建立在真实自由的“游戏”即审美自由活动的基础之上。王国维吸收了西方美育大师席勒的完美人性的部分观点,融会中国传统的守礼重德的人格修养思想,强调审美主体的自由独立精神,超越世俗功利对人性的束缚,从而达到人格美的最高境界。
(2)美育是达到人格完满的必由途径
王国维深受康德理论的影响,将人的精神分为“知、意、情”三部分,认为与此相适应,应该对人实行三种教育:智育、德育、美育是也。真是智力的理想,善是意志的理想,美是感情的理想,由此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