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任之堂跟诊日记4

書城自編碼: 224352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曾培杰 陈创涛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172889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08/33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9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2
《 李赛美《伤寒论》临床十讲·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 》
+

NT$ 252
《 麻瑞亭治验续集 》
+

NT$ 475
《 思考中药(方药之道) 》
+

NT$ 353
《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 》
+

NT$ 212
《 医门凿眼 心法真传与治验录 》
+

NT$ 338
《 熊继柏讲《内经》(增订版) 》
編輯推薦:
真实再现传统中医师徒制教育。任之堂跟诊日记系列收官之作。
內容簡介: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丰富药草知识为主线,讲述了两位中医学子在任之堂跟师学医的故事。在进入第四阶段跟师后,恰逢秋收之际,任之堂组织到壮丽的大川,幽静的桃子沟,诗情画意般的黄龙林场等大山深处采药识药,同时任之堂也举办了一系列独特的中医经验交流会,各路中医高手齐聚一堂,围炉话医,切磋技艺,展现中医之大美……跟诊之余,他们开始整理任之堂的中药讲记、医案、方剂,并虚心向前来交流的各路中医前辈们请教医道,记录经验,再现中医丰富多彩的师承生活。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将民间中医简便廉的特色,以通俗的文字,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行文流畅,如盘走珠,一气呵成。采药认药,次次惊喜;谈医论理,天天丰富;交流沟通,篇篇精彩。本书适合所有关注中医、热爱中医的人士参考阅读。
目錄
引子 人体脏腑阴阳气血脉药图
第1天 从“地气上为云”看阴随阳升
◎地气上为云
◎口干与锅盖
◎葛根汤与阳不化气
◎头晕与打井水
第2天 从“天气下为雨”看阳随阴降
◎失眠与下雨
◎狂躁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慢性咽炎与池塘少水之鱼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第3天 从龙争虎斗升降图看“欲降先升,欲升先降”(一)
◎一则禅案
◎水肿三药与晾毛巾
◎痔疮乙字汤与洗菜池的过滤塞
◎便秘与打气筒
◎高血压与高压锅
◎止嗽散与茶壶
第4天 从龙争虎斗升降图看“欲降先升,欲升先降”(二)
◎头晕头痛与热气球
◎桂附地黄丸、一杯浊水与鸠占鹊巢
◎补中益气汤加枳实与电梯升降
◎从生活小事中去悟“欲升先降,欲降先升”
第5天 传世名方——五积散
◎时代不同,用方思路有异
◎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
◎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晨勃无力五积散案
◎洗菜池的故事——思考为何阳痿
◎五积散的脉药图
◎阳痿不能随便壮阳
第6天 妇人疾病多由月经或产后受寒引起
◎百病良方——小柴胡汤
◎月经期间忌什么
◎枇杷叶降逆气如天布雨之象
◎金生水的奥秘——把脉的对角疗法
第7天 集腋成裘本
◎学医如牛反刍
◎一张处方背后的理法
◎如何跟诊——勤于动笔,收集资料
◎下乳方
第8天 中医靠的是疗效,是口碑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小儿咳嗽
◎不挂招牌的传统中医
◎经典的魅力
第9天 谁能逆改劣习,谁就能摆脱疾苦
◎给自己身体算算账
◎肝郁化火与子盗母气
第10天 百草园中采药去
◎海米冬瓜汤可助阳除湿
◎大病体虚可用五红汤
◎一花一世界
◎中药名里有药性
◎药食两用话姜葱
◎从生长环境看药性
◎经方里的射干、瓜蒌
◎一家三口板蓝根,一代更比一代强
◎金银花与制露法
◎苏门“三才子”
◎通草通三焦
◎桔梗——看药性还要回归《神农本草经》
◎单味马齿苋,功效何其多
◎冬瓜也是药,你都猜不到
第11天 一包胃炎散治好五年胃病
◎西医师信服了中医
◎开一股跟诊风气
第12天 湿温名方——甘露消毒丹
◎消化科主任的两个常用方
◎甘露消毒丹脉药对应图
第13天 参苓白术散脉药对应图
◎虚证亦有剧痛
◎名方中的鼎三法
◎百草园惊喜——蚤休王
◎一粒金丹退高热
第14天 鼎三法的运用
第15天 阳痿的“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
第16天 脉势上越的湿疹
◎顽固湿疹
◎湿疹脉药对应图
第17天 神奇的掌捂法
◎练功拉伤的武当山道士
◎掌捂疗法
第18天 手凉不过肘,是四逆证
◎肘以下凉的头晕耳鸣
◎先修路,再打水
◎“大川寻医问药活动”计划
第19天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痰厥肝风眩晕
◎双寸阳绝的失眠
◎化痰湿、平肝风的专方
第20天 肝不升、胃不降的都可以用小柴胡汤
◎所有头痛,都可以加入一味扣子七
◎柴胡法脉药对应图
第21天 接经散治经络伤
◎接经顺气、修复经络的接经散
◎接经散的组方思路
第22天 大川采药去
第23天 中医看病是五脏整体观
◎运动也要辨证
◎心在声为笑——心三药
◎桂枝汤合心三药脉药对应图
第24天 手热用桑枝,手冷用桂枝
◎脾主四肢
◎取象比类看桑枝、桂枝
第25天 很多颈椎病只是经络气机循环不流畅
◎重用葛根治颈僵头晕
◎白术泽泻汤脉药对应图
第26天 一个养生酒方
第27天 气虚是因,血瘀是果
◎莲子与梨儿
◎元气才是背后的老板
◎血府逐瘀汤脉药对应图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第28天 射干麻黄汤的眼目和灵魂
◎射干麻黄汤的升降与鼎法
◎百草园中种蚤休
第29天 治阳痿的大法,不外乎就是强上、通中、补下
◎强心就是强脑,心脑相连
◎从上中下三部脉论阳痿
◎一味当归饮治老年便秘
第30天 中医要知常达变
◎话疗要从性格上来话,用药要从五脏上来调
◎病邪降浊流行图
第31天 舌红少苔、脉细数的咽干燥咳用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治喘咳痰血
◎从浇水与降雨看百合固金汤治燥
◎一篇精彩的留言
第32天 心神清静方知医
第33天 简便验廉的养生小法门
◎拍百会——升清阳
◎跺脚法——降浊阴
◎揉腹法——转气机
第34天 《伤寒论》与原方原剂量
◎用经方不违仲旨
◎刘绍武老先生的“三部六病”
第35天 七分饱胜调脾剂,食不言乃养心方
◎长期腹泻用荆防败毒散
◎从炉火小与木柴湿看荆防败毒散
◎“不二碗”与“应量器”
◎眠食中的升降出入
◎食其时,百骸理
第36天 《黄帝内经》的寿康之道
◎两杯水的故事
◎一味扣子七治头痛
◎扣子七采药记
第37天 对经方原剂量及煮服法的反思
◎痔疮出血,肛门灼痛——乙字汤
◎乙字汤脉药对应图
◎神奇的大柴胡汤
◎经方原剂量治疗带状疱疹
第38天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开膏方的三个要点
◎通补三药治痹证
◎空心石与老龙须
◎腰痛方中的全蝎
第39天 四方山采药
◎太溪脉与附子
◎木瓜治疗风湿痹痛的故事
◎大医精诚的李可先生
第40天 一补一利一敛的五子衍宗丸
第41天 超载与通肠减压法
◎通肠法治疗心脏病
◎麻子仁丸脉药对应图
◎汽车超载与电梯升降
◎瓜蒌的三大功效
第42天 从恶心看心胃相连
◎趺阳脉有力,就用胃炎散
◎由恶心想到旋覆代赭汤
第43天 掌捂法——温通之道
◎用自身掌热暖自身鼻寒
◎手心的温度
第44天 取象自然的中医思维
◎皮肤病要治根
◎治皮如治树
◎师生夜话《黄帝内经》
第45天 灵效活络丹治痹痛
◎痰瘀阻络,不通则痛
◎由地震救灾想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百合三大功用
◎四合汤治老胃病脉药对应图
第46天 老慢病调理与添柴
◎五积散化积滞
◎老慢病如何调理
第47天 一味凤尾七治月子病神效
第48天 一堂美容课
◎什么样的人最漂亮
◎强心肺与通肠胃是升清降浊
◎枇杷玫瑰饮
◎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看桂枝汤加龙牡
第49天 强直性脊柱炎取象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的象
◎扣子七与川草乌
◎入督背膀胱经的药引子
◎久病顽痰如何化
◎马钱子要慎用
第50天 桃子沟采药去
◎藤类药的药性
◎金荞麦合剂
第51天 中医治病循天地之道
◎传承中医文化亟需努力
◎天人合一是心灵的合一
第52天 口腔溃疡是体内有郁热
◎竹茹与百部
第53天 重阳塔登高
◎孔夫子的行为标准
◎《中庸》的养生观
◎负手闲立九层云,乘风欲翔翱九天
第54天 强大心脏与通利膀胱大肠
◎后期恢复还是要找中医啊!
◎从浊降清升看通肠强心
◎大青叶与板蓝根
第55天 慢性病,老年病,必须在脾胃上建功
◎生病要多问为什么
◎四季脾旺不受邪
第56天 点火上油治心动过缓
◎强心用桂枝汤加心三药
◎桂枝汤是五脏方
第57天 观山有感——升降有小大之别
◎中医走的就是宏观路线、整体路线
◎三子养亲汤的整体观
第58天 治病用药最关键是什么
◎寸脉不足反映五个问题
◎谨守病机——升降失和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第59天 通督气化治尿频颈僵
◎阴随阳升与阳随阴降
◎《望庐山瀑布》里的升降观
第60天 通肠降浊法治血糖高
第61天 高血压也分阴阳
◎血压升高或降低只是五脏失调的一个反映
◎鼎三法与车轮之寓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
第62天 抽筋二药有来头
◎从《黄帝内经》里两句条文看抽筋二药
◎百草园里种菖蒲
第63天 四季调神大论
◎造一个春天的场——治抑郁
◎竹笋壳、紧箍圈与汗出不畅
◎解表、汗法、治皮毛与运动
◎扶阳解郁上下观
◎天清地宁的思路调时代病
◎瑞雪、拔节与封藏
第64天 宣郁通经法治妇人杂症
◎家传秘法——《傅青主女科》
◎鼎法看名方
◎妇人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
第65天 六脉无神,调神为先
第66天 通络散
◎青娥丸
◎遍览医药,未尝说及络病
◎络脉是人体的微循环
◎拟方通络散
◎升清透发不忘降浊——大黄
◎三个案例与轮船漏油
第67天 微妙无穷鼎三法
◎升督五药与化瘀四药
◎鼎三法看脉药对应图
◎鼎三法看饮食、睡眠与运动
◎亲尝苎麻根
第68天 疗人之心方治病
◎临证亦教育,语言乃法宝
◎踩刹车与止学
◎话疗有升降
第69天 经水不调皆是气逆
◎月经推迟或闭经,桃红四物汤加减
◎得力处省力,省力处得力
第70天 任督二脉大升降
第71天 年少治经,年老治腑
◎升清降浊有不同
◎揉腹保健法
第72天 小方升降有大道
◎归脾丸与泡茶方
◎顺性养真法
◎古医案中的话疗
第73天 再上四方山采皂角
◎鸡毛蒜皮操心事
◎不要以欲竭其精
◎蒲辅周老先生的五香丸
第74天 生病起于过用
◎前额痛用白芷
◎一位老医生的谆谆教诲
◎三味药治阳强
◎十六两中有道
◎命门如橐龠
◎七冲门
◎说文解医
后记 学医八难
內容試閱
第1天 从“地气上为云”看阴随阳升
第1天,9月1日。
◎地气上为云
老师连去参加医学会议,都随身携带着《中医经典要文便读》,坐在火车上,随时翻阅,看几句条文,便掩卷沉思,就像孔子研读《易经》时一样,带着《易经》这本书,“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真是行住坐卧不离医啊!
老师说,《黄帝内经》的条文是合天道的,道这种东西不靠记诵,靠参悟。记诵是学医第一步,好比把稻谷小麦收割回家一样,而参悟就像把稻麦做成米饭或面条可供人食用一样。医学是学以致用之学,学习贵记诵,更贵参悟。
我们问老师,如何去参悟《黄帝内经》中的医理?老师说,学经典宁涩勿滑,宁慢勿乱,宁少而精,勿多而泛。很多的经文值得一辈子去参究,有时经文里的一两句话就能打开悟性之门。它虽然只反映天地自然人体的基本道理,却是深刻而实用的。
老师从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悟出升清降浊的医道,这是法象天地的。如果要让升降之道更加丰富,老师让我们再去悟大自然中水是如何变成云的,云又是如何变成雨露的。这在《黄帝内经》中叫做“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再反参到人体,看这一气是怎么循环周流、升降变化的,有了应象的悟性思维,就能一下子使很多疾病的治法方药贯通起来。
今天我们来看“地气上为云”。
地上的水气是如何变为天空中的云彩的?它需要阳气去蒸腾,人体阳气源于心肾,心是太阳,从左寸脉往各处照,让水气得阳而升。肾就像地底的岩浆,能够温暖水气,帮助气化,向上蒸腾。这样地面上的水气就慢慢上升为天空中的云彩,这个过程,阳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阳化气,如果不是阳气的作用,这些阴水是升不起来的。所以,我们把这种水从左边往上蒸发的现象叫做“阴随阳升”,这也是我们这个太极的左半边。我们可以发现,这左半边的阴阳鱼,阳眼往上走的时候,那些阴的物质都被它带上去了。
◎口干与锅盖
有个病人,女,六十多岁,口干半年,夜尿频多,饮水不解渴。
她问老师,我这口干是不是因为缺水啊,怎么老是觉得不够喝的,不解渴?老师说,你这口干不是缺水,是缺一股阳气。身体缺这股阳气后,不能暖四肢,所以你冬天手脚冰凉;不能温化水气,所以那些水液都不能被循环利用起来。你上面喝,下面就排出来。阳气不够,气化不足,往上蒸腾到口腔中的水就少,所以饮不解渴。
老师建议她吃桂附地黄丸,吃完几盒后,不仅口不干了,夜尿也少了。这怎么解释呢?原来她的水气一气化循环起来,肾封藏蒸腾的功能同时增强,不仅夜尿少了,而且口中常保持湿润,有津液。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口干很容易想到去滋阴。老师说,这种思路是片面的,你滋生的阴如果不化是死阴,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那怎么化开这些阴液呢?
老师说,阴无阳则不化,就像水能流动,在于它拥有坎中一点阳,所以我们用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多了附子和肉桂,能够把心肾的阳气给蒸腾制造出来。这样阴液被蒸上去后,口受津则不干。
这还可以取个象,好比农村用一个大锅来煮水,当锅下面没火,或者火力不够时,锅里的水没法沸腾,不能往上蒸发气化,所以锅盖始终是干的。你不管怎么往锅里添水,它锅盖还是干的。这时你多往灶下添柴火,等水一沸腾,锅盖自然湿润不干。这就是“阴随阳升”,那些阴液物质,因为锅底的阳气而被蒸腾上来。
◎葛根汤与阳不化气
有个年轻女性,二十多岁,在超市里工作,由于长期处在空调的环境下,加上经常用电脑,小小年纪就得了颈椎病,肩颈部严重板结僵硬,整个背部酸痛难受,输了几次液,发现改善不明显,便来吃中药。
老师摸了她的脉说,你左寸脉严重不足,心脏、肩颈部、头脑阳气都不足,背部容易受凉。她说,是啊,我都不敢对着风吹,一吹我就感冒。
老师说,你应该少吹空调,多到户外运动,晒太阳。
她又问,大夫,我这个后背是怎么回事?老师说,你后背缺乏一股阳气,所以背部肌肉就像板结的土壤,年长月久没有人去耕耘。你要多动,多用背部去撞墙。像农民松土一样,把你背部的肌肉经脉疏通松开。老师当场教她怎么撞墙,才撞了不到两分钟,她就说,肩背部没那么酸了。
然后,老师就给她开葛根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病人吃了几付药,配合撞墙,再来复诊时说,大夫,你这药真好,喝完药后我不怕冷了,背部从来没这么轻松过,以前颈部很容易酸,现在也没什么感觉了。
老师说,《黄帝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我们看树木有两种状态会干枯,一种是缺乏水的滋润,缺水而枯;另一种则是长期受寒,寒主收引,所以冬天的树木容易干枯,这叫木受寒则枯。
木对应人体的肝,肝主筋,所以凡是颈肩部的筋不舒展,治疗就是按照这两个思路来进行,一个就是给它浇水,老师常重用白芍30~50克,柔肝缓急,配上大枣、炙甘草,都是一派补其水、润其肝的思路。
但是这些水能不能为人体吸收运化呢?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看冬天树木干枯了,你给它浇水,它也吸收不了。但是夏天就不同,稍微有点水,树木就枝繁叶茂。因为它多了些阳气,有了阳气,就能够把水从根部往枝叶上面蒸腾升发,满足上面枝叶生长的需要。而在这里,老师重用葛根、桂枝,还用生姜,这就是一股阳气,把阴液从脾胃往肩颈背头部蒸腾升发,使补进来的阴液能够随着阳气流动循环起来。如果没有这股阳气,补进去的阴水就不能很好地被气化到肩颈部。所以这种情况也叫做“阴随阳升”,阴分的物质白芍、大枣、炙甘草随着葛根、桂枝、生姜这团阳气,往寸脉头肩颈部输送。这样颈部受寒、颈部僵硬缺水的现象得到滋润。所以病人喝完药后,明显感到症状大减。这也是为何《伤寒论》的葛根汤是治疗各类颈椎病的基础方。其实它不只治颈椎病,我们从这个“阴随阳升”的象来看,它可是治疗各类阳不化气的总方啊!
广东潮汕有个老中医,善用葛根汤加味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包括肿瘤。当时我们刚学《伤寒论》,对老中医这种单用一个经方化裁的行为不可理解。但老中医治病的疗效在当地却是有口皆碑。葛根汤不就是治颈椎的吗?和各类慢性病,像肿瘤,风马牛不相及啊。
但是现在我们看来却不然。老师常说,一个中医能够用一两个方子去打天下,这里边的道行不浅。我们看这个方子时,从颈椎病看到背后阳化气的法上,一下子就豁然贯通了。大部分肿瘤是有形的物质,就是阴成形的过程。我们要让这个过程反转过来,转为阳化气,就像冰的形成是遇寒则凝,但冰的消融却是得温则化。
老师为什么还要加入背三药呢?这又是什么道理?原来凡是病人背部僵硬酸麻,这背上的肌肉就像板结的土壤一样,背三药能直接引药入背,并且疏通背部的肌肉,好像农民拿着锄头把板结的土地松开一样。只要把土地松开,稍微浇点水,再晒一下太阳,那庄稼作物就长得好。而交代病人回去多撞墙,这个小动作也包含着深意,就是直接用外治法帮病人松开肩颈部的肌肉,也等于起到了背三药的作用。
◎头晕与打井水
十堰有个病人,男,五十多岁,头晕有两年多了。他以为自己贫血,用了不少补血的药,也不管用。西医说,是脑供血不足,他又用了脑活素和补脑的针剂。稍有缓解,但随后又头晕。他便来任之堂找中医治疗。
老师摸了他脉象说,你这脉是下陷的,脑部缺乏一股阳气,容易头晕,心慌,背部怕凉。
他说,是啊,大夫,西医说我脑供血不足。
老师说,既然是供血不足,为什么用那么多补血的药都不管用呢?你这不是脑供血不足,根本原因是上焦脉提不起来,头部缺乏一股阳气。所以整天晕晕沉沉的,性格也容易古板沉郁。你到诊所外面去,大喊你自己的名字,把阳气发出来,就会舒服些。
对于古板沉郁的病人,老师常叫他们大声地呼喊自己的名字,很多人喊完几声后,出了点汗,整个神也振作了起来。
老师给他开了桂枝汤合通脉饮,葛根、丹参、川芎,再加上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病人吃完药后来复诊,头晕症状大减,脸色红润。他要求多吃几付,说这药吃了很舒服。
老师说,这个病人寸脉不足,他身体就需要这股阳气,气为血之帅,气要先能上到大脑,水谷精微化生的血、津液才能随着被调上来。如果没有这股阳气,那么下面脾胃补再多的血、营养,也都到不了头部。
这就好像我们从井里打水一样,井里的水很多,但水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井面来给你喝,那该怎么办?我们要拿着桶往下抛,等桶装满水后,然后再用力拉,把桶从井底拉上来。这一个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井必须要有水,一个是你拉水桶的力量要足,这样有形的水,在无形的气力牵拉下,就被打上来了。
这个象很生动。这个方子是老师常规治疗寸脉不足、背部怕凉的头晕症状常用方,这里头的道理就像打井水一样。白芍、大枣、甘草、心三药,还有丹参,以及各类养阴之药,如同井底之水,说白了,就是五脏的阴液物质,这些阴液物质如果缺乏一股阳气往上提升,它就不能充分供给上面的头脑运用。因为这个头脑是诸阳之会,上面阳气要足,阴血才会上去,就像阳光要足够,地面的水才能大量地往天空中蒸发。那么谁是井口上面的那股拉力呢?井口在上,如同人的头脑在上,葛根、川芎、桂枝、生姜都是一股阳气,往上提升,就像我们打井水用的那股无形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井水迅速被提升到井口。头脑得到充分的气血供应,就不会晕了。
这也是“阴随阳升”的道理。没有这股阳气,服用再多的补血药,寸脉起不来,也不能补到头脑去。如果寸脉起来了,阳能够化气了,即便吃粗茶淡饭,也能被吸收,调用到大脑中去供养。大脑得到水谷精微,立马就不晕了。可见所谓的脑供血不足只是表象,头部阳气不够,阴不能随阳升,才是实质。
现在的人哪有那么多营养不足的,大部分都是缺乏这股阳气,没有阳气的功用,营养不能充分被蒸腾气化为用,所以我们不是去考虑补多少,而是考虑要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阳气,少食冰冷寒凉之物,多到户外运动、晒太阳。这样你食粗茶淡饭,而已赛过美味珍馐。
第2天 从“天气下为雨”看阳随阴降
第2天,9月2日。
◎失眠与下雨
我们看这个太极图的右边,是阴阳鱼的另一半,黑色的鱼眼,象征着阴往下降,而上面的阳气也随着这个阴往下潜,这叫“阳随阴降”。这和前面说的“阴随阳升”两个一合璧,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你来我往,阴升阳降,循环往复,无有终止。
太极的这右半边下降,在《黄帝内经》中也是取天地之象而应之,叫做“天气下为雨”。那么我们就要想,这天气如何下为雨露?下雨的过程蕴含着怎样的阴阳变化呢?好比我们在夏日炎炎的时候,最渴望的是下一场雨,给大家降降温。而在下雨之前,你会发现天气异常闷热,这是因为天空中的雨凝成水珠往下降时,把上面的阳气压下来,直接压到地面,补到地核下面去。直到雨过天晴,这些阳热之气都随着雨水潜入土地时,我们就会感到异常清凉舒适。
任之堂用的最多的方子之一——黄连温胆汤,老师常以之配合导赤散,治疗双寸脉上越、少阴脉亢盛的失眠烦躁病人。
有个病人,女,失眠5年,每天晚上经常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整个人是烦躁不安,心神静不下来。
老师边给她把脉边说,你这脑子若静不下来的话,会得躁狂症的。她说,大夫,我也想静下来啊,可怎么静不下来啊,安定我也吃了不少了。老师叫她伸出舌头,一看,舌尖鲜红鲜红的,再问她小便是短黄的,而且口腔容易溃疡。
老师便给她按黄连温胆汤加导赤散的思路。病人服完药后,失眠烦躁大减,口腔溃疡也好了,黄赤的尿也变为正常。她来复诊时说,吃完这药,我脑袋好像清醒了些,心没那么烦了,晚上睡觉也好了。
老师说,我们治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取病人疾病的象,就是她当前的状态。这个病人,我们明显可以感到一团火样的焦急躁烦,就像夏日炎炎一样,好比天上长期炎阳高照,地面上干旱。我们想想,这时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下一场雨啊!
仲景在《伤寒论》里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这病人亢奋静不下来,像夏天流火状态,她最想要的就是心头的一片清凉。《黄帝内经》上说,亢为害,承乃制。而失眠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阳不入阴,就是阳亢进不到阴里去。
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亢盛不降的浮阳沉潜下来,这时下雨是最佳的办法。所以黄连温胆汤直接把亢盛的脉象往下压,配合导赤散,能够导心脑的邪热从小肠膀胱尿里出来。好比天上下一场雨一样。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治疗这个病人,无非就是要通过下雨,让病人炎热的上焦亢盛状态转为清凉的收降状态。病人服药后,脉比以前静了,明显感到心比以前凉了。口舌生疮炎炎之势,也收敛了,尿由黄转清,这就是雨后清凉之象。天空中的浮阳被雨水降到地底里去了,这个就叫做“阳随阴降”。
◎狂躁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有个中学生,狂躁不能自制,故而辍学。在他几个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任之堂看病。就连在看病把脉的时候,他家人都左右守着,怕他狂躁发作。
老师把他脉是弦实有力。老师向来都是按脉来调的。他说,狂躁跟失眠烦躁,只是程度轻重而已,再重一点,就控制不住了。脉严重上越,就像把汽车开到极速,没法自控一样。老师叫他伸出舌头,舌尖红,苔黄腻,很明显一股浊气。
他的家人说,这娃子静不下来怎么办?没法上学了,能不能治?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他现在胸中像一炉火一样,我们试试吧。老师让我们给他开凉膈散。老师说,当大火烧起来时,锅里的水沸腾,你扬汤止沸还不如直接给他釜底抽薪。
病人吃了一周的药后,第二次就是他的父母过来取药了,他们高兴地说,孩子能够静下来了,去上学了。吃了这药后,排泄了不少大便。
老师说,当狂躁严重时,你用安神法、清心法都没用,用滋阴法就像扬汤止沸一样,杯水车薪,亦无济于事。这时需要通腑导浊,撤热下行,以泻代清。把锅底的火撤走,锅上沸腾的亢盛阳气就潜下来了。这也叫阳随阴降。
人体肠道有很多阴浊之物,郁积在那里不通畅,郁久就会化火,这火向上一烧,就直接扰心神,心神就躁动、静不下来。这时我们把有形的肠积阴邪物质向下一撤,那在上面的心神就安静了。这神属于阳性物质,随着你肠道瘀浊、阴性物质排出体外后,这阳神就潜下去了,不再往上飘,就不狂躁,这也叫阳随阴降。
◎慢性咽炎与池塘少水之鱼
十堰当地一位女性,五十多岁,慢性咽炎好几年了,这次不单咽喉肿痛,牙齿也肿痛,服用了不少泻火清热的药都没效果,又上医院去输了液,痛减了,但是还是难受。于是她就来到任之堂看看中医,我们先摸她的脉都是双寸上亢的。老师摸了后说,这脉象虽是上越,但下面显得不足,不是实火,是虚火。
病人说,是啊,我也觉得是,我吃了不少泻火的药都没效。
老师说,你冬天手脚冰凉,还敢吃泻火的药?人体的火是好东西,你什么时候见过死人身上会热乎乎的,都是冰凉的。南北极一派寒冰之象,草木不生,赤道两旁温带地区,雨水充足,草木欣欣向荣。你这不是上火,而是火没有往下面引。
于是老师便让我们给她开引火汤。病人吃完三付药后,咽喉和牙痛同时好了,吞咽也没有那种梗阻感了。她高兴地说,这药我吃了真管用。
老师说,这虚火要收伏它容易,但要防止它不要再发就难了。就像不患邪之不去,而患邪之复来。病人问,平时应该怎么预防呢?应该忌什么呢?
老师说,《黄帝内经》曰生病起于过用,虚火都是身体过用的结果。你平时最大的忌就是忌过用身体,不要熬夜,晚上9点就睡觉。睡觉就是肝藏血、肾藏精的过程,你精血向下纳藏后,虚火就起不来了。我看了那么多虚火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晚上熬夜,过度透支自己身体导致的。所以说,治虚火容易,防虚火却不容易。治虚火靠医生,防虚火必须要靠自己。治病要找医生,但健康养生必须要自己来。
她点了点头说,以后会尽量早睡。老师笑着说,不是尽量早睡,而是必须早睡。
做医生的,整天跟病人打交道,耳朵都麻利得很,能一下子听出病人说话是在敷衍,还是真地在下决心。真下决心要改自己劣习的病人,气场当下为之而变,连语言都会变得果断自信。我们临床上最喜欢看到这样的病人,因为他们通过改变自己不良习惯,再配合药物,就能获得真正的健康了。不然治好了又发作,反复地折腾,就像医生用药和病人的坏习惯在拉锯一样,最没意思了。
我们看看,为何引火汤用了这些大剂量的玄参、熟地黄、巴戟天大补肾水的药物,却能够把虚火引下来,使心不再浮躁,牙痛咽肿等上越之火平复下来。
我们可以看那些池塘里的鱼,当要把塘水抽干来抓鱼时,随着塘水越抽越少,这时池塘里所有的鱼就开始焦躁起来,不断地往水面上跳,原来它在下面待不住了。
这个自然现象非常形象,跟人体虚火上亢的象非常吻合。我们看那鱼往上跳跃,就像病人双寸脉往上亢、静不下来一样。而池塘里的水一点一点被抽干,在病人身上就表现为长期熬夜,一点一点把肾精肾水消耗掉一样。所以越是熬夜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脾气越是暴躁,心神越是止不住。因为你下面肾水都被用光了,龙雷之火待不住,它就往上面窜,窜到咽部就咽肿,窜到牙齿就牙痛,窜到唇舌就口腔溃疡。这时你在上面怎么清火安神都不管用。你说给池塘里的少水之鱼吃上安神镇静的药,能把它们的神镇住吗?当然不能,那怎么才能把它们的神镇住呢?怎么能让它们不再烦躁上跃呢?很简单,就是你重新把池塘里的水补回去,随着水渐渐多了,那些鱼虾也就不乱跳了。池塘表面一片风平浪静,它们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所以,对于人体而言,也是要把肾水给填补回去,这个填补的过程,就像是在补阴,阴水一补足,阳亢之火就潜下来,这又是一个阳随阴降的过程。非常巧妙,浮亢之阳火,龙雷之火,随着肾水补起来后,便潜下来了。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吕祖《百字铭》里有两句话,叫“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形容一个人在导引修炼身体的时候,那种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降的过程。
清气往上升,就像三花聚顶,督脉往上升腾,人的“精气神”三种精华都往头面供应,这叫“白云朝顶上”,说白了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地气上为云”的过程。浊阴往下降,就像肺肃降水道,任脉往下达,人体的膀胱、大肠气机往下排,这叫“甘露洒须弥”,说白了就像《黄帝内经》上所说的“天气下为雨”的过程。
《黄帝内经》说,人体与天地是相应的,人体的健康和天地的风调雨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道家喜欢在天地万象中悟得修身养性之道。这种思维就是我们医家常说的天人合一思维。
地上的水气被阳光带到天空,天空的云水下降到地面,又把热量带下来,这在人体而言,就是一个反复地阳化气、阴成形的过程。西医学叫新陈代谢,中医叫推陈出新。人体所有的气化排泄过程都是在这升降之中体现的,我们用这升降之法,不单可以用药治病,还可以修身养性。
我们再看,中医流派里有鲜明的火神派与滋阴派,其实它们都在这个太极圈里面转,只是一个偏于走阳化气的路子,一个偏于走阴成形的路子。一个侧重于“白云朝顶上”,让整个轮子气化动起来。一个侧重于“甘露洒须弥”,让整个轮子滋润转起来。它们只要能达到轴动轮行,阴阳二气相互交转的目的,都是在共同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