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结合认知语言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话语分析以及文体学等有关概念隐喻、意象一图式、图形一背景、象似性、多模态、文本世界、概念整合理论等模型,对中英传统诗歌中的形式、意义、情感和审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充分关注读者的阅读过程分析,阐释两种诗歌体裁形式的特征,旨在揭示背后的深层认知动因,使读者达到深入理解和鉴赏诗歌的目的。
|
目錄:
|
绪 论
第一章 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回顾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西方诗学研究回顾
第三节 中国诗学的定位——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第四节 西方诗学的共性与中国诗学的共性
第五节 西方诗学的差异与中国诗学的差异
第六节 中西诗学系统所依赖的宇宙论范式:柏拉图与孔子
第七节 中国的意象说与西方的文本层次说
第八节 当代中国比较诗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认知诗学研究的理论分野及发展动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认知诗学的开端——Tsur的认知诗学理论
第三节 认知诗学的发展——Stockwcu的认知诗学理论
第四节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诗学——Pilkington的认知诗学理论
第三章 诗体语篇声律审美感质的认知诗学解读——以中国传统对联为例
第四章 “意象性”与“象似性”——中英传统诗歌的形义融合
第五章 唐朝边塞诗中意象的概念整合分析
第六章 盛唐时期浪漫派诗歌英译文本中意象的认知诗学分析
第七章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李贺与济慈诗歌审美意蕴的对比分析
第八章 《恩底弥翁》亚世界的文内交融与文间并存
第九章 诗画语言:认知诗学视角下李白和白居易《王昭君二首》的多模态解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