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绘画艺术系列丛书:写意人物造型艺术》内容是从素描造型到写意人物画写生和创作的研究和相关理论研究,全书总共分为五个章节,论述和探讨有关写意人物画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和造型规律。通过前后的对比,总结出传统中国人物画在表现技法与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关于现代写意人物画在如何表现客观、反映现实的探讨中,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和探索证明,融合中西人物画技法与理念的途径是完善传统写意人物画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一章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趋势,来探讨传统人物画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第二章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造型规律来总结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历史和演变;第三章从传统的写真画法和约形的方法,来阐述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与造型规律;第四章从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以及从造型及形体结构的分析,总结出现代写意人物画的造型规律;第五章把素描表现规律融汇于写意人物画中,使素描表现规律和中国写意人物画笔墨相结合,这种方式,更加丰富了现代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
關於作者: |
焦彩虹(笔名:易谦),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物画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宁波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作品曾荣获西泠印社首届书画印国际艺术节三大展精品奖(单项最高奖)第一名;作品《又忆江南》入选“中国金陵百家画展”并被收藏;篆刻作品入选“浙江省首届女篆刻家作品展”;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和省市各级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多次在国内美术刊物发表。
专业教学上,指导学生2013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并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出版教材《计算机二维设计师——Photoshop教学应用实例》,出版专著《写意人物造型艺术》。
|
目錄:
|
前言
绪论
第一章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造型规律
中国传统技法在人物画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造型理论
三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及演变
第三章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与造型规律
一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关于写真画法的阐述
二中国传统绘画关于约形的方法
三中国传统绘画关于刻画五官的方法
四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表现
第四章现代写意人物画造型规律
一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二从速写、慢写中掌握人物动态和造型方法
(一)速写的基本方法
(二)运用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
(三)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
(四)衣纹规律和运动时的变化
三关于形体结构的分析
第五章从素描表现规律到与写意人物画笔墨的结合
一融会素描表现规律于写意人物画中
二面部表情刻画及表现
三明暗素描与写意人物画的用笔与落墨
(一)光线的强弱、结构的转折与笔墨的虚实变化
(二)侧光光线下的明暗特点与规律
(三)顶光光线下的明暗特点与规律
(四)逆光光线下的明暗特点与规律
四在加强中国画笔墨特点的过程中化解素描的方法
创作随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辞
|
內容試閱:
|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带来了用西洋画法绘制的基督教神像画,明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讲道:“利玛窦……画以铜板为帧,而五彩于上,其貌如生,脸之凸凹处,正视与生人不殊。”说明中国传统的肖像画开始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其实早在六朝、隋唐时就有随着佛教艺术传人中原地区的“凸凹画”,并对传统绘画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清朝初期,张庚之论焦秉贞的绘画“工人物,其位置,自远而近,由大及小,不爽丝毫,盖西洋法也”(《画征录》),当时宫廷画家焦秉贞和他的学生冷枚等都有吸收西法的地方,他所画的房屋有着明显的透视,已经强调焦点所集中的位置画房屋的柱子,在其上添加明暗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又如焦秉贞所作的《仕女图》,背景的长廊已经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采取的是西洋绘画的透视法。现存佚名的《庆寿图》,场面大、人物多,整个寿堂的描绘,完全是采用西洋透视的焦点透视法制作的。张君度所画的《止园全景》,在章法与透视处理上和布朗与霍根堡的《世界城镇图集》(1572~1616年间在科隆出版)有着惊人的近似之处。对此,美国的高居翰教授作了很多论证和评述。焦秉贞之后的画家如冷枚、陈枚、丁兄泰、黄履庄、邹一桂等人,都是“西法之意而变通”最有力的体现者。
其他还有法国人王致诚、安德义、马国贤等。这些西洋画家在宫廷中既吸收中国传统的画法,又对中国画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时的宫廷画家邹一桂曾经谈到“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用颜色,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亦着体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这段话可以代表当时画家对西画的看法。他们的绘画固然受到西画的影响,但是却在国人“虽工亦匠,不入画品”的“同仇敌忾”的反对声中终归夭折。
虽然这次中外艺术活动是如此的结局,但是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影响,使得一些善于学习的人物画家在肖像画的表现上,比以往更注重描绘人物的形貌;在渲染设色五官方面,比以往有更强的体积感和表现力。
这两次中外美术的交流活动,在学术界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就是在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中国民族心理的开放接受时期,明清时期则是中国民族心理的封闭时期,这两个时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这两次中外美术运动的交流虽然对中国画发展产生了影响,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情况跟当时外来文化的性质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谓交流的产生实际上是双方面的事情。在汉唐时期,来到中国的是西域佛教艺术,明清时期来到中国的是逼真写实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假设在汉唐时期,外来文化是欧洲文艺复兴前后的科学文化,也未必被当时的中国文化所吸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