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所在研究团队(清华大学电动车辆研究室)多年来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体会和经验总结。作者期望通过该书出版与广大读者交流与分享。
本书第一版出版后五年来,电动汽车技术取得许多新进展,作为第二版,就这些新发展,如电池、充电系统、电动车辆运行管理模式、电动车辆在特种车辆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电动汽车标准与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修订与补充。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电动汽车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其他专业如机械、电机、材料等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使用。
|
目錄:
|
第1章概述
1.1汽车百年回顾
1.2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
1.3美国政府的PNGV计划
1.4汽车工业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5从化石燃料时代向低碳和可再生能源
时代过渡
参考文献
第2章整车行驶工况与性能匹配
2.1汽车行驶工况概述
2.2国外汽车行驶工况介绍
2.2.1美国行驶工况
2.2.2欧洲行驶工况
2.2.3日本行驶工况
2.3我国行驶工况的发展状况
2.4行驶工况的特征分析
2.5汽车行驶工况开发方法
2.5.1开发规划
2.5.2数据的获取
2.5.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5.4工况的解析与合成
2.5.5工况的验证
2.6行驶工况在整车性能分析和匹配研究中的应用
2.6.1确定动力性能指标
2.6.2整车参数匹配与仿真
2.6.3整车能量消耗和排放试验
参考文献
第3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3.1概述
3.2直流电机DC Motor驱动系统
3.2.1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3.2.2直流电机数学方程
3.2.3直流电机机械特性分析
3.2.4直流电机控制器原理
3.2.5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特点
3.3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
3.3.1交流感应电机工作原理
3.3.2基于感应电机稳态模型的变压变频调速
3.3.3交流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算法
3.3.4交流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
3.3.5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特点
3.4交流永磁电机驱动系统
3.4.1交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3.4.2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
3.4.3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3.4.4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
3.4.5交流永磁电机驱动系统特点
3.5开关磁阻电机
3.5.1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
3.5.2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3.5.3电动汽车SR电机控制系统
3.5.4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特点
3.6电机驱动系统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动力电池系统
4.1概述
4.2动力电池的基本术语
4.3电动车辆对电池性能的要求
4.3.1纯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4.3.2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池的工作要求
4.3.3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对电池的工作要求
4.3.4电动车用电池的具体指标要求举例
4.4电动车用电池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4.4.1铅酸电池
4.4.2镍氢电池
4.4.3ZEBRA电池
4.4.4锂离子电池
4.4.5锂空气电池
4.4.6锂资源
4.5电池测试方法
4.5.1单体、模块与电池组
4.5.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国内标准
4.5.3国外动力电池的试验方法
4.6电池管理系统
4.6.1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4.6.2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举例
4.7电动车用电池管理的关键技术
4.7.1电池模型应用
4.7.2SOC估计
4.7.3电池组热管理
4.8动力电池技术前景展望
4.8.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类别
4.8.2电容型电池
4.8.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4.8.4动力电池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超级电容与飞轮储能装置
5.1超级电容的研究现状
5.2超级电容的储能机理及分类
5.2.1超级电容的储能机理
5.2.2超级电容的分类
5.3碳镍体系超级电容
5.3.1充电过程
5.3.2放电过程
5.4超级电容的模型
5.4.1超级电容的理论模型
5.4.2超级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5.5超级电容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5.5.1超级电容与动力电池的比较
5.5.2超级电容组的电压均衡问题
5.5.3超级电容在车辆上的应用
5.5.4车用超级电容的发展方向
5.6飞轮储能装置
5.6.1飞轮储能装置的结构及原理
5.6.2飞轮储能装置与其他储能装置的比较
5.6.3飞轮储能装置发展现状
5.6.4飞轮储能装置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6.1燃料电池概述
6.1.1燃料电池的分类
6.1.2车用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技术
6.1.3燃料电池的性能指标
6.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6.3膜电极
6.3.1聚合物电解质膜
6.3.2电催化剂
6.4双极板
6.5燃料电池的水管理和热管理
6.5.1燃料电池的水管理
6.5.2燃料电池的热管理
6.6增压式燃料电池和常压式燃料电池
6.6.1增压式燃料电池
6.6.2常压式燃料电池
6.7燃料电池的相关计算
6.7.1燃料电池单体的电压及效率的计算
6.7.2空气流量计算
6.7.3氢气流量
6.7.4水的生成量计算
参考文献
第7章电动助力转向、制动及其他
电动化辅助系统
7.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7.1.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概述
7.1.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
7.2用于电动车辆的气压制动系统
7.2.1电动车辆的空气压缩机控制回路
7.2.2电动制动空气压缩机
7.3电动制动器(EMB)
7.4电动空调制冷压缩机
7.4.1制冷方式
7.4.2电动压缩机驱动方式
7.4.3高效节能压缩机的选用
参考文献
第8章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
8.1电气系统概述
8.1.1低压电气的控制逻辑
8.1.2高压电气系统
8.2电源变换器
8.2.1电动汽车中的电源变换器
8.2.2降压变换器
8.2.3升压变换器
8.2.4双向电源变换器
8.3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8.3.1电磁兼容概述
8.3.2电磁噪声的分析
8.3.3电磁噪声的传播
8.3.4减少电磁干扰的主要措施
8.4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技术
8.4.1电气绝缘检测的一般方法
8.4.2电动汽车电气绝缘性能的描述
8.4.3绝缘电阻检测原理
参考文献
第9章纯电动车辆
9.1纯电动车辆概述
9.2美国的电动汽车计划
9.2.1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1纯电动轿车
9.2.2美国TESLA Motors 公司的纯电动跑车Tesla Roadster
9.3法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和标致.雪铁龙(PSA)集团的纯电动轿车
9.4日本的纯电动汽车研发概况
9.5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示范基地
9.6轻型(低速)电动车
9.6.1车型和用途简介
9.6.2中小型电动牵引车
9.6.3轻型电动车的一般结构
9.6.4四轮轻型电动车的安全设计标准
9.7机场地面支持与服务电动车辆
9.7.1概述
9.7.2我国近年开发的机场地面支持与服务电动车辆
参考文献
第10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0.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10.2传统内燃机车辆的能量利用情况
10.3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节能潜力
10.4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放问题
10.5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分类
10.5.1串联混合动力系统
10.5.2并联混合动力系统
10.5.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
10.6混合动力电动车的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10.6.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
10.6.2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
10.6.3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
10.7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10.7.1PHEV的发展背景
10.7.2PHEV的工作模式
10.7.3PHEV的研发现状
10.7.4当前PHEV研究的主要问题
10.8不同类型混合动力车与传统汽油车总效率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11章燃料电池汽车
11.1燃料电池汽车的基本结构
11.2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方法
11.2.1理想的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优化匹配方法
11.2.2实用的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优化匹配方法
11.2.3整车参数、动力性指标与目标工况
11.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
11.3.1燃料电池系统氢气消耗量的计量方法
11.3.2蓄电池等效氢气消耗量的折算
11.4燃料电池汽车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举例
11.4.1车辆行驶需求功率及功率谱分析
11.4.2驱动电机参数的选择
11.5传动系速比的选择
11.5.1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11.5.2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11.5.3固定速比齿轮传动系的传动比选择
11.6动力源参数匹配与系统构型分析
11.6.1双动力源之间的基本能量分配策略
11.6.2“FC+B_DCDC(功率混合型)”构型的能量分配策略
11.6.3“FC_DCDC+B(能量混合型)”构型的能量分配策略
11.6.4燃料电池系统的特性参数
11.6.5蓄电池系统的参数选择
11.7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进展
11.7.1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11.7.2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11.7.3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
11.7.4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11.7.5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11.7.6日本本田汽车公司
参考文献
第12章整车控制与系统仿真
12.1整车控制系统及其功能分析
12.1.1控制对象
12.1.2整车控制系统结构
12.1.3整车控制器功能
12.2整车控制器开发
12.2.1开发模式
12.2.2硬件在环开发系统
12.2.3仿真模型
12.2.4快速控制器原型
12.3能量管理策略及其优化
12.3.1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12.3.2燃料电池串联式系统
12.4整车通信系统
12.4.1CAN总线及其应用
12.4.2TTCAN协议及通信实时性分析
12.4.3FlexRay总线及其应用
12.5整车容错控制系统
12.5.1容错单元及容错控制系统
12.5.2容错的CAN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第13 章充电装置与氢系统基础设施
13.1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
13.2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分类
13.3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和充电装置
13.4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选择
13.4.1充电站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13.4.2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
13.4.3几种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简介
13.5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展望
13.6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
13.6.1燃料电池和氢能
13.6.2氢的基本性质
13.7氢的制取
13.7.1电解水制氢
13.7.2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
13.7.3来自焦化厂、氯碱工厂或石油精炼厂的副产品氢
13.7.4集中与分布制氢的氢成本比较
13.8加氢站构成与系统方案
13.8.1加氢站组成
13.8.2加氢站系统类型
13.8.3加氢机
13.8.4加氢站建设成本
13.8.5全球主要燃料电池大客车示范项目的加氢站
13.9氢安全
参考文献
第14章电动汽车标准与规范
14.1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
14.2国外电动车辆标准化组织及所制定的标准简介
14.2.1国际标准化组织
14.2.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4.2.3欧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
14.2.4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
14.2.5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14.2.6美国电动运输协会标准
14.2.7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
14.2.8日本电动车辆协会
附录14.1我国已经发布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相关标准
附录14.2国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