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私房书要写。她们,已写下。这一处落墨的印记,安顿。似,云在青天、水在瓶。
每颗柔软心都盼有一本私房书可读。她们,已写下。联袂的缪斯,织造辽远的路,梦见,满径的格桑花……
|
內容簡介: |
《未有期》是一部颇具现代时尚感的美文佳作集。美术出身、热爱舞蹈的她写这类随笔别有风致,她像拾贝的孩子孜孜捡拾时光碎片,众多转瞬即逝的刹那经由文字的定格,拥有了形体与重量。能感受到作者用自己的天赋与悟性,朝向人类心灵掘进。其作品涉及当下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生命的无常与神秘,热情而悲悯,华美而深静,具有女性的独特风采。
|
關於作者: |
陈蔚文,“7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读者》签约作家。从事媒体多年,小说与散文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大家》《小说月报》等刊,收录多个年度选本及排行榜。出版个人专集《蓝》《随纸航行》《叠印》等。
|
目錄:
|
乃发生 尘埃
车厢
比铁轨更长
去北方
上海,七个地址
琐物记
在河下
流动的味蕾
节气之食
至味
地下河
孤岛
马贡多镇的纸条
说
柿上有霜
以爱之名
若比邻 旅途红绿
低处的光
她们
路经者
与“半”字有关的街道
八大美人
当你十八
未有期 暴力
未竟之路
开白花的“蒂阿瑞”
最熟悉的陌生人
阅读“便利贴”
三个母亲
童话里的迎娶模式
瑜伽或写作
焰
有韵
繁华拢是梦
恰许同学年少
共鸣
“鸭蛋粉伴侣”
书店
镜子
华丽缘
论LOGO的具象化
幻象
|
內容試閱:
|
马贡多镇的纸条
1
“每天倒着写五个字”,我再次建议正找东西的母亲,是档电视节目里介绍的,说倒着写字可防老年痴呆。母亲置若罔闻,只顾满屋子翻找——像刷牙洗脸般,这已成为她的日常例课。钥匙、钱包、票据、病历,这些东西在她周围像飞舞的树叶,稍不留神,就被风刮得不知所终。
“到底搁哪了?”她苦苦寻思,得出结论,而后推翻,重新回忆。事实上她的回忆越来越不可靠。她的忘性虽大得还未对正常生活构成严重影响,只频频添些小乱,却也够呛,比如最近一次她认定手机失窃,立即报了停机,后发现它安然在家,只得重去开通。
她有时和人说到我或姐姐的童年(或少年或青春),以一种具有小说家潜质的叙述深情回忆,而往事却非如此。她对我的异见颇为不满,认为我试图篡改历史,她比我早28年进入这世间,当然比我更有发言权!有时她对同桩事件的回忆会出现若干版本,视当时情境需要。在和她争执无果时,我真希望能有白纸黑字的记录,可为佐证。但没有,事物正行进时,没人认为事实会被遗忘与混淆,然而,它以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的速度,迅速消融在时间之壤。
对母亲接下去的晚年生活我不无担忧,怕她套牢在寻找中。找钱夹,找钥匙,找莫须有的往事……遗忘,这种岁月附带的病毒程序,到一定时候便会自行启动,难以清除。我对母亲的担忧亦包含对自己的——我发现遗忘也已日渐侵入我中年的记忆U盘,格式化掉不少内容。我常在与记忆博弈中纠结,这个面熟的人,这副似曾相识的声音,这个依稀亲历的场景……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我一时想不起!在纠正母亲的回忆时我亦有了不确定,没准她的记忆更牢靠?
当魔幻的马贡多镇患上集体遗忘,他们给每样东西标注名称,“在路口贴上‘马贡多’,以免忘记故乡的名字;在镇中心贴上‘上帝存在’,以免失掉他们的信仰”——文字成为最后的拯救路径,可如果有一天,连文字背后深层的记忆也被鲸吞殆尽呢?
在H家,她取出一副镜框给我们看,陕北高原,她头裹花布,俊俏无比。她母亲——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原本一直站在窗口,她每日要在窗边拄拐站上良久——凑过来,端详照片,笑眯眯地问照片上的女子是谁。我们说,是您女儿哇,老太太满意地点头,一会又指着照片问,她是谁?有时老太太会觑视H,惶惑地问:“你是谁,干吗对我这么好?”
失忆症向来是影视剧热衷的桥段,主人公因失忆,人生重新另起炉灶,把棘手问题往失忆症里一扔,当然最后多半电光石火,找回自我。
现实版“失忆”情形要残酷得多,它多和老年痴呆症勾结,医学释之为“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起病隐匿,病程不可逆,像阳光下蒸发的水渍——一个生命无可挽回地失去曾附着的“灵”的部分,只余肉身。
一个内存被清零的人。大风涤荡过的平原。H的老母,她每日站在七楼窗口向下俯瞰,看见了些什么?她认不出从自己身体分娩出的儿女,这一刻,尘归尘,土归土,她把一切还给尘世,重归天地初辟。那里,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突然忘掉一个人的名字,他的面目却依稀记得,甚至记得他说话的表情。他叫什么?他在这世上的代号是什么?用力搜刮仍无所获,这个用力因无任何线索而失去着力点,像一记空拳。
是个不具备提示性,易从记忆中滑脱的名字?他父母为其命名时大约没考虑到让旁人好有个扶手可抓——实际上,只是因这名字并未深入我内心,否则,即便是个再平淡的名字,一样挥之不去。
他于我只是人海中某个认识的,或说曾认识的人。现在他从记忆中走失,沉入记忆之塘。这口废弃的塘里壅塞着诸多沉落物,裹塞泥浆水草,就如我也是某些人记忆塘中的某件沉落物。
博尔赫斯在某次访谈中说,如果世间真有上帝,他能赐予永生的话,他希望上帝能赐予他遗忘,“我宁愿不知道博尔赫斯的所有情况,不知道他在这个世上的经历。”
何须上帝赐予?时光早动手了,许多面孔、话语与场景,在年轮里渐次模糊,消匿——有次听亲戚说起我青春期里的一桩往事,几乎不能相信,那完全是个不可理喻的陌生人的行径,怎可能与我有瓜葛?
在遗忘类型中,大脑会自动形成一种“选择性遗忘”。从科学角度讲,“选择性遗忘”是由于大脑皮层功能暂时受到抑制所致,通过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后,被遗忘的会被唤醒——然而,对许多“选择性遗忘”者来说,真的需要这种唤醒吗?
选择性遗忘,它可以有另外一个名字:“保护性遗忘”。
上过一堂心理课,在美国心理博士的指导练习下,有人在台上痛哭失声,描述自己“像陷在一个洞里”,那个黑洞就是她的创伤漩涡,有关她和父母的关系。另一个女人上台,衣饰讲究,形象时尚,在博士指导下,她亦突然失控,泪水迸发,她是因为与女儿的关系。不知她们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她说女儿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说话不敢看她的眼睛……
台下的我惊诧于她们上台与当众痛哭的勇气!人人内心都有个或浅或深的“记忆黑洞”吧。曾经,青春期,郊外一座小桥边,和女伴聊天,说到成长,她突然说,我永远不会说出一件事……幽暗中看不清她的脸,她声音中破釜沉舟的隐晦和坚执表明她将永守一桩秘密。晚风吹来草皮与小河略腥涩的气味,货车从公路驰过,卷起一波波尘土……
那次课上,我问自己,你有勇气上台吗?有勇气当众潜入记忆深处,哭到不能自已吗?不!我知道自己多紧张于这一切的发生!那些旧日之伤,请停驻原地,我已走远,琐碎如蚁而心系一处地生活,人生愿景不过如王朔所言,“不闹事,不出妖蛾子,安静本分地等着自己的命盘跑光最后一秒。”
3
对心理学而言,正视或许才是疗伤正途,但遗忘亦是偏方,对某些体质而言。
台湾艺人陶晶莹在一节目中,主持人问到她某段情史,陶笑,“好像是几个世纪前的事了!”并非回避,只是这段往事对她真的已渺如烟云,无须回首。
有时,遗忘是种能力,是命运对遗忘者的加持与祝福。
读《小团圆》,不由感叹张爱玲记忆强大。那些一掠而过的细枝末节,易被人疏忽的语调、眼神、手势……在她笔下,一一复苏。它们是小说没错,却也是她的一部分——她从没丢开的一部分。前半生尽管已远如前生,那些“嘈嘈切切错杂弹”的记忆始终蛰伏于她异乎敏感的血脉。这本书从70年代开始创作——张已年过半百,至去世,手稿未能完成,也未曝光,遗嘱中她要求将手稿销毁,那不吐则如鲠在喉的平生啊,吐了恐惹非议,终于还是公示了天下人。
博闻强记,与其说是技艺,不如说是命定。好比为写作而生的张爱玲,她的记忆随时在为写作准备,桩桩件件,她注定要借“九莉”之身还魂。
有些人一生混沌,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只是“物”,没有引申,不加注释。他只是在经历这些,像从A地去往B地,备着水和干粮,仅此而已。他不会把月光和雨水这类也折成行李,背在肩上。另一些人,他们的行李日益沉甸,里面装着卸不下的沿途记忆……小小的心窠,与尘烟弥漫的记忆容积相比,是那么的不成比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