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生命的重建-今天开始爱自己

書城自編碼: 221736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美]海 等著,[美]理查森 著,毛培茜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32469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0/87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真需求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阿勒泰的春天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如见你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53
《 启动心的力量(畅销全球的心灵经典《生命的重建》姊妹篇) 》
+

NT$ 266
《 简约的人生不简单(双色) 》
+

NT$ 283
《 嫁给松下幸之助(用正能量,去爱男人) 》
+

NT$ 283
《 正能量 》
+

NT$ 283
《 看得破,处处是生机 》
+

NT$ 266
《 活在当下的力量 》
編輯推薦:
  作品被译成26种语言,畅销全球35个国家,总销量达5000万册以上
  美国新时代运动领袖人物、世界心灵导师露易丝·海
  首次著书坦承自己40年的心路历程
  走出不幸婚姻、战胜癌症,创造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
內容簡介:
 
她的人生从42岁开始。走过不幸的童年、破裂的婚姻以及癌症的阴影,露易丝·海从一名普通家庭主妇,一路成长为美国新时代运动领袖人物、伟大的心灵导师,用她的智慧和博爱影响和疗愈着世界各地无数的人。
 
如今,84岁高龄的露易丝·海首次坦承自己40年来的心路历程,并与作家谢丽尔·理查森共同探讨了一系列重要而实际的话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赋予每一个人创造梦想中卓越生活的必要工具:
  ·如何通过转变思维,来改变你的人生体验
  ·如何规划每一天,从而度过这一生
  ·如何化解对你造成障碍的习惯,包括金钱观念、相处模式
  ·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从而更加爱自己、爱身体、爱生活
 
这是一场大师级的对话。但细读开来,又如与闺蜜夜谈,和死党共进午餐,轻松浅显、深及心灵。阅读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你也有能力创造自己的卓越生活,成就属于你的非凡人生。
關於作者:
露易丝·海(Louise
Hay),国际知名心灵导师和演讲家,美国新时代运动领袖,被全球媒体公认为“自主运动”的创建者,著有《生命的重建》、《生命的重建(实践篇)》、《生命的重建(冥想篇)》、《治愈你的身体》等众多畅销书。她的著作被翻译成26种不同语言在35个国家发行销售,总销量近5000万册。自1981年担任心灵导师以来,露易丝·海已帮助成千上万人改变自我、挖掘自我潜力、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治愈。她是海氏出版社(Hay
House Inc.)的创始人和负责人,旨在启发人们运用心灵康复治愈各种身体和心理疾病。
谢丽尔·理查森(Cheryl
Richardson),《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身心灵导师,著有《轻轻松松如意生活》、《改造人生》、《为生活而雀跃》、《与雅致的亲密接触》以及《极致自我关怀的艺术》等。
目錄
引言一
引言二
第一章 做生活的学生,顺其自然
 每件事都是有好处的。一旦决定做生活的学生,从生活中经历成长,凡事都会变得事出有因。这样,最困难的时刻就会为我们所用,促进自身的心灵成长,也就变得有意义。
第二章 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我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创造力。我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这些想法、言语、行动都能制造出感受;而这些感受都会变成货币,供我们购买生活阅历。
第三章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的第一个小时尤为关键。你如何度过这一个小时,将会决定这一天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进而决定在剩下来的一天中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第四章 如何度过一天,决定你如何度过一生
 要做自己最好的拉拉队长。养成一个习惯,每天都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此刻,我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开心?什么样的想法会让自己开心?
第五章 不要打破一个习惯——化解它
 无论我们想化解的是什么习惯,抱怨还是什么,都是一样——化解它,而不是打破。如果是打破某物,那它的碎片会依然存在;如果是化解的话,整个体验都会消失。
第六章 衰老,生命的礼物
 没有什么能够像滴答的时钟一样,帮助减少你对日常琐碎的担忧,不再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这就是衰老真正的礼物。
第七章 曲未终,人未散
 我们在电影中场时抵达,在电影中场时又离开,电影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我们来了,又走了。所有人都会这样,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时间或者错误的时间,只有属于我们的时间——我们应该出生、应该死亡的时间。
自我肯定用语集锦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做生活的学生,顺其自然
 
每件事都是有好处的。一旦决定做生活的学生,从生活中经历成长,凡事都会变得事出有因。这样,最困难的时刻就会为我们所用,促进自身的心灵成长,也就变得有意义。
 
我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凝视窗外一片冰天雪地,准备给露易丝打个电话。她住在加利福尼亚,现在那里正阳光明媚。电脑旁边放着一杯我最喜爱的茶,英国百年老牌福特南·梅森公司的经典茶──皇家茶,里面加了自制的天然杏仁乳,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们的计划了。
 
第一次安排访谈时间时,露易丝建议使用Skype,如此一来,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能看到对方了。这可是我万万没想到的。Skype?真的假的?要知道,我自己还是一年前才学会使用这个软件的,而露易丝今年都已经84岁了,她是有多新潮啊,我算是领教了。看来,接下来的征程一定会特别刺激!
 
我当时迫不及待地想倾听露易丝的心路历程,好从更深层次了解她,也好开始引导我的计划。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促使露易丝踏上自发求强之路?是什么样的路标指引她一路前行?又是什么激励着她,使她创立了一家深刻影响着数百万世人的公司?
 
好奇的同时,我也有顾虑。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在《生命的重建》一书中,还是在讲话、举行研讨班的时候,露易丝已经无数次分享过自己的人生经历了。我在创作过程中也曾多次谈到自己的生活,所以我知道一件事情要重复讲上400遍,那真的会很无聊。所以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挖掘她的经历。我盼望着能够挖掘出岁月及经历赋予她的智慧。
 
我觉得也许是凭借岁月磨砺出的直觉,商谈第一次通话的时间时,露易丝就说出了我的顾虑。她说:“我的人生经历我在书中都已经讲过了,所以我觉得没必要老生常谈。最近我一直在仔细思考心灵成长方面的事情,我想这些倒值得一谈。”
  我深呼一口气,笑了。“太棒了,”我告诉她,“这样再好不过了。”
 
约定的时间到了,我拨通露易丝的账号,摁下视频按钮,屏幕上浮现出满面笑容的露易丝!她鼻子上高悬一副眼镜,端坐在椅子上,明显已经作好了准备,可以开始访谈。我们寒暄了几分钟,开始切入正题。我将手机跳到录音模式,手放到键盘上准备作好记录,并认真听着露易丝是如何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开启了自己的心灵之旅·
 
“我的心灵之旅始于42岁那年,”她说道,“我当时的丈夫是一位英国绅士,很讨人喜欢。他教我各种社交礼仪、社会风尚、各种处事方式,这些都是我小时候未曾接触过的。我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长大,家人从来没一起旅游过,没有一起做过任何事。15岁那年,我离家出走。当时,我虽然知道如何生存,却浑然不知该如何过一种优雅的生活。所以,婚后,我从那位老于世故、精通礼仪的丈夫那学到很多。我们一起做了许多很棒的事情。就在我告诉自己,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长久的,我们会生生世世在一起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想离婚。那一刻我崩溃了。”
  “天啊,那段日子一定很痛苦!”我说。
 
“是的。我丈夫很有名气,所以当时报纸上全是关于我们离婚的报道。那段时间真的很痛苦。离婚后,我当即跟自己说:‘看吧,又一次,你真的什么也做不好!’但现在回首,我意识到,对于我来说,这段婚姻是一扇必须要关上的门。只有如此,我才能迈上下一段的人生旅程。如果没有离婚,我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露易丝·海。相反,我可能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英国主妇——一位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妻子。但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是结束这一段婚姻的时候了。”
 
露易丝的话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的那些晴天霹雳——平静安逸的生活突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在最终醒悟之前,我也经历过此类事情——揪心的失恋,让我痛苦不已;惨遭解雇,也让我颜面扫地;还有一场大火,毁掉了我们家族的基业。事实上,正是那场大火将我从沉睡中唤醒,让我坚定地踏上了一条心灵之旅。
 
“一年之后,当我不再为离婚感到失落的时候,一扇新的大门打开了。”露易丝继续说道,“当时我的一个朋友邀请我去一家宗教科学教会听讲道。她不想一个人去,所以顺便叫上我。我答应了,但到教堂后才发现她没来。我面临一个抉择:到底要不要一个人进去听演讲。最终,我决定留下。我一个人坐在教众席里,忽然听到有人说‘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这么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却如醍醐灌顶,吸引了我的注意。”
  为什么这句话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我问她。
 
“我不知道。那时的我不是个爱学习的人。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不停地劝我去基督教女青年会上课,我当时没兴趣就没去。后来,我对这一主题产生了兴趣,就决定回去上课。现在,我意识到朋友没出现的好处了。如果她来的话,我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体验。你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件事都是有好处的。”
 
每件事都是有好处的。乍一听,这句话像是说每件事都是事出有因。如果身处某一灾难或痛苦,这么说可能会有些残酷,令人难以接受。但是,我们要学会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看到有希望的一面。通常只有在回首时,我们才会看到这点。如此,我们学会了相信生活。我们开始理解,也许某一结局令我们不甚欢喜,但是生活可能正在指引我们向一个更合适、更有利的新方向前进。
 
凡事皆事出有因,抑或世事皆完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决定将生活当做一个讲堂。一旦决定做生活的学生,从生活中经历成长,凡事都会变得事出有因。这样,最困难的时刻就会为我们所用,促进自身的心灵成长,也就变得有意义。
 
露易丝继续说道:“第一次谈话后,我开始定期去教堂听讲道,因为我想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事情。后来,我发现他们有一个为期一年的培训项目,于是就下定决心做个学生,报了名。第一次参加培训的时候,我连教材都没有,只是坐在那儿听。后来,我把课程又重修了一遍,当然,这一次我有书了。入门时间非常漫长,但我坚持了下来。三年以后,我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布道人员。这意味着,我能够讲道了。”
  教堂咨询师的工作具体要做些什么?
 
“在讲道期间,遇到困难的人会过来找我寻求咨询,比如说患了某种疾病或是陷入金融困境。然后,我就会给予他们‘治疗’。在教堂里,治疗就是祷告的一种形式。我们一起祈祷,并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世间存在着一种无穷的力量,而我们只是这种无穷之力的一部分。我们会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宣告这一事实,这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比如,我们会说
‘我身体健康,无疾患之忧;家人及我共享富裕,取之不断,用之不竭’。最后,我们会说‘接受现实吧,让它顺其自然’,结束本次祷告。若是这个人后来又想起了他所面临的困难,他就需要利用自己的恐惧或担忧来提醒自己,让自己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事情终会得以解决,因此,没什么好担心害怕的。”
 
实施治疗的概念,我自己再熟悉不过了。20多岁的时候,我自己曾深深地为新思想派导师,如凯瑟琳·庞德,佛罗伦斯·斯考威尔·西恩,诺曼·文森特·皮尔以及罗伯特·科利尔的作品所折服。在我30岁出头的时候,一个叫马克斯的朋友送给我一本书,是新思想派牧师艾米特·福克斯博士所著的《登山宝训》。这本书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并促使我进一步仔细研读福克斯其他的作品。事实上,曾经有整整一年的时间,福克斯的另一本书《权力来自建设性思维》一直被我奉为生活指南。我仔细地研读了书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还将书中传授的关于实施治疗的教义都付诸实践,以探索宇宙中存在的人人皆可尽享的权利之源。
  “我十分喜爱福克斯,”露易丝说道,“他真的很优秀。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生活中也会时常予以借鉴。”
 
接着,我们的话题又回到教堂咨询师的工作上来。露易丝告诉我说:“自己的课程结束后,我立即开始为他人提供咨询,并且很快就有了自己的一群追随者。大部分教堂咨询师只有在周末或者晚上才会提供咨询,还没到三周时间,我就已经开始在教堂全天候提供咨询了。人们就那么被我吸引了过来,期待着咨询我的意见,这太难以置信了!”
  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工作的?为什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干这么多的事情?
 
“我不知道。从踏上心灵之旅之初,我就意识到,一切都已经不再为我所控制。事实上,我也从未尝试过去控制些什么。生活总是会为我带来我所需要的东西。一直以来,我要做的只是出现什么就作出回应而已。经常会有人问我是如何开始创建海氏出版社的,他们想知道从创建之初至发展到今天的每一个细节。我从来都只有一个答案:我只是接了一个电话,打开了一封邮件,回应了眼前出现的事物,做了要做的事而已。”
 
我十分清楚露易丝这句话的含义。虽然20多岁的时候,我就已经踏上了心灵之旅。但直到40岁出头,我才开始学会回应生活,而不再去尝试控制生活。二三十岁的时候,我曾经把设定目标看做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会制订各种目标清单,比如职业目标、金融目标、人际关系目标等等。设定好目标后,我会再制订一些行动方案以及愿景图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目标、方案还有愿景图都是一些很棒的工具,可以让我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但问题是,在某一时刻,外部世界会发生变化,我自己内心的想法、规划也会改变。现在的我还会制作愿景图,在黑板上画自己喜欢的形象,做各种抽象拼贴画。做这些的时候,我会感觉很开心,因为这些都是我渴望拥有或者得到的东西。虽然如此,我却不那么热衷于追逐成功了。我现在关心的是自己是否作好了准备,响应生活的召唤,向着生活为我指引的方向前进。
 
“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露易丝继续说道,“生活好像轻轻松松一下子就为我们规划好了生活中每一步要走的路。海氏出版社是由我和我当时90岁的母亲创办的。我母亲对封信封、舔邮票十分在行。后来,出版社就在我和母亲的经营下逐渐发展壮大。
 
“现在回首,我明白了一点,原来生活为我安排的一切,恰恰都是我所需要的。比如说,离婚后,我交了一个男朋友。他是一位导演,在纽约西班牙美国剧院工作。我和他一起,还有其他一些演员一起工作了约一年的时间。那是一个很具有实验创新精神的剧院,在那儿做的事情都是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后来,这位导演回了西班牙,我留了下来,还在一部戏里扮演了一个角色。后来,我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演员协会的会员证。获得这个证书对我来说可是意义非凡。可就是在获得证书后,一切又都消失了。没人打电话给我,没人愿意雇用我。但是我进剧院的时候也没想过以后要当一名演员,要把演员当做我的职业,所以我也没太在乎。”
  为什么说剧院的经历证明了生活赋予了你所需要的东西呢?
 
“剧院时期是一个准备期,为我后来从事的演讲事业作好了准备。我发表演讲的时候,都不会觉得害怕,因为在舞台上各种洋相我早就出尽了,而且似乎还蛮讨观众喜欢的。我意识到,当众发表演讲和在舞台上演戏是一样的,我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听从他人的指挥,唯命是从。但也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要发表演讲的话,我得自己准备演讲稿。”
  你有了一份教堂咨询师的全职工作,大家好像也很为你着迷。那你是如何走向下一个职业的呢?
 
“我们在‘宗教科学学校’(我称之为学校)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帮教众解决各种身体和精神疾病。我很喜欢这个理念,所以每次帮人治疗我都会留意做笔记。过了一段时间,我把从书本中读到的好观点、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有从周围同事身上看到的闪光点都总结在一起,列了一张表,做成一份清单的样子。我把它带到班里,拿给一位同学看,她看完后惊叹:‘露易丝,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做成一本手册?’
 
“所以,我就把这份清单做成一本小册子,一共12页,还在外面加了蓝色的封面,取名为《那些心碎的事儿》。但是后来,人们都更喜欢叫它小蓝皮书,这样显得亲切。书里面列举了一些疾病、可能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对应心理情绪,以及一些简单的治愈负面情绪的方法。我依然记得,书做好后,我就拿着书去找学校校长伯加先生,给他看一下我的劳动成果。他说:‘天啊,露易丝,你真的好细心!太棒了!你一共印了多少册?50本左右?’我回答说:‘不,我印了5
000本。’然后他说:‘什么?你疯了吗?像这样的书,你是不可能卖掉5 000本的。’
  “我印5 000本是有原因的。当时我从教堂印刷工那儿得知,如果我印得越多,每本的陈本就会越便宜。所以,我索性印了5
000本,这样每本成本是25美分。我把单价定为每本1美元。虽然如此,我印这本小书绝不是为了赚钱,仅仅是想和大家分享信息而已。但是最终,我还是把这5
000本书都卖掉了,一本没剩。”
  所以,伯加先生觉得你疯了这个事实并没有让你因此而气馁?
 
“没有,我决定自己想办法把书卖出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手里拿着小蓝皮书,到处去找形而上学教会,找到后我就会免费送他们一本,附上一张订货单。有几家教会看了书后就会多买几本。后来,时不时会有人定几本。开始的时候卖得不快。第一年,我赚了42美元。但是,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我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了,这是最让我自豪的事儿。对我来说,这本书的诞生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我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竟然也会写书。又过了两年,这5000本书都卖完了。也就是在那时,我意识到该重新编辑一下这本书了。
 
“我曾经亲自去教堂书店看书的销售情况。我发现,人们只要看到我的书,拿起来看的话,通常都会买下来。但问题是,大部分人都不会留意到,所以我意识到该给书起一个更显眼的名字。我重新命名为《治愈你的身体》,还扩充了一些资料,使内容更加翔实。那时候,已经有人开始给我写信,咨询一些关于健康和生活的问题。当时我有一台老式的文字处理机,每收到信,我就会坐下来,边思索信的内容,手指就会下意识地开始打字,给他们回信。我发现自己每回复一封信,都会收到回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怎么猜到的?’这说明我说的话都是对的,这也让我对自己对所说的话更具信心。后来,我离开了教堂,开始了自己为人治疗的过程。”
  离开教堂后,你那份咨询师的工作内容有什么变化吗?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开展过我所谓的短期疗法,分五、六个疗程。因为我觉得,接受治疗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你明白了我说的话,生活开始发生改变;要么你听不懂,那么也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无论是病人还是我都是如此。有些人总是听不明白,他们只不过来了一两次,觉得没什么劲儿,还觉得我们在做的事儿挺傻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或者至少坚持下来的话,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好。
 
“每次疗程是这么安排的:在疗程快结束的时候,我会让他们都躺下来,放上一段轻音乐,一般是史蒂文·哈珀恩的,因为他的音乐我百听不厌,而且非常宁静。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做深呼吸,从头部开始,或者从脚部开始,放松全身。这个过程结束后,我会给他们治疗,就是给他们一个磁带,磁带上录有一些积极的信息,让他们走的时候带回家。如果他们还要再来的话,我总会让他们带上磁带,再增添一些新的信息。最终,每个人的磁带上都录满了一些积极的信息。我希望他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听一下,好加强治疗效果。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按下停止键时,自己就能放松下来,脑子里只剩下磁带里刚刚播放的积极的信息。”
  所以,到现在,你开发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给客户治疗的方式,你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书。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我被查出患有癌症。当然,和所有人一样,我吓坏了。要知道,那可是癌症啊!换了你,你也会吓坏的。我记得我哭着给老师打电话,边哭边说:‘埃里克,埃里克,他们说我得了癌症!’他说:‘露易丝,你自己一个人就已经取得了这么些成就。按你的性格,你不会允许自己死于癌症吧。看开点儿,努力尝试一下吧!’他的话让我即刻冷静了下来,我一直都很信任这位老师,也很信他说的话。我知道,他肯定是支持我的。就这样,我开始给自己治疗。”
 
你的工作就是和人接触,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你一定知道,有一些你治疗的病人,由于你的指导好了起来,或是正在逐渐治愈。这些经历有没有让你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帮助你自己的治疗?
 
“确实有。不过,看到别人的生活出现积极的变化是一回事,要相信自己的生命在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却是另一回事。我意识到,生活是在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证明给自己看一下,自己一直在教授的理论确实是有用的。”
  所以,你接受了自己被诊断得了癌症这个事实,开始在自己身上开展治疗?
 
“这个过程很奇妙,真的很奇妙。我下定决心要治愈自己后,我所需的东西立即全都出现了。我先给自己找了一位营养学家。刚开始,他拒绝帮我治疗,因为一般情况下,除了化学疗法,别的方法是不可能治愈癌症的。他不愿为了我尝试一种不同的方式。我记得他让我到候诊室坐着等会儿,帮其他几个病人看完病后,才把我叫进去。我们聊了一会儿。聊天的时候我说自己曾经是宗教科学教会的成员,而他也是教会的一员。他对我的态度立马发生了改变,开始把我当做病人给我治疗。我从他那儿学到了许多关于营养的知识。当时,营养学的知识我一无所知,所以饮食安排得也不是很好。
 
“有了营养师后,我又找了一位技术高超的治疗师,帮我探究儿童时期遇到的一些需要治愈的问题。我尝试过大喊、捶枕头,以宣泄内心的怒气。我还了解到宽恕对治愈会大有裨益。所以,我必须要练习宽恕,自己还有种种恩怨需要清理。”
 
宽恕的问题上我想多说几句,我打断露易丝。你小时候曾经遭受过暴力虐待,所以我想知道,你是先在治疗师的指引下开始治愈自己的情绪,然后才开始练习宽恕的吗?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发现有些人急着去原谅,只是希望自己在回想起曾经的背叛、失落或是任意一种虐待时,不要再感到痛苦而已。
 
“是的,我首先要治愈自己的情绪。”露易丝回答道,“我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逐渐意识到的一个事实是,我的父母出生时也都是漂亮的小孩子。我需要调查清楚,像他们那样原本单纯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蜕变为会虐待孩子的父母的。我开始到处搜集各种关于他们的故事,把所有我听说过的关于他们的故事拼凑到一起。我意识到,原来他们也是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长大的。如果你研究一下世界上最穷凶极恶的人的背景,你会发现他们一般都会有一个非常非常糟糕的童年。其中一些人,比如我,长大后会希望去帮助他人;而其他的一些人满脑子只会想要如何报复。但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之所以能够原谅我的父母,是因为我理解了他们的生活。”
 
所以,为了治愈癌症,你找了一位营养师、一位治疗师,寻求他们的帮助。你还开始尝试着宽恕他人。除此以外,还采取过其他什么方法吗?
 
“我为治疗作了这些准备,让自己相信治愈是可能的。做完这些后,我所需要的所有东西似乎马上就找到了我。还有一些有趣的际遇。比如说,我听说过足部按摩能够帮助身体清除毒素,效果很好。某天晚上去听布道的时候,我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坐在听众席的后排。要知道,以前我一直是坐在第一排的。我刚坐下还没两分钟,一个男人就走了过来,坐在了我身边。巧合的是,他竟然是一名足底按摩师。接着我了解到他提供上门服务,我意识到,我们的相遇一定是茫茫之中上天注定的。所以,我请他一周来我家三次,帮我做足底按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帮助了我的痊愈。我记得他第一次给我按摩脚部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如玻璃碎片般分散在我体内的毒素,被他一片片地清理了出去。”
  所以,你自我治愈的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要治愈身体、心灵,要保持健康的思绪、有益的情感?
 
“是的。六个月后,我到医生那儿复查。癌症不见了,我痊愈了。其实去复查之前,我的直觉就已经告诉我没事了,但我还是想到医生那儿确认一下。诊断结果出来以后,我真的开始相信,只要你愿意付出、愿意努力,就没什么是不可以治愈的。”
 
露易丝承认她治疗癌症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的治疗过程,要兼顾心灵、身体,还有情感,而不是简单地依靠“保持积极的心态”来驱逐癌症。这点我十分赞同。
 
“真的,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她说,“如果你让自己相信自己能够痊愈,如果你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位置,你所需要的帮助就会主动送上门来。但是关键的是,你还得有完成这整个过程的意愿。”
  要怎样才能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得到痊愈所需的帮助呢?
 
“首先,你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只用旧眼光看待问题。关于治愈,关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把视角从‘我做不到’变成‘我可以做到——自己要做的,只是要找出办法而已’。我曾经多次提到过‘无法治愈’这个词只是说某种病在某个时间还没有外力可以医治而已,所以我们需要动用自身的力量。当然,这就意味你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培养自我价值观——你需要相信自己值得被治愈。如果你能将这一自我价值观转化为强烈的信仰以及自我肯定,生活就会赐予治愈所需的一切。”
  如果现在有人正在读这段话,而且他的健康状况也陷入危机,你会建议他使用哪条自我肯定用语,来培养一份正确的心态呢?
  “我会先送给他下面这段话:
  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原谅我自己,
  我原谅自己,曾经让愤怒、恐惧、
  怨恨、其他负面情绪伤害自己的身体。
  我应该被治愈。
  我值得被治愈。
  我的身体知道该如何治愈自己。
  我要供给身体所需要的营养。
  我要吃营养、美味的食物。
  我爱我的每一寸肌肤。
  我看到,一溪清流流过我的身体
  为它涤尽所有杂质。
  健康的细胞每天都在变得更加强壮。
  我相信,生活在尽其所能助我痊愈。
  每只碰触我身体的手都是一只治愈之手。
  我的身体恢复得如此之快,
  医生都感到惊讶。
  每一天,我都在变得更加健康,
  所有方面都是如此。
  我爱我自己。
  我很安全。
  生活也爱。
  我会痊愈,
  且毫发无损。”
  那么,在你为自己治疗癌症的过程中,还继续为别人提供治疗呢?
 
“有,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只告诉了老师还有其他直接给我提供帮助的人自己的病情,其他的人都不知晓。我不想让他们的恐惧影响到自己,也不想因此分心。身体痊愈后,我立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最后决定离开纽约。毕竟在纽约待了30年,已经受够了那儿的天气。纽约的冬天实在太冷了。我想到一个一年四季都可以拥抱阳光、欣赏鲜花的地方。就这样,我来到了加利福尼亚。”
  接着你就在洛杉矶定居了吗?
 
“是的。在洛杉矶落脚后,刚开始的六个月,我会经常去海滩晒太阳。因为我有种预感,以后的时光我会变得非常忙,连去海滩的时间也没了。我还带着《治愈你的身体》去参加洛杉矶所有的形而上学聚会,只要能找到就去。如果合适的话,我会送一本给参加聚会的人。后来我发现,这些聚会没有一个我想再去第二次的,这些聚会都不适合我,我不是很喜欢。虽然如此,我还是试探了一下大家的反应,在当地逐渐吸引了几个客户。”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洛杉矶你一切都要从头再来。那你和纽约的客户还保持联系吗?
  “是的。我会跟他们通电话,同时努力在洛杉矶为自己打造一份全新的生活。
 
“在西好莱坞有一家很棒的书店,叫菩提树。我曾经把《治愈你的身体》带给书店老板看了几次,但是他不感兴趣。很快,生活开始把一些人送去那家书店,声称要买一本小蓝皮书。这些人中,有一半不知道书的名字,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但他们知道那是一本小蓝皮书。书店就到处联系,最后打听到他们所说的那本蓝皮书就是我写的《治愈你的身体》,就给我打电话预定了6本。挂断电话后,我立即上车,一路疾行亲自把书送了过去。第一年的时候,每次收到订单,我都会亲自把书送到书店。我发现,书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好,大大提高了我还有书在当地的知名度,一些当地人甚至开始向我寻求帮助。
 
“起初,我都是单独给客户提供治疗。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我开始开设小规模的讲习班,一般有6个人左右。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知道我开设的讲习班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听众数量急剧增加,最多的时候,一共有350个人同时出现在讲习班听课。我相信我所教授的内容还是有用的,因为参加讲习班的学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时,我就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把教课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应该能帮助更多别的人。但是我总是找不到时间。后来,我在纽约教授过的一个女学员来洛杉矶拜访我,还送了我2
000美元,以向我表示感谢,感谢我的课程帮助她改变了生活。能够作出这些改变,她真的很开心。这件事让我深为触动,因而下定决心,立即开始写书!
 
“我给了自己安排了六个月的时间来写这本书,并且开始从客户、讲习班那儿搜集信息。我把搜集到的信息,听过的故事以及《治愈你的身体》的内容都综合在一起,这就是《生命的重建》的雏形。我记得《生命的重建》出版后,我会放几本在讲习班的桌子上,边上放一个碗,装着零钱。谁想买书,就过来自己拿,把钱放到碗里就行,自己找零。那时的我没有多少钱,所以一开始也没有印太多。但是只要印出来的书一卖完,我就会立即拿着刚赚的钱去多印一些。”
  《生命的重建》第一版的出版,还有你为客户提供的治疗成功帮助你扩大了影响,增加了听众的数量,可以这么认为吗?
 
“的确如此。而且我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限于我教课的洛杉矶,其他地方的人也都知道了我。有一次,我只身一人去了澳大利亚——有人邀请我去那儿在周五晚上做一次公益演讲,周末再举办讲习班。周五晚上,当我抵达演讲地点时不禁大吃一惊,竟然有1000人在等着我。我百思不得其解,禁不住问自己:这些人究竟是从哪儿来的?他们在这儿做什么?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生活好像已经接管了一切,替我做好了安排。”
 
自此,露易丝越来越相信生活一直在指引自己,因此大受鼓舞:20世纪80年代中期艾滋病开始肆虐,露易丝的工作和知名度也因此攀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就像她自己现在解释的那样:“在我的客户中有几个同性恋。一天,其中一个人给我打电话问道:‘露易丝,你愿意为艾滋病患者开设一个课程吗?’当时我自己也不确定开设课程的话要讲些什么,但是我回答说:‘可以。我们聚一下,看看能做些什么吧。’结果就是,我开设了一个6个人的课程。讲完课后第二天,又一个人打来电话,告诉我说昨天晚上是他三个月来唯一睡着觉的一晚。这个故事很快就传播了出去。
 
“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有一点我却知道: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倒也不是说会做像帮助艾滋病患者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的人都是睿智的,只有我稀里糊涂。大家都一样,有着同样的初衷,那就是要帮助这么一群人。我决定继续使用我一直在用的教课方法:集中注意力释放怨恨情绪,帮助客户学会爱自己,鼓励他们练习宽恕——都是一些生活中轻而易举的事儿。
 
“与大部分人相比,这个特殊群体怨恨自己的程度更深,因为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排斥他们的舆论。这点我很清楚。和普通人一样,同性恋群体和自己的父母之间也存在问题。但是他们的父母经常会选择和他们断绝关系。当然,他们还会经常被称做上帝的憎儿。你说,经常听到这种言论,要怎么才能获得自尊?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我站了出来。我,一个曾经因为被自己父母抛弃而心伤的孩子,开始帮助另外一些被遗弃的人。我了解他们,我知道他们的怨恨是如何产生的。”
 
看来生活之所以将他们聚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露易丝对他们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份同情和理解是多么伟大的礼物。
 
“1987年,我在一周里同时受邀参加了奥普拉脱口秀以及菲尔·多纳休访谈秀。此后,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露易丝告诉我说。“这两个节目都听说了我为艾滋病患者所做的工作,所以想让我上节目讨论一下。我在班上找了五个表现较好的学员和我一起去参加节目。我们先参加的是奥普拉脱口秀。奥普拉是个很棒的主持人,她先让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一条信息,那就是我们是在用爱帮助彼此。我们不会害怕对方。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学会爱自己。
 
“我一直希望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开始给他们上课后,我传达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我们来这儿上课,不是要坐在一起讨论一下,当同性恋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儿’。虽然我们都知道,身为同性恋就是一件注定要遭罪的事儿,但是你们可以随便找一个地方倒苦水。到那时只要来到我的课上,我们就要采取积极的方式。任何人,只要他有什么积极的消息,或者有什么可以保持积极情绪的方法,都可以和大家分享。”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够指望从课上获得支持、理解以及得到某种好的体验?
 
“是的。每个人都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谁也不能作评论。我们会面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从他们那儿听到了积极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我记得一次有人送了我们六张按摩桌。他们每周三晚上都会把桌子带到我们上课的地方,把桌子支起来,请按摩师或者修炼灵气的人站到一张桌子旁边,给他人提供能量治疗。我们不叫这些桌子‘治愈桌’,而是‘能量桌’。对于很多人来说,整个星期可能只有在这里才会有人碰触他,所以这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的关注点很简单:开心。我的想法一直也很简单。一切都验证了一点:你简单,世界也会对你简单。
 
“在一周的时间里上了奥普拉脱口秀和菲尔·多纳休访谈秀,这让我们一时名声大振。我们只有几部电话,那段时间天天都快被打爆了。《生命的重建》连续13周蝉联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突然之间,我还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
  直到这个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拥有一份真正的事业吗?
 
“我从没说过自己想要一份事业。但是我记得许多年前曾告诉过自己,如果将来真的能拥有一份事业、要创建公司的话,要叫它‘海氏公司’。所以也算是梦想成真了吧。首先,我有了一本小蓝皮书,接着出版了《生命的重建》,录制了两盘冥想磁带——早晚各用一盘。这么算来,我一共拥有四种产品。刚开始凡事我都是亲力亲为。生意越来越大,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雇了一个人帮我。后来更忙了,我又雇了一个人。但是从那以后,出版社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但是不久,我就有了五六名员工。我记得有一年圣诞节,我给每人发了50美元奖金,而这已经是倾尽我所有了。
 
“我没有把公司设在家里,而是搬进了一栋公寓大楼。后来大楼里的几位邻居有些怨言,我被迫搬迁,公司就搬到了离原来不远的另一栋楼里。搬迁后,我注意到,在公司新址大厅的对面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时我们需要一位合格的会计师,所以我就雇这家事务所帮我们管理财务及税务。最后,我们意识到如果雇用一名全职会计师的话,花费会少很多,所以我们就雇了那家事务所的一名职员。这一次,生活又为我带来了扩大公司规模、帮助更多人所最为需要的人选。就在要定下会计师人选的时候,我要外出出差。出发前,我以为大家都同意了要雇用一个叫迈克尔的人,但是我回来后才发现最后雇用的是里德·特雷西。现在,里德是海氏出版社的主席兼执行总裁。事实证明,他是这份工作最合适的人选。”
  “在刚刚的谈话中,我意识到你不停地在说公司发展地缓慢。这似乎是你的一个主题。”我告诉露易丝。
 
“是的。现在,太多的人想着可以一朝成名。但是当我们踏上心灵之旅,准备回应生活的赐予时,在我看来,我们能做的、最有效的工作就是稳扎稳打,慢慢来。有时候,事情的发展也许会非常慢,慢得你都意识不到,直到某日回首时才会意识到。那时你也许会对自己说:‘天啊,看看,原来我已经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
  我发现,除了成功要靠一步步稳扎稳打,在倾听露易丝心灵之旅时还会重复出现一些别的关键词,比如:
  · 简单——集中注意力,每次只走一小步。这一步要简单,要易于掌控,切忌将事情搞得太过复杂。
  · 乐观——将注意力以及精力集中到寻求解决之道上,切忌揪着问题不放,自怨自艾。
  · 耐心——充分体验过程,有意识地从中学习收获,切忌急功近利。
  · 信任——学会信任生活,要看到所有经历的完美之处,已经收获的成长机遇。
  · 成长——将生活视为课堂,将我们的经历化作催化剂,促进改变,促进自我实现。
  · 赐予——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探求如何更好地鼓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切忌鼠目寸光,只想着怎样才能成功。
  · 行动——承诺自己。勇敢地站起来,踏入生命之旅为我们打开的每一扇门。
  · 信仰——敢于冒险,敢于向前,不为结果所惧。
  · 吸引——保持正确的心态,开发、挖掘自身潜力,吸引发展所需的一切。
 
露易丝,在结束我们第一次谈话之前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生活会不停地敲我们肩膀,提醒我们留意可能要来的机会吗?如果我们只等待生活的提示,做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正确的道路吗?
 
“我觉得那只会让你忙得手足无措,”她回答说,“有很多人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制定目标——一年后的目标、五年后的目标。但是我从来没有。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试图去做那些已经规定好了、有着严格限制的事情。我只是一直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帮助他人?这个问题我已经问了自己几千遍了,直到今天我依然在问。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苦难之事,我意识到,也许自己不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至少我可以不停地询问自己这个问题,从而展现出积极的意愿,认真去考虑要怎样帮助他人。
  “一旦理解了这一方法的运作模式,并且开始相信这一运作模式,我们要做的就简单了,只要接起电话,打开邮件就好。”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