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曾国藩出奇制胜的13招治人手段

書城自編碼: 221713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人际交往
作者: 宋师道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801417954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3
《 界限感:打造完美人际关系的秘密 》
+

NT$ 252
《 道歉的五种语言:《纽约时报》畅销书《爱的五种语言》《赞赏的五种语言》姊妹篇 》
+

NT$ 446
《 说话的魅力(全新珍藏)(说话的魅力,沟通的秘笈。刘墉绝美签章、传世名画打造全新精美装帧) 》
+

NT$ 371
《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 》
編輯推薦:
治人手段一 治人先治己:有大志无不成之事

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先要立大志,欲治人无不先从治己为首要任务,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一生都期待自己有大成就,以为立志当为男人倔强性格的表现,他时时以立志为人生纲目,在他身上有一种常人所缺乏的大气和霸气,这种气场足够震慑人心,让对手觉得技不如人。所以,“志气冲天”成为他治人的第一个手段。
內容簡介:
古今成大事者,无不以治人为先。不能治人,就可能会受治于人,时时身处被动的局面之中,不能成小事,更别说成大事了,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深谙此理。曾国藩所生活的年代晚清已经处于外受列强,内处乱世之中的社会末期,曾国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独善其身,并且还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与他高明的治人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翻开曾国藩的诸多著述,书中无不透着“治人”二字,这是他成就其一生大事的重要手段。
我们且看文学家、史学家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述:“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竞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桓,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由此可以知道曾国藩一生的特点和个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曾国藩达到上面成就所运用的治人手段是什么?我们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是因为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你不主动玩出些治人手段,就可能会被人所治,而身处被动之局面。就如曾国藩所认为的那样,不会治人者,便不能够冲破人生难关,成就一番大事业!曾国藩一生有两大名号:“曾剃头”和“曾军师”。前者盖因其手脚狠酷而来,让被治之人魂飞胆破;后者则因其治人心术多端而来,可令别人觉得深不可测。为此,李鸿章惊曰:“曾公乃一代治人手段大师也!”可见曾国藩的威名!
本书总结了曾国藩惯用的13种治人手段,从最实用的角度分析并阐述了曾国藩的治人心法与治人奥秘,细细读完后,你定会惊呼:“统御人心之法原来如此简单!”通过对书中曾国藩治人心法的积极实践,定能使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脱颖而出!
關於作者:
宋师道,毕业于北京大学。从事明清,民国史研究。著有《曾国藩全集》《胡雪岩全集》《曾国藩挺经》等,其作品畅销大陆、港澳台等地区。
目錄
治人手段一治人先治己:有大志无不成之事

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先要立大志,欲治人无不先从治己为首要任务,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一生都期待自己有大成就,以为立志当为男人倔强性格的表现,他时时以立志为人生纲目,在他身上有一种常人所缺乏的大气和霸气,这种气场足够震慑人心,让对手觉得技不如人。所以,“志气冲天”成为他治人的第一个手段。
曾国藩认为:不治人就难以成大事,而治人要先学会治己才行。这说明:治人是成大事的一种手段,而立志成大事又反过来可以治住人。当然,要成就前者,就要先做好后者。
1?志气冲天,以天下为己任
2?砥砺自我,“强”字当头
3?有“同类中我最强”之气
4?以个性自砺,才能有大作为
5?从大处着眼做大事情
6?战胜自身弱点,所向披靡
治人手段二操控好自己:轻松治人不留痕迹

不懂操控自己者,欲要充当老大,还想治服他人,这是一种非常低劣的想法和做法!曾国藩当然深谙此理。他知道欲成大事,欲治服别人,首先要操控好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不被他人抓住把柄,才不会受治于人。
曾国藩讲求办事技巧,无论在什么时候,他总能够把办不成的事情办成。他知道慎独之功是一种修炼,所以,操控好自己,是他不留痕迹治人的巧妙手段。
1?欲成大事,必先戒“四败”
2?牢记“三戒”之不败人生之法
3?不越规,守住自己的身心
4?守住“平实”二字
5?言行一致,少说多做
6?己当难,功人享
7?生死不弃,患难之中见真心
治人手段三慧眼辨人:识人为治人第一要务

要想治住人,必须要先学会辨人和识人,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了对方,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治住对方。曾国藩认为用慧眼识人是治人的首要任务。他的操纵方法是,通过察、看、窥等方法识人。曾国藩这样做,说明他绝非是一般的治人高手,而是懂得善于从人的性格上去着手治住对方。或者说,他成功治人的首要秘诀就是辨人和识人。
1?用慧眼识俊才
2?有才必识,有才必求
3?提防性格怪僻的人
4?选人以操守为大要
5?必选“智、严、劳”之才
6?识破三种“不可抬举”之人
7?用好“互利、互慕”之人
治人手段四治人要治心:善从根子上入手

“心”掌控着人的言行举动,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治住人,就要从“心”入手。曾国藩深知此道,他做任何事都能够排除枝叶,从主干入手,能够解决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的“主干”即为“人心所向”,所以“治住人心”是曾国藩治人的一个高明手段。
其实,只要治住人心,就能让人心服口服,能够达到治人的最佳效果。否则,治不住一个人的心,不但治不住人,而且还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其实,在任何时间治人,都不要把“治”字流于表面,而是要刻入对方的心中,让对方在人前、人后都能心服口服,这才是长久的治人之道。
1?从“心”出方,方能博得人心
2?得人心的秘诀在一个“诚”字
3?治“贪”先治其根
4?善用“重典”治人之私欲
5?治人要诀:摸透人的精、气、神
6?以威信震慑人心
治人手段五治住要害: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曾国藩治人有一套自己的思路,他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根据人的特点,抓住其要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曾国藩在治人时最为重视的就是抓对手的要害,然后再旁及其余,所以,他总是能够一招致人,一招服人。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失败,往往是不知要害,都是做一些皮毛的事情,而自己忙乎了半天,也无任何收获,这哪能治服他人呢!
1?治人的基础手段:治事、育人
2?制人三法:防琐碎、去虚文、戒骄矜
3?奖励得法,庸才变大才
4?将心法传承下去
5?找到最能替你排忧解难的人
6?善用“联合策略”
7?以“耐烦”为第一要务
8?以民为本,以民为利
治人手段六为人谨慎:以稳妥为第一方针

曾国藩知道,要治住人,自己首先要谨慎,并要保持一颗警惕之心。这样,才可以避免伤害,才能避免让一些藤条似的错乱的麻烦缠住手脚,同时还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为此,他做事讲章法,为人讲原则,这才促使他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他能够居安思危,能够在多种方案中精选“稳”招,并以此来成就大事,这也才使他的人生少了许多麻烦,多了几分顺畅!
1?反省自察,走好治人每一步
2?凡事只求平稳退路
3?在势盛之时,头脑越要清醒
4?善于施展“慢功夫”
5?为人做官讲究“廉矩”二字
6?敢于弃名绝利
7?生命讲活法,做事讲章法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以“忠信”为第一要义
10?与人为善,主动化敌为友
治人手段七摆出神态:让人琢磨不透心思

大凡成大事者,必先要有一种遇任何事都气定神闲的神态,它是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场,能让你在他人面前树立一种威严,让人琢磨不透你的心思,从而达到治服他人的目的。曾国藩就善用此法。在任何情况下,哪怕遇到天大的事情,他也能够镇定自如,处乱不惊,让他对手觉得其高深莫测,从而甘愿受治于他。这也是曾国藩的另一个制胜法宝。
1?克服浮躁之病
2?内心主“足”,自有远大
3?书中自有人生之道
4?静中悟真境,淡中通事理
5?养身先从养心开始
治人手段八隐形藏本:真真假假不露真相

要先治人,必先要保全自己!如何保全自己?曾国藩认为,那就要学会隐藏自己,该露的时候要显露,在遇到险境时,也要学会隐形藏本,保存实力,才能够后发制人。在变幻莫测的官场中,在险象丛生的战场上,曾国藩也遇到许多险机,但是他都能够化险为夷,与其善于隐形藏本的功夫是分不开的。在很多时候,他总能够将虚和实结合起来,轻易不显露自己的真相,并力求人生之不败。所以,这是他治人成功的又一大法宝!
1?该藏即藏,该露即露
2?既要明争,也要暗计
3?巧用“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
4?“不越式”御人之术
5?善用“面具”,藏身保命
6?藏起锋芒,含而不露
7?退心藏身,是一大治人之法
8?深谙藏锋之道
治人手段九能进能退: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进退之道是一种做事治人的心术。俗话说:“该退则退,退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曾国藩认为,在适当的时候,你退一步是为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所以,退不是失败,而是积蓄能量,克敌制胜的一种致命招式。为了使自己军队的实力更为宏大,他很懂得适时的放权;在与他人处事中,他讲究退让和忍让……正是因为做好了“退”字功,才有效地积蓄了力量,才会“进”得更高更远,才赢得了诸多人的支持帮助。
1?该放权时即放权
2?不争即为大争
3?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4?欲治服人,必先练好“忍”字功
治人手段十随机应变:不同人采用不同招式

治人,有什么密秘招式吗?当然有!那就是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招式。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直率的、有绕弯的、有开朗的、有沉稳的、有诚实的、有虚荣的、有自信的,还有自卑的。真正的高手在治人时,是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动,因人而治的。这也是曾国藩治人哲学中很重要的一套策略。
1?善抓时机,变不利为有利
2?摸准时机,另谋发展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招数
4?择人而事,不可草草
治人手段十一恩威并用:软硬兼施治住人心

刚柔相济、软硬兼施是曾国藩治人的又一突出特点。他力求刚如铁,柔如水,试图以恩威并用,治住人心。以此为治人决断,结果使他办不成的事情也办成了,并且还巩固了自己的霸主的地位。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你能够做到刚柔相济,软硬兼施,那么你就可以收笼对方的心!
1?敢于用硬话威慑人心
2?严厉待人,不循私情
3?治人要诀,“严”字当先
4?钢如铁,柔如水
5?刚可制柔,柔可克刚
治人手段十二广交朋友:借助他人成就自己

曾国藩认为,要想成大事,必须要借助他人之力成就自己。曾国藩极为善于创建自己的人脉资源,并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并且随着自己的地位越高,还努力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努力将自己的人际网织密,并处处让自己的关系网为自己办事。就是因为他拥有了广博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人脉资源,才使他获得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也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变得比一般人更为顺畅。所以说,广于结交朋友,并善用朋友的力量是他治人的另一高明手段。
內容試閱
治人手段一 治人先治己:有大志无不成之事

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先要立大志,欲治人无不先从治己为首要任务,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一生都期待自己有大成就,以为立志当为男人倔强性格的表现,他时时以立志为人生纲目,在他身上有一种常人所缺乏的大气和霸气,这种气场足够震慑人心,让对手觉得技不如人。所以,“志气冲天”成为他治人的第一个手段。
曾国藩认为:不治人就难以成大事,而治人要先学会治己才行。这说明:治人是成大事的一种手段,而立志成大事又反过来可以治住人。当然,要成就前者,就要先做好后者。
1?志气冲天,以天下为己任

治人者,自己何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殿试成进士,名列三甲。按清代科举常例,三甲进士多不能入翰林,曾国藩为此而感到羞愧。此后他更加努力,跻身于翰林行列,更加努力,终于登上了仕途的最高阶梯。这是他按照治人治己的观念来要求自己的,即“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很多人到了翰林这个地位,已不必在书本上用太多的工夫,只消钻钻门路,顶多做做诗赋日课,便可坐等散馆授官了。曾国藩来自农村,秉性淳朴,毫无钻营取巧的习气;在京十余年来勤读史书,倒培养出一股“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志气来。

为此,他将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国藩”,即暗寓“为国藩篱”之意。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的巨树一样,有朝一日必将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然君子立志,志在何方?曾国藩以为:“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即有为大众谋求幸福的胸襟,有在内精通学养,对外振兴国家,开创伟业的壮志。他十分自信地表示:“莫言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决心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士大夫的基本人生信条,实现其“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

曾国藩还认为,要实现“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要达到这样一个人生的最终目的,就必须具有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因为,人生的道路是极其艰难困苦、坎坷不平的,尤其是处于内忧外患一齐袭来的中国近代社会,要扭转国家的命运,实现天下大治的目的,困难会更大,需要个人牺牲的东西会更多。他总结历史经验,得出认识,认为古往今来,大抵圣贤豪杰,之所以能完成救世的宏愿,都是力排万难,独任艰巨才达其目的的。因为,“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他在日记中,更以其具体透彻的例子加以说明:

与子序言圣人之道,亦由学问、阅历渐推渐广,渐习渐熟,以至于四达不悖。因戏称曰:乡人有终年赌博而破家者,语人曰:“吾赌则输矣,而赌之道精矣。”从古圣贤未有不由勉强以几自然,由阅历悔悟以几成熟者也。程子解《孟子》“苦劳饿乏,拂乱动忍”
等语曰,“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亦与赌输而道精之义为近。予序笑应之。

道理说得很明白,要成为一代圣贤,要达其“匡时救世”的目的,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没有奋斗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不行的。进一步说,如果缺乏坚忍不拔的奋斗牺牲精神,即使具有救世的抱负,到头来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和家庭都是无益的,终究成不了一代圣贤,人生的意义也就大为淡薄,甚至不复存在了。

正因为曾国藩具有以上这样一种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平生都以全力为实现这个“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目的而锐意奋斗。

曾国藩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成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自从七品以后,开始了他为期十二年的京宦生涯。本来,凭他的学识和才能,完全可以在学问上专心进取,成为著名的学术大师;但是为适应他那“匡时救世”的人生哲学的需要,他没有更进一步向这条与世隔绝、不问政治的道路上走下去,也终究不能成为一个十足的学问家,而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暴席卷东南各省之际,应命出山。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曾国藩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因而他在咸丰二年(1852年)丁母忧在籍守制之时,清廷令他帮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本省团练事务,但他当时不打算应命,当即草疏恳请在家守制,具呈亮基代奏。誊就未发,接张亮基函,告知太平军势如破竹,挺进东南各地,武汉失守,人心惶惶,恳请曾氏迅速来省城共商大计;好友郭嵩焘亦亲至湘乡力劝为保桑梓,不必死抱守制成法,应命出山而治事。于是,曾国藩毁弃前疏,于咸丰三年(1853年)初毅然出山。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父母逝世,儿子在外做官必回籍守制一年或数年以尽孝心。然而,为什么曾国藩最终还是应命出山,加入与农民起义为敌的行列呢?这在曾氏给清廷的奏折中说得很明白:

今回籍未满四月,遽弃庭闱,出而莅事,不特臣心万分不忍,即臣父亦慈爱难离。而以武昌警急,宵旰忧劳之时,又不敢不出而分任其责。

言下之意是,守制之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确是很重要;但国家危难在即,我虽在守丧之时,但为国家利益、为“匡时救世”担当应负之责,即使暂时背不孝之名也值得。从此以后,曾国藩虽历尽千辛万苦,碰到的困难不计其数,终因受救世人生哲学的驱使,忍辱负重,不敢懈怠,为清政府尽心竭力。即使是生命攸关的时刻,也在所不辞。如咸丰四年(1854年)兵败靖港,他忧愤投水欲自尽,被章寿麟等救起,随后反复掂量,终于鼓足勇气继续与太平军作战。每次遇到危急时刻,他都“咬牙”坚持,直至把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血腥镇压下去。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强硬不折的毅力,均来源于他那维护儒家纲常伦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救世人生哲学观。

曾国藩出身于正在上升中的中小地主阶级家庭,来自统治阶级下层,故其救世人生哲学观是积极向上的,很少颓废思想。同时,又由于他非常相信主观意志的作用,认为只要拼命去干,就能达到救世的最终目的。因此,这种救世人生观,不仅在咸、同期间对封建士大夫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在19世纪末年乃至20世纪初年,亦在激进民主主义者身上留下了它一定的痕迹。近代湘籍爱国志士就有如谭嗣同、唐才常、陈天华、禹之谟等人,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甘为中国“变法而流血”,拒绝出逃;自立军起义期间的唐才常,从小就立志“以天下为任,以救中国为事”,以“匡时救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生长在湖南乡下、曾在湘乡等地求过学的青年毛泽东,在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吸收、消化过程中,曾国藩的救世人生哲学对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2?砥砺自我,“强”字当头

治人需要一种做人的胆略,曾国藩提倡自强、倔强,这都是大丈夫立世治人所必不可缺的。值得引人注意的,则是曾国藩在此自强、倔强的基础上提出了“明强”的概念。明强的意思,不外乎既要自强,又不能盲目自强;既要超过别人,又要注意一定的条件和场合。在这里,曾国藩以历史上的人物为例,提出要坚持孟子的集义而强、曾子的从自我反省中倔起,反对李斯、曹操、董卓、杨素那样的强,因为他们的强都用于谋一己私利上,所以没有好下场。

一个人才识超群,或机敏过人,便想在别人面前表露,以图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场合下施展才能,却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杨修曾是曹操的主簿,他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位思维敏捷的官员和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

一次,曹刘两军又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一日,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候也很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写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是很切中杨修之要害的。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肆,曾数犯曹操之忌。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取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曹操深怕有人暗杀他,便常对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然后又上床睡去。不久醒了起来后,假意问谁人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后,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触犯了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

南朝刘宋王僧虔,是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宋文帝曾看过他写在扇子上的字,赞叹道:“不仅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
当时,宋武帝一心想以书法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故而,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也相安无事。

隋代薛道衡,十三岁便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609年),被招还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颇不高兴,说:“不过文词漂亮而已。”因炀帝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们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得冤枉。他不正是太锋芒毕露遭人嫉恨而命丧黄泉的吗?

唐代的顺宗在当太子时,亦好作壮语,恍然以天下为己任。太子有盛名,服人心,自然也是使自己顺利当上皇帝的一个先决条件。但太子胜过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举动,所以又常会遭父皇的猜忌而被废黜。聪明的太子因此必须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响的名气。顺宗做太子时,一日曾对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但王叔文却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父皇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敏感问题,你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招揽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自明?”太子听得如雷贯耳,于是立刻闭嘴哑言。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方有了唐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

这种含才不露、不显身手的风格,就是明强,也就是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特长,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最好的历史人物大概应推范蠡了。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以处安”,就激流勇退,放弃了上将军之大名和“分国而有之”
的大利,退隐于齐,改名换姓,耕于海畔,手足胼胝,父子共力,后居然“致产十万”,受齐人之尊。范蠡虽居相安荣,但又以为“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闲行以去,止于陶”,从事耕畜,经营商贾,又致货累巨万,直至老死于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范蠡三徙”。范蠡之所以辞官退隐,就是考虑到不要让尊名大利给自己带来身家性命之危。事实上他的考虑是有道理的。与他共扶勾践的文种就因不听范蠡的规劝接受了越国的尊荣大名,结果死在勾践手下。说到底,像顺宗、范蠡这样处理名位的方式,都是为了形式上放弃之后,更永久地保有它。

曾国藩饱读史书,对历史上这种因显示才能而招来杀身之祸的例子早已了然于胸,尤其是身处官场,又值乱世,各种激烈的矛盾冲突随时会把自己卷入漩涡。因此,曾国藩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带兵之际,都时时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让自己处在太显眼的位置。

在天京攻破前夕,曾国荃贪功冒进,曾国藩对此忧心如焚,不断寄信给曾国荃,要他审时度势,适可而止,当时的这一段历史集中体现了曾国藩心中的明强思想。

曾国荃部获得无为州、运槽镇之捷后,距金陵仅二百里,但由于节节分兵守安庆、枞阳、庐江等处,兵力顿形单薄。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十四日,曾国藩奏请准曾国荃回湘募勇六千人,准备再大干一场。曾国藩在安庆写信至湘乡说:“沅弟不特不能幅巾归农,且恐将膺封疆重寄,不可不早为之计。”所以望他“迅速回营,不可再在家中留恋”。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由于李秀成进攻上海甚急,谕令曾国荃统带老勇八千名赴沪。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初四日,清廷正式任命曾国荃为浙江按察使,“即赴新任”。正月二十三日,又“飞催曾国荃将所募湘勇留防安庆,克日督带老勇八千,救援上海,择要堵剿”。二月初三日,又将曾国荃补授江苏藩司,再次令他速援上海。接到这些廷寄,曾国藩本也是叫他遵命率师赴援上海的。但是曾国荃执意不肯去,因为他眼睛盯着的是攻下金陵的功业,心中想着的是充斥金陵的财货。曾国藩无法,只得听之任之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