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藏漂十年

書城自編碼: 220470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旅遊/地圖旅游随笔
作者: 张苹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4229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3-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27/19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51
《 侣行(优酷视频同名图书,点击量突破1.4亿次!张昕宇、梁红的环球极限旅行,只有走得更远、更惊心动魄,才能觉知你在原来的状态中根本无法觉知的意义和震撼!白岩松、高晓松倾情推荐!) 》
+

NT$ 342
《 《文化苦旅》(新版) 》
+

NT$ 358
《 纸牌屋 》
+

NT$ 324
《 边疆问路:再不出发梦就远了 》
+

NT$ 324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編輯推薦:
酥油搁在糌粑里。
酥油涂抹在女人的脸颊上做护肤品。
酥油涂在伤口上。

在西藏生活,
我们个体的命运就是藏漂的命运,
我们从来处漂来,
这里也许是驿站,
也许是终点。
內容簡介:
你从哪里来?为什么会选择留在西藏?从哪里来?八十年代后,西藏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基本的内容是原始土地,纯净湛蓝的天空,有着坚定信仰的淳朴的民众,遥远的天堂香格里拉。它成了城市化进程中感觉不爽的人们的一个白日梦。梦的内容是关于自我的清明,从庸俗的生活中救赎,回归原始单纯的生活,男男女女多少有着梦想,能逃离旧日生活,人们渴望奇迹,这是无可救药的。逃亡,逃亡,流浪和漂泊,我们是整个集体的逃亡者,逃亡是我们孩童年代的梦想。西藏是最好的选择。
關於作者:
张苹,自由写作者,画家。1977年出生于湖南。1997年北漂。2000年入藏至今,举办过《洞察西藏》《烈日西藏》《拉萨火车》《西藏女性》等展览。藏漂十余年,遇见无数人与事,照见现实与理想,反复咀嚼遂成《藏漂十年》,不为别的,只为一个“本真的西藏”。
目錄
序言 张苹的西藏陈村V
自序 到山上去,以梦为马Ⅸ
壹 高原 火光
回到我们的山上去,荒凉高原上众神的火光——海子《西藏》
在北京
水和虚无
到来与开始
贰 西藏 漂荡
“藏漂族”的形成是一次集体的无意识行为。基于对自己的理解,我想,我们是父母叛逆的儿女,我们更多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我们主动寻求边缘的生活方式。
荆棘鸟
子宫里的酒吧
豆子的茶花
生活在别处
丹杰林路的烟火世俗生活
白地上的小O
漂泊的贝司手
杀手猎艳传奇
伤痕累累上西藏
董姐的白湖生死
谭永林的幸福生活
班戈有仙女吗?
藏二代李姐和她的父亲
留在西藏的理由
叁 拉萨日常
酥油是粮食,酥油是药。酥油的味道就是藏族人身上的味道,飘散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所。
住在药王山
拉萨日常
老街老情结
过个藏历年
有情苟生
肆 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酥油搁在糌粑里。酥油涂抹在女人的脸颊上做护肤品。酥油涂在伤口上。
乐金刚山里的娘热沟
朗若小姐
拉萨女人节
草根女人生
MEDIA
纳木错的山湖纠结
DANCING BAR的女孩
我是女人,方便之所
伍 杜撰一个藏地爱情
他在八廓街认识了一位来拉萨不久的牧区姑娘,眼睛也是亮晶晶的,今年再看见她,就觉得她变得懂事了,眼睛里的光泽也变了。
S到山南
亮晶晶的眼睛
杜撰一个藏地爱情
蒙古族姑娘雅如的西藏情缘
朋友Anne
德珍、八诺和他们家的狗
陆 幻觉,失去和得到
这些年有时候我路过她家,我就去看看,按下门铃,许长时间,时间凝固,在门口抽支烟,用手剥掉那些蛛网,仿佛一个宗教的仪轨。她去哪里了?她还在拉萨吗?她生活得好吗?
据说那排平房马上就要被拆掉了,我也再不存希望能在拉萨遇见她,我也再不会追逐每一个类似她的背影……
石头
正果
生一个孩子
在拉萨眺望故乡,归家

后记
內容試閱
拉萨日常
藏面
有朋友上西藏来,那是一定得去尝尝藏餐,就像去拉萨一定要去逛逛八廓街、看看布达拉宫,也许像想认识一个重口味的藏族姑娘一样, 那是幻觉落到实地的感觉。藏餐金贵呀。
平常藏族人的饮食,拉萨人的饮食,主要是藏面,甜茶酥油茶,糌粑。
虽然被称为藏面,用的主料还是以小麦面粉为主。本地的青稞属裸麦,产量是很低的,在尼木县这样的山区,亩产两百斤就了不得了。现在也在陆续地引进青海、甘肃的品种,像是北青10 号,亩产达到五百斤, 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我闹过一次笑话,下乡采访时,听错了亩产量, 多加了几百斤,草稿里为西藏人民增收了多少粮食呀,酿成青稞酒都能把我醉死。
虽然藏民在六七千年前就开始学会种植春小麦,但西藏本地的小麦产量是很低的。用藏小麦做成的面粉,“做馒头粘牙,做面条成段,包饺子露馅”,况且小麦种植对海拔有要求,必须在海拔三千米内的地区种植。
在山南的农区村庄,一天能吃上一碗藏面,我就深深感谢菩萨恩赐, 看见孩子快速捞吃面条,喝完最后一滴汤汁,觉得幸福呀。在拉萨就没有那么幸福,甜茶馆里藏面、酸萝卜和甜茶那是日常食物,藏面就是面条, 它就是牛肉汤面,两块钱一碗,佐菜酸萝卜片或者酸萝卜条,或者辣酱。藏面可当作早餐、中餐、晚餐,在不想手抓糌粑的情况下,在不想自己做饭的状况下,打发了事轻松方便;朋友交流谈事八卦间,就吃饱了肚子。藏面也是藏区旅行时,在人口聚集的小镇小城的甜茶馆里能够选择的少数主食之一;喂养我们的肚子和精神,为追求生命形而上的意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和动力。
藏面的做法有些特别之处,要事先压出来煮熟,然后晾干待用,吃时在汤锅中煮沸,再盛入碗中,加入牛肉汤料,撒点牛肉丁,矮小长桌上一放,配一碟酸萝卜,随意加入辣酱。之所以被称之为藏面,有三种说法。第一,据说在面条里加入部分青稞粉,增加了面条的韧劲。这个我表示怀疑,青稞只能用来做炒面,劲道一点谈不上,而且藏面下两次水, 口感类似于用开水冲泡面,里面硬,外面软,这个叫劲道?第二,牦牛肉的汤锅。这个实在是要赞的,藏族人不吃葱蒜,牦牛汤锅是很实在的, 有做餐饮的朋友在尝了我做的卤煮牦牛肉后,说这牦牛肉堪比神户牛肉, 我没有吃过神户牛肉,所以也没有办法说什么。三,藏式辣酱。好的藏式辣酱是水调的,加入香料和盐,香味和油泡辣酱不同,很有特色,辣酱初入口时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有后劲,在嘴里转几圈,辣味就一点点出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喜欢吃盐井加加面,做的方法类似,量少,两大口吃完一碗面,一个小个子,如我,也能吃五碗。五个空碗一字排开, 如同小时候过家家的游戏,那个开心啊,饱了。
甜茶馆
1913 年英国人进入西藏,留下了很多遗迹至今,江孜宗德炮眼废墟还在那儿,甜茶则是深刻事件之一。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一些事情无心无为,以自己的时间和速度在空间里流动。英国人可没有体会茶在东方的禅道和精神传递,爱吃甜食和肉的民族,什么都搞得花哨,在清苦的茶里生生加入牛奶和糖, 消解午后的无聊和湿冷的空气,有聊生出英国茶文化。
英国人在印度将茶培植成功后,又加进了生姜和香料,弄得更加香艳了,西藏人不喜欢这样。但是好像话也不能这么说,八廓街的很多店铺都卖尼泊尔和印度的咖喱、香料、各色的染发剂、印度歌舞的CD。我曾在为数很少的藏族人家里品尝到了加印度香料的甜茶,上溯家族历史才发现有渊源。这是极少数的,西藏人民爱甜茶。
从茶马古道运进西藏的砖茶终于不再清苦了,牛奶让它滑腻温暖, 糖一遍一遍地挑逗舌头——我们爱甜食。
在西藏,在拉萨,甜茶馆遍地开花,那是比在家待的时间更多的地方。它什么时候在这里形成的?它和藏族人们仿佛生活了千年,西藏人想他们的祖辈的祖辈就应和甜茶在一起。
甜茶馆形成于20 世纪20 年代,从贵族客厅到公众场所,当牛奶不是稀罕物,固体的奶粉很廉价时,整个西藏都喝上了甜茶。
甜茶馆,是拉萨最日常的公众场所,也是营业时间最长、消磨时间最好的地方。就算现在,甜茶馆的女客人也不多,上了岁数的阿佳拉(已婚中年妇女)和嬷拉(老年妇女)不在此列,在八廓街转经路上的甜茶馆经常坐满了手持转经筒的嬷拉,带着自家的狗休息歇脚喝喝甜茶。甜茶馆在一开始就是一个男性场所,所以难免被定义为灰色地带,男人们自在是因为放松,是因为可以做一些家里做不了的事情。现在功能化的灰色场所更多,更加细化,甜茶馆里的女人就多了些。
甜茶馆给人的印象:烟火熏得黑黢黢,奶渍油渍滑腻腻,矮长桌长凳, 几束阳光照进室内,桌凳摆到院子里。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氛围生意才好, 原来“老革命茶馆”没有换新地之前,人是排着队往里挤,后来干净了敞亮了,生意反而大不如从前。
甜茶馆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的基本诉求,甜茶酥油茶清茶,藏面藏包子咖喱饭。没事的男人整天耗在茶馆里,家里的女人就会抱怨自己嫁了一个糟糕的男人。吃喝交际,生意好的茶馆永远热烘烘,八卦谣言满天飞,气氛很热烈,因为没有啤酒,所以也不会上火发癫。时间少的人, 早上起床开车到茶馆,时间再紧也要喝三磅甜茶,吃一碗藏面,人才踏实了,然后去上班。散人们更爱茶馆,喝茶聊天,晒晒太阳,老人们手摇经筒,拨动念珠,搞好了所有前世今生后世功课,心满意足。
三鹿奶粉事件时,大家恐慌,不能喝甜茶了,过不久,鼓起勇气, 甜茶还是不可缺少的。现在平静。阳光还是一样的,茶杯还是一样的, 你是要三磅五磅还是八磅?
酥油茶
茶是高原人解决维生素缺乏的首选。
高寒之地,牧区只有毛皮和肉食,农区生产青稞粮食,生活最基本的需求通过物质互换完成。按理说,林芝地区气候宜人,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最佳地区,却是老西藏的流放和蛮荒之地。现在下到林芝地区,农户家家都有蔬菜大棚,但是进到里头,却只有几畦星星落落的萝卜秧子, 没有人愿意花心思种菜,藏族人没有吃蔬菜的习惯,农村人都习惯到镇上买大白菜和萝卜,房前屋后没有菜地,倒是满地跑的藏鸡聒噪吵闹得很。
也是这十几年的事情,拉萨周边逐渐形成一个个蔬菜花草的大棚集散地,可是种菜的绝少藏族人,那是辛劳的四川人做的营生。现在,菜市场的蔬菜瓜果分为内地菜和拉萨菜,拉萨菜的价格高于内地菜,尤其冬季,更是菜比肉贵。冬末春初,本地种的香辣椒零售价高达十五元, 买的时候让人心悸。我住在一个藏族人聚居的小区,能够常买到的蔬菜有小白菜、小油菜、萝卜、辣椒、青笋、蒜薹、土豆,这是拉萨家庭最常吃的小菜,要想吃得花样多点,就得跑远一些才行。
藏族人的维生素大部分是从茶里得到供给。清茶、酥油茶、甜茶, 清茶就是纯砖茶,在牧区和农区还会搁点盐巴,酥油茶在这个基础上混合酥油,甜茶则是加奶和糖。
酥油茶的好喝与否直接跟酥油的品相直接相关。在八廓街买酥油得有火眼金睛才行,像我这样的外地外行人,非买到土豆做的酥油不可。八廓街有没有好酥油?当然有,只是我分不清哪个是牦牛酥油、羊奶酥油,哪个是土豆做的类酥油。好酥油真的有起司的香味,醇厚绵长,酥油一定是藏族人骨子里的味道。酥油加盐加熬好的砖茶,在清晨,在长长的铜皮箍酥油桶里,长长的甲罗(木质搅拌器)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捣搅,打得茶水声一阵阵响,阿佳拉打茶的动作充满古典的庄重。油水交融,酥油茶好,倒入暖瓶备用待喝。下到农户,必喝酥油茶,客人喝一口,主人添一点,殷勤备至。
在拉萨,老式的木制酥油桶现在成了体现民族特色的装饰品,电动的搅拌机已经进入家家户户,快,省劲。就算是周边郊县,儿女买个电动搅拌机回家,那也是体恤母亲的孝敬举动。
酥油茶在拉萨有式微之势。藏族人爱吃肉,这些年市场上从来不缺肉,肥胖的人越来越多,高脂肪和高胆固醇所引发的心血管类疾病发病率呈上升势头。再者食物多样化了,也没有必要老守着那几样。酥油茶虽喝得少了,但也是必备的,再说好的酥油也难得,乡下亲戚送来的, 雪亮眼睛挑来的,还是好东西呀。
很多人从文化的象征符号来看待酥油茶,酥油茶和这个民族相伴的历史太长了,人们在歌声里反复吟唱。
酥油
酥油在这片高原上,无疑是最重要的物品。它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二是作为宗教供奉的必需品。酥油在藏族的心中, 那是有着最醇厚的香气的、最丰富的、营养最好的、热量最高级的、食物最牵挂的、思乡最受待见的礼物。
酥油是奶制品的精华。打酥油的桶大,一桶能装八十斤的牛奶和水的混合物,牦牛鲜奶发酵加入温热水后,反复捣打使油水分离,油脂浮于上层和桶壁,将其捞出置于冷水中挤净脱脂奶,攥成团,一桶奶打出酥油五斤,攒多了,就缝进泡软的小牛皮袋或者是羊肚子袋中,运到拉萨。朋友从牧区回拉萨,带回一组照片,有一张牧女打酥油的照片:桶高及胸部,坐入土坑中,那个牧女有如从珂勒惠支铜版画走出来的粗壮母亲, 藏袍系于腰间,两只胳膊攥着粗长的甲罗向下使劲。那张照片犹如纪念碑的结构,塔一样女人。
牦牛奶酥油,奶牛酥油,绵羊奶酥油,山羊奶酥油,黄酥油,白酥油。
酥油被用于茶,放牧的时候,喝酥油茶是不太可能的。牧人带在身边的食物有糌粑、砖茶、酥油,于是捡几块石头堆成简单的灶眼,生成火, 烧上水,搁点茶,倒入碗中,捏一块酥油放碗里,从糌粑袋子里撮出糌粑, 加点茶水,撮挤成团,吃下肚子就打发一餐了。

酥油搁在糌粑里。
酥油涂抹在女人的脸颊上作护肤品。
酥油涂在伤口上。

牧区是这样,农区是这样,城市花样更多。新流行的拉萨新式藏餐, 便有酥油人生果,酥油黄蘑菇,酥油拌青稞酒糟等。酥油人生果原来是在藏历年年前二十九的驱鬼节里吃的珍贵食物,现在也在日常待客时被当作特色藏餐推荐。过年吃的古突汤(面疙瘩汤),如果吃到面疙瘩里包着酥油,那是赞美你纯洁善良,是吉祥如意的祝福。过年吃的切玛果子无一不加入酥油,连彩色的切玛盒子里也有用酥油做成的象征,去藏族人家拜年,酒杯里还要捏一点白酥油放上。
信仰的坚定,是生存的艰难么?酥油在生活里这样必需,这样珍贵, 供养肉体,供养佛。酥油广泛用于寺庙,从僧侣们的生活到供奉,诸位菩萨护法前的长明酥油灯,长供的彩色酥油花。她是白色,她纯洁,她善良公正忠诚,涵盖在佛教的“息”里,象征妙观酥油灯长明,作福德舍吝贪、施心无恼。白色的酥油,黄色的酥油,彩色酥油花。什么仪式里没有酥油?什么地方没有酥油?找不出来,好像到处都是。
酥油是粮食,酥油是药。酥油的味道就是藏族人身上的味道,飘散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所。

夏布劲
对不起,我好像已经吃完了家乡的稻子,北方的大馒头,以及各色的谣言,我的胃里填充了粮食,它们像石头一样坚强,我应该可以以风露为食,让骨头成为我的风格。
是一个老人,带着不置可否的笑说:“尝尝这个,夏布劲,回到生食饮血的祖先生活,尝尝这肉。”
我有多苍老,历经世事,说都可以尝尝,不是坏事。
夏布劲,生牛肉,带血的,牦牛酱。我一脸笑,不阴不阳。
从抒情到叙事究竟有多远?
他(她)一脸真诚地说:“那个西藏,住帐篷哦?”“嗯。”“穿兽皮哦?”“嗯?嗯。”“吃生肉哦?”“嗯嗯。”“那——”“我在西藏还燧石取火,喝羊血,你看我那两颗犬牙没?长了吧,长了,嗯嗯, 小心”“……”
我怂恿着他(她)的猎奇心。
可爱的夏布劲,因为确切存在。
夏布劲的可爱之处在于很多人不敢尝试。生的,我的肠胃好娇嫩的, 好脆弱的,它拒食异类的。没有关系的,试试吧。其实就想看你捂着肚子颦颦娇羞的模样,先把你套进来再说。牦牛,天堂的牛,喝着矿泉水吃着虫草,最好的牛肉,最原生态的吃法,最西藏哦。
它的原料只有两样:生牦牛肉酱和辣椒。本味。夏布劲就是生牛肉酱的意思。一般是佐餐馍馍的酱汁,好吃。好吃在于刺激,刺激压过味觉的体验。它是什么味道?生肉的味道,生羊肉生牦牛肉,生肉很鲜甜。
拉萨的夏布劲我觉得也就是拿来刺激刺激人,吃法还是太温和了, 肉酱加辣椒粉和水的稀释,酱汁淅淅滑滑的。我喜欢林芝的生牛肉的吃法,更粗犷些。最好是藏历年时期去林芝,人人都在喝酒,生牛肉佐餐。牛肉冻成冰碴,拿出来横丝切成薄片,码在盘子里,旁边一碟生辣椒粉, 拿起一片肉,蘸一下辣椒,送进嘴里,冰未化,在嘴里咔咔一激,脆生生的凉丝丝,提升了生肉的脆甜口感,最后一股辣椒的火气升了出来, 再喝口酒,哎呀。辣椒还是不烈,把辣椒换成青芥末,那个味那就对了, 日本人应该会特别喜欢吧。
用来做牛肉酱或者林芝生牛肉的都是大腿或者臀部的瘦肉,不带筋不带肥,不用担心牙口不好的问题。
有那么奇特吗?有那么刺激吗?还不够吧,昌都地区的腐肉吃法更绝:牛肉用罐子封好厚埋于地下,让其发酵成浆状,再拿出来待客。据说, 这可不是轻易能够吃到的,那是给很尊贵的客人的。我没有吃过,很想见识一下。我的猎奇心和想象力有没有重到能够击碎我的味觉的承受力, 还未可知呀。
实在觉得胃这个东西是贱痞子,饥不择食,也难以打发,吃了东想西, 吃了猪脚想龙肉。越饿得慌味觉越细微,吃得越饱越难伺候。

风干肉
风干肉是这个高原漫长冬季里的最大恩赐。
我第一次上高原的时候,正值冬天,在安多地区看到秃鹫就行走在村庄路旁,缩着大大的翅膀。冰雪世界的牧民穿着厚厚的羊皮袍子,不一样的鲜艳粗犷色彩裹着黑色的高大的行走的人。我哆哆嗦嗦下车,又被刀子一样的冷风赶进了车里,高原只有满眼的枯黄和冰雪。我总是疑心这是一个梦境,因为随后展开的日子,所看到的总是有很大的区别。随后的几年,那曲镇就变得整齐划一,那风打在大小如一的石头墙上就仿佛是另一个城市。
能够跟风抗衡的就是高原坐着的石头,随着这风生成的食物就是风干肉。那曲的风干肉在西藏颇有盛名。
风干肉的形成,应该是寒冷地带人们为存贮食物,自然而然选择的处理方式。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有风干肉这样的传统食物。其实并不算稀奇的食物,因为和大漠极寒的气候、粗犷的民风、马背上的悲歌这样的意境相连,所以它总是不羁的、带血的生食。想象一下,小伙子用装饰了松石的刀子片出一块块肉,肉带着凝固的血,在帐篷的篝火旁,唱起牧歌,钻进姑娘的帐篷。其实那曲的风干肉是松脆的食物,像肉酥。那曲干肉的好吃,据说是跟冬季极寒干燥的气候有关,也跟一道重要工序有关。藏历十一月是宰杀牲口的季节,牦牛在宰杀后,片成条,在水里过一遍,通常马上就冻上,这刀子一样的风一刮,肉里的冰慢慢没有了, 肉的组织已经被冰胀松,要吃的时候,极其酥脆。据此推论,其实阿里的风干肉也是相当不错的。
在拉萨,每年都要在晚上的温度降至零下7℃到零下8℃的时候开始做风干肉。这个时候,各地宰杀的牦牛一车车地堆放在各个小区的门口,一个家庭至少也要风一只牦牛后腿或者更多,冬天的牦牛肉一斤卖十七块,做干肉要花掉八百一千的。小贩帮你把肉片成条,厚约半寸甚至更薄,因为拉萨冬天暖和,所以拉萨的风干肉与别的地方不同,显得要纤细许多,颜色和口感都有区别。在拉萨,风干肉一般做两种口味, 原味的一种,抹上辣椒和盐巴的一种。肉调上作料,拿到通风最冷的房间, 房间里挂上细绳,把肉一条条挂好。肉刚挂上是红彤彤的,过上两天或者三天,如果天气够冷,肉色转为深褐色,冻上了,一个月后,干肉就彻底地风干,这时差不多也该过藏历年了。拉萨干肉口感硬,颜色深。
干肉是过藏历年时待客的佳肴,每年这个时候干肉都吃到嘴要打泡, 说不吃了不吃了,一见它,手又不由自主伸了出去,随手在辣酱碟子蘸去,鬼抓手,根本没法控制。
风干的不仅仅是牦牛肉,还有羊,猪,但是味道都不如牦牛肉的口感。因为在这里生活,我顺便风了鸡肉、鸭肉、猪头肉,蒸了下酒,还是不错的。
格桑花
你知道夏天的拉萨有多么漂亮和妩媚吗?你知道夏天的高原上空盛开着多么狂欢湛蓝的空气吗?有时候看见格桑花开在荒原之上会让人像打了鸡血一样,人会高兴得在草地里撒了欢地转圈和尖叫。
莫名想到“四季”的概念,用四季来套用拉萨的气候,就会觉得矫情。西藏就是两个季节的交替,半年的旱季,半年的雨季,冬季一切的生命都在收藏和蛰伏,雨水一来,所有的生命都在绽放。我刚带着儿子从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潭公园回家,带了一身的花香。这还是萨嘎达瓦节的四月(藏历),那些柳树刚刚抽出新绿荫,下面已经坐满了歇息的一家老小,喝个甜茶,吃个饼子,开始期待夏天的到来。
我在西藏这个地方生活了多年,深深感受到这里的人对花朵的热爱, 最深沉的蓝、最火热的红、最耀眼的黄被牧区的男女穿戴在身上,是祖先的财富,是现世的富足,更是对荒凉的高寒高原那触摸不到的来世的爱情。可拉萨人却显得含蓄很多,一点点的绿松石、红珊瑚、黄蜜蜡点缀在女人的脖颈和耳下,唯一不吝啬的是在夏天将所有喧嚣的色彩开放在了院子里,不言而喻的,一户人家院落花朵的繁茂至少象征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和兴盛。这样的联想一点都不为过,那些美好的无害的颜色和香气愉悦了人,也是用来愉悦神的。
在显密(藏传佛教中的显宗和密宗的合称)的经典里,供养一事是说得很清楚的。五妙欲里色功德声功德香功德味功德触功德,十六供养天女中便有鲜花天女的位置。在西藏,所有的花都叫梅朵,女人们都是梅朵,所有的野花都叫格桑梅朵,有可能她是黄色的小雏菊,或者是“张大人花”或者是其他的品种。到了夏天,八廓街里有专门卖格桑花的嬷拉、阿佳拉和普姆(少女),她们把一捧捧黄灿灿的格桑花用草扎成一束束, 多年前一束是一块钱,现在涨到了一束三块。买花的藏族人多是把花插到放了水的塑料可乐瓶子里,就放在转经筒的旁边,或者别在一个石刻的佛像旁边。夏天的时候,你要是到岩摩石刻那(在药王山的南面), 石头壁上大大小小的诸佛菩萨被厚厚的颜料涂抹得鲜艳无比,拙朴热情, 一排排的格桑花或立着或躺着伴着青灰的石头,石头上方是鲜艳的菩萨结金刚跏趺坐,石头下面的格桑翠绿的叶子顶着鲜黄的花朵,空中飘着的五色绚烂风马旗呼啦啦地扯着风,真不知道这是不是法国印象派失落的调色板呢。
我的院子里边边角角都开满了格桑花,一开一片,招蜂引蝶逗虫地从夏天开到深秋,甚至在冬天至早春季也会有一两朵黄花忘记季节,弄出一星黄色,拨弄你那感叹的情怀,叹息一声那不知死活的执拗和率性而为。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露珠上,格桑花在黄昏收拢的花苞还没有开,一只早起的蜥蜴就把它掐了,吞进自己的肚子里,留下一段嫩茎, 一片小叶子傻愣愣地支着,还没有恍过神来。太阳升得高了,花儿们就把花瓣全打开了,这格桑花有一股生生的香气,淡淡的。院子有五棵茂盛的察绒玫瑰,花又大又香,盖过了这淡淡的香气,要是丁香花也开了, 整个院子香得更是热闹。可是这色彩里谁又能忽视阳光一样的金黄色呢, 她们铺陈在草的上面,自由自在供养着夏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