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編輯推薦: |
《百年图强》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三部委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之一!本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青少年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百年图强》围绕领土和主权这两个国家生存的基本条件,对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作了全景式的描述,真实、生动地展示了百年来中国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写实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间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救国图强的可歌可泣的壮举,丰富了我国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建党立国的最宝贵财富,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热情。
|
關於作者: |
浦启华: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彭立兵: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副所长
|
目錄:
|
一 迷蒙的天朝
一向自命不凡,自称“十全武功”的乾隆对大英帝国派人来“朝贡”十分高兴,认为自己果然恩播海外
英王派来大批科技专家,可惜一个没派上用场。洋人提出演示大炮,无奈乾隆又不愿看
面对皇上的垂询,孙玉庭回答说:“中国一旦禁止茶叶出洋,英吉利便既穷且病,还谈得上什么强盛!”
英国人来贸易,清朝君臣反以为人家来“朝贡”,好心劝说:以后不要再不远万里来贡献了
二 虎门销烟
英国人喜欢上了中国的茶叶,可中国人对洋货却不感兴趣
大英帝国干起了贩烟买卖,于是印度遍地开满罂粟花。一船一船鸦片源源向中国运来
贩烟发了横财,铁头老鼠查顿禁不住喜气洋洋地发了一通“妙论”
大清皇上要禁烟,禁烟令一道比一道严,但是烟鬼一天比一天多,官吏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
鸦片,禁与不禁,大臣们各执一词,道光皇上在龙榻上辗转难眠。林则徐一道奏折又使道光帝吓出了一身冷汗
眼看清朝要禁烟,义律向女王政府写了一封信:派舰队到中国来
钦差大臣林则徐一到行辕,便在大门外贴出了两张告示
烟贩子决定应付一下钦差的谕帖,不想林则徐早盯上了零丁洋上的数万箱鸦片
三 百年国耻——割让香港
巴麦尊的逻辑是,对于清政府必要时可以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大清国君臣相信,英国人是不敢与中国开战的,要战胜这些夷人太容易了,只需一批竹杠即可
九龙、川鼻海战捷报使龙威大振,皇上立即传下圣旨,要林则徐“不可畏葸!”
女王发表演说:大英帝国的尊严受到侮辱。271票对262票,对华用兵军费案便这样通过了。一支舰队向中国杀来
虎门铜炮成了一堆派不上用场的废物,老将关天培无可奈何刎颈自尽
大敌当前,大清国的将军用起了妇女溺器破英军“邪术”
三元里,洋人被愤怒的村民围困,广州知府居然出来打圆场
璞鼎查得意洋洋地报告巴麦尊:“现在剩下的事,就是女王陛下宣布哪些中国港口或海域将并入女王陛下的版图了。”
四 圆明园,罪恶的火焰
总想“揍人”的巴麦尊又发了“高论”:对清朝政府需要每隔八年或十年就狠狠地揍一顿
广州城破在即,总督大人居然搞起扶乩
九龙租给了英国,两广总督劳崇光因此得了500两白银“租金”
叫嚷要在天津再次教训中国人的英法舰队,不意在大沽口遭到重重一击
绝代名园,毁于两个强盗之手
九龙被迫割让,奕似乎并不心痛,他居然“理直气壮”地说:海口余地,非内地要隘可比
五 贪婪的北极熊
沙皇尼古拉一世目光盯在中国的黑龙江,对此,东西伯利亚总督心领神会
沙皇牛气十足地说:俄国国旗不论在哪里升起,就不应当再降下来
俄国人觉得自己的逻辑很“合理”,既然英国人和法国人能用武力强迫中国人接受他们的建议,俄国人为什么不能?
北极熊胃口大得出奇,一口咬下去本属中国的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并入了俄国的版图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杀人放火,俄国出来打圆场,于是“好心”得了“好报”,又从中国索要了一份大“礼物”
对俄国的方案,俄国代表只要大清国一句话:接受还是不接受
68岁高龄的左宗棠率师直逼哈密,大军之中有他为自己做的一口棺材
崇厚稀里糊涂地在俄国交来的条约上写下了自己的大名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发誓要到俄罗斯来一次“虎口索食”
六 甲午,决战岂止在战场
明治天皇野心勃勃: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老佛爷要做大寿,想把颐和园修葺一番,但没有钱,只好把海军军费挪用了
出兵台湾失败,日本卧薪尝胆,天皇多次下令节省内廷经费
临阵磨枪,李鸿章哀叹,自己至多是个裱糊匠
小日本决意一战,大清国和战两歧,光绪帝急得手足无措
李鸿章想入非非:请求英国派十数铁甲战舰开到日本,勒其撤兵
七 椎心之痛——《马关条约》
甲午海战,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变成日本的联合舰队。日本上野公园至今仍悬挂着甲午海战中被俘的“镇远”、“靖远”两舰的铁锚
日本的意思很明确,议和大臣须有割地全权
面对日本人的割地要求,李鸿章万般无计,竟然想起让大英帝国来代管大清国,哪知英国人不干
春帆楼,大清国的强国梦化成了泡影
八 沙皇的美梦:黄色俄罗斯
日本从李鸿章手中拿走了辽东半岛,俄国着急了
一直想在中国拥有一个港口的德、法两国有了共同语言,接到俄国倡议后,两国欣然同意
日本觉得自己不是三国的对手,又不想便宜了中国人
“黄色俄罗斯”有了眉目,辽东半岛终于成了沙皇陛下的“关东省”
有了英、美的撑腰,日本人和俄国人打了起来,大清国十分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急急忙忙宣布“局外中立”
九 瓜分狂潮
德国人看中了中国的胶州湾,德皇狂妄地说:“派兵占领它。成千成万的华人将发抖,当他们感觉到德帝国的铁拳沉重地压在他们的颈上。”
清政府想到中俄有约在先,何不求助俄国。没想到俄国早盯上了旅大,俄舰开进旅大,就不走了
英国公使照会清政府总理衙门,声称由于俄国租借旅大,致使英国在华北不足与之相对抗,所以必须租借威海卫
有了俄国支持,广州湾划到了法国的名下
总理衙门要光绪帝尽管放心,拓展香港界址与另占口岸不同,条约中有若干条权利自己还可以灵活掌握
十 义和团的悲剧
洋人要求镇压义和团,慈禧太后说:民心已变,总以顺应民心为要
俄国人不想承担侵略责任,英国西摩中将当了一回联军统帅
清朝中枢大臣认为:义和团有法术,刀枪不入,可以用来报仇雪恨。慈禧导演了一场攻打使馆和教堂的闹剧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慨叹:中国人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面对张之洞的劝说,英国放弃了惩治慈禧的初衷
说是议和,清政府的全权大臣李鸿章和奕劻竟被列强甩在一边,议和成了列强各国之间的谈判
慈禧太后见《议和大纲》没有把自己列入“首祸”,不禁喜出望外,立即电谕李鸿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
十一 租界——国中之国
洋人男女在大街上搂搂抱抱有伤风化,乾隆谕批:“番妇不得入省”
洋人的大炮厉害,于是商馆不再是“镀金的鸟笼”,门口挂上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小刀会起义,洋人乘机武装自卫,既镇压了小刀会,又赶走了清军,从此上海外人居留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李秀成大军东下,本想洋兄弟不会拦阻他进入上海,不料一顿枪炮,自己面部还挨了枪子
租界的洋枪队成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得力助手,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再也不提收回租界的事
十二 世纪之初,阴霾仍然沉重
孙中山在人们的簇拥下,登上了扎着绣花彩绸的敞篷马车,缓缓向临时大总统府驶去
孙大总统为寻求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开出极优厚的条件,但列强不为所动
袁世凯虽然当上临时大总统,但上台后,他发现自己的日子十分不好过
列宁说: “中国革命在欧洲资产阶级中间所引起的不是对自由和民主事业的热忱……而是对掠夺中国、开始瓜分中国、攫取中国领土的欲望。”
十三 大漠阴谋——外蒙古独立
沙皇俄国上上下下,嚷出的声音是出奇的一致:蒙古的戈壁沙漠是俄国极东和东南的“天然疆界”
一个斯文的俄国学者甚至要在中俄之间画一条“血线”
沙俄新任驻华公使在赴任途中,专程到库伦向“四大皆空”的活佛赠送价值2万元的金银珠宝
杭达多尔济亲王在彼得堡向沙皇递上了蒙古活佛的信。沙皇要当北京和库伦之间的居间人
11月30日,清廷驻库伦办事大臣被押送出境,没几天大清朝的外蒙古变成了“大蒙古国”
有沙俄撑腰,“大蒙古国”的活佛对无论是孙大总统还是袁大总统的劝谕,一概不予理睬,袁大总统和战皆难
外交总长梁如浩深恐《俄蒙协约》责及己身,竟一走了之
日本人出来搅局,已没有了国家的白俄残匪在外蒙古干起了杀人放火的勾当
苏俄红军追击白匪追到了外蒙古,于是,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了
十四 痛失唐努乌梁海
“吞并唐努乌梁海!”一个商人在俄国外交部大叫大嚷
伊尔库茨克总督手下的一个官员,在档案库里找到一份文件,他认为这就是外交部要的证据
尼古拉二世要外交大臣“回忆一下我们占领阿穆尔边区的历史”
1914年6月,沙皇的军队开进了唐努乌梁海。面对沙俄的统治,唐努乌梁海人并不服气,无奈袁大总统顾不上他们
十五 一战与“二十一条”
对于欧洲战争,袁大总统命令:中国严守中立,他还要列强不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
中国想到了对德宣战,想到了收回青岛,但是日本人反对
日本天皇下诏对德宣战,但占领的是中国领土
袁世凯要当皇帝,日本人开的筹码是“二十一条”,而且送来的备忘录的纸张上赫然印制着无畏舰和机关枪的透明水纹
中国声称的“让至极点的修正案”,日本仍不满意,天皇下达了总动员令
《中日民四条约》签署,美国人不满了,他们想到了“门户开放”
欧洲在打仗,日本人要乘此时,让他们与自己搞个秘密条约
中国成了战胜国,大总统徐世昌举行大阅兵,狂喜中的游行群众推倒了东单克林德石坊牌楼
十六 巴黎和约,中国说“不”!
欧洲打得正欢,中国驻美公使馆就有人在考虑收回山东了
参加和会,中国有四大目标。中国看中了既谈“民主”,又谈“自由”的威尔逊,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最高会议上,顾维钧语出惊人,美国总统、英国首相纷纷上前,与之握手道贺
日本人表示愿将山东交还中国,但得办个手续
中国外交部来个日本人,声称,对于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行为,日本“殊不愉快”
中国公布密约,日本气势汹汹地质问,“为什么事先不接洽”
贝尔福被授权将“三人会议”决定口头通知中国代表,但是会议记录及和约草案却不让中国代表过目
中国外交失败,逼得军人通电反对,外交官辞职泄愤
面对国内舆论,中国政府决定采纳巴黎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但是列强不同意。左右无奈,大总统徐世昌竟也要“辞职”不干了
北京政府大换班,新总理给巴黎和会代表“充分放权”,要他们对于和约签字问题:看着办
几名华工,找到了代表团驻地,给陆征祥留下了一支手枪和一份警告信
十七 还我山东
日本公使奉命敲响北京外交部的大门
对于找上门来的日本人,中国政府竟觉左右为难,又施起了“拖”字诀。孙中山想出了个办法:抵制日货
对北京政府收回山东的决定,山东人很不放心,他们干脆把省议会搬到了北京
美国人对日本在远东的作为很不满,它决定采取行动。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摸清了美国人的脾气,提出的议案,美国人很满意
中日谈判桌旁,坐有英国人和美国人,顾维钧说这是“边缘谈判”
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个条约,毛泽东一语道破了其中真谛
十八 收回租界
巴黎和会,中国给列强画了一条线。华盛顿会议,美国给中国送了个顺水人情,但其他列强却踢起皮球
旅大的租期到了,日本铁定心不还,而且“欠债的”比“要账的”还凶
威海卫,谈妥了的事,6年后才兑现
国民政府外交部告诉英国人,“若不检束,则民众将使英租界成为无价值之物”
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对于逞凶之外国人,中国“当以 ‘国际土匪’视之”
十九 挑在刺刀上的傀儡——伪满洲国
“五相会议”后,天皇收到了田中的一个奏折,日本把目光盯住了中国的满蒙
19万东北军竟打不过1万多关东军,一夜之间丢掉沈阳,100多天丢掉东北,这到底怎么回事
建川美次到达东北后得知,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关东军已秘密起草了《满洲统治方案》
逃到日租界后的废帝溥仪,无时不想“重登大宝”。满洲国的“真龙天子”被藏在汽车的后箱里偷“运”出天津
就职典礼,溥仪穿的是西式仪服,而不是他朝思暮想的“龙袍”
国联调查团在东北转了一圈后,得出结论:对中国东北要实行“国际共管”
二十 开罗,历史的遗憾
罗斯福的计划是,在大国宴席旁,为蒋介石设一座位,但斯大林不愿与蒋介石同桌,丘吉尔则怀疑蒋的资格
蒋介石给自己画个圈:参加开罗会议“本 ‘无所求,无所予’之精神”
罗斯福给蒋介石开了一个丰厚的礼单,但莫名其妙的是,蒋委员长并不想照单全收
罗斯福提出中国收回香港,蒋介石要他去跟英国人讨论一下,惹得丘吉尔暴跳如雷
《开罗宣言》对中国至关重要,只可惜,它本来应该对中国更有利些
二十一 废约
大战之际,英美成了盟国,中国政府乘机提出废约。蒋夫人宋美龄在美国报纸大谈废约
中华民国国庆,费城独立厅的自由钟敲了三下。同时,美、英宣布立时放弃在华特权
英国的还账单上,对香港只字不提。丘吉尔说得很干脆:废除英国在华特权并不包括将香港交还中国
顾维钧向蒋委员长献策,先收下英国人的第一份礼,同时暗示我们等着收第二份礼
日本人破译了美国人的电报密码,马上行动,英、美两国傻了眼
二十二 雅尔塔,中国被出卖
斯大林开价了,罗斯福随手把大连扔在了天平上
对前来试探的哈里曼,斯大林很含蓄地说,“我必须告诉俄国人民,我们为什么对日本作战。”2个月后,斯大林干脆拿出一张地图,指着地图对哈里曼说出了俄国的要求
罗斯福提出把香港还给中国,实际上是将了斯大林一军
斯大林认为只要美、英、苏签署协议就行了,不必通知中国人,因为要中国人保密很困难
得知蒋介石希望和自己会面的要求,罗斯福淡淡地拒绝了
二十三 战胜了,但喝下的是苦酒
宋子文行前,蒋介石要他想尽一切办法搞到雅尔塔会议的核心材料
杜鲁门要求赫尔利先向蒋介石透露点风声,探一探蒋对密约的态度,不想蒋介石的态度却使赫尔利慌了神
斯大林告诉霍普金斯,苏联愿意对日作战,但一切要看中国人是否愿意接纳《雅尔塔协定》再定,要美国抓紧行动
宋子文看完杜鲁门递过来的密约,脸色气得发白,表示500年内中国“一定要以军事行动来解决这一争论”
一见面,斯大林就盛气凌人地质问蒋经国:“你们为什么不让外蒙古独立?”
二十四 收回香港,中华民国无能为力
蒋介石把收回港九,列入了国民党的党纲
英国人认为,战后香港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外交上打嘴仗,而是靠军事力量重占香港
一支英国海军特遣队向香港开来,但当他们登陆上岸,却受到了已投降的日本军队的射击
张发奎接到命令后,派遣13军沿江而下,准备向香港推进
杜鲁门不同于罗斯福,他站在英国一边,对蒋介石的求救不予同意
日军投降,代表蒋介石受降的是英国将军
二十五 时机一步步地成熟
面对横扫大陆的人民解放军,英国急忙调兵遣将,但是能否守得住香港谁的心里也没底
建国在即,毛泽东对来访的米高扬说出了自己对香港的打算
虽说收回香港易如反掌,但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却另有打算。南下大军收到了军委的一个命令
港府报告:英国与中国当局在边界的关系是正常的
中国政府通过秘密渠道向港英当局转告了周恩来的3项条件,港英当局立即心领神会
收回香港,毛泽东并不着急,他认为那个地方:“目前对我还有用处。”
中国告诉联合国,香港“不是殖民地”
中方在做收回香港的准备,英国人不明就里,千方百计要探个究竟
希思问了邓小平一句话,8年后终于得到了答复
二十六 主权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人手里不是没有牌,她已想好了对付中国人的法子
邓小平说的虽是大实话,但撒切尔夫人听起来总觉得不是味
邓小平说谈判问题有3个,而主权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铁娘子”口口声声要对香港人负责,但香港人似乎并不领情
二十七 谈判桌上的交锋
为收回香港,中国修改了宪法,起草了12条。为继续统治,英国提出了“三脚凳”
英方感到风声不对,撒切尔夫人致函中国总理
邓小平给中英谈判设了一道时间界限
英国作出了一个赌博性的决定,打出“经济牌”,香港掀起9月风暴
邓小平在驻军问题上毫不让步,杰弗里?豪态度矛盾
杰弗里?豪二次访华,中英谈判“柳暗花明”
二十八 五十年不变
邓小平的意见很明确:香港应有适合自己特点的模式
政制“民主化”是一柄“双刃剑”,中方怎么也难以招架,港英当局这算盘打得精
1989年的那场风波,英国以为有机可乘,赫德大谈:英国要接连打几张让中国人难以招架的牌
“50年不变?”香港人又犯起愁来,但听了邓小平的讲话,悬着的心又放下了
《基本法》通过,香港人高兴地说,将来香港“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二十九 雪山之上的争夺
对于英、俄两国的利诱,年幼的达赖十三世不知如何是好。辛亥革命爆发,达赖十三世宣布“独立”
川、滇军队节节取胜,进军西藏在即,英国政府出面了
西姆拉会议,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平起平坐。英国人受俄国人启发,想把西藏也画成内、外两部分
麦克马洪线画出后,23年后才偷偷塞进一本冒充是1929年出版的《条约集》
达赖十三世在英国手中的日子也不好过,南京来了达赖的代表,西藏出现了一名国民政府的女职员
两名美国军官来到拉萨,随身带有罗斯福总统给达赖的信
“泛亚洲会议上”飘起了雪山狮子旗
三十 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人民解放军进藏,亲英分子指令各寺庙念经诅咒
毛泽东还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开国大典,远在青海的班禅发来了致敬电,请求:“速发义师,解放西藏”
虽远在苏联,毛泽东还是给邓小平等人拍发了标有4个“A”字的特急电报
大军进藏,邓小平心中有谱
和平解放西藏,邓小平起草了两个文件,毛泽东大加赞扬
格达活佛要亲赴拉萨劝和,邓小平苦苦劝阻,朱总司令也来电相劝。果然,活佛途中遇到特务
大军进藏被阻昌都,藏军重兵集结,军事较量不可避免,邓小平说:打!
张经武取道印度,到达亚东,竟能说服达赖回到拉萨
17条协议,接受不接受,3000人在拉萨吵得不可开交
三十一 反击,打出30年和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印度政府说这会使“中国的地位因此而削弱”
中国正忙于抗美援朝,印度乘机交来了一份备忘录,向中国开列了7项权益要求
毛泽东对尼赫鲁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吵得面红耳赤
尼赫鲁亲自到穆索里给达赖打气
美国人说:“我们知道印度在东北边境正在对共产党中国施加很大压力,我们早就希望它这样干。”印度国防部代表团赴莫斯科,定购了大量军用飞机
尼赫鲁下令,把中国军队从“入侵地区清除掉”
西山军事会议,毛泽东决定“打出30年的和平”
三十二 南中国海——流动的国土
克鲁马闯入南沙群岛,竖起了占领石碑,台湾军舰将其抓获,让他写下保证书
南越政权眼看不保,却侵入我南沙群岛
我海军舰队齐集台湾海峡国民党方面静观其变
越南统一后,说过话就不算数了。越南人开了枪,28分钟后,他们的两条船被打成重伤
三十三 钓鱼岛,日本别干蠢事
盛宣怀进的丸药十分灵验,慈禧老佛爷便将钓鱼岛赏给了他
井上靖是这样评论的:钓鱼岛是日本“偷偷从中国窃取的”
中日建交是大局,双方同意搁置争议,但日本做尽了小动作
日本青年社两次登上钓鱼岛,而对中国人的抗议,桥本龙太郎指示警察厅“做好准备”
池田行彦惹恼了香港人
台湾岛内有人主张,两岸联合,捍卫国家主权
美国政府声明,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
《人民日报》警告:日本别干蠢事!外电报道,我在东海、南海举行军事演习
三十四 俱往矣,中苏较量
张治中等人劝毛泽东,新中国外交要“两面靠”,毛泽东却认为要“一边倒”
建国在即,刘少奇奉命访问苏联,行前毛泽东叮嘱再三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起草完毕,周恩来看后在条约名称上加了“互助”二字
1957年,毛泽东回忆他的第一次苏联之行时说,那时“我们同斯大林意见不合……”
陈云想起当年,总是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156项,那确实是援助”
“五一”前,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要求中国在“五一”期间不要挂斯大林像
赫鲁晓夫未能说服毛泽东,毛泽东说得很干脆:建立联合舰队,不行!
邓小平坦率地告诉苏联人:“中国共产党永远不会接受父子党,父子国的关系”
苏联重提派遣专家,中共中央致信说,中国人民信不过你们
美、英、法三国的通讯社都从莫斯科发出消息说:苏共和中共已达成协议,要毛泽东下台,由周恩来为中共中央主席
柯西金晃动着小指头,对周恩来说:苏联只消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将中国打回石器时代。中国导弹部队按命令与苏军进入对等准备
尼克松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世界从“两极”进入了“大三角”
邓小平对戈尔巴乔夫表示:“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
三十五 澳门,世纪回归
葡萄牙人要求晒干货物,500两银子租得了澳门
英国人打胜了,澳门变成了“自由港”,葡萄牙人银租不交,还自行征税
单方面行为总不是长久之计,葡萄牙逼迫清政府承认“葡国永驻管理澳门”的权利
南京国民政府通知葡萄牙政府,终止《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睬都没睬
非殖民化,葡萄牙不表异议,它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还撤走了5000名守备部队
中葡谈判还算顺利,周南仅用两句唐诗,一个典故就将其描画出来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中葡会谈有了小小的曲折。周南匆匆离葡回国,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只是在机场搁下一句话来
|
內容試閱:
|
一 迷蒙的天朝
1793年9月。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
9月份,北京开始进入她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秋季,金秋的北京,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在度过了漫长的闷热潮湿的夏季之后,京城里的芸芸众生顿觉气朗神清。
9月份,对于乾隆朝的大清帝国来说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83年前正是在这个季节,当今天子降临人世,并于26年后开始统治帝国的万里江山,于今已57年了。9月份是大清帝国皇帝陛下的寿诞之日,能不举国欢庆?
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相比,乾隆皇帝不算是个坏皇帝。继位以后,他继承先辈们打下的千秋江山,励精图治,大清国在他的手下,顺着康熙大帝创下的赫赫威势,强盛为当世东方第一大国,可谓四海晏然,国泰民安,睥睨宇内,乾隆皇帝能不傲视万物,气吞八荒?
既然大清帝国是如此的强盛,既然帝国的皇上是如此的圣明,那么,皇上的寿诞喜庆定然也就非同寻常的热闹和隆重。这一年一度的贺庆大典已是大清帝国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页,牵动着举国上下的政治神经,甚至连帝国周边的藩国也无不为乾隆皇帝的寿诞而精心地准备着。
事实上,9月份还未到,大清帝国的上上下下已在为皇上的寿庆而紧张地忙碌着。官员们在搜肠刮肚地精心起草庆贺皇上的寿表,国学高手们已把庆贺的寿联拟就,帝国的驿道上奔跑着敬献寿礼的车辆人马,四海奇珍,齐献京都,臣民们无不希望以此博得皇上的欢心。
早有准备的帝国的东方藩国也纷纷派遣自己的贡使前来祝贺,进献方物。
而就在此时,远在万里之遥,隔着茫茫大洋,一个岛国,也早已把目光盯在了乾隆皇帝寿庆之日。
1792年9月,英国朴茨茅斯港。
一支庞大的船队经过精心准备,从这里出发了。单从船的性质来说,这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一支舰队。其中的“狮子”号装有74门大炮。当然今天这支船队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奉英王乔治三世之命前去给中华帝国的皇帝乾隆祝寿。为首的特使马戛尔尼爵士,是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毕业的硕士,曾任英国驻俄公使,代表英王统治印度的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副使斯当东,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在他们带来的近百名随员中,有各方面的科学技术专家和军事家;随从卫队则一律手持毛瑟枪和连珠枪。在紧随“狮子”号的“印度斯坦”号战舰上,装有整整600箱经过精心采办的皇家礼品,其中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地理仪器、光学仪器、铜炮、榴弹炮、毛瑟枪、连珠枪、望远镜、钟表乐器等等。
祝寿显然只是个由头,这个从规模到行程都可称得上空前的外交代表团,还带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平等地”与乾隆的帝国互派使节,谈判并签订两国贸易协议。
同古老的东方国家中国比起来,大英帝国此时虽然称得上是西方的第一强国,但也只能算是一个年轻的后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这个岛国正如日中天,充满着强烈的进取劲头,更带着几分疯狂、贪婪,世界各地凡是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故有“日不落帝国”之称。有了这样的国力,有了这样的科技力量,大英帝国的目光早已环伺全球。南北美洲、非洲、东南亚,全球各地到处都有它的殖民地,东方的印度早已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管辖的殖民地。对于中国,大英帝国早就虎视眈眈,要把这个巨大而广阔的市场纳入到它的殖民体系中去,但毕竟那时的大清帝国还处在康乾盛世,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庞然大物,英国人尽管虎气冲天,也还略带几分崇敬和畏惧。
可是巨大的市场诱惑和攫取财富的冲动,终于使西方第一强国向东方第一大国走来了。
提起中英商业贸易,那是非常富有戏剧化的开端。最早是在1637年,这年英王查理一世授权海军上校约翰?威德尔率4艘武装商船前来中国贸易。当时正值明末实施海禁,外夷船只不得擅闯内河。威德尔却仗着自己船坚炮利,不听劝阻,硬要驶入珠江内河,要求靠岸通商。守卫在虎门炮台的明朝军队同威德尔发生了炮战,很快炮台失陷。不久威德尔发觉自己被孤军包围在虎门。双方经过谈判,中国方面同意,只要威德尔退出炮台,交回抢走的物品就既往不咎,且还可以继续去广州做生意。
继威德尔之后,英国人再度来华已是大清朝了。这个刚刚完成了霸业的剽悍的游牧民族,刚从马背上跳下来接管汉文化的广大家园,又要面对从海上远道而来的红毛夷人,真可说是在经历着一个精神上的三级跳。
一开始,为了对付台湾的郑氏父子,清政府实施了近30年的禁海迁海政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取消海禁政策,开海贸易。可惜好景不长,时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各地官吏士绅的鼓噪下,皇上也明白了那些通商口岸的巨大危害——“风俗日杂”,一道谕旨给全部关了,把洋船一股脑儿全都赶到澳门、广州。此后,当欧洲商人们一踏进这个国家后,不禁惊呆了:本来在长江流域、沿海各口岸贸易,既方便又省钱,现在集中到广州一地,而且还要由十三行把持,价格便成倍成倍涨上去。譬如,将福建、安徽、江西等主要产地的茶叶在江西九江集中,沿赣江南下运到大庾岭,用劳工挑过莫林关,再由南雄沿北江水运到广州,比起直接运到宁波、厦门,不要说船载肩扛翻过大庾岭有多么不方便,单是路途上的花费就要多出三四倍!在广州,欧洲商人们只能通过清政府设置的十三行来成交商品。清政府还为防范“夷人”,在广州城郊的珠江边划了一块地方由西方商人出资盖了各自的商馆,洋人们平时只能待在商馆里,不能随便接触中国人,人们称这里的商馆是“镀金的鸟笼”。
对于英国这个重商业的国家,当商人们普遍地渴望冲破大清帝国设置的贸易限制,要求扩大对华贸易,改善贸易条件时,英国政府便不得不考虑商人们的要求和情绪了。
事实上,在马戛尔尼特使来中国之前,英国就曾派出过一支特使团前来中国,不过没有成功。1787年奉英王之命的卡思卡特中校率团前往中国,准备同清朝政府直接交涉,希冀改善英商在华贸易条件,并获得一块贸易基地。不料第二年的6月,船还在驶往中国的途中,卡思卡特就病逝了,“维斯塔”号被迫返回英国。
乾隆83岁寿辰,英王认为这是一次打开中英贸易的极好机会,于是马戛尔尼特使奉命出发了。船队出发前,英国国务大臣邓达斯向马戛尔尼特使作了如下指示:一、在靠近茶、丝产区和毛织品消费区的地方割占一两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国在居留地内行使管辖权;二、同中国订立商约,开放多口通商,如有可能应将英国贸易范围扩大到全中国。作为这次使团主要资助者的东印度公司,也不忘提出要求,他们向马戛尔尼特使交待,要他到中国向清朝政府提出开放华东口岸、废除公行制度,设法在广州索取一块地方供英国海员居住,并由东印度公司管辖。
然而,这个为西方知之不多的东方帝国,将是怎样回复他们的呢?
答案是不幸的。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错位了。在中国方面看来,英国使团不过是万邦来朝的朝贡国中的一个!当然马戛尔尼也就不过是一个贡使而已,他和随从们的一举一动都应纳入贡使的规范。
一向自命不凡,自称“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当得知遥远的英国派人来为他祝寿时,十分高兴,认为自己果然恩播海外,所以一再传旨,要隆重地接待这个远方来的贡使。
接待场面是隆重而热烈的。1793年8月,当马戛尔尼特使的船队经过近一年的海上艰难航行,终于驶进了离天津城几十里处的大沽口岸时,岸上早已彩旗飘扬,披红戴绿的骑兵一字排开,列成仪仗队等候在那里,迎接使团入境的三品大员直隶总督梁肯堂、钦差大臣徵瑞也都早早恭候多时。此后,派人送到“狮子”号上的筵席可谓丰盛无比:整整四桌,每桌单菜肴和水果便有48种之多,那鱼贯而来依次打开的食盒,使洋人们目乱神迷,赞叹不已。7艘大船相继送给使团的食物,更是让特使和随员们赞不绝口:“这食品太多了!”“东方人对待远客是这样的热情!”马戛尔尼特使后来在日记中写道:“这使我感到了希望。”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使这位特使疑惑不解。8月9日,在中国官员的陪同下,使团乘木船沿运河浩浩荡荡地前往通州,然后再由陆路进京。特使们乘坐的每条船上,船头都插了一支小旗,上书“英吉利贡使”。马戛尔尼看到这些小旗,心里颇有几分不悦,出发前他的国家就交待过:“尽可能地表示对中国皇帝的敬意,但是坚决反对去做任何把英国解释为中国的藩属国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