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全球顶极精英没有哪一位不是掌握自控力的高手,如奥巴马、普京、朴槿惠、卡耐基、乔·吉拉德、李嘉诚……修炼自控力能有效修正自己的行为、拿捏思想的维度、改善不良的习惯,做到不失控、不抱怨、不生气、不拖延,帮助我们顺利越过生活中的悬崖与险滩。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介绍关于自控力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汇集了大量旨在有效提升自控力的案例,从心理、情绪、习惯、思维、行为等七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训练,从而拥有强大的自控力,实操性非常强。
|
目錄:
|
目 录
关于自控力的那些事
1. 情绪“大地震”
2. “话痨”的标签
3. 你是哪种“控”?
4. 我的思想会飞
5. 闹铃能唤醒你的身体吗?
6. 别动,我习惯了
7. 面对诱惑,你是否hold住?
8. 背后那双浮躁的翅膀
9. 推开自控力的大门
控制了情绪就掌控了一半的幸福
1. 从情绪化中解放自我
2. 战胜冲动,驱走心中的魔鬼
3. 99%的忧虑不会发芽
4. 愤怒要冷处理
5. 披上自信的战衣
6. 改变,并不可怕
7. 低谷中坚定前行
8. 自制者自胜
9. 突破内心的瓶颈
10. 清理情绪垃圾
要明白“言多必失”与“沉默是金”之理
1. 分贝≠效果
2. 剥掉情绪的外壳
3. 谨言多听,避免口无遮拦
4. 口吐莲花也需要控制节奏
5. “狼来了”的代价
6. 别像孩子一样爱插话
7. 切忌出口成“脏”
8. 贵人言语迟
让冲动的魔鬼变为天使
1. “刹车”的意义
2. 冲动需要买单
3. 修枝剪节,稳住你的范儿
4. 深呼吸,打破自我设限
5. 寻求“绿色”的解压方式
6. 戒掉瘾症,驱走内心的魔鬼
7. 告别失眠,让潜意识值班
8. 追求思想与肢体的最佳平衡
让不安分的思想回归理性
1. 做思想的主人
2. 失控的想象会破坏自控力
3. 让思想聚焦,注意力回归
4. 思想也会传染
5. 想象力与白日梦
6. 思想的前行需要方向
7. 不迷信权威,给思想自由
8. 信念也有控制力
改变不良习惯,做全新的自己
1. 自控力改变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2. 向恶习勇敢宣战
3. 唤醒你的时间
4. 终结拖延的恶性循环
5. 远离口头禅“气死我了”
6. 拒绝向惰性妥协
7. 切勿操之过急
8. 向全新的自我靠近
唯有专注,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1. 专注是成功者的特质
2. 灯塔的力量
3. 将视线放在一幅画上
4. 对干扰有免疫力
5. 兴趣帮助“收心”
6. 专注需要双向控制
7. 找到折磨你的“焦虑源”
8. 让失控的注意力回归
平淡看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
1. 不要仰望别处的幸福
2. 学会延迟满足
3. 自嘲的艺术
4. 不做诱惑的奴隶
5. 不在他人的认可中吸氧
6. 鱼和熊掌的选择题
7. 有多大碗,盛多少饭
8. 淡定的力量
|
內容試閱:
|
2. “话痨”的标签
“话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名词,指整天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那类人。痨,指肺结核,多咳嗽。“话痨”造词用的是比喻意,形容一个人的话多得像患肺结核的人的咳嗽那么多。
2012年年末,一段四岁英国男孩讲圣诞故事的视频,在网络上引来无数围观,一脸萌态的他对着麦克风兀自讲着他的成长故事,记者被他强大的表达能力震惊了,甚至将麦克风移交给这个小男孩。有网友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为“超级无敌小话痨”。而相关的育儿常识告诉我们,三四岁的小孩成话痨是正常现象,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然而,当我们步入成年,“话痨”的标签是否该甩在脑后了呢?
小张特别喜欢凑热闹,尤其喜欢接别人的话头,而且接起来就没完没了。一天,他路过超市,看到一个邻居和几个人在聊天,于是他就凑上去。碍于礼貌,邻居和他寒暄了几句,转而继续和那几个人说话。谁知小张居然就停在那里不走了,时不时地抢着话,吹嘘着。一会儿,大家都找借口散去了。
赶上小张喝了酒,话就更多了,满桌就只听他一个人絮叨。一次,他喝多了,出了饭店,居然和几个小贩聊了起来,见有人听他说话,他还买了香烟分发给众人,几个小贩似听非听,倒是过足了烟瘾。
小张的妻子埋怨他,因为话多经常耽误事情:忘了去幼儿园接孩子,忘了买东西,忘了到车站接人……
小张就属于典型的“话痨”,他喜欢说,喜欢有听众。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他的这种诉说其实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渴望被人重视或者被人认同的欲望。这样的夸夸其谈者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
还有一种天生的“话痨”,他们属于那种没有秘密可言的人,热衷于对外界诉说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他们滔滔不绝,但实际上只是对自己所知道或者臆断的事情进行直白的表述,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对听众来说,认为他们废话连篇,因而沦为人们嘲讽或者同情的对象。
相信大家对《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依旧印象深刻。罗家英扮演的唐僧极尽话痨之能事,说起话来婆婆妈妈、唧唧歪歪,那啰嗦个没完还一副自我陶醉的倒霉样,实在是连观众都想上去抽他,当然也成了这部电影里无法忽视的一大笑点。他的思维似乎游离于大家的思维之外,说话办事也不着边际,一首《Only You》更是迷倒众生。
徒弟孙悟空把他比喻为苍蝇,而且不是一只,是一群苍蝇,整日围着你转,让人恨不能把他拍死;当观音要惩戒孙悟空欺师灭祖时,唐僧又开始对观音展示了话痨神功,摆事实讲道理,啰哩啰嗦、没完没了,连观音都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掐死他;当他与几个小妖被绑在刑台上,他又开始对那些小妖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东拉西扯,把几个小妖恶心到上吊的上吊,自杀的自杀。
有人还对话痨进行了分类,有的人特别喜欢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交谈,很容易就对他人讲出自己的隐私,经常拿一点事情反复和不同的人讲,有时对方对他的话题并不感兴趣,但是他自己却很陶醉,常常会把别人的沉默当成愿意倾听的回应;有人喜欢和朋友或者同事等较为熟悉的人聊天,事无巨细,有时会长时间煲电话粥,所聊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琐事;还有人最热衷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语言天赋,希望以此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他很享受被异性关注的感觉,希望能留给对方一个完美的印象。
心理学家认为,话痨在一定意义上扮演着自我保护的角色,用来抵挡外在世界和说话者进入自己的意识。皮埃尔·列维-苏桑强调说:“有的人口若悬河,其实是逃避思考,逃避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但是,无论哪一种话痨,都是对表达缺乏控制的表现,凡事必然有度,过犹不及。
当我们滔滔不绝,急于表达自己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让“话痨”成为自己的标签,否则无疑是对外宣布自己缺乏自控能力,“管不住自己的嘴”。所以,说话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环境、对象、目的等因素,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当你成功地管住了自己的嘴时,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因此而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自控能力也将随之得到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