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1.首度大胆直面报业的艰难现状,针砭报业发行泡沫时弊,观点犀利到位;
2.作者系报纸发行行业“老枪”,深谙内道,数据丰富可靠,揭露时下报纸发行真相;
3.首度重点提出报业面临寒冬的自救之道云发行,阐释云发行原理,以大胆的设想、一个完整的模拟案例呈现云发行操作步骤,为时下焦头烂额的大集团报媒们拨开迷雾,寻找数字化出版的突破口,指明解决云发行中的盈利瓶颈问题方向。
|
內容簡介: |
在经济不景气、报业自身弊病以及移动互联网威胁三重因素影响下,报业进入“寒冬期”。本书在深刻分析上述三重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报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探索历程和成败得失,明确指出“云发行”是当前我国报业突围的最有效途径。
本书特别强调了发行在报业“三轮车”中的地位,明确提出报业的突围须从发行开始;发行的本质是营销,报业的经营要创新,报媒的生存和发展须有“报魂”。
书中“雾”、“网”、“云”、“魂”、“道”五篇,环环相扣:“雾”和“网”分析困境,是提出问题,“云”是解决问题,“魂”是报业密码,而所有的一切必须依“道”行事,归于“道”篇。所以“道”篇,明写发行的“方法”,实际又远远不止于此。
|
關於作者: |
徐正龙:号称“发行老枪”,江苏南京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南京创建了中国首家民营报刊发行公司南京苏宁报刊发行公司。后辗转海南、广东,2001年加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至今。期间多次在全国发行论坛和交流会上发表演说。
苏家翔:广东雷州人。自2001年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工作至今。精于发行基层管理工作,对发行管理有独到见解。
文之强:河南信阳人。早年做过中学语文教师,后从事报纸发行、图书发行等工作,开办过图书发行公司。擅长营销策划和写作。
|
目錄:
|
第一篇 001
雾
第一章 泡沫的中国报业 002
第一节 泡沫的经济环境 002
第二节 报业集团的泡沫 011
第三节 美丽的外表 015
第四节 报业寒冬 020
第二章 迷茫的自办发行 025
第一节 胆子有多大,发行量有多大 025
第二节 自办发行的“烦恼” 036
第三节 自发与邮发的“恩怨” 044
第四节 王者不归 049
第二篇 057
网
第一章 神一样的互联网 058
第一节 互联网发展现状 058
第二节 大数据 067
第三节 云计算 070
第四节 电子商务 077
第五节 三网融合 081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报业探索 087
第一节 西方报业的探索之路 087
第二节 我国报业的数字化探索 098
第三节 电子商务探索 105
第三篇 109
云
第一章 云发行系统 110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盈利是关键 110
第二节 THE DAILY失败的思考 118
第三节 云发行系统 125
第二章 《羊城日报》云发行模拟案例 134
第一节 背景 134
第二节 战前 134
第三节 云Pad 137
第四节 选将招兵 139
第五节 培训 140
第六节 思想 142
第七节 收获 145
第八节 新思路 153
第九节 大收订 158
第十节 布局 161
第四篇165
魂
第一章 报之魂 166
第一节 失魂的报纸 167
第二节 如何塑造报魂 178
第三节 报魂永存,载体可变 185
第二章 经营之魂 190
第一节 营销 190
第二节 整合 197
第三节 创新 202
第三章 发行之魂 209
第一节 发行的本质是营销 210
第二节 报业生存靠发行 216
第五篇 224
道
第一章 结果是想出来的 225
第一节 思考的力量 225
第二节 信念的力量 232
第三节 爱与成功 237
第二章 发行是说出来的 244
第一节 找对的客户是第一要务 244
第二节 说对的话最为关键 252
第三章 团队是打出来的 269
第一节 招兵、选将 271
第二节 练兵 278
第三节 军机 290
后记301
|
內容試閱:
|
“付费墙”
据美国调查公司皮尤研究中心的实地调查显示,在全美1380种日报中,数字版收费的为450种。收费化浪潮不仅涉及主要报纸,且正迅速扩大到地方性报纸。据《日经新闻》报道称,今后除《今日美国》之外,其他所有报纸的数字版均将收费。
不仅美国,日本的媒体也有收费的趋势。比如,《日经新闻》去年4月,数字版有偿订阅读者数已超过20万人,《每日新闻》有发布有偿英文网站,《产经新闻》也在考虑向手机报的读者们收费;另外,《体育新闻》设置有专门的有偿赌马网,《读卖新闻》也有专门的医疗情报有偿阅读网站,目的是拓宽读者群,以及向新闻以外的领域创收。这些分门别类的有偿信息也是日本纸媒数字版收费趋势的特征之一。
美国《纽约时报》于2011年3月18日(周五)正式宣布,向访问其网站的用户收费。据美国“SIFY”网站的报道,最先是对加拿大用户开始收费,随后从3月28日起开始对美国用户收费。《纽约时报》网站提供3种收费标准:最便宜的是每月15美元,可用网站和智能电话smartphone;其次是每月20美元,用于网站和iPad应用程序;最贵的是每月35美元,适用于任何方式的登录。
国外媒体的网站为什么可以实施“付费墙”?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论美国还是日本,其报业的市场化程度十分高,参与竞争的程度非常高,无论是广告量、发行量还是品牌价值,都是实实在在的。那些有竞争力、品牌价值大的报纸有条件对其网站进行收费。
二是欧美和日本的报纸本身就比较昂贵,动辄是我们国内报纸价格的6~10倍。这种价格下的报纸发行量都有几十万份,说明读者的数量普遍较高,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较高,而网站的收费却比买报纸便宜很多,所以这又为收费准备了条件。
三是对纸媒网站收费的国家,多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条件是基础,加之这些国家的网络化程度高、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高等,都为报纸网站收费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西方报业收费实施成功的也只限于品牌大、专业性强、经济类或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报纸,那些没品牌、专业性不强、可替代性强的报纸很难成功地实施“付费墙”。
我国报业,显然还远远不具备上述欧美和日本的条件,所以我国的纸媒网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实现收费制。不只是报纸的网站不可以收费,包括报纸的App也是一样。
201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开始对其数字内容收费,收费模式有三种: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但是,同年3月5日《人民日报》就恢复了免费,这次收费尝试来得快,去得快,“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显然收费失败了。
另外一家实验收费的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其数字报纸自2007年4月8日开始收费,据说截至2010年年初已拥有收费订户5000余人。这一成绩与该报业集团的特殊优势有关。温州百余万商人活跃在世界各地,有着浓厚的商业传统和读报习惯,因而对数字报纸的需求更为明显。但是到2012年10月,温报集团的收费却难以为继。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报业集团内部各报纸之间竟然没有就数字报纸收费达成共识并统一行动,导致一家的收费内容在同一集团另一报纸网站却可免费获得;二是因为报业集团以往的成功并非完全依靠其内容价值,而是利用了行政力量(如商会)和其商业信息垄断地位(温州地区唯一一家市级媒体集团),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非市场化竞争方式。虽然大量海外读者愿意为特色信息付费,但温报集团却未能继续有效地满足读者这些需求,可以说,这是一个“好主意、坏执行”的令人遗憾的例子。
我国的报纸价格低,已经排在全世界的前列,加之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更是方便至极,所以传统的综合性日报,即便是像《人民日报》和《温州日报》具备如此优势的报纸,收费也终将失败。
现代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太多,资讯的存在也太杂,新闻不是垄断的行业,因此报社作为在媒体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唯一能做的是报道大家最为关注的新闻,筛选出好新闻,评论出有见地的观点,以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给他们,这才是新闻媒体行业的真谛。如何平衡好上述关系,就是经营的艺术了。
事实上,美国纸媒网站收费的做法,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已经有众多纸媒网站收费,但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而《纽约时报》的收费也是十分谨慎并且一波三折的。
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网站开始对其内容实施酝酿了两年的计量式收费,为美国报纸网站的收费趋势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实行网站收费一年来,《纽约时报》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根据Evercore Partners分析师道格拉斯阿瑟的预测,《纽约时报》2012年数字订阅收入为9100万美元,预计将超过广告收入,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实早在2005年,《纽约时报》网站就曾经尝试过收费,但试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愿意付钱上网的寥寥无几,干脆就改成免费了;而且,此后报纸行业形成了一个观念,即读者已习惯于免费,想让他们花钱上网读新闻,是不可能的。
2010年,美国报业的广告收入,包括数字版和印刷版,居然下降了6.3%,至258亿美元。这是美国报纸历史上表现最差的一年。相比之下,电视的收入涨了10.3%,杂志升了2.9%。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时报》不得不考虑改变做法,尝试网站的内容收费。《纽约时报》敢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英国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和《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都已开始收费。
无疑,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数字版报纸收费是成功的。但是,作为其他许多报纸,在收费与不收费上,估计还要做出艰难的抉择。而在中国,数字版的报纸,收费条件还远远没达到。
微博、微信、微报等没找到赢利点,网站、App实施付费墙,在我国目前条件不成熟。我们的媒体转型应该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