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NT$
449.0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NT$
347.0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857.0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NT$
296.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NT$
439.0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1 中国曾经有几亿人戴着文盲的帽子,也曾经在无知中参与着大大小小的斗争。对于那段与天斗、与人斗的时光,很多人的心底至今保存着触目惊心的回忆。
2 祁建华,一个执著于教育的人,一生有着诸多传奇的经历。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都放在对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教育实践上,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所有都要求快速、追逐物质权利的时代,祁建华的精神更珍贵,值得学习。
3 祁建华发明的诸如《速成识字法》《算术法》等在今天一脉传承,有人正致力于他的成果的实验、推广。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识他,受益于他。
|
內容簡介: |
首创《速成识字法》让他一炮而红,周总理钦点他“向文化开战”,摘掉扣在亿万国人头上的文盲帽子,鲜花、掌声一起涌来。风云陡变,政治斗争中他被划成右派,冕宁改造7年。之后回到家乡,继续遭受迫害打击。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菜庵、地窖、集市、流动缝纫机旁、自家小院、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他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方法。
在他手中,75小时,可使初学儿童算术运算能力达到初中水平,识字量超过高中毕业生;75小时,可使现行的小学学制缩短3年,全国为此每年节约学习成本3000多亿元人民币。
他就是被刘少奇称为“中国第二仓颉,第二大文人”的祁建华,他的故事质朴温暖,足以触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
關於作者: |
钱常明,
1968年入伍,做过新闻工作,写成的稿子,我满意的,人家不发。人家发的,我又不满意。挺可笑。
1983年转业,先后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工作。调到国家体改研究所期间,参与过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同国内学者交流,与国外专家合作。挺有趣。
1995年申请调回。本想推动地方资本市场的建立,无奈在僵而不死的旧体制中周旋。挺累的。
1999年至今,意外结识祁建华,为他的创新教育成果所感动。面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严峻现实,穷十年心血为之推广,阻力重重。挺困惑。
|
目錄:
|
引 子 1951:总理点将——向文化开战/1
第一篇《速成识字法》——熠熠生辉的“当代仓颉”/3
1950:万事开头难/4
第一个学员/10
山炮营试点——一炮而红/15
1951:奉调进京/26
认张文秋做干娘/31
1952: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年/39
1954:从废品里捡来的爱情/49
第二篇 磨难中创造儿童教育的奇迹/58
1957:风云陡变/59
冕宁七年——毛主席说:“祁建华这面旗帜不能倒”/63
1963:还是那座白象山/73
征服三个孩子——飞走的脆瓜找到啦/84
寺沟小学代课——让教育适应学生/88
“摸瞎”——“游戏课”学“生僻字”/96
钓鳖——用真诚打动幼小的心灵/102
住地窖——孩子们的“逍遥宫”/107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112
地窖小学——带着“坏学生”成功设计新字母/115
祸起废纸——自创教材大胆创新/125
一窝无名蛋——种下环保的种子/133
1966:顾问,顾问,越问越恨/138
疗伤——梳理孩子们的青春逆反/145
1970:为学生的过错负责/151
地下苗圃——死生相依的师生情谊/160
1976:绝望中自杀/167
第三篇 平反后,拼尽全力一往无前/177
又一次打击/178
小院响起读书声/183
苦乐单骑——乡间的流动识字教学/188
1979:第一次上访——为农村教育要活儿干/195
祖孙两代人时隔四十年的亲情对话/203
学生有难,不近前的老师算个啥?/210
摆地摊——集会上受启发/215
血水·红蟹·陆王冢/221
为啥农村娃讨厌上学?/228
解谜——不适应学生心理的教育是亡国教育/236
“土地都能承包,教育为啥就不准承包?”/244
2000:“拜师”/250
2001:重病突发/256
后 记“磨灭儿童天性,是一种犯罪”/262
|
內容試閱:
|
山炮营试点——一炮而红
祁建华把用毛笔写好的一张硬白纸挂在炮身上,转向战士们:“同志们,咱们穷人为什么穷,就是因为没文化,没文化就是睁眼瞎。就拿我家来说,我爹是被活活气死的。为什么?因为发大水,我家的2亩滩地颗粒未收,我爹去邻村财主家借粮,财主知道我爹不识字,就把借粮字据写成卖地字据,我爹按了手印。等大水退去,我爹下地撒种被财主挡住,硬说是他买过的地。我爹告到县衙,结果官司没有打赢,还当堂挨了一顿骂,回来就气死啦。旧社会,像我爹一样吃没文化亏的何止一个。难道咱们穷人天生就不是识字的料吗?不是,主要是穷,没钱上学。没有文化,穷人只有一辈辈地穷下去。今天,穷人翻身了,要想过上好日子,还得有文化。咱们打过长江,能拔掉蒋介石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旗,但不知道仓库的牛肉罐头能吃。为什么?不知道罐头盒上写的是什么字。解放昆明,国民党丢弃的崭新汽车不敢摸。为什么?不识字。追歼黔、川残敌,缴获那么多各式钟表,不敢用。为什么?还是不识字。说识字难,也难。要不,全国80%都是文盲。说识字不难,也不难。不信,现在就开始实验。”祁建华说着摊开纸张,中国第一个注音识字法就这样出现了。
用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识字是祁建华上初中时,因无书可读,偷背老师字典时受到的启发。因为汉字本身不发音,老师逐字教认,教念字音,讲解字意,还得掰手教写,是个枯燥难耐的过程。拼音把字音通过字母组合方式拼读出来,声母、韵母自由组合就能拼出很多单字。祁建华把拼音字母的优势充分运用于识字上,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送拐棍”。
意想不到的是,祁建华在战士路曲身上实验效果显著的教法,在全营官兵实验中却碰了“钉子”。在一个小时的拼音教读中,场面热烈、整齐,秩序很好。祁建华摘下拼音字母表,来到战士中间认读。他指着b、p、m、f(注:原为第一代字母),让一个叫吴卓云的战士回答。吴卓云起立立正,声音很洪亮地答“啰里啰唆”。祁建华又点到一个叫王承考的战士,问chi、bɑo、bu、e(注:原为第一代字母)4个字母怎么念,王承考毫不犹豫地答:“吃饱不饿。”祁建华有点儿发毛,心想,第一堂课准备的够充分了,有些战士怎么还是读不准字母的音。他不曾想到,这些战士来自10多个省、分属于6个少数民族,方言土语甚重。祁建华不甘心,又找了一个叫吕国丁的战士,问wo、shi、nin、die(注:原为第一代字母)怎么念,吕国丁低着头就是不吭气。祁建华问:“吕国丁同志,这4个字母你没学会吗?”吕国丁答:“学会啦。”祁建华又问:“学会了怎么不敢念?”吕国丁答:“我念了您别生气。”祁建华笑着说:“让你们识字,我高兴还来不及,生什么气。”吕国丁答:“我是您爹。”全营官兵哄堂大笑。
第一次上大课,尽管闹出了一些笑话,但祁建华、铁辛、董千里发现官兵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拼音字母虽然不能全部会读,但相互提醒着、补充着也基本读了下来。祁建华挺满意,趁着下课的机会,他又和营长、教导员商量起怎样培训“小先生”,怎样组织学习竞赛。
第二次上课,祁建华换了一种教法,叫现身教字。为此,他先是给最先掌握注音识字的路曲鼓劲,让他给官兵上课,还帮助他整理注音识字表,反反复复折腾了大半夜。当路曲出现在讲台时,官兵们大眼瞪小眼,现出一片惊奇目光。
“同志们,我是营卫生所的战士路曲,半月前,我和大家一样,见字就头疼。今天,字成了我的新媳妇,一会儿不见怪想哩。其实,识字就跟相媳妇一样,对眼了想掰开都难。”路曲的开场白逗乐了大家。
按照祁建华精心设计的识字方案,全营以连为单位首先组织复读拼音字母。20分钟过后,路曲开始下达任务。
“同志们,刚才复习的声母、韵母,记住的请举手。”随着路曲的问话,大部分战士举起了手,还有一小部分战士犹豫了一会儿也把手举了起来。
“现在,咱们祁干事、铁营长、董教导员在500高地抗击敌人,急需突击队增援。我给每个连队准备了3张图,标明冲上500高地经过的100高地、300高地。突击队可以自由组合。冲击时间3个小时,我随突击队跟进,都明白吗?”路曲提高嗓门问。
“明白。”听说有突击冲锋任务,战士的小老虎脾气又来了。
100高地,是祁建华从字典里挑选的100个常用字,每个汉字下面注上拼音字母。这种教法叫“送拐棍”。
300高地,是在这100个注过音的常用字后,选列出不加注音、字数不等的同音字,如人、仁、忍……祁建华称此法为“找朋友”。字数限定在300个。
500高地,其实是组成500个字的词组、生字注音。祁建华说,这叫“娶妻生子”。如,帽子的帽字,可组成草帽、礼帽、军帽、太阳帽、螺丝帽……
“现在发图。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示意。”路曲一边发图,一边观察着全营官兵的表情变化。看着一张张书写整洁的字母、汉字,官兵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相互争辩,有的狠劲抽烟,有的头上冒汗。一个个“小先生”们被拉来拽去,整个打谷场的学习气氛异常认真,活跃。
突然,哨声响了。路曲亮着嗓子说,“同志们,突击时间到了,愿意当第一突击队员的请站起来。”呼啦站起了200名战士,路曲马上派出每排4名“小先生”把他们带向打谷场一旁指认测试。
“愿意当第二突击队员的请随我来。”路曲数了数有38名。
“愿意当第三突击队员的,请列队到营部去。”十几名战士兴奋里透着些许不安,快步进了山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