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編輯推薦: |
美国的教育那么好?中国的教育那么差?中国孩子置身美式教育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4个学期,365天观察,上百篇体悟与随笔,中国孩子在美国小学留学的真实记录,中国学者妈妈的亲身感悟和对比分析。
博士妈妈带你一同分析中美教育之差异,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中国也上“常青藤”。
|
內容簡介: |
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通过对孩子在美国读小学的全部经历进行的详细介绍,着眼于中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的区别,对美式精英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不仅向中国父母揭开了“美国学校、家长是如何教孩子”的神秘面纱,而且给中国家长制定自己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建议。
|
關於作者: |
杨慧,女,1979年生,辽宁省黑山县人。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屡任PETS考试口语考官,现任职于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副教授。教授高级英语、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等课程。出版专著一部(《童话故事跨文化体裁研究》,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英语口语教材一部(《侃侃而谈:英语口语技巧》,2011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发表学术文章二十余篇,主要有(《网络写作课“写作学习语料库”中的教师评阅》,2005年,《外语电化教学》);主持校级青年创新课题两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语委课题一项,参与社科联重点规划项目一项。
|
目錄:
|
Chapter 1 我想在美国上小学
◎ 突然的决定与等待的日子
◎ 哪所小学昀合适
◎ 上学准备之早餐和午餐
◎ 上学准备之英语启蒙
◎ 上学准备之融入环境
Chapter 2 美国的课堂
◎ 美国小学“一天亲历记”
◎ 管得“严”还是管得“松”?
◎ 让孩子学会阅读
◎ 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
◎ “应用数学”和“题海战术”
◎ 让孩子学会表达 —充满童趣的作文课
◎ 灵活自主的“研究型”家庭作业
◎ 孩子是学校的上帝
◎ 学生不急学校急的加州统考
◎ 奖励不仅限于学习成绩
◎ 教师采访手记
Chapter 3 别样的教育
◎ 版权意识教育
◎ 犯忌讳的“肢体接触”
◎ 让孩子尝试“工作”的实验
◎ 兴趣比知识重要
◎ 商业头脑从小培养 —小小生意经
◎ 给孩子时间,他会创意无穷
◎ 带孩子拥抱自然 —早春种植日
◎ 乐感培养也是重中之重
◎ 美国小学提倡骑自行车
◎ 暖心的特殊教育
◎ 校长采访手记
Chapter 4 别样的家校关系——VIP家长会
◎ 良好的家校关系在于沟通
◎ 尊师重教和合法“送礼”
◎ 感受华人教会
◎ 学校的“天然”志愿者
◎ 不要忽视了家长教师协会
◎ 人人都是VIP家长会成员
◎ 家长采访手记
Chapter 5 别样的生活与引导
◎ 知识在娱乐中增长 —春假免费游
◎ 快乐的童年 —春日狂欢
◎ 孩子的节日 —疯狂万圣节
◎ 遵守游戏规则 —复活节的彩蛋
◎ 友谊比金钱珍贵 —美国孩子过生日
◎ 不铺张与讲个性 —个性生日聚会
◎ 勇于承担责任 —迪斯尼3D电影
◎ 歧视不应根植于心 —墨西哥孩子
◎ 体验创意之美 —会发光的房子
◎ 从小学会关爱 —画画不是为了评比
◎ 艺术的熏陶 —墨西哥舞蹈表演
◎ 科学不枯燥 —纳米科学展
◎ 影响源自生活 —耳濡目染的美国习惯
◎ 志愿者采访手记
后 记
|
內容試閱:
|
◎ 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能力需要重点培养,阅读的习惯也同样如此—美国小学教育非常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课程安排上每天都有阅读课,其目的就是让阅读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
在鸣鸣所在的小学,阅读课不是以班级为单位,而是按照学生的阅读水平,分不同级别分别上课。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和阅读能力差的孩子虽然是分开上课的,但是并不等于这种差异要永远持续下去。美国总统小布什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个口号在美国各个小学得到了大力的贯彻执行。鸣鸣就是这个教学方针的直接受益者。
鸣鸣刚进校的时候,受英文水平限制,经过考试被分到最初级的阅读班。上学的前两天,让他最慌乱的事情就是操场休息之后,要集体排队去上阅读课。因为不是自己的班级,不是自己的老师,鸣鸣又不熟悉学校班级位置,如果没赶上站队,就不知道去哪个教室,所以他很害怕。直到多天以后,他熟悉了一切,才得以步入正轨。
上阅读课不是一年才调一次班。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随时监控,随时调整。鸣鸣在美国上小学期间,老师给他几次调整了阅读班,每次调整之前都征询我的意见。第一次是因为儿子水平太初级,即使进入初级班,也听不懂老师讲什么,所以老师决定把儿子留在自己班里,请一个助教帮他讲基本的字母和发音,学习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我感激地表示同意。学校为儿子安排专门的助教指导,我们家长不用交任何费用。
第二次,老师跟我商量,说儿子的水平已经可以进行独立初级阅读了,所以要把儿子再次调到初级阅读班。在初级阅读班,学校老师需要自己准备阅读材料。通常一个小故事册,有7~8页的篇幅,每页上有一句英语,配有一个插图,可以锻炼孩子用简单流畅的英语讲连贯故事的能力。故事读熟之后,老师还会安排学生为插图涂颜色,为故事册设计封面。可千万不要低估了小孩子的颜色搭配和创意设计能力。儿子搭配色彩有时让我心惊肉跳,那么多同色系的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能好看吗?但是结果往往会让人大吃一惊、眼前一亮—有些搭配和创意是专属于小孩子的,大人没有办法超越,那种单纯的创意的美是值得尊重的。也许大人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和常识更多,但这些反而束缚了我们创意的翅膀。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最初鸣鸣每天带回家一个小册子,上面涂得五颜六色,画满星星或各种线条,但是考他上面的英文,他都不认识,看着图顶多能用中文说说故事梗概。直到第二学期末,有一天儿子回家,拿出阅读小册子,说“我都能读”,于是打开《小鸡的鸡笼》(Jin’s Pen)读了起来,语音语调很准,连“promise”(承诺)这么长的单词都会读!尽管有时有些地方他还是要问我,但是我惊喜地发现,儿子可以看单词拼单词发音,而且拼得还很像模像样。看来学习英文、练习发音和阅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和正确的方法。
除了每天必上阅读课外,每天快放学时,班级的老师也会请孩子围坐成一圈儿,老师从班级图书馆里拿出一本书—通常是和本周主题相关的故事书,给大家读故事。读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被孩子的问题打断,解释一些问题,老师自编的阅读材料这样师生边读故事边聊天,锻炼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儿子班上一个孩子的家长还特意发起了交换图书活动。每个孩子从家里拿来一本书,放到班级的纸箱里,在周末的时候,可以拿一本别的孩子带来的书回去。大家交换读书,既节省金钱,又可以读书之后回到学校和别的孩子交流,增进友谊。
学校每周的家庭作业,有一项常年不变,即:每天请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20~30分钟,然后将阅读日期、书名和家长签名填写在作业纸上的表格中,每周孩子要在家里读至少7本书。因为有这个强制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去图书馆借书,否则没办法完成作业。后来,鸣鸣上了托管班,那里的老师和志愿者带着他们读书,老师会给签字。这一下我解放出来了,但轻松的同时又有点失落:我给儿子讲故事时,讲英文的同时还要翻译成中文,不知道他在学校听老师讲是什么样子?会不会一知半解?后来自己转念一想:我这种夹叙夹译才不伦不类呢!慢慢地,儿子的英文思维逐渐完善,英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其实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美国学校是何等地关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要知道,美国小学里可是很少有“强制”的课业活动。
学校图书馆每个学期都举办书市,会把全国最优秀的图书收集过来展销,鼓励家长不管怎么忙都要带孩子来书市看书选书。除了学校内部,每个小镇都有公立图书馆,图书馆每周六都会举办讲故事的活动,会有志愿者过来为孩子们讲故事。图书馆对儿童图书的分类也很清楚:不仅按照字母顺序,而且会根据难易程度来分类,方便读者。
我很喜欢畅销书部分,图书馆设置专门的书架,展示畅销书、最受欢迎的作者的书。每次我都是先看最受欢迎的作者的书,实践证明,最受美国孩子欢迎的书,儿子也毫不排斥。他最喜欢的系列包括“The Cat in the Hat”(《戴帽子的猫》)、“Clifford,Big Red Dog”(《大红狗》)、“Froggy”(《小青蛙》),卡带最喜欢“Magic School Bus”(《神奇校车》)系列,这个国内都可以买到原版,就是价钱不低。
从课上到课后,从学校到托管班,从家庭到社会,美国已经全方位地为孩子构建了一个阅读的世界。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养成一种“以阅读为必需”的习惯。这种习惯会跟随孩子一生。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至少鸣鸣在美国养成了很不错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被带回国,一直保持到现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