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編輯推薦: |
《中国式管理全集》煌煌二十四卷,囊括曾仕强教授全部管理著作
汇集大师毕生心血,引领事业人生至高境界
传世文化瑰宝,尽揽领袖智慧,馈赠、收藏首选珍品
1. 全集首度出版
《中国式管理全集》首次结集出版,精心修订,集中展示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系统理论与系列方法,内容之丰、规模之全、编撰之精,同类书无出其右者。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到中道管理,透彻领会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谛,从容驾驭复杂局面;从易经管理的智慧到三国的奥秘,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实质,豁然贯通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
2. 典藏珍品
煌煌二十四卷,设计精美典雅,豪华圆脊精装,内文印刷采用品质最佳的80克纯质纸,实属阅读精品、收藏珍品。
3. 馈赠佳品
全球限量发行,倍赠收藏价值。集传家之宝,搜赠友之礼,《全集》乃不二之选!
|
內容簡介: |
所谓中道管理,即中庸之道的管理,就是依循仁、义、礼的道理,实施合乎人性的合理化管理,目标在求恰到好处,以便安人。
安人之道,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经权之道,是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而絜矩之道,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三者简单明了,易知易行,完全符合重点管理的要旨,符合人性需求。三者合一即能合乎中道,无往而不利。
在《中道管理》中,曾仕强教授纵横古今,打通中外,首次提出M理论亦即中道管理理论,对其多年精研的中国式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建了易知易行的人性化管理体系。
|
關於作者: |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学术,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是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
|
目錄:
|
序
前言
第一章 虚以控实
导 言
第一节 虚以控实的道理
一、庄子所说的一则寓言
二、管理有两个不同层次
三、管理哲学即管理之道
四、M理论代表管理哲学
五、主要依据是大学之道
六、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
第二节 管理有两个极端
一、大家各执一端以自耀
二、管理者先求头脑清楚
三、最好先要求自己归零
四、摆脱极端以讲求中道
五、执两用中才能够合理
六、M理论适合中道要求
第三节 管理的理念导向
一、看看企业管理的历史
二、举一隅应该以三隅反
三、真理并不在二者之一
四、日本率先采理念导向
五、美国企业也陆续跟进
六、我们当然要正本清源
第二章 约法三章
导 言
第一节 约法三章的精神
一、约法三章是重点管理
二、三是一至五奇数中点
三、管理原则要首先确立
四、把管理原则加以归纳
五、管理原则的理想程度
六、管理原则的基本要领
第二节 人性管理的演进
一、管理的主体是人员
二、X理论的几个假定
三、霍桑研究的大启示
四、Y理论有新的假定
五、管理人性化的趋势
六、人性管理三大特性
第三节 人性管理M理论
一、人性问题源远流长
二、《中庸》的天人合一论
三、中庸表示恰到好处
四、人性化的中道管理
五、M理论即中道管理
六、人性管理的M理论
第四节 M理论有三向度
一、仁义礼三向度
二、仁为安人之道
三、义为经权之道
四、礼为絜矩之道
五、M理论三向度
六、三向度要合一
第五节 M理论三大要项
一、M理论的基本构架
二、安有各种不同状态
三、虚安也是一种手段
四、经权为致安的途径
五、变时要以安为前提
六、随时都应将心比心
第六节 M理论实际运作
一、管理必须制度化
二、制度一定要合理
三、制度要自生自长
四、制度要适时修订
五、依制度权宜应变
六、务求人人都能安
第三章 安人之道
导 言
第一节 管理和伦理合一
一、管理不可偏离伦理
二、伦理首重良心道德
三、伦理是合理不公平
四、亲疏有别长幼有序
五、安不可能没有区隔
六、依层次按顺序求安
第二节 安顾客第一优先
一、顾客是衣食父母
二、顾客最冷酷无情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
四、保持定期的接触
五、发掘再推销机会
六、消减顾客的不安
第三节 安员工以厂为家
一、各阶层都患不安
二、员工常见的不安
三、用患不安来测试
四、使员工身安心乐
五、有效的安人之道
六、视员工有如家人
第四节 安股东持续发展
一、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
二、国有企业政府是股东
三、报告财务与业务实况
四、分配优厚平稳的股息
五、给予投资的安全保障
六、如期按时地发放股息
第五节 安社会形象良好
一、善尽责任带来良好印象
二、共同为国家而创造财富
三、为社会增加就业的机会
四、让家长放心子女来就业
五、替社区营造良好的风气
六、成为民众欢迎的好企业
第六节 安人之道五要领
一、安人之道三阶段
二、首先要建立共识
三、其次应探究不安
四、然后要消除化解
五、随时要讲求方法
六、样样都注重效果
第四章 经权之道
导 言
第一节 经权是安人的方法
一、“经”是组织成员的共识
二、“权”指配合时空的态度
三、安人的“经”不应该常变
四、安人的“权”要随时变动
五、“经权”要以安人为目标
六、安人有赖于“持经达变”
第二节 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三、时间朝坏方向流动
四、凡事最好先想不变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六、以微调整防止突变
第三节 经权配合四种现象
一、经权配合有四种可能
二、权在经内是谨守分寸
三、权在经外为具有弹性
四、经权交集是擅自变更
五、经权分离为离经叛道
六、权与经反情况更严重
第四节 经权配合层层串联
一、经权必须密切配合
二、上司的命令就是经
三、自己的斟酌即为权
四、上级的权下级的经
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六、目标一致经权配合
第五节 经权配合有三原则
一、经权配合要遵守三原则
二、权不舍本就是权不离经
三、权不损人以免引起不安
四、权不多用尽量减少例外
五、既得利益应该逐渐消减
六、例外的比例要尽量缩小
第六节 经权之道五大要领
一、经权之道五阶段
二、首先要慎重立经
三、其次应决定形态
四、然后要沟通原则
五、大家都持经达权
六、随时要追踪考核
第五章 絜矩之道
导 言
第一节 人普遍不喜欢被动
一、我们有一种错觉
二、大家都拖拖拉拉
三、管理的心态错误
四、殊不知物极必反
五、愈逼愈没有效果
六、人并不喜欢被动
第二节 人大多希望自主自动
一、人从小喜欢自动
二、被骂到不敢自动
三、仍然暗地里自主
四、阳奉阴违很可怕
五、人要对自己负责
六、人希望自主自动
第三节 有限范围最大自由
一、絜是审度的意思
二、矩就是法则规矩
三、自由有一定范围
四、守规矩自动自主
五、人人守分有规矩
六、个个享有大自由
第四节 害怕自动喜欢自主
一、自动并不真实存在
二、感觉到力量叫他动
三、看不见的就是自动
四、人的自动具有意识
五、喜欢自主害怕自动
六、害怕自动也是自主
第五节 用心来使彼此互动
一、自己的意识产生自动行为
二、要用感觉的力量让他自动
三、有感有应大家都乐于自动
四、不施加任何压力才算自动
五、用心来感应是有效的途径
六、最好由上级自己做好榜样
第六节 絜矩之道五大要领
一、 絜矩之道三阶段
二、首先要尊重制度
三、其次应配合现实
四、上司要以身作则
五、要订定行为公约
六、配合以审慎赏罚
第六章 易知易行
导 言 3
第一节 M理论合乎人性
一、人性原是可以塑染的
二、安宁是人生根本需求
三、人性要多求安而应变
四、将心比心是人性需求
五、人性也喜欢简单明了
六、易知易行是人性需求
第二节 M理论贵在实践
一、西洋哲学原意为爱智
二、中国哲学所乐的是道
三、真正的管理功夫在行
四、实践要以知识为基础
五、坚持原则求合理应变
六、圆融和谐效果才会好
第三节 M理论大同小异
一、组织要安定中求进步
二、实践的结果各有一套
三、管理并无统一的模式
四、时刻不忘以人为根本
五、最好有树状组织精神
六、慎始善终求己安人安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 三 章 安人之道
导 言
很多人关心我们中国的管理,有没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我们用一本书就可以回答了,它就是 《大学》。从大学之道里面,我们可以引申出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 矩之道三个向度,建构了适合中国民族性的M 理论。但是 “道”是要行的,不能当作一种理论来看。所以管理者必须清楚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 矩之道,然后把它们当作企业里面的共识,大家真正按照这个方式、这个方向来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易知易行,知行合一。
安人之道是什么?就是 “以人为本”。所以如果你真正想把 “以人为本”作为信念,而不是口头禅,那你首先就要安人。
经权之道是什么? “经权”就是 “与时俱进”。任何方法与规定,过一段时间它就不适用了。因为时过境迁,合理性就要随之调整。“与时俱进”的意思就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不进步就退步了。因此真正的 “与时俱进”,就是要持经达变,原则不能变,方法一定要随着时间而变。
什么叫 矩之道?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 “和谐社会”。我们这个“和谐社会”是要讲给全世界的人听的,要让全世界都对我们中国有信心。否则,我们中国今天要想和平崛起,也是相当困难的。
今天我们许多公司,整天都说要做强、做大,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如果这样说,就表明我们接受的观念就是西方的两个字,叫作 “富强”。你把企业做得很强很大,但员工整天不安,又有什么用?其实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员工是很不喜欢待在里面的。但是员工为什么没有走?就仅仅是因为待在里面挣钱多而已。
富国强兵,这历来不是中华文化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求的是安足,心安理得,那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其实强大和安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我们把企业做强做大,要问安不安?做大时很安你就大,做小时很安你就小,为什么一定要做大呢?因此企业的规模大小根本不
是问题。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点,各得其安。有人说企业做大才是好的,我不太赞成这种观点。企业做强就是准备要弱,其实倒闭的都是那些做大而不安的企业。
一个人要知足常乐。不知足,你永远不会快乐。企业天天求大、求强,就没有一个人能乐得起来。所以我们企业发展的重点是摆在“安”和 “足”上,不会摆在 “富”和 “强”上的。
但是这样一来,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是不是看不起有钱的人?因为很多人有这种解释:“中国人看不得人家赚钱。”其实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富也可以安,但是有条件的。富了自然安,穷也能安,所以富和不富其实不是主要的因素。我们一个人能够随遇而安,那才是最高境界。
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做小点心的人,他喜欢做时就多做一点,不爱做时就少做一点,完全自己做主。然后他也不开设店铺,到时候就拿出去卖,卖完就回家了。我就问他:“你技术这么好,做出的点心大家都喜欢吃,为什么不开个店铺呢?”他说:“我为谁辛苦、为谁
忙?”一句话就讲完了。而且他告诉我:“真正做大以后,我的东西就一定不好吃了,因为我不可能做得又大又好吃。”他很有智慧,也很快乐,只有人家去求他的,他从来不需要去求别人。
我们今天不是这样。许多人强迫自己工作就是为了做强做大,然后到处去求人,显得可怜兮兮的。因为求人是最可怜的。“有条件我就做大,可是不需要的时候,我就做小”,这才是许多聪明的中国人的真实想法。
“足”是什么?足就是可伸可缩。中国人的可爱之处,就是能屈能伸。我们该委屈的时候,就委屈,可是会很 “足”,因为我们不和别人比,只同自己比。中国人有绝对的自主权,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人的尊严就在于自己可以做决定,如果自己不能决定,就是奴隶,就是奴才。
中国人是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强可弱。所以孔子说:“无可无不可。”并非是毫无原则,与世浮沉,这样也可以,那样亦无所谓。管理者无所拘泥,无所固执,凡事 “无可无不可”,才能够因时制宜,以求恰到好处。
我们必须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是不相同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没有必要走上同一条路。
各自发展,各走各的路,只要自己觉得心安理得,觉得知足常乐,这不是很愉快吗?
“安”是人生的根本要求。我国心理学家陈大齐教授生前对于“安”的研究,非常深刻,他指出:“人的一生,自出生至死亡,可谓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安宁。”我们早上相见,互道早安,祝福整日安宁;晚间告别,亦各道晚安,以互祝整夜的安宁。送别亲友,祝其一路平安;书信往来,也免不了祝其 “康安”或 “近安”。
企业伦理的根本要求,也不外乎一个 “安”字。现代企业经营的安人之道,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安顾客。
顾客不安,就是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企业再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喜欢说 “顾客如云”,就表示顾客像云一样飞来飞去,说走就走,说不买就不买,说翻脸就翻脸,是最不固定的。长期的顾客突然就变心了,这都是可能的。顾客安了,你就知道你的产品不错、服务态度不错、销售渠道不错,还有最近市场也不错,样样都知道了。
(二)安员工。
员工会跑掉,即使他不跑也有人想挖走他。只要你的公司做得好,就有人看中你的员工,要挖走他们。所以员工稍有不安,他就走了,有可能把企业的机密、核心技术,甚至整个管理队伍都带走。
(三)安股东。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人,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把钱放在别人口袋里面。股东有不安,就会抽走资金或要求减少出资,企业不得不重新组合,可能面临员工离开、信用下降、形象受损等一系列打击。企业就会由此垮掉或被对手吞并。
(四)安社会。
我们要考虑社会大众对公司的形象安不安,信不信赖。老实讲,凡是经常改组董事会的企业,社会大众就开始怀疑了,认为里面一定有问题,对企业的产品就不信任了。社会反企业的情绪高涨,即是社会大众不安的迹象,企业唯有善尽社会责任,才得安然长存。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安人”,即是 “把握正当的方法来消灭企业内外的不安”。所谓 “正当”,系指 “为所当为”而非 “为所欲为”,也就是本着 “企业是为了贡献于社会而制造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宗旨,自觉履行其责任。一方面 “安内”,使全体员工与所有股东都获得其“安”;一方面 “攘外”,使社会大众与顾客皆安宁并乐于支持或爱用,减少外界竞争或各种变迁所产生的压力。
企业的 “安内攘外”,如果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或许可以获得短暂的利益,带来眼前的安宁,但这是 “小安”、“暂安”,也是 “虚安”,因为不久的将来,一旦真相暴露,立即陷入更大的不安。
第一节 管理和伦理合一
管理和伦理要合一,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要求这一点,其他国家很少这样做。只有中国人会讲:“凭他那副德性,也想管我吗?”就是把管理与伦理合在一起了。西方人的私生活是个人问题,品德修养是个人问题,和管理没有一点关系。而中国人如果要管别人,首先要求把自己管好,因此我们常说 “你连自己都管不好,凭什么管我”这样的话。
一、管理不可偏离伦理
伦理思想,为我国所固有。儒、道、墨、名、法诸家,也都以伦理学说为主,中国自古称为 “礼仪之邦”,便是因为中国人普遍具有伦理观念。但在日常谈话中,到处有人提及 “良心”和 “道德”,一般人不太常用 “伦理”两个字,便是以 “良心”、“道德”来代表伦理。
有人会说:“良心很不可靠,良心根本看不见。”还有人说:“良心在哪呀?”老实讲,说这种话的人,就等于在告诉别人他自己没有良心。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是他知道什么叫良心。良心就是照道理去走。所以在中国社会,你去否定良心,开良心的玩笑,就是开你自己的玩笑,对你自己是非常不利的。
一个人在半夜醒过来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白天有些事情做得不对,于是内心很不安,然后下决心明天要改。所以什么是良心?就是半夜醒来让我们内心感到很难过的那一点东西。可是第二天起床后,如果一个人又被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控制住了,继续胡作非为,就说明他的良心有问题了。现在许多人变得白天没良心,晚上有良心,所以晚上睡不着觉,也不敢睡觉,这就是那些人自己要小心的地方。
我们今天口口声声讲法律,但法律对西方人很管用,对中国人是不太管用的。如果一个中国人认为只要合法就可以做,这个人往往是没有良心的。因为法律不可能规定得那么周全,不能够多如牛毛,经不起时空的变化,也相当有弹性。法律永远是不足的,所以伦理和法律不同,伦理可以用来弥补法律的不足。这样你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十分寄望于良心。一个人只有自己管自己,才最切实;只有自己让自己厉行合约,那才是最有效的。 “企业伦理”对我们而言,实在就是 “企业良心”或 “企业经营所理也不能例外。我们所施行的,乃是一种伦理管理;而我们所追求的,则是各凭良心的企业伦理。
管理是外在的伦理,是由内在的良心道德发而为合乎伦理的管理。伦理完全是内心世界的东西,我们如果把伦理变成外在的礼貌,那就糟糕了。西方人有时很有礼貌,但是他可能一点也不关心你,中国人有时没有什么礼貌,但是他可能很关心你。因此西方人重视形式化的礼貌,跟内心没有关系,中国人不重视形式的礼貌,却非常关心内在的东西。所以一般中国人不相信别人的话,但是他会相信自己的感觉。他感觉到你这个人很可靠,就相信你了。你再三保证 “我很可靠”,他又不相信你了,因为他会觉得强调自己很可靠的人,就是表示存心要骗他。所以在中国,凡是口才好的人,人际关系经常不好,大家要小心这一点。
伦理是内在的管理,管理者的良心道德,足以左右管理的安或不安。一个人把自己管好,就叫作伦理;把别人管好,就叫作管理,这是不一样的。
人是不能 “管”的,所以管理就是 “管自己”、“理别人”,对别人要 “理”不能 “管”,对自己要 “管”不能 “理”。我们把 “管理”两个字分得非常清楚,“管”就是给他压力,约束他,要求他,“理”就是看得起他。凡是你对别人用 “管”的态度,大概都没有太大的效果,因为那是对自己的。人要管自己,要约束自己,要告诉自己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而不是对别人的。对于别人要 “理”,要看得起他。
只要你看不起他,你用什么激励办法都没有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