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編輯推薦: |
★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经典读本,最贴切作者本意的权威注译,家庭藏书必收之作。众多名人推荐阅读。
★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家教典范和中国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做人处世之典范,为官从政之精髓,齐家教育之真言。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呕心沥血的教子名篇,开后世古今家训的先河,被历代学者推崇备至。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成为了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家教规范”。书中文章篇篇药石,盲言龟鉴,凡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谆谆世人语,悠悠教子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颜氏家训帮你尽量提高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以便使孩子看到你在播种这颗种子的崇高意义。
★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把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一部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历代学者推崇备至的一部家庭教育的典范。
|
內容簡介: |
《颜氏家训》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它集前代家训之大成,在严肃的道德传承和尊长期待中包含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颜之推写这本书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此书面世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有各种刊本。民国以来,也有各种铅印本发行,许多家庭都拿它作为教育子女的范本。虽然时代变迁,但《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的真知灼见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其后天的发展。书中的许多观点已为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关于儿童敏感期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关于爱子和教子相结合的思想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颜之推(529595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文学家。出身于官僚世家,学有家传。颜之推协、兄颜之仪并为知名文学家,有诗文传世。所著《颜氏家训》一书是北朝后期重要作品,是我国家训里程碑式的著作。《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
目錄:
|
卷一
序致篇第一
1.圣训素来谈时易做时难
2.绳其祖武,慎终追远
教子篇第二
1.慈威并济方得良子
2.妇人之仁终败儿
3.父子间亲密有度
4.溺爱等同于戕害
5.气节尊严不可失
兄弟篇第三
1.兄弟分形连气如手足
2.听妇言,乖骨肉,岂为丈夫
3.妯娌相处贵在恕己而行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后娶篇第四
1.贤人难免遇蛮妻蒙蔽
2.一夫多妻家无宁日
3.慎重考虑丧偶再娶
治家篇第五
1.教化须自上而下
2.宽严贵在恰到好处
3.赏罚有度,不可苛责
4.进德修身齐家之本
5.夫唱妇随真和合
6.婚配嫁娶难得素对
7.圣经圣书谦恭相待
8.妖妄之事勿沾染
卷二
风操篇第六
1.言谈举止有礼有致
2.避讳不当贻笑大方
3.取名起字有讲究
4.嬉笑言谈不当招恶
5.待客之礼贵在真诚
6.北方颇具华夏遗风
7.闲聊之中慎谈家世
8.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9.离别未必涕泗交零
10.宗族礼节不可废
11.遭重丧三日必吊
12.告慰先人情真意切
13.成长礼俗富饶趣味
14.呼天抢地要当心
15.家族命运损荣相连
16.义结金兰须志均义敌
17.接待宾客恭谦有礼
慕贤篇第七
1.圣贤难遇随缘相惜
2.珍惜身边圣贤人
3.君子不窃人之美
4.不怨不嫉人之长
5.贤才关乎家兴国昌
卷三
勉学篇第八
1.官宦子弟也要学习
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学习无用是个谬论
4.万事万物皆为师表
5.学以致用是根本
6.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8.治一经可弘圣人之道
9.尽信书不如无书
10.谈玄说妙不可取
11.勤奋好学方成大器
12.天下之大教育为本
13.独学无友易孤陋寡闻
1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卷四
文章篇第九
1.文人轻薄多致祸
2.习文不要勉为其难
3.文理兼具才是上品
4.他人文章不妄加评论
5.细节决定文章的好坏
6.文人何必常相轻
名实篇第十
1.名不副实以为耻
2.唯至诚能胜至伪
3.寡欲淡泊方远致
涉务篇第十一
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2.书生戾气需警惕
3.萧墙之祸始于国风
卷五
省事篇第十二
1.谏言应有自知之明
2.君子当修德以待时
3.追名逐利必招祸
止足篇第十三
1.安然知足者最幸福
2.天道忌盈,业满招损
3.好兵弄武易招祸患
养生篇第十四
1.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2.养生以少虑祸为本
归心篇第十五
1.儒佛两家本为一体
2.不可以凡夫心测圣人智
3.凡事有因必有果
4.不以一眚掩大德
5.凡事不能责备求全
6.修道之事大矣哉
7.五常之道始于心
卷六
书证篇第十六
1.博士未必博识
2.音辞语调南北相异
杂艺篇第十七
1.工整之风日渐萎靡
2.六艺精通未必是福
终制篇第十八
1.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2.奔波操劳只为祖孙计
3.终身修业以立世
|
內容試閱:
|
父子间亲密有度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
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注释】
①狎:亲近而不庄重。
②命士:古代称读书做官者为士,命士指受有爵命的士。
③宫:房屋、住宅。
④悬衾箧枕:把被子悬挂晾晒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里,形容对父母侍奉周到。
⑤陈亢:(前511~?)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小孔子40岁,蒙人(今安徽蒙城)。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曾做过单父(山东单县南)宰。他曾向孔子之子伯鱼请教讨论孔子的教子方式。
⑥备物:备办各种器物。
【译文】
父子之间的亲密,不能亲近而不庄重;骨肉之间的爱护,不能简慢而不拘礼节。简慢而不拘礼节则无法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而不庄重则容易使子女产生放肆不敬之心,进而怠慢父母。古来那些在朝堂上封官拜爵的人,和子女分房住,正是为了不过分亲昵;子女为父母瘙痒按摩,收拾卧具,正是为了防止怠慢。有人问:“陈亢听说孔子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较远的距离之后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我回答说:“确实有这回事。这是因为君子是不亲自教授自己孩子。这个道理,在《诗经》里有讽刺诗句,《礼记》中有不便言传的告诫,《尚书》里有悖礼作乱的记载,《春秋》里有对邪僻行为的讥讽,《易经》中更有备物致用的卦象。很多事情,都不是父子之间可以直接讲述的,所以君子不亲自教授自己的孩子。”
【点评】
父子之间是必须有点距离的。
父亲在孩子心中除了慈爱之外,必须有点威慑作用,否则子女往往会在母亲的慈爱之下肆意妄为。而这种威慑的来源之一,就是距离。
不可过分亲昵,否则孩子将失去敬畏之心,再严肃的事情都可能演化成嘻嘻哈哈,成一阵风过去,父亲便会失去应有的教育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孩子面前,父亲应是一尊庄严的塑像,而不该是一幅美妙的风景。
溺爱等同于戕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
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注释】
①东宫:太子所居之处,也代指太子。准:比照。
②礼数:指礼仪的级别。
③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④常:通“尝”,曾经。
⑤典御:古代主管帝王饮食的官员。
⑥钩盾:古代官署名,主管皇家园林等事项。
⑦:通诟,骂。
⑧分齐:本分定限。
⑨坐:触犯。薨(hōng):周代诸侯死之称。
【译文】
齐武成帝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欢他,吃的穿的,与太子一样。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个聪明的孩子,将来肯定会成大器的。”等到太子即位,琅邪王被迁到北宫去住,太后给予他的礼遇极为优厚,与他的兄弟们都不一样。即便是这样,太后还说优待不够,常挂在嘴上。琅邪王十几岁时,骄横放肆,毫无节制,穿的用的玩的,一律要与当皇帝的哥哥想比拟。一次,他到南殿朝拜皇帝,正碰上典御官、钩盾令向皇上进献刚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及早熟的李子,就派人去索取,没得到,就大发脾气,骂道:“皇上有的东西,我凭什么就没份?”不懂得谨守为臣的本份,他的行为大抵都是如此。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出这是古代叔段、州吁事件的再现。之后,琅邪王厌恶宰相和士开,就假传圣旨将他杀了,又担心有人来救,就命令手下军士把守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其实他也没有谋反之心,受安抚后就罢了兵,但皇帝还是因为这个事把他抓了起来,后来也因此获罪而被处死。
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少有能够一视同仁的。从古到今,这中间的弊端太多了。那聪慧漂亮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怜悯同情才是。被父母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反而以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实际是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被杀,实际是他父亲造成的。其它像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兵败地失,这些事例都像灵龟、明镜一样可供借鉴啊。
【点评】
对孩子的溺爱可能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孩子爱得适当,爱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