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毛泽东和他的一些亲人

書城自編碼: 21937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领袖首脑
作者: 唐春元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009907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4-07-01
版次: 1 印次: 3
頁數/字數: 196/116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4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編輯推薦:
◆集生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于一体,全面翔实描写了毛泽东的家族。

◆深度呈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儿子、兄长、丈夫、父亲不同角色的方方面面,印证了他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伟大和平凡展露无遗。
內容簡介:
本书是“毛泽东的世界丛书”之一。
毛泽东的父辈、同辈,毛泽东的婚姻生活以及他的后辈等关系人物在书中进行了一一的梳理和介绍,集中展现了毛泽东丰富、饱满和真实的形象:即对父母孝敬的儿子,对兄妹教育和照顾的兄长,对妻子倾注爱意的丈夫,对子女给予关怀和寄托希望的父亲。
本书亦叙事,亦描写,生动贴切,趣味盎然。
關於作者:
湖南东安县人,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任湖南《新湘评论》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编审。从事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近30年,著有《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研究》、《毛泽东政治战略》、《毛泽东的说服与攻心之道》、《毛泽东政治战略理论与实践》、《毛泽东与李达》等专著1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
目錄
楔子
农民世家
平凡的韶山毛氏家族 
父亲:节俭、精明、苛刻 
母亲:慈悲、宽容、善良 
“巨石干娘”和外家 
恩师岳父
“强避桃源作太古” 
登门求教 
慧眼识英才
杨昌济默许了爱女的婚姻 
舍小家为大家
“毁”家兴邦 
启发大弟毛泽民投身革命
引导小弟毛泽覃走上革命道路 
帮助菊妹挣脱封建婚姻的羁绊 
九弟毛泽连 
“是我的亲戚就要带个好头!” 
没圆房的“原配”罗氏
罗氏其人 
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挑战 
毛、罗两家的往来 
情系霞姑
相识在第一师范 
“不作俗人之举” 
在清水塘的日日夜夜
婚后第一次别离 
韶山共播火种
“宁死也不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
《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思念
与巾帼英雄的情缘
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友情 
在八角楼的日子里 
出走莫斯科 
异地相思
庐山:最后一次相见 
严师慈父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疼爱毛岸青 
娇娇的甜酸苦辣 
满女李讷
两个儿媳:同胞姐妹
眷念故土
“岸英,你要带回我对父老乡亲的问候!” 
“韶山,我回来了!” 
滴水洞中的徘徊 
內容試閱
农民世家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
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下次再来,我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

毛泽东
平凡的韶山毛氏家族
在距湖南省会长沙西南面90多公里的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交界之处,有一个群山环抱、山岭蜿蜒起伏的狭长谷地。这里山上长满了松、柏、杉、枫树和翠竹,每到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葱郁的韶山冲被点缀得五彩缤纷。这就是世人皆知的韶山。
韶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韶”即“美好、美丽”的意思。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韶山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韶山这方热土便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驰神往的地方。
韶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丽。
巍峨挺拔的韶峰,山高陡峭,“绝顶才宽三五尺,此身如在九重天”,“跻其巅,俯视群山,若子孙;南岳,洞庭望之如即”,气势十分雄伟,是著名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在这块英雄而神奇的土地上,早在1万年以前,便有人类繁衍生息。相传在远古的唐虞时代,舜帝南巡时到了这里,他看到这崇山幽壑之间,山水绮丽,风景秀绝,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很是羡慕。于是,他便带着妃子和大臣们登山游览,并令随侍吹起了幽雅的韶乐,引得凤凰来仪,百鸟和鸣,韶山因此而得名。
神奇的传说,给了韶山一个动听的名字。先民们关于韶山的种种传说,至今存有著名的“韶山八景”可以佐证。“峭壁插雾间,扑压群山”的韶山耸翠,“乐奏九成,烟幕云帷”的凤仪亭址,“山深别有天,草术皆仙”的仙女茅庵,“仙迹寄高冈,古进流香”的胭脂古井,“砖瓦莫为功,栋宇凌空”的石屋清风,“门户别开奇,两奇为之”的顿石成门,“晴光暮色霞烘裹,立烛摇烟”的塔岭晴霞,“说与王维难着笔,此景才仙”的石壁流泉,都使游人难以忘怀,也引起了不少文人骚客的兴趣。清代诗人周布宁遨游韶山后写诗赞曰:“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龙。”在韶峰脚下有一条由南向北约5公里长、3.5公里宽的狭长山谷,叫韶山冲。一条小溪弯弯曲曲从冲里流出,溪水清澈明净,潺潺流淌,终年不断。溪中上游的土地冲村口有一栋依山傍水、土墙青瓦、被当地人称作“一担柴”式的农舍。屋后苍松翠竹冠荫,屋前是一口小池塘。一到盛夏初秋,塘里开满荷花,吐出阵阵清香。好一派幽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公元1893年12月26日,一个男婴在这栋农舍的北屋呱呱落地。他就是日后成为一代伟人、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毛泽东。
韶山冲杂居着毛、李、钟、周、邹、彭、庞等姓,600多户人家中,十之七八姓毛。据《(湘潭)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记载,韶山毛氏家族原籍江西。祖先没有给毛泽东留下显赫的门第,他的血管里也没有中国帝王的高贵血统,他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家子弟。
毛氏家族之所以迁居韶山,事情还得从元朝末年说起。当时,红巾军反元起义如火如荼,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反对元朝的残酷统治。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江西吉州府龙城县(今吉水县)的一个青年农民,毅然放下手中锄头,举起长矛,投入到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中,后随军远征云南。在云南,毛太华娶了一个少数民族姑娘为妻,先后生育四子,分别取名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
毛太华戍边多年,立有军功,被奖励携妻儿迁回内地,由朝廷分配到了湖南湘乡县城北门的绯紫桥居住。至于毛太华为什么没有回江西而被分配到湖南,这里也有个原因:原来,元朝末年,控制鄱阳湖西南面地盘的义军首领陈友谅,与控制鄱阳湖东北面的首领朱元璋,为争夺统治权,在鄱阳涧进行了一场混战,最后以陈友谅的失败而告终。于是,支持陈友谅的湖南人民被朱元璋杀戮无数,几十里、几百里都没有人烟。朱元璋为奖励支持他的部下,便下令跑马占地,马蹄所到之处,便成了马主人的土地。毛太华回内地没去江西而到了湖南,就是这种奖励政策的结果。毛太华在湘乡住的时间不长,随后迁到湘潭的七都七甲,就是今天名闻天下的韶山。若干年后,毛太华去世,毛氏家族便在这山清水秀的韶山繁衍下来。
毛泽东先祖在韶山务农,世代相传,约有600年的历史。从毛太华公到第六代,韶山毛氏家族没有固定谱系,从第七代开始,才制定了固定谱系。乾隆二年(1737年)定下的二十代子孙家族牒为: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到光绪七年(1881年)继修二谱,因原定二十个谱系行将用完,于是又续定了二十个谱系: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由毛太公算起,毛泽东是第20代子孙。毛泽东的祖上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遵循家训和家戒行事,孝父母悌兄弟,勤劳本业,品行端正,与乡邻和睦相处。
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派名祖人,生于1823年,是一个沉默寡言、勤劳忠厚的农民。他没有读书,斗大的字不识半个,主要靠种田、砍柴、出卖劳动力来维持一家的生计,一年下来,根本谈不上什么余钱剩米。毛四端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德臣、次子翼臣(即毛泽东祖父)。
毛翼臣,派名恩普,字寅宾,生于1846年,也是为人厚道的庄稼人。开始,他住在滴水洞下的东茅塘,娶妻刘氏。1878年与哥哥德臣分家后,大概嫌住房太挤,便搬到上屋场,也就是现在的毛泽东同志故居。毛翼臣一生清贫,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常常为生活摇首长叹,最后,不得不将祖传的田产,一亩一亩典当出去,以维持生计。毛泽东的祖父只生子一人,取名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毛贻昌娶湘乡唐家(又名棠佳阁)的文氏为妻,生有五男二女,长子、次子早夭,三子泽东,四子泽民,五子泽覃,二女早殇。
可见,韶山毛氏家族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族,除了开派祖宗毛太华当过明朝的百夫长之类的下级军官外,后代都是老实巴交、以种田为本的农民,没有出过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要不是第20代子孙中出了毛泽东的话,韶山毛氏家族也许还会同中国数以万计的普通家族一样,默默无闻。
韶山毛氏家族勤劳、忠厚、朴实、节俭、坚强,这给毛泽东以很大的影响。在毛泽东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看到这个农民儿子朴实的品格和坚强、勇敢的性格。是韶山给了毛泽东山一样的坚强,水一样的柔情,土一样的朴实,火一样的激情;是韶山的山水陶冶了他,为他涂上了最初的基色。
毛泽东是韶山的儿子,是韶山毛氏家族的后代;他是韶山人和韶山毛氏家族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父亲:节俭、精明、苛刻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勤俭、精明而生财有道的农民,生于1870年10月。10岁时,由父母作主,与湘乡县唐家(今韶山市大坪乡)文家的文七妹订亲,15岁就结了婚。
毛顺生体格健壮,精明强干,治家严谨,但性格暴躁,为人刻板。少年时代读过几年私塾,15岁便外出当兵。那时军队每月给当兵的发几元饷银,毛顺生当了两年多兵,积攒了一些饷银。17岁回到韶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整个家庭重担,开始单独理家。
毛顺生对生活的艰难感受很深,所以,当家理事后,特别节俭、勤劳,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个用。他从不准儿女们吃零食,每餐都是小菜粗饭。对毛泽东,毛顺生要求更严,一心想把这个大儿子培养成为自己的继承人。8岁时就开始送毛泽东念书,希望他多读一些书,早日学会记账,以支撑这个家。
毛顺生对儿子的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地步。他相信“吃不穷,穿不穷,人无算计一世穷”这句古话,常常责备毛泽东“懒惰、不孝”,总不让毛泽东、毛泽民两兄弟闲着,哪怕是晚上,也要两兄弟在月光下学打算盘。13岁时,便要毛泽东辍学种田,一边干农活,一边帮家里记账。这些都使毛泽东很反感,后来,他曾回忆说:“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记家里的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间记账。他是一个严厉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干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而且让我们吃最次的饭菜。他对雇工们作了让步,每逢农历十五吃饭时,给鸡蛋吃,可是从来不给肉吃。对于我,既不给肉,也不给蛋。”毛泽东喜欢晚上看书,但每次都遭到父亲的训斥,骂他是败家子。后来,毛泽东想了一个法子,用蓝布被子盖住窗户,使外面看不见灯光,这样,也就可以不挨父亲责骂而安然看书了。
毛顺生不但节俭、勤劳,而且精明能干、善于经营。市场米价贵,他就做米生意;猪肉好卖,他马上改为贩猪。这样,不几年就积攒了一些钱,不仅赎回了其父毛翼臣典当出去的田产,而且还陆续买了一些土地,家业日益发达。后来,他还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并与湘潭、湘乡等地一些店铺有商业往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自家还印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纸票,同湘乡大平坳一家设有药材、肉食、南杂等好几个柜台的大商店“吉春堂”的纸票流通周转。为了紧紧拉住“吉春堂”,毛顺生还与“吉春堂”赵掌柜指腹为婚,一手包办了小儿子泽覃与赵家幼女赵先桂的婚事。就这样一来二去,到1904年,毛家田产已由15亩增至22亩,资本也增至2000元左右,并雇佣了长工和短工。在贫穷的韶山冲,他已算是一个小财东了。
毛顺生脾气暴躁,在家里很专制,往往一人说了算。他一心想的是如何发财聚财,而毛泽东则想多看书,学一些知识,因此,父子俩常生口角。毛顺生要求毛泽东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干活,晚上很晚才能回家。毛泽东当面总是应允父亲,但只要父亲一离开,就躲在古墓后面,或在偏僻的地方读书。久而久之,毛顺生发现儿子经常溜号,就抽空突然去查看。一次,当场捉住了溜号的毛泽东,只见他正坐在古墓的石块上,手捧一本《西游记》,看得津津有味,并不时高声朗读,两只粪桶却空空地放在身边。毛顺生一见,立即火冒三丈。父子俩就在古墓旁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了起来。
“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田里的活不干,成天看些破书,能当饭吃?”
“谁说我没干活,我只是歇会儿!”毛泽东理直气壮地回答。
“你今天一担都没挑,这么大一个人了,还要我白白养活你吗?”
“谁说我一担没挑,你说我一个上午要挑多少担?”毛泽东也有些火了。
毛顺生见儿子顶撞自己,更加恼火了,气呼呼地说:“多少担?起码15担。没有,你就莫吃中饭,挑完15担,你就看那些破书。”
“好,爸,你就去看看吧,我现在可以自由自在地看书了。”说完,又坐了下来。
毛顺生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儿子说的,早饭后这么短的时间就挑了15担?他不相信地走在田埂上,认真数了起来。果然有15担。这样小的孩子,不到半天就挑了15担,也够辛苦了,他只好摇摇头回家去了。
还有一次,毛顺生在家设宴款待生意场中的客人,让毛泽东出来招待客人,毛泽东却拒绝奉陪。毛顺生一听,火气又上来了,指着毛泽东鼻子说:“你这好吃懒做的败家子,不忠不孝的东西。”
毛泽东见状,抬腿就跑出堂屋,一边走一边说:“我就不陪,你说我不忠不孝,而你是长辈,对晚辈一点也不仁慈。经书上讲‘父慈子孝’,也是先有‘父慈’,而后才有‘子孝’,没见你这又恶又怪的父亲。”
“什么,你敢顶嘴。”毛顺生说着,拿起一把扫把就追了出来。
毛泽东见父亲来势汹汹,想到今天免不了有一场打。于是,干脆横下心来,几步跑到门前池塘边,当众说:“爸爸,如果你再近一步,我就跳进池塘去淹死。”
“你……你……你……唉,真气死我了。”毛顺生说着还要去抓毛泽东。这时,毛泽东的母亲也跟着跑出了堂屋,拉住了毛顺生。
她又走过去拉住毛泽东,劝他向父亲赔个不是。开始,毛泽东不肯认错,后来,在母亲再三劝导下,他才表示,如果父亲不再打他,他可以跪一条腿磕头。结果,双方达成了妥协。一场父子之争这才平息。正是这次“抗议”行动后,毛顺生对儿子们不那么专制了,态度比以前好多了。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我如果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毛顺生有时刻薄、自私得近乎不近人情。他的堂弟毛尉生因家境困难,想卖掉家里的七亩上等水田。这恰恰被毛顺生看中,他决意买进。这一次遭到了文氏和大儿子毛泽东的极力反对。
“买尉生的田,恐怕不太合适吧,他可是我们的堂弟啊,没有田,他们一家怎么办呢?”文氏小心翼翼地劝丈夫。
毛顺生看了老婆一眼,没好气地说:“他反正要卖,因他急着要钱用,我不买,别人也会买的。”
“叔叔要卖田,是因急着用钱。既然我们家有钱买田,何不先借给叔叔一点,他也不用卖那保命田了。不然,人家会说我们的。”毛泽东也在一旁帮腔。
毛顺生一听,沉下脸来,粗着嗓子说:“什么兄弟不兄弟,我给他钱,他给我田,天经地义,我是拿钱买田,而不是抢,人家有什么话说?你们女人家和小孩子懂得什么?”
最后,毛顺生还是执意买进了毛尉生的七亩水田。
尽管毛顺生节俭、粗暴、严厉,但他对儿子们,特别是对大儿子毛泽东是有很深感情的。是他,在毛泽东8岁时,就送其进私塾读书;也是他,在亲友劝导下,同意送毛泽东到湘乡东山学堂读书;还是他,应允毛泽东到长沙就读,并承担起读书的全部费用。这长时间的供养,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完全是出于父亲对儿子的爱心。毛顺生虽然在为人处世上显得吝啬而又刻薄,但在送子女读书这方面却又显得大方。对当时的一个普通农民来讲,此举殊为难得。
事实上,毛顺生身上的许多优点,如吃苦耐劳、勤俭持家、顽强拼搏、性格倔强等,给了毛泽东积极的影响。
毛泽东虽然对父亲的自私、刻薄、专制不满,但从内心里,他一直是热爱自己父亲的。他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那一年,特地接很少出远门的父亲来长沙治病。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第二天,他就独自踏着露水,到父母坟前拜祭,寄托儿子对父母的怀念和哀思。他对陪同他的罗瑞卿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下次再来,我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
母亲:慈悲、宽容、善良
毛泽东后来曾对斯诺说:“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与父亲性格相反,毛泽东的母亲性格温顺,心地善良,愿意接济别人,深得邻里的喜爱。她中等身材,圆脸庞,宽前额,有一双聪慧、慈祥而又善良的大眼,清秀,端庄。她于1867年出生于湘乡县唐家一个农民家庭。她家和韶山冲上屋场相隔一座云盘大山,大约10公里,她之所以嫁来毛家,是因为文家有祖坟在韶山冲。为了每年清明扫墓有个落脚之处,父母便将她许配给毛顺生。文七妹比丈夫毛顺生大3岁,她13岁与毛顺生订婚,18岁正式结婚。
文七妹在毛家,上要侍候公公、婆婆,下要抚育孩子,又要操持繁重的家务。农忙季节还要下田帮丈夫干活。但是,她把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教育孩子们,也常常是耐心说服,循循善诱,这与毛顺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毛泽东12岁时,在韶山井湾里读私塾,由于离家较远,总是早出晚归,中午带饭去吃。有一段时间,小泽东一放学回家,就冲着母亲喊肚子饿,而且吃得也特别多。文七妹对儿子的举动感到很奇怪,就悄悄地将泽东喊到身旁,心平气和地说:
“石三伢子,这几天你为什么一回家就喊饭吃,每天妈都多给你装了一些饭啊!”
“这……这……”毛泽东有些语塞。
“好孩子,给妈讲真话,说谎可不是好孩子啊!”毛泽东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如实地告诉了妈妈。
“妈,是这样的,我们班上有个穷人家的孩子,中午总是没饭吃。我见他挨饿,就把饭分了一半给他,所以,我……我到了下午就肚子空了。”
“傻孩子,你做得对嘛,只是不该瞒我,应该早些对妈讲清楚。以后,妈每天给你装两人的饭,免得两个人都吃不饱。”说着,七妹又爱怜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从那以后,文七妹在为毛泽东装饭时,总是多装一个人的饭,一直到毛泽东因偷看《水浒全传》而被井湾里的私塾先生“赶”走为止。
还有一次,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向一户穷人家买了一头猪,已按时价交了定钱,要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到那家一看,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老婆婆叹了一口气说:“唉,该你们家赚钱,现在猪价又涨了,我们家可就吃亏了。”毛泽东见那家很穷,老婆婆的确可怜,就擅自作主,领回了定钱,没有赶那家的猪。毛顺生见毛泽东空着两手回来,便问怎么回事,毛泽东将情况如实禀告了父亲。毛顺生一听,大发雷霆,顺手操起一根柴棍,就要打毛泽东。文七妹见状,赶忙拦在父子之间。
“孩子他爸,事情已经过去了,就别难为孩子了。”文七妹拖住怒气冲冲的毛顺生说。
毛顺生丢下柴棍,说:“这都是你惯的。他这一退钱,就使我损失掉好几十块钱,这样搞下去,一份家当早晚要败在你们手里。”说完就生气地走进了厢房。
文七妹走过去拉努着小嘴的毛泽东说:“石三啊,这样的事,应该同大人商量办,小孩子怎么能一人作主呢?怪不得你爸生气。”
“同他商量?他能舍得那些钱?”毛泽东赌气地说。
“石三,这你就不对了,怎么能这样说你爸爸呢?以后要注意了。”说完,七妹又进屋去做丈夫的工作。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文七妹待人慷慨,乐于助人,也是韶山冲一带有口皆碑的。至今这一带仍流传着她接济贫苦穷人的动人故事。
旧社会,韶山冲这一带很穷。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
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
韶山冲来冲连冲,丈夫砍柴打零工;
一天弄得升把米,粗糠野草口里吞。
每当青黄不接之际,许多人靠外出乞讨度日。文七妹非常怜悯这些穷人。要饭的来了,总是盛饭给他们吃,走时还塞一把米或一个红薯,而毛顺生是不赞成施舍的,每次遇到毛泽东母子俩周济穷困人时,家里就会发生争吵。后来,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曾风趣地说:“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文七妹接济穷人,善待邻里,与她终生信佛是分不开的。毛家堂屋后面,常年供有观世音的座像,并终年香火不断。文七妹信佛、吃“观音斋”是有缘由的。她13岁到毛家,18岁正式过门,头两胎婴儿都夭折于襁褓之中。毛泽东是第三胎,他的出世,给毛家带来了喜气,也给文七妹带来了欢乐,但她又生怕毛泽东无法成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