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当我们读一篇好作品时,眼泪不能抑制地流了下来,但是还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我们完全被作品里人物的命运抓住了。这样,一直到结束,为哭泣所疲倦,所征服,我们禁不住从心窝里感谢作者--是他,使我们的胸襟扩大,澄清,想抛弃了生命去爱所有的人!……
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理论、美学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体现出勤奋、正直、热心、严谨、慈爱的美德,凝聚成了独特的“傅雷精神”。
本书主要是针对傅雷的系列著述选摘的有关读书与做人的名篇。立意独特,从读者最关注的读书和做人两个视角入手有助于读者从中增长知识,感悟成功名人的心路历程、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重温一代大师的非凡智慧。
|
內容簡介: |
从早年求学到晚年,傅雷先生对读书、对学问的追求从未间断过。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傅雷读书之感悟见诸于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在做人方面,傅雷的一生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秉性乖戾、嫉恶如仇,他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
“小说家最大的秘密,在能跟着创造的人物同时演化。生活经验是无穷的。作家的生活经验怎样才算丰富是没有标准的。人寿有限,活动的环境有限;单凭外界的材料来求生活的丰富,决不够成为艺术家。唯有在众生身上去体验人生,才会使作者和人物同时进步,而且渐渐超过自己。”
本书精选傅雷先生关于读书、做人的佳作,为读者展现了一代巨匠的非凡魅力。
|
關於作者: |
傅雷1908--1966,字怒安,上海南汇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文艺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 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翻译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着数百万读者。他的译作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
目錄:
|
第一部分 读书
论张爱玲的小说
介绍一本使你下泪的书
《许钦文底〈故乡〉》
关于乔治萧伯纳的戏剧
读剧随感
《勇士们》读后感
评《三里湾》
菲列伯苏卜《夏洛外传》卷头语
菲列伯苏卜《夏洛外传》译者序
罗素《幸福之路》译者弁言
杜哈曼《文明》译者弁言
巴尔扎克《高老头》简介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简介
巴尔扎克《贝姨》译者弁言
巴尔扎克《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简介
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简介
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译者序
巴尔扎克《搅水女人》译者序
巴尔扎克《都尔的本堂神甫》、《比哀兰德》译者序
丹纳《艺术哲学》译者序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献词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弁言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简介
我们对美苏关系的态度
《傅雷家书》致傅聪
第二部分 做人
傅雷自述
关于狗的回忆
天涯海角
离愁别梦
来到这静寂的乡间
我们的工作
现代青年的烦闷
历史的镜子
所谓人道
以直报怨
是宽大还是放纵
国民的意志高于一切
历史与现实
所谓反帝亲苏
我们已失去了凭藉--悼张弦
与傅聪谈音乐
傅聪的成长
《傅雷家书》致傅聪
致刘抗
致朱介凡
致宋奇
致杰维茨基
致柯灵
致李广涛
致马叙伦
致徐伯昕
致牛恩德
致梅纽因
致周宗琦
致成家和
致成家榴
致朱人秀--遗书
|
內容試閱:
|
西方的医药上有一句谚语:“世界上无所谓病,只有病人。”《世纪病》的作者乔治 勒公德把现代青年的骚乱归之于现代社会的和思想上的骚乱;这无异是“世界上无所谓烦闷,只有烦闷的人”的看法。固然,我们承认他有理。在一班所谓健全的,尤其是享受惯温和的幸福的人眼中,烦闷者是失掉了心灵均衡的病人。然而要知道,烦闷的人是失掉了均衡,正在热烈地寻找新的均衡。他们的欲望无穷,奢念无穷,永远不能满足,如果有一班自命为烦闷者,突然会恢复他们的宁静,那是因为他们的烦闷,实在并不深刻,而是表面的、肤浅的。真正在苦闷中煎熬的人绝不能以一种答案自满,他们要认识得更透彻、更多。他们怕找到真理,因为从此以后,他们不能再希望一个更高卓的真理。唯有“信仰”是盲目的,烦闷的人永远悲苦地睁大着眼睛。
每个人在他生命中限制自己。每个人把他要求解决的问题按照他自己的身份加以剪裁。这自然是聪明的办法。他们不愿多事徒劳无益的追求。实在,多少代的人类曾追求哲学、伦理美学等的理想而一无所获!然而没有一个时代的人类因此而停止去追求。因为他们觉得世俗的所谓“稳定”、“宁静”、“平和”,只是“死”的变相的名称。“死”是西方人所最不能忍受的,他们极端执着“生”。
烦闷的现象是多方面的,又是随着每个人而变动的。从最粗浅的事情上说,每个人想起他的死,岂不是要打一个寒噤?听到人家叙述一个人受伤的情景而无动于衷是非人的行为。因为,本能地,人类会幻想处在同样的境地,受到同样的痛苦。同样,一个人在路上遇到出殡的行列,岂非要兔死狐悲地哀伤?一切的人类真是自私得可怜!这自然是人类烦闷的一种原因,心理病学家亦认为烦闷是一种感情的夸大,对于一种实在的或幻想的灾祸的反动,可是认为烦闷是对于不测的事情的简单的恐怖,未免是肤浅的、不完全的观念。
因此对于病态心理学造诣极深的作家,如保罗 布尔热(PaulBourget)亦不承认心灵上的病,是完全由生理上的病引起的。生命被威胁的突然的恐怖,在原始民族中,确是烦闷的唯一原因。可是民族渐渐地长成以至老大,他的烦闷亦变得繁复、精微,在一班普通人的心目中也愈显得渺茫不可捉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然承认有若干病的影响存在着,但除了病态心理学家的物的解释以外,还有精神上的现象更富意味。
人类在初期的物质恐怖以后,不久即易以形而上的恐怖。他们怕惧雷鸣,远在怕惧主宰雷鸣的上帝以前。原始时代的恐怖至此已变成烦闷,人类提出许多问题,如生和死的意义等。被这些无法解答的问题扰乱着,人类一方面不能获得宁息,一方面又不能度那丰富的追求生活,于是他祝祷遗忘一切。柏斯格说过:“人类有一种秘密的本能,使他因为感到苦恼的无穷尽而到外界去寻觅消遣与事业;他另有一种秘密的本能,使他认识所谓幸福原在宁息而不在骚乱。这两种矛盾的本能,在人类心魂中形成一种渺茫的计划。想由骚动达到安息,而且自以为他得不到的满足会临到,如果他能够制胜他事业中的艰难,他便可直窥宁息的门户。”
这种烦闷的形而上的意义固是极有意味的,但它还不能整个地包括烦闷。烦闷,在人类的良心上还有反响--与形而上的完全独立的道德上的反响。例如,责任观念便是烦闷的许多标识之一。假定一个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为使他的文章更为完满起见,不应该想到的著作对于群众将发生若何影响的问题,然而一本书写完之后,要作家不顾虑到他的书将来对于读者的影响是件不可能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