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內容簡介: |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党史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又进一步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中央党史研究室在统筹谋划、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做到即时跟进、及时记载党和国家历史的新发展。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需要以丰富的史料做基础。这是因为,记忆是历史的重要特征。美国著名史学家贝克尔就曾将历史定义为“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口述史能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具象化和方法化,能将历史对于记忆的依赖性引入历史研究的实践操作中。它建立在回忆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回忆来获得关于过去事件的丰富证据,从而记述回忆者自己的历史。因此,口述史料具有文字史料不可替代的功能,它能够弥补文字史料的缺陷和不足,并在两种史料的互动互证中,在展示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力争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对于党史研究而言,做好口述史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一方面能够增强党史研究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党史资料的真实性和现实感,有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党史研究成果的感染力、吸引力。《中国共产党口述史料》以下简称《口述史料》丛书就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需要编辑出版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些年来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党史资料征集、特别是口述历史资料征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首次推出的六卷《口述史料》,主要是从近几年出版的《百年潮》杂志、《中共党史资料》丛书中精选出来的,也吸收了一些最新的征集成果。这些口述史料的作者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丛书记录了中共党史、国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的始末,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这些史料在发表时曾经过认真考订和印证,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历史文献的补充作用。
阅读《中国共产党口述史料》丛书,将会使亲历者追忆细节,使见证者感悟得失,使思想者升华经验。既可为史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能为广大党史爱好者提供一部生动鲜活、可读性较强的党史读本。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国史发挥特殊的作用,帮助读者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作为党史工作者,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争取把更多更好的党史读物不断献给广大读者,献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
目錄:
|
关于北方左联的一份珍贵史料
——略谈陈沂回复我的一封信/陈漱渝
为鲁迅抬棺的出版家
——父亲吴朗西与鲁迅的交往/吴念鲁
但开风气不为师
——我所认识的胡适之先生/胡邦定
纪录片《南泥湾》的诞生/钱筱璋
父亲王林和张寒晖/王端阳
西南联大往事杂忆/胡邦定
回忆华北大学政治十一班/苏星
《长江日报》诞生记/黎辛
珍贵文物为中南海增辉/张宝昌
毛主席与中南海文化学校/柳伦
周总理关心京剧事业的几件事/王志勤
在宋庆龄领导下创办《中国建设》杂志/鲁平
馨香祝嘏哭晗师
——吴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殉难四十周年祭/胡邦定
胡华与《中国历史概要》/张传玺
艾思奇破格授学历/赵迦颐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创办始末/俞邃
一篇未曾发表的爱新觉罗·溥仪访问记/张颂甲
追忆老同学梁从诫及其父母/周承恩
大型革命回忆录丛书《星火燎原》/黄涛
《内部未定稿》漫忆/王梦奎
话剧与京剧《八一风暴》的幕后/刘云晓雄 涓迅
中南海内部电影/张宝昌
父亲田家英的收藏人生/曾 自
《新建设》编辑生涯拾零/谭家健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演前后/张颖
我和“三家村”始末/李筠
我了解的有关杨献珍的哲学“罪案”/艾恒武
毛泽东与《光明日报》报头的由来/穆欣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产生前后/刘志坚
“破四旧”运动中人民大会堂文物何以保存/杨亚人
诗风词韵诉心声
——红旗杂志“五七”干校别样生活/苗作斌
向世界开放的一个信号
——北京开办外语广播讲座的回忆/龙新民
爸爸姜椿芳狱中酝酿《中国大百科全书》/纪恒俊姜延
安东尼奥尼与影片《中国》的风波/杨正泉
《中国青年》复刊风波/孙兴盛
中国人民大学从停办到复校/宋涛
为王实味平反的前前后后/宋金寿
祖父许德珩与吴阶平的一段往事/许进
法制讲座走进中南海/邹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前后/顾迈男
我眼中的周扬/张复
科技体制改革与“863”计划/杨培青
想起徐雪寒/鲁志强
怀念启功先生/许进
胡乔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宋木文
费孝通和英国前首相联袂飞苏北/朱通华
作为长者和学者的季羡林先生/钱文忠
文字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刘导生
穆青与《嘹望》周刊/陈大斌
中国“付费电视”是怎么开启的/田聪明
司机眼中的黎澍老人/侯永大
任继愈先生叫我“要做学术出版家”/郑文林
“村村通广播电视”的提出与实施/田聪明
我所认识的章含之/鲁志强
10部进口“大片”引进前后/田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