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佛典之语

書城自編碼: 218636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330163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


售價:NT$ 1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780
《 智慧书 》
+

NT$ 324
《 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道教典籍选刊) 》
+

NT$ 818
《 八部金刚功(道教密不外传的健康长寿功法首度公开出版,随书附赠百岁老道演示讲解光盘) 》
+

NT$ 1121
《 炁體源流(百岁老道精选毕生所集道家经典,真修实证的过来人直指修身修心秘要。繁体竖排) 》
+

NT$ 326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
內容簡介:
《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简介

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他甚至认为:“舍己救人之大业,唯佛教足以当之。”

人们对佛教普遍存在误解,其根源极为复杂。概括起来说,可分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在此暂且搁置不论,而客观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经典的规模太庞大了,庞大到令人生畏的地步。
基于这种现状,《佛典之语》对佛教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经典做了双重梳理,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本书的十二讲,即佛学的十二个命题,涵盖了佛教的基本思想,代表了佛家的智慧。
第一讲的命题诸行无常,是说世间的根本是永远的变化。如《大般涅槃经》所说:“一切皆迁动”,“流转无休息”。世间一切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有来就有去,有生就有灭。“如同夜晚众鸟儿栖息于树上,清晨又各自散去。如同一叶扁舟抵达彼岸后,乘客纷纷离去。”而这种变化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正法眼藏》所说:“花于爱惜而凋落,草于弃嫌而丛生。”“我们希望鲜花一直盛开,但它总是随风飘落;我们希望杂草不生,但它总是无处不在。”
第二讲的命题众缘和合,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因无数因缘碰撞而成。“事物恰如钟表齿轮间的关系,一个齿轮转动,其他的齿轮也便开始转动。”“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如同网结,提一网结则网结皆起。”《大般涅槃经》以鼓为喻,击鼓发声,既不是鼓槌发声,也不是鼓面发声,而是槌击鼓面才会发声,进一步展开说,是“因鼓、因空、因皮、因人、因桴和合出声”。
这是对世间本质的深度探索。而《无明即烦恼主》等章节则是剖析烦恼产生的根源,《烦恼即菩提》、《中道》等章节则是教给我们如何面对烦恼的智慧。
在其他章节中,本书还运用佛典,奉献了许多对佛学概念的思考,如对“空”的独到解读,对“一味”的精彩阐发,无不体现出佛家的智慧。
本书采用的佛典几十种,从时间上说,可以看出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从空间上说,则包涵了各种宗派的基本思想。而在讲解中,又十分贴近今天的现实生活,让人感觉到,曾经遥不可及的佛家智慧,也可以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每天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心在哪里?
《佛典之语》愿意陪伴我们一起踏上追寻之旅。
關於作者:
田上太秀,生于1935年。历任驹泽大学佛教系教授、禅研究所所长。现为驹泽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著有《佛教与女性》、《道元之心》、《佛陀临终之说法——完译大般涅槃经》等。
目錄
前言 三法印——存在的三个命题
第一讲 诸行无常――世间在流转
第二讲 众缘和合——永生不灭之物不存在
第三讲 无明即烦恼主――迷惑的根本是无明
第四讲 诸法皆空——世间如梦
第五讲 不二法门———解脱是一味
第六讲 三界唯一心——世间是妄想的产物
第七讲 身不净观――身体是污物之集合
第八讲 悉有佛性――佛祖也曾是凡人
第九讲 烦恼即菩提――泥垢亦属身中物
第十讲 中道――药多亦为毒
第十一讲 四摄法――同情并非为他人
第十二讲 南无皈依佛――委身于佛
后 记
內容試閱
三法印——存在的三个命题
“存在”一词,是由“存”和“在”两个词组成的。“存”表示时间性的存在状态,“在”则表示空间性的存在状态。因此,“存在”一词,表达的是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存在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不断变化前行的,同时各种事物又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延续着。这就是“存在”。这些存在的事物中,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如记忆、感情、知识等,本书一律概括为“事物”。那么,佛教是如何观察存在的事物呢?
传说释尊发现了万事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在种种条件和原因下相乘、相合、相融,或生或灭的机理。据此真理,他向曾经一起修行的五个伙伴解说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就是释尊最初的说法。
其后,他与五个伙伴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说法之旅,对许多众生的教诲数不胜数。释尊说法的内容并不固定,甚至有人认为最初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实际上如同根据病情而对症下药一样,释尊是采取了因人而异的说法方式。
释尊将各种各样的教义概括为三法印(三个命题)。《昙钵偈》(意为“真理之言”,汉译为《法句经》)是简要总结释尊教义的最古老的佛典之一,在这部佛典的第二十章中,有一段关于“三法印”的阐释:
一、一切有形之物皆为无常;
二、一切有形之物皆苦;
三、一切物皆非我(我的东西)。
三法印概括起来说,即:世间万物千变万化,不会以同一形式永存;万物都不会顺我所思,遂我所愿;包括身体在内,万物非我,亦非我有。
所谓“一切有形之物皆为无常”,即诸行无常。一般来说,是表达世间的难以把握。但原意是表达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其连续性。
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无常,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有发生。因为无常,所以会有突然的变故。因为无常,所以会有背离。因为无常,所以事物有长短、大小、方圆、色彩浓淡、增减、生灭与荣枯。因为无常,所以生命有生死、老幼、悲喜、贫富、苦乐、爱憎与盛衰。
所谓诸行无常,是说像捻绳一样,善恶、悲喜纠缠在一起,逐渐造就出今天的世界,而绝非是在强调悲伤、虚妄等厌世情绪。
我们再换一个比喻来作解释。
植物的种子如果不是无常,就不会发芽。发芽就是种子失去原来的形状,变形为芽。而芽也是由于无常,日复一日地变化长大,长成树,长出花。这些变形的过程,都是由于万物无常。
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味、色。这些食物入口后被咀嚼,然后为身体所吸收。随后为血为肉,维持着生命。食物也是由于无常,才失去原来的形、味、色,成为我们生命的养分。
据此看来,“诸行无常”告诉我们的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把它从厌世的意义来理解是不正确的。
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有形之物就不能如我所想,遂我所愿。我们总爱想,应该有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而实际上,不仅是自身,就连周围的事物也难遂其愿。这就是释尊所说的“苦”。
所谓“苦”,不仅是指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还指无法逃避、期望落空、与愿望相左、难尽人意等情绪上的痛苦,即“四苦八苦”。其中,生、老、病、死最具代表性。
关于四苦八苦的说明,有如下经文: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其要旨可归结为五种执着(五取蕴)之苦。

(《律藏?大品I》
释尊认为,四苦八苦充满世间,真实不虚,无可逃避。更为令人惊叹的是,释尊认为万物皆无我(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意思是说,世间根本就不存在我以及我的东西。财产、名誉、地位、父母、配偶、兄弟、子女,还有身体,非我非我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切都是无常,不能遵从我的想象、我的愿望。
以上讲到的三法印,是贯穿本书的重要思想。由于会在本书中频繁出现,所以希望读者能够理解这一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