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關於作者: |
龙正才,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副研究员,湘潭市原党史办主任。自1982年迄今, 30多年潜心党史研究,主编《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与湖南》《中国共产党湘潭历史图志》《中国共产党湘潭历史》等十多部党史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毛泽东、彭德怀庐山意见分歧和他们的故乡之行》《同音相闻两战友毛泽东与彭德怀》《革命洪流中的战友,忘不了的故人毛泽东与易礼容》等党史研究文章数十篇。
|
目錄:
|
001 _导言韶山出了个毛泽东
刻苦攻读篇
003 _舅舅蒙馆的“旁听生”
007 _“六年孔夫子”
010 _劳动、学习两不误
014 _“像牛闯进了菜园”
学习方法篇
019 _“省先生”的来历
022 _“四多”读书法
026 _不动笔墨不看书
029 _读“无字之书”
勤劳俭朴篇
035 _小“长工”
037 _“牛司令”
040 _厚道而又好强的孩子
043 _“乡巴佬”、“建国材”
济贫助弱篇
049 _菩萨心肠
052 _见穷人就帮
055 _替穷人说话
059 _“逢恶就莫怕,逢善就莫欺”
敬长尊师篇
067 _“咯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
071 _情义深长的祭母文
075 _“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人民服务吗?”
079 _对外婆家的深情
084 _“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爱国爱民篇
091 _“我们将来也要写书,写农民的书”
094 _“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097 _“影响了我的一生”的一件事
099 _“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102 _教育弟妹舍小家为大家
强身励志篇
109 _“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
113 _“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17 _“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121 _发表《体育之研究》
志向高远篇
127 _立志出乡关
132 _“三不谈”与“五条戒律”
136 _昭山之巅畅谈人生
140 _富国强兵的“中国梦”
144 _“如果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
见乡亲!”
|
內容試閱:
|
毛泽东不但喜欢读书,而且很会读书,很讲究读书方法,所以学习效率特别高。他小时候,给小朋友介绍他的读书方法就是要“四到”。即眼到眼睛要看着要读的字;口到口里要读出要读的字,虽不大声也要默念;心到心里要记下要读的字的字形;笔到要做读书笔记。后来他又说,读书还要做到“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种读书方法贯穿了他的一生。
所谓多读,就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他一辈子没有一天不读书,就是在他重病在床、去世的当天还读书、读文件11次,近3个小时。他一生读过多少书,无法计算。在他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图书有近10万册,大部分都被圈点过。所谓多读,另一方面是讲对某些重要的书、对某些重要的文章多读几遍。青少年时代,他读《饮冰室文集》,读韩愈的古文和唐宋诗词,无不读到能背诵出来。他爱读诗,能背诵400多首古诗。他最喜欢中国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很早就找来阅读。他说至少读过五遍,而且看过《红楼梦》的十多个版本。他多次指出,读《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多写,就是课堂听讲写课堂笔记,课后自修写读书录,选抄全篇文章用选抄本,摘录文章精要用摘录本。
多想,就是要独立思考,辨析是非。毛泽东认为,迷信是真理的敌人。他常对同学讲,我们读书、看报、上课、听讲演,都要动脑筋,多想一想。不论古人的话,老师的话,名流学者的话,都必须通过我们自己的反复思考,认为对的才接受,认为不对的就应该抛弃。比如,他读《韩昌黎文集》时,凡是认为道理对、文字好的地方,就圈圈点点,写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吾意”等眉批。凡是他认为道理不对、文字不好的地方,就画叉画杠,写上“不通”、“此说非是”等眉批。他从不因韩愈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他的东西一概接受。
多问,也是毛泽东的重要学习方法。他从小就好问,还是在外婆家的时候,他就向大人们提出过许许多多的问题。他曾问教私塾的舅舅,什么是鬼,什么是神?舅舅对外婆说:“石三伢子是个爱动脑筋的伢子,喜欢提问,有的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稍大以后,毛泽东不论听课、读书、看报刊,发现不大明确的地方,从名词、术语、史实、理论,都要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他常说,学问、学问,学与问是不能分离的,所以真正好学的人,一定也是虚心好问的人。他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经常向杨昌济、徐特立等老师质难问疑。他还不畏路远,跑到板仓杨老师的家里,向他请教。省会长沙住着许多学者,他想方设法打听他们的住所,常趁星期天去访问他们,请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获得一些新的知识。
他常对人说,“学问”二字连起来成一个名词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好问。
“牛司令”
|
|